查看原文
其他

太上感应篇35:古人是受到别人布施一餐饭的恩惠,也必定会回报的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太上感应篇35:

 叛其所事。

【解释】对于所应服事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

 【分析】叛其所事的事,是指以下事上;例如属员服事长官,士兵服事将帅,仆妾服事主人,都称作事;而背叛并非一定是显然的背叛违逆,只要是在所服事的人缓急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为他的倚靠;利害关头的时候,不能够怜悯救济,就叫做背叛了。

 故事一:三国时代,骁勇善战的名将吕布,最初拜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对待吕布,就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但是吕布这个人,却是有勇无谋,见利忘义;为了要贪图功名富贵,被同乡李肃一煽动,就决定投靠董卓;当天晚上,吕布就提刀进入丁原的营帐中,杀了丁原,并且取下了丁原的首级;第二天,就带著丁原的首级投效董卓;并且还发誓拜董卓为义父;后来吕布又为了貂蝉和司徒王允,而把义父董卓用戟刺死。不久之后,吕布被曹操的军队捉住,曹操本来不想杀掉吕布,甚至想要用他来帮助自己平定天下,就问刘备的意见;但是刘备则劝曹操说:‘明公,你难道没看见吕布,他是怎样服事他的义父丁原和董卓吗?’曹操听了刘备的话,觉得颇有道理,就下令将吕布缢死。

 故事二:杨忠是戴献可的仆人,戴献可家中非常的富有,就命杨忠替他负责经营一个农庄;杨忠经营的很努力,所获得的利润也很多;后来戴献可死了以后,留下了一个儿子叫伯简,年纪轻,成天喜欢和不良少年鬼混,吃喝玩乐;不到几年,就把家产全给败光了;只剩下仆人杨忠所经营的那个农庄;伯简就前往农庄投靠杨忠生活;杨忠就把农庄的财产清理之后,全部移交给伯简负责处理。伯简非常的高兴,又和从前一样的挥霍乱用钱。杨忠就哭著劝伯简不要乱花钱,伯简不听;有一天,伯简从前交往的不良少年,又来到家中找伯简相聚,就在家中吃喝赌博;杨忠这时候手里拿著一把刀,走向前去,拉著其中一位带头的少年说:‘我杨忠服事主人已经三十多年了;主人死了之后,小主人年纪轻、不懂事,你们这些狐群狗党,就乘机诱惑他做坏事;现在戴家的家产已经败尽了,幸而有我保住了主人的这个农庄,难道你们想要把戴家仅余的财产全部都败光吗?我现在先砍了你的头,然后再去向官府自首认罪请死,以报答我家主人在天之灵!’这些人听了之后,就心服口服的向杨忠认罪,并且说:‘我们从今以后,再也不敢到戴家来了啊!’杨忠就拿了些布匹出来送给他们,把他们打发走,就哭著向小主人伯简道歉说:‘老仆刚才的举动,恐怕惊吓到小主人;愿小主人从此以后,改掉以往乱花钱的习惯,不要再结交恶友;但听老仆的建议,老仆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帮助小主人;不需两三年,戴家的产业就能够恢复兴旺起来。不然的话,老仆现在就跳海自杀;因为老仆实在是不忍心见到小主人将来会饿死,丢尽了戴家的脸啊!’伯简听了之后,深深的感到惭愧,也就哭著答应了。果然没有几年的时间,杨忠就把戴家原先的田地房产全都恢复了;后来老仆杨忠活到了很老,而且又健康。


诳诸无识。

【解释】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

【分析】没有知识的人,正应当要随事的开导,告诉他们如何的辨别善恶,明白道理;使他们能够觉悟,不再迷惑颠倒,怎么能够因为他们容易欺骗而去欺骗他们呢?楞严经说:‘炫耀迷惑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疑误了众生的慧命,这种人死了以后,应当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的大苦啊!’唉!人何苦要造作这种的罪业呢?

 故事一:刘合峰先生说:‘从前有三个人结伴同行,走到河边,正好碰到涨水,而船却在河的对岸;其中有一个人较笨,其他两个人就诱使他脱掉衣服,游到对岸,把船划过来;傻子就真的听他们的话,脱了衣服游泳过河,差点就被湍急的河水淹没了;傻子到了对岸,就把船撑了过来,渡朋友过河。两个朋友上了船,傻子忽然肚子疼,要拉肚子;就赶紧的下船上岸解决内急,而两位朋友就立刻的向他挥挥手说:‘傻子,天快黑了,我们不能等你啊!’于是就撑船过河。过没多久,河水突然的变急,船一打横就翻了,两个人全都淹死在河里;而傻子则在岸边等候,一点事都没有!’

