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39:尽量把听完的影音带散发出去,版权佛陀所有,拜托你盗录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圆觉经39 慧律法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653zrkh6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圆觉经39:
慧律法师主讲
若见众生,因我入觉,就是说我还有一个入于圆觉的心,就是有二心,即非常也。”那就不是永恒,就不是所谓的常乐我净的常,那么,就是非常。是灭度众生,不见度生之相,故能常度众生;即同彼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无,即菩萨妄心降伏,不见有众生可度也。除彼、我、人一切诸相者:此不颠倒心也。谓发愿除彼我相、人相,以及憎、爱、诸相。人、我、憎、爱,全系颠倒之心,自他不平等也。即同彼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颠倒心。菩萨若有,即非真菩萨也。如是发心,不堕邪见者:谓如是发四种大乘菩提心者,自然不堕落于邪见。我人等相,皆邪见也。五显发心深广竟,并前四科,初长行竟。][
壬二偈颂(分二) 癸初标颂癸二正颂 癸初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癸二正颂(科同长行) 【“普觉汝当知:]普贤菩萨!你应该以智慧了解,[末世诸众生,欲求知识者,应当求正见,]而且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心,[心远二乘者。】]就是说不慈悲、不度众生,只想自利,不可以这样子,这样子自己不行,佛教也完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师父交代一个任务给你们做,你们要尽量把听完的录音带散发出去,你就是真正的菩萨!因为你一卷、二卷录音带,而救了众生也不一定。还有很多人都是因为第四台,讲到第四台实在……,台北市、台中、新竹,很多人都在收看,那天第四台的老板来,他说:师父!拜托您写一张授权书给我。我说:你随时来,我就马上签给你。真的!他说:师父!您不用版权吗?我说:版权佛陀所有,拜托盗录,拜托你盗录。他说:出家人越是慈悲!他说:开始播放之后,如果有一天暂停,观众就会马上打电话去反应:今天为什么没播放慧律法师讲经节目?所以说:全台湾省的第四台;或是说录音带的流通处;或者是在家居士,设一个专柜让人家借录音带听,也是无量的功德,佛教只有用这样子,那个力量很惊人,用这样度众生很惊人!
有一次台中一个信徒,以前是一贯道的,无意中看到人家在播放读经的录影带,从此以后,他们全家人退出一贯道,将所有一贯道的道亲统统带来信佛教,现在听说他家里整天都在播放慧律法师的录影带,他来跟我报备,我很高兴,很好!所以说:有时候度众生只是一句话而已,一句话而已,佛教要兴盛,必需靠大家。所以,心远离二乘,我们不要没有慈悲心,有因缘,我们就要度,我们就要度。我看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好像都不太度得了他们的父母亲,我跟一个工作人员坐很远的车子到阿莲,想去度他父亲,还是没办法,他的哥哥也是一贯道的,度不了就是度不了,没办法!也不是说不慈悲,实在是度不了。我们这些法师要赶快度你们的家人,父母亲百年之后,要用佛教的仪式。[普觉!汝应当以智了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知正见之人,发大乘愿行,心远离于二乘者。此颂求师,一也。
【“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我们修行,这个法要除掉四种病,“作”就是:本性非造作所得,非一切造作而得;“止”:本性不能说你停止在任何一个……,息这个妄念,停这个妄念;“任”就是说懒惰,当作是合于道业,任运恶劣的习气,以为说我们是自在,任;“灭”,以为灭除任何的东西,死气沉沉,身心都除掉,认为说这个就是与道相应,是错的,这是不对的。[法中:即依何等法之中。应除作、止、任、灭,四种法病。师能离病,即为明师,自当依师离病。此颂依法,二也。
【“亲近无憍慢,]我们要亲近善知识,不能骄傲,[远离无嗔恨,]要远离,无嗔恨,没有嗔恨心。[见种种境界,]你见到善知识种种的顺境跟逆境的境界,[心当生希有,]你的心要当作善知识是如昙花一现,是很难能可贵,难遭难遇。你如果见到种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善知识所示现的好坏的境界,所以说:见种种境界。这种种境界不是自己证悟的境界,这个千万要注意!你见到善知识所示现的,善知识所示现的善的境界或是恶的境界,心应当生希有难得,毕竟善知识难能可贵![还如佛出世,]就像佛来出世,要将你的师父、善知识当作如佛陀一样。[不犯非律仪,]不犯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见到你的师父,示现淫、盗、杀、妄,杀、盗、淫、妄,这个不犯,但是你也不要有非律仪的事情产生,因为他是菩萨。所以,不犯非侓仪,所以,这句话是说:你如果见到你的师父,示现杀盗淫妄的事情,你也不要去犯到非律仪的事情,就是不要学善知识的不好的事情,因为你是凡夫,你学他,你违背因果,这样你的[戒根永清净。】]戒根就永远清净。
[首句,善知识,作不请友,俯就机宜,令得亲近,勿生憍慢。二句,善知识别应他缘,]因为他还有其他的因缘,[勿生嗔恨。见种种现逆现顺境界,]要将善知识当作希有难得,[心中当生希有想,纵有逆行,]就是不如法,不如法不是不依法说,就是他的行为上、三业,看起来好像不太对劲;但是,他说的法完全符合,那么我们就要把他当作[还如佛出世,生心如佛想。]因为我们自己看经典看不懂,只有善知识能开导我们。[此颂除病三也。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者;倘见师逆行,不得随之,]因为我们是凡夫,[以犯非律仪,]我们若跟他这样做,变成犯非律仪的事。[其所有戒根,永远得以清净。此颂修行,四也。