 故事二:唐朝有位名叫姜抚的人,穿著道士的衣服到了京城;因为没有人认识他;他就骗人说:‘我已经活了几百岁了,因为我懂得长生的秘诀;后来姜抚就被召入皇宫服事唐玄宗,而且还得到玄宗的宠信,他的名气因此而大噪,远近皆知。后来有一位太学生荆严,就前往拜见姜抚,并且问他说:‘先生您究竟是那一个朝代的人啊?’姜抚回答说:‘我是梁朝人。’荆严就接著问他说:‘那您有没有做过官呢?’姜抚说:‘我曾经当过凉州的节度使。’荆严听了就斥责他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的大胆诳妄,欺骗天子,迷惑世人。梁朝是在江南,怎么可能会有西凉州呢?梁朝只有四平、四安、四征、四镇将军的官职名称,那里来的节度使这个称呼啊!’姜抚听了瞠目结舌,答不出话来,大感惭愧,无地自容,没几天就死了。


谤诸同学。

【解释】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的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

【分析】 同学和朋友,感情就跟兄弟一样的亲切;况且朋友是五伦当中的一伦,怎么可以妄加的毁谤,满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佛陀说:‘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五种的责任要尽。第一、彼此若是作了恶事,应当要互相的规劝,禁止再作恶事。第二、彼此若是有了疾病,应当要互相的探视照顾调养医病。第三、彼此若是知道了对方的隐私,不可以向外人说出。第四、彼此应当互相的尊敬赞叹,不要断了往来,也不可以记怨。第五、彼此若是贫富不相等,应当要扶持帮助,不可以互相的诽谤。’

或有人问道:‘跟朋友交往之后,发觉他不善良,想要跟他绝交,又怕伤害到彼此的恩情;不跟他绝交,则又是匿怨而跟朋友交往啊!’朱子回答说:‘这不是匿怨而跟朋友交往,是要心中藏有怨气,而表面上却与朋友交往,这才是匿怨啊!若是朋友不善良,情义自然是应当要跟他疏远些,但是也要渐渐的疏远;若是他没有很严重的过失,何必一定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呢?而且只要不断的用至诚心,一定可以感化他,使他觉悟啊!这就是所谓的,亲戚不要失去了做亲戚的道理,而朋友也不要失去了做朋友的道理啊!’

明朝的王阳明先生说:‘朋友之间的交往,谦冲下怀是非常重要的啊!朋友相会的时候,彼此都应该要虚心谦逊,尊敬的包容对方。大约是劝谏规戒指摘的地方少,而诚恳劝导赞叹鼓励的地方多啊!’

温节孝先生说:‘交朋友要欣赏对方的长处,不要计较对方的短处。遇到个性刚正强硬的朋友,要忍耐他的戾气;遇到潇洒飘逸的朋友,要忍耐他的罔气;遇到朴实憨厚的朋友,要忍耐他的滞气;遇到轻佻豁达的朋友,要忍耐他的浮气;这样不但能够得到无数的好处,这也是结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啊!’

 故事一:宋朝的张千载先生,他的号,叫一鹗,是文天祥的好朋友。文天祥做丞相,显赫贵盛的时候,曾经多次的向朝廷推荐,敦请张千载出来做官,但是都被张千载拒绝了。后来文天祥和蒙古兵作战失败了,被押回吉州,关了起来;张千载就偷偷的混进了监狱探视文天祥,他说:‘丞相若是被送到北方,我也会跟您去北方。’张千载到了北方,就住在文天祥被关的监狱附近;文天祥关在监牢里面三年,张千载就供养了三年,使文天祥的生活都没有感到缺乏。后来文天祥被元朝下令处死,张千载就把文天祥的首级,密密的藏在一个木盒子里面;后来查访得知,文天祥的夫人欧阳氏在俘虏之中死了,便火化了她的尸体,捡了骨头,放置在一个袋子里;张千载就带著木盒和袋子往南方走;到文天祥的家乡,交给他的后人安葬。就在张千载到达的前一天晚上,文天祥的儿子就梦到父亲对他说:‘我是跟随著张伯伯一齐回来的啊!’果然就在第二天,张千载就到达了文家。

【再析】 因此以后的人,就有了一句形容朋友生死之交的话,叫做:‘生死交情,千载一鹗。’这句话的确如此,一点也不夸张啊!沈仲化先生说:‘辜负了死去的朋友,比辜负了在生的朋友,还要严重的损害了朋友的道义啊!’现在我们交朋友,自问自己能不能够做到经历生死而不变心呢?

 故事二: 宋朝的郭贽,赋作的非常之好,因而颇有声名。他的同学李勉,却是因为妒忌他的才华名气,就毁谤他。因此李勉连续好几次的考试,都没有上榜。后来郭贽先及第,接著又再考中了举人,这时候李勉方才以明经充选而已。榜诏下来的那天,李勉感到非常的惭愧后悔,就决定返回家乡不再赴考了。郭贽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就前往追赶,把李勉追了回来,后来李勉才考上。

 【结语】 由此可见,毁谤他人,而对方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损害,只是自己变得刻薄,受到报应而已!


虚诬诈伪。

【解释】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的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

【分析】漫无根据叫做虚,妄有污蔑叫做诬,诡计蒙人叫做诈,矫情欺世叫做伪。这四样分开来说则是四种;合起来说就是不诚实啊!要知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在舍弃了诚,而用了虚伪、诬陷、诈骗、欺伪,这样岂不是违逆了天道而失去了人道吗?这种的存心,非常的不好,这种的行为,也非常的危险!如果是这种人的话,那就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的人啊!所以这种人来生不堕入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那会堕到那里呢?清朝益都的孙廷铨先生,为人非常的朴实诚恳没有心机,所以清世祖常常称呼他为孙老实。每次遇到了各部堂员出缺的时候,清世祖总是说:‘还是用孙老实吧!’这样连续的讲了三次,而孙老实就当上宰相了!所以为人老实厚道,怎么会误了人呢?

 故事一: 薛敷这个人,专门替人家虚构捏造状词打官司;他能够把无理的说成了有理,就用这种的技俩赚钱致富。后来他感到心里不安,就设了醮坛,向上天忏悔谢罪。道士作法之后,伏坛而起,说道:‘玉皇大帝批示下来,薛敷的家宅,交付给火神处置,薛敷本人,则交付给水神处置。’后来薛敷的家,果然被大火烧光了,而他本人,则是堕水淹死。

 故事二: 五代的时候,闽国的官员薛文杰和吴英两人之间,发生了误会冲突,闽王鏻这个时候,正派了巫师到宫中查看有没有闹鬼?薛文杰就乘机先跟吴英说:‘皇帝怀疑你位高权重,你这个时候应该要称病请假在家休养;倘若皇帝派使者来慰问你,你应该假装头疼来回答使者。我可以替你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吴英听了之后,也就答应这么做。薛文杰就告诉巫师说:‘吴英想要叛变,玉皇大帝就用铜钉,钉在吴英的脑袋里,所以他才会有头疼的毛病啊!’皇帝就派了使臣去查验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吴英果然就向使臣说,自己患了头疼的毛病。于是闽帝就派人把吴英杀了。吴英被薛文杰诬陷而死,老百姓都感到非常的痛恨。刚好闽帝下令发兵去抵抗吴国的入侵,然而军队却不肯前进,声称一定要得到薛文杰才肯进军;闽帝不得已,就把薛文杰绑起来,戴上了枷锁,送到军中;薛文杰立刻就被军队的官兵,用刀把他身上的肉,在倾刻之间全都割完了。’

 故事三: 宋朝的官员赵廷臣,使用诈骗的手段,和当时岭外的边疆民族洞戎,约定好向朝廷投降,然后就把准备投降的洞戎人灌醉之后,全都杀了;而且还扬言洞戎人要造反叛变,并且将这件事情的平息,抢作是自己的功劳。赵廷臣因此而被朝廷大力的拔擢,升到了显赫的官位。后来梦到被他杀死的洞戎人向他说:‘我是来报答你对我们洞戎人所用的诈术啊!’于是过没多久,赵廷臣生下一个儿子,年纪很轻,就考中功名做了官;然而这个儿子,忽然莫名奇妙的就发狂叛逆,犯了国法;赵廷臣和他的妻子,因而受到儿子的牵连,被朝廷治罪,流放到岭外,结果就被洞戎人杀害。

 故事四: 宋朝的奸臣丁谓,与人交往,从来都不说真话;并且还说:‘人的心若是真诚朴实的话,那么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啊!只是徒然受到别人的欺侮而已!’丁谓如此的存心,难怪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心在打些什么主意,令人无法测知;当时天下的人,都把丁谓看作是五鬼。说实在的,丁谓的虚诬诈伪,比鬼还要厉害;当然他的下场,也就不堪闻问了。


攻讦宗亲。

【解释】 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分析】 同姓的亲人叫做宗,异姓的亲人叫做亲;虽然亲戚关系,有远近亲疏的不同,其实都是我所应该关切的人啊!应当以亲爱忠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若是遇到了患难,应该要共同的来承担;遇到了困难缺乏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予以接济;家丑要互相的掩藏,外侮要共同的抵御;怎么可以彼此互相的争夺,连一点点小事,也在锱铢的计较;甚至还彼此互相的倾轧,伺机攻讦报复。俗话讲:‘折断树枝,会伤到树的心!砍断树根,就等于斩断了树的脉啊!’这句话值得大家警惕。

 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晏平仲,生活非常的节俭,齐景公以为他隐藏了国君对他的赏赐,因此而责问他。晏子回答景公说:‘自从臣承蒙陛下的赏识提拔显贵之后;臣父亲家族中的人,没有不乘马车的;臣母亲家族中的人,没有不丰衣足食的;臣妻子家族中的人,再也没有饿死、冻死的人了。齐国读书人等待臣供养吃喝的,就有三百多人。臣这样的做法,到底是隐藏了陛下对臣的赏赐,还是彰显了陛下对臣的赏赐呢?’

 【再析】 晏子将齐王对他的赏赐分配,是以父亲家族的人为第一优先,其次是母亲家族的人,再其次则为妻子家族的人,最后才及于关系比较疏远的人。这就是做到了古人所讲:‘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啊!’晏子可以算是一位善于敦睦宗族亲戚的人啊!如果人人都像晏子这样的存心,能够善睦宗亲;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攻讦宗亲这种无情无义的事情发生了。


刚强不仁。

【解释】 气质刚强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够仁慈温和厚道啊!

【分析】 孔子所赞赏刚毅的人,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定正直,而且又讲道理的缘故;而太上所教戒的刚强之人,是因为他很容易就动气发怒的缘故啊!中医称痿痹之症,叫做不仁,就是因为这种病症不知道痛痒。喜欢刚强动气发怒的人,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就不知道痛痒了;都是带著杀机,这就是俗话所讲的铁石心肠,这种人怎么能够仁慈呢?然而刚强到了最后,没有不被摧毁折断的啊!若是能在吃过了几次大亏之后,而渐渐的转化为柔弱,这也就是他的万幸啊!

 故事一: 宋朝的包拯,也就是民间所称的包青天,担任开封府的府尹,他的性情刚毅而不屈服,部属向他报告的事情,不合情理的话,他就当面予以驳斥;若是部属讲的有道理,他也会和颜悦色的接受而改正。因此大家都对他感到十分的佩服。要知道刚强而又讲理,遇事又能果断,这就是仁者之勇!

 故事二: 宋朝张汝庆,在他做提刑的时候,每次审问囚犯,不管囚犯所犯的罪是轻或是重,他都把所有的刑罚,全都加诸在犯人的身上一遍;而且还称它做‘打一套’;而接受讯问的囚犯,则称张汝庆为‘阎罗催到’。后来他提刑的任期做满之后,返回家乡;当他乘的船,停在高邮的那天晚上,他梦到好几百个头破腿断的人,围绕著他,在向他索命。回家以后,张汝庆竟然在大白天,看到了厉鬼,于是就七窍流血而死。

 【再析】 刚强狠戾的人,都不得好死,这种道理,固然不需再说;然而他们死了之后,堕在三恶道里面,不知道要经过多少的时间,才能够脱离啊!所以看到张汝庆的例子,再推想他死后所受的果报,那么一切刚强狠戾的人,也应该要觉醒了啊!


狠戾自用。

【解释】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分析】凡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情,就会懂得如何用人;而没有智慧的人,则是全靠自己来做;须知愚笨的人,自用尚且不可,更何况是凶狠暴戾而又刚愎自用,那就更糟糕了啊! 佛说:‘凶狠暴戾的人,就像恶劣的坏马一样,很难加以调服;人若是凶狠暴戾,就很容易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肯服人了。因此也就没有益友和善知识来亲近他,更没有人愿意告诉他做人处事的大道理了。所以一个人会去造恶招怨的原因,没有比这个更严重了啊!’

 故事: 王安石是宋神宗皇帝时的宰相,为人喜欢猜忌怀疑、嫉妒又刚愎自用;而且还排挤忠良,欺世盗名;甚至胆大包天,毁谤圣贤,居然还敢厚著脸皮以圣贤自居;他的施政,破坏了国家的人才;他的学术,败坏了社会的人心,他所作的三经新义和字说,毁谤诬蔑了圣人,破坏粉碎了大道,不仅只是如此而已啊!例如春秋这本书的内容,因为能够端正君臣的名分,评定人物的褒贬,使得乱臣贼子感到恐惧和害怕,王安石就叫读书人不要去研究春秋。史记汉书是记载著国家朝代成败安危、存亡治乱的事实和道理,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镜;而王安石却叫读书人不要读史记和汉书。汉朝的大文学家杨雄,在王莽篡汉的时候,不守臣子之节,不能为国殉难;而且还写了一篇‘剧秦美新’的文章,批评秦朝的暴政,赞叹新朝的建立,王安石竟然说:‘杨雄的行为,与孔子在论语中“无可无不可”的说法相合啊!’(其实正好相反)冯道做官历经了四个朝代八位君王,王安石却说:‘冯道这个人真是善于避难,懂得如何自保啊!’如果朝廷的大臣都听了王安石的话,学习他的为人,那么朝廷之中,就没有忠义气节的臣子了!

 王安石刚当宰相的时候,还能够和当时朝中的贤人君子和睦相处;后来因为他推行的新法,朝中的贤人君子未能够认同,因而起了争执,王安石就排斥他们,甚至把他们贬官放逐到远方,他的儿子王雱甚至说出了:‘只要把韩琦、富弼的脑袋砍下来,新法就能够顺利推行’的这种话,那么其他的就更不必说了。后来因为攻击王安石新法的人愈来愈多,而他的言行,却是更加的骄傲、凶狠、放纵、怪异了。并且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这种狂语。这时候,他的罪孽深重,已经到了恶贯满盈的地步;他惟一的儿子王雱,背部突然长了毒疮,年纪轻轻的就夭折了;王安石非常的伤心,就向神宗告病,请辞宰相的职位。后来神宗也开始讨厌王安石,就免除他宰相的职位。王安石这时候,失去了皇帝对他的宠信,悲哀自己的独子早死,不能够传宗接代,而自己的狠戾不仁,倒行逆施,招到了百姓的厌恶和诅骂;以前被他所排斥放逐的贤人君子,也都相继的掌权施政,并且把他所主张推行的新法全部废除了;王安石因而感到十分的惭愧,惊吓恐惧而死。


是非不当。

【解释】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的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啊!

【分析】真正具有道德仁义的仁人君子,就能够有足够的智慧,辨别好恶,允当的认定是非;要知道是非对一个人来说,则关系到这个人的善恶;对于一个乡镇而言,则关系到这个乡镇的利害;对天下国家而言,则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安危;所以怎么能够不谨慎小心啊!若是轻率不当,任意的认定是非,那就太危险了啊!

 故事一: 宋朝的尹师鲁,无论是为人处世,或是教导学生,都是非分明,丝毫都不茍且。他在临命终前,还亲笔写信给范仲淹道别;范仲淹接到信后,就立即赶到尹师鲁的家中;这时候尹师鲁已经沐浴更衣,端坐而世了。范仲淹见到尹师鲁死了,就哭得很伤心,未料尹师鲁却张开眼睛,向范仲淹说道:‘我不是已经写信给你道别了吗?你就不用再来看我了啊!有生必有死的道理,难道你不晓得吗?’尹师鲁说完之后,就向范仲淹作揖道别去世了。

【再析】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尹师鲁的学问道德,若不是已经修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那死生之际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怎么可能有如此的定力,纵然是受到了干扰,也能够从容的应付而不乱;所以入道一定要知行并用,而且‘知’尤其的重要,就是这个道理啊!

 故事二: 宋朝蔡京当宰相的时候,把司马光、苏东坡、程颐、王献可等贤人君子共一百二十人,认定为奸党;而且还奏请皇帝批准,把‘奸党’的名字刻在端礼门的大石碑上面;而且还命令全国各州县比照办理,老百姓为此感到非常的不平;没有多久,这块石碑就被雷打碎了,蔡京也因为事败,被贬官流窜而死。


向背乖宜。

【解释】对于恶人,应该要远避,反而要心向他;对于善人,应该要亲近,反而要违背他;这样的向背,实在是很不适宜啊!

【分析】向,是应当要趋向的;例如好人好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趋向的啊!恶,则是应当要违背的;例如邪人邪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违背的啊!如果是趋向了邪,而违背了正;这就叫做向背乖宜;若是一时的不察,而向背失了当,就会导致终身都身败名劣;所以对于向背,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啊!

故事一:唐朝的宋申锡,为唐朝文宗皇帝时候的宰相,宋申锡因为郑注抓权抓得很厉害,想要把他除去;就用自己的朋友王璠担任京兆令,而且密密的吩咐王璠,在暗中搜查郑注的不法情事。而王璠因为郑注曾经提拔过他,就将宋申锡的这个计谋告诉了郑注。郑注因而感到十分的恐惧,就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宰相宋申锡图谋不轨;宋申锡因此而被贬官,谪放到开州担任司马的职务,竟然因此愤恨而亡。后来宋夫人梦到宋申锡将她引到京外的一个坑洞,坑洞内有几位被杀死的囚犯;于是宋申锡就提起一个死囚给夫人看,并且说:‘这个死囚就是王璠,我已经请示过上帝了啊!’因为宋申锡非常愤怒,大声的斥责,宋夫人就从梦中惊醒;于是她就把刚才的梦境,默默的牢记在心中。过了没多久,李训和郑注两人,就密谋计划,想要杀掉宦官;于是就奏请皇帝,命令宦官都到御林军那里,观赏早晨的甘露;然后派遣王璠等人,带领著军队,前往杀掉宦官;王璠吓得两腿发抖不敢前去,事情竟然因此而失败了;王璠就被腰斩,一同被杀的有好几个人,都被埋在城外的同一个洞坑里面。

 故事二:宋朝的贤臣刘贽,曾谈论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政助役十种的害处。王安石就责备刘贽向背乖宜,并且向皇上报告,皇上就下诏命令刘贽分析反对新法的理由。刘贽就向皇上报告说:‘臣所趋向的是忠是直,所违背的是邪是佞;所趋向的是义,所违背的是利;所趋向的是君父,所违背的是权奸;如果臣因为这样而获罪,也是臣自己罪有应得;然而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终将为害天下苍生啊!愿陛下不要忘记我所说的话啊!’刘贽居然敢在皇上面前说出了真话,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刘贽认为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利害而畏首畏尾,后来刘贽当上了宰相。

【再析】 鲁氏说道:‘趋向所应当趋向的,并不是因为私心才去趋向;违背所应当违背的,也是为了公,为了天下国家百姓,从来就没有为了个人的祸福在算计;然而祸福却是因之而来,这也是警告那些不肯当刘贽,甘愿做王璠的人啊!’


虐下取功。

【解释】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

【分析】蜡烛遇到黑夜,则成就它破除黑暗的功劳;船得到水的浮力,则成就它载送货物的功劳。大抵只要水到渠成,功劳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显现出来,根本就不需要去取得功劳啊!所以只要有取得功劳的意思,那么做将军的,放纵他的军队去抢去杀;做官的,妄自的增加粮税劳役;做法官的,都加重犯人的罪刑,也都可以不必有所顾虑而任意的去做了啊!然而这些都是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换取个人功名的行为;功劳就算得到了,也不过是升官而已;但是灾祸却是随之而来,而且不只是杀身之祸啊!人虽然是再笨,也不至于如此啊!我们不妨看看古人,例如宋朝的大将曹彬,攻下江南的时候,不杀一个人!汉朝的汲黯,为了救饥荒,就假传圣旨打开粮仓,因此而救活了几万个饥民!汉朝的于定国,担任廷尉审案的时候,百姓就是被判了罪,也没有感到自己被冤枉的!在当时来讲,他们何尝不是国家的第一功臣啊!

故事一:唐玄宗的时候,由于生活奢侈,宫廷的开销愈来愈大,经费不敷使用,玄宗又不愿意从旁的地方匀支补充;这时候户部员外即王□,知道皇上的意思,于是就加重税赋,增加百姓纳税的负担,每年多收了额外的税钱,达百亿万之多,储藏在国库里面供皇上使用;皇上因此以为王□真有才干,能够使国家富裕,就特别提拔他担任京畿采访使的职位;不久之后,又升他为户部侍郎京兆尹;然而朝廷内外的官员,和民间百姓,对王□的所作所为,都感到十分的怨叹;没多久,王□因为弟弟犯了重罪而受到牵连,被皇上赐死。

故事二:宋朝的王韶,建议皇上开辟熙河,因而杀了不少人,积功升到枢密使的职位;他又曾故意杀害投降宋朝的羌人,不论老幼,都砍下他们的首级;并且还想办法,使他的乡亲能够冒领功绩而得到了官爵。王韶到了晚年的时候,对这件事情感到十分的后悔,就向许多长老们请教因果报应的道理。长老们都说:‘以王法杀人,就像舟船行过,压死螺蛳蚌壳一样,自然是无心的过失啊!’惟有刁景纯则说道:‘只怕打不过自己的心啊!若是打得过,自然也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啊!’王韶听了之后,内心更是感到恐惧;后来他的背上生出了毒疮,而且经常的呼喊著:‘我看到有好多断头断脚的人,来向我索命啊!’结果他的胸部穿了一个大洞而死,长子吐血而死;另外一个儿子因为犯法而被砍头,王韶的一家,就此而灭门了。


谄上希旨。

【解释】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分析】在上位的长官,尚未做出决定的时候,犹有劝说挽回的机会;但在这时候,若是有人逢迎长官,那么长官的决心,就会更加的坚定,以至于到了不可再劝说挽回的地步了。这不只是臣子之于君王而已;例如在下的属官迎合上司,地方的绅士迎合官府,部属迎合主管,仆人迎合主人等等,这些都是啊!凡是居上位的人,事事都应当依循著道理去做,千万不可以有所贪图而自私自利,使人有机可乘,向自己逢迎拍马;而在下位的人,又怎么可以去希求不合道理的功名,贪图不义的钱财呢?应该知道奉承迎合,屈膝谄媚,只是徒然的丧失了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和别人结下了无穷的怨业啊!

故事一:明朝宣德年间,朝廷曾经派遣太监王三宝,乘船下西洋等番国,求取希世的珍宝;天顺年间,又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要再度派船舰南下西洋,朝廷就命令兵部,调出上次下西洋的档案簿册,准备计划再度派人前往。当时项忠为兵部的主管,就命令属下调出档案簿册查阅;当时在兵部担任郎中的刘大夏,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就先到库房内,将档案藏匿起来,使得奉命调阅这些档案的官员,到了库房,找了半天,一无所获;而这项提议因为档案找不到,于是渐渐的就没消没息了。但是项忠就责备部属说:‘档案明明放在库房里面,怎么会不见呢?’刘大夏于是就微笑的说道:‘前次下西洋的时候,花费的钱粮高达数十万,死伤的军民不知有多少;纵然是求到了宝物,对国家也没什么好处啊!这是件坏事,做大臣的,应当要劝阻皇上才对;旧的档案若还有存著,也应当把它销毁,以除后患,怎么还要再追问档案有没有呢?’项忠听了刘大夏的话,立即向刘大夏谢罪说:‘我的见识浅薄,没能够想到这么深的道理;今天经您这么一提,可以说是您的阴德感动了上天,我的这个位子应当是属于您的了!’后来刘大夏果然当上了兵部尚书。

故事二:唐太宗曾经指著一棵树说:‘这棵树实在是一棵好树啊!’宇文士及从此就一直不断的逢人就赞誉这棵树。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很严肃的对宇文士及说道:‘魏征一直在劝我,要远离奉迎阿谀的佞人,我始终都不知道,佞人是什么样子,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你就是佞人啊!’宇文士及听了,立即就向皇上叩头谢罪,惭愧不已!

 故事三:五代后唐的大臣郭崇韬,为了要迎合庄宗皇帝的旨意,就劝庄宗策立刘氏为皇后,而郭崇韬劝立刘后的动机,目的就是想要结交刘后;然而后来在皇上面前说郭崇韬坏话,致使郭崇韬被杀的,就是刘后啊!唉!郭崇韬当初为了要迎合庄宗的旨意,而劝立了刘后,目的就是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却反而因此得到惨烈的灾祸,所以谄媚迎合又有什么用处呢?


受恩不感。

【解释】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

【分析】古时候的人,就是受到别人布施一餐饭的恩惠,也必定会回报的;纵然是没有能力回报,也一定是铭记感激在心,念念都不敢忘记啊!智度论说:‘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知道要感恩图报,这种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啊!’这句话讲得实在是太贴切了!然而恩惠当中,有所谓大恩的有四种:一是天地的大恩,二是父母的大恩,三是国家的大恩,四是师长的大恩。或是有人糊里糊涂的过了一生,对上面所说的四种大恩,根本就未报,而对于私恩小惠的报答,却是感到沾沾自喜,这就是所谓的舍本逐末,并不是报恩啊!

 故事:唐朝的史无畏和张从真,两个人是好朋友,史无畏的家里十分的贫穷,张从真就经常的接济他、帮助他,使他的家人衣食无缺,并且拿钱给他去做生意;不到几年,史无畏就发了财。而张从真家中失火,家产全被大火烧光了。张从真走头无路,就去拜访请求史无畏帮忙;而史无畏竟然忘恩负义,不理会张从真;张从真这时候真是感慨万千,只有徒然的对天欷歔叹息无奈而已。这时候,忽然之间,天空起了乌云,雷电交加,史无畏被雷打到之后,竟然变成了一头牛;并且这头牛的肚子上,还现出了几个大红字:‘负心史无畏。’过了十天,这条牛也就死了。

【再析】俗话说:‘畜牲尚且知道要报恩啊!’例如马垂缰,犬展草,小蛇为了报答随侯的救命之恩,衔了两颗宝珠送给隋侯;而黄雀则衔著玉环,报答杨宝的救命之恩;动物尚且如此懂得知恩报恩,人为什么竟然敢违背了道德天理,难道不怕像史无畏那样变成牛吗?


念怨不休。

【解释】 对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报怨,却要怀恨报复;而且还念念不忘,不肯罢休呢!

【分析】对于弑君杀父的大仇,离散骨肉的仇恨,君子对于这种的仇恨,自然有他以直报怨的方法。至于私人的仇恨小怨,可以用理性来排遣,可以用感情来原谅,这样私仇小怨,便可以因此而消除化解了。若是仍然还念念不忘,则怨怨相报,也就永无休止了啊!

故事:唐朝的李德裕,在做宰相的时候,和许多人结下了不少的冤仇。后来李德裕被贬官,谪放到珠崖(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有一次在珠崖,他见到一座佛寺的墙壁上,挂了十几个葫芦,心中感到十分的奇怪;就询问寺里的僧人,僧人告诉李德裕说:‘这都是人的骨灰啊!这些人都是因为得罪了当权的宰相李德裕,因而被贬官流放到珠崖,也就死在这里;老僧看到他们客死他乡,尸体无人掩埋,实在是太悲惨了;所以怜悯同情他们,就把他们的遗骨焚化了,放在葫芦里面,等待他们的子孙来领取带回家乡啊!’李德裕听老僧这么一说,吓得直向后面倒走,而且心痛如绞,竟然痛到死掉。

【嘉言】于铁樵先生说:‘别人用势力加在我的身上,而我则以宽宏的度量,来容忍他这种偏差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扫除内心层层障碍的乌云,熄灭心中想要报复的星星之火了。’所以君子是不念旧恶的啊!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二终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01:希望诸位同修能够来实行,造自己之福,造一家之福,造社会国家之福

太上感应篇02:感应选录故事

太上感应篇03:如何面对两性关系(一)

太上感应篇04:如何面对两性关系(二)

太上感应篇05: 淫欲过度。附有戒日及天地人忌列表图

太上感应篇06:天中大系缚无过于女色;但有欲念无不堕落

太上感应篇07: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

太上感应篇08:天数本来是一定的,但转变在人自己

太上感应篇09:相好不如道德好,道德好不如度量大好

太上感应篇10:不宣扬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

太上感应篇11:以下犯上、阴奉阳违、暗中欺瞒上级或父母,果报也很重

太上感应篇12:培福积德重要的在于心,如果心中时刻存在有善念那么就功德无量

太上感应篇13: 凡有关财物的事情都有天神监护,接受了不义之财自然要减损福报

太上感应篇14:读书人要多行善积德才能功成富贵

太上感应篇15:人可以欺骗,天不可欺骗;淫人妻子,人家一定会淫我妻子

太上感应篇16:人因享用过于丰厚遭致夭亡,未曾享用能够长寿

太上感应篇17:命运由天定的说法确实是真的

太上感应篇18:孝友的家庭,暗中受到鬼神的保佑

太上感应篇19: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无法无天是万恶的祸源

太上感应篇20: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人身体一样

太上感应篇21:俗语说,一世破婚三世穷,极为惨毒

太上感应篇22:善人口即是心,心即是口,待人口许他便是心许他,论事口赞他便是心赞他

太上感应篇23:咒自己死又咒别人死,或赌假咒欺人,历看果报都是速死的

太上感应篇24:善书传一人者当十善。传十人者当百善。传大豪杰大贵人者当千善

太上感应篇25:捕捉雏禽鸟及吃其蛋,使飞禽鸟类失去孩子,会得到孤独没有儿子的报应

太上感应篇26:吃它半斤肉还它八两;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这是因果定律

太上感应篇27:过年家家都杀生祭祀祖先,是加重祖先的罪业

太上感应篇28:口业的罪过,与杀生和邪淫的罪过相等

太上感应篇29:不烧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就有多淫的念头

太上感应篇30:为人臣子或部属要尽心而无欺,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

太上感应篇31:骨肉之间应该讲情不该讲理;执著了理会伤了情;而伤了情就是非理

太上感应篇32:那些命中该有的钱财即使被误推掉,也必定会从其他地方再回来

太上感应篇33:人若是在布施之后心生后悔,那么还不如不去布施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