【“度一切众生,竟究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大般涅槃,就是所谓的大涅槃,所以,我们常常讲:大般涅槃,就是指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所以,这一本经就是讲这一句话。什么叫做《大般涅槃经》?就是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槃,名《大般涅槃经》。[度一切众生者:即广大心也。尽虚空界众生,平等而普度之。究竟入圆觉者:普度众生,究竟成佛,同入圆觉妙性,即第一心也。无彼我人相者:是已达圆觉中,无取觉者,]没有执着一个觉悟的心。[虽度众生,不见度生之相,故能常度众生,即常心也。]因为无所着。[故得无我、人、憎、爱诸相,即不颠倒心也。发此四心,应当依止正智慧修习,便得超越邪见,而得正知正见。证觉般涅槃者:证究竟圆觉,大般涅槃,即无余涅槃也。二依师离病竟。]离这个病。
[并上一科,后二问答两重除障竟。再并上二科二四问答,别明观行,中根修证竟。 戊三一问答道场加行下根修证(分五) 己初圆觉启请己二正陈请词己三如来赞许己四承教静听己五正答所问 己初圆觉启请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现在轮到圆觉菩萨,我们这本经就叫做《圆觉经》。
[三业恭敬,准如前释。 己二正陈请词(分二) 庚一庆前庚二请后 庚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大悲世尊者:为悲念现前法会,]这个时候正在说法。[及悲怜末世众生。为我等辈:指现前法会。广说净觉种种方便者:总指前文,重重开示,皆为广说净觉,修习方便。令末世众生:远指未来;辗转流传,而至末世。大心众生闻之,依此修习,于大圆觉,有大增益。初庆前竟。
庚二请后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因为这个法会遇到佛,能够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意思是这样,佛陀在世时,很多等觉菩萨就替我们忧心了,预先问佛末世众生应该怎么办;我们就遇不到佛啊,能怎么办?我们如果在二千五百年前遇到佛陀,现在就不是在这里了,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逍遥自在,游历诸佛净土了。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安居,譬如说我们现在是四月十五结夏,四月十六安居,七月十五解夏,解夏。但是,这是小乘的,大乘不是这样,大乘的定三种期,后面会讲到,有一百二十天、有一百天、有八十天的,大乘菩萨,那不是所谓的结夏,他以克期取证。所以,大小乘都安居;但是,安居的期限不一样。目前来讲,全世界的人都依小乘的,就是比丘戒,都是依比丘、比丘尼戒,结夏安居的仪式为标准,就是从四月十四结夏,四月十六安居,到七月十五。若是闰年,闰年,譬如说闰四月,四月结二个月,就是结夏安居变成四个月,变成四个月,有前安居、有中安居、有后安居。遇到闰五月,五月二个月统统算;六月,六月二个月统统算;如果七月,第一个七月十五不解夏,要第二个七月十五才可以解夏。所以,闰年结夏安居四个月,结夏安居要结四个月。[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前面讲过,奢摩他、三摩、禅那,就是空、假、中。对不对?空观、假观、中观,三种清净的观照。以何为首呢?是以什么为开始呢?[惟愿大悲,]惟愿世尊,[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世尊,我等今者亲自佛闻,]从佛这个地方闻法。[种种方便,已得开悟。若佛灭度之后,]该怎么办呢?[末世众生未得亲奉金言,]不能亲自听到佛开示。[无由得悟。不知如何生信,如何发解,如何起修,如何得证?将信、解、修、证之事,未得悟者。]还未有所悟。[若逢夏首,]正好遇到……,因为菩萨的结夏安居,跟小乘的结夏安居不一样。如果遇到小乘结夏安居时,应该如何呢?[必当安居修习,然安居仪式有大小乘之分,]有什么差别呢?[故以云何为问。或依何种,]依什么指示来走。[望佛克定指示,]特别地指示下来。[遵照修习,]能够遵照佛的开示来修行。[圆觉清净境界?]圆觉的清净境界,遵照修行,圆觉清净的境界。[此境,即是理境,]这个境界就是理上的境界。[本来清净,不假修为。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者:此圆觉中,前所修三种净观,皆约已悟者,奢摩他中,]奢摩他就是定。[先悟净圆觉,以静觉心,取静为行;]他一切都寂灭清净。[三摩中,]三摩钵提就是慧。[起幻为行;]依幻化、虚妄的外在的假缘来修行。[禅那中,]翻译成中文叫做等持,定慧均等,等持,那么有这种功夫,圆融,[寂灭为行。]寂灭就是所谓的断惑证果,叫做寂灭,这样就有这种功夫了。[今约末世未悟,不知以何为首?]要如何结夏安居?这是指大乘的结夏,不是小乘的。[惟愿如来,大悲普济,为诸现前大众,以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令得随顺修习,证入圆觉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己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重言善哉者:乃赞叹当场一问,今后两益。]“今”就是今世,当下的法会、现在的法会;后益就是末法时代利益众生,今后两益就是:现在可以利益现在当今法会的一切等觉菩萨,以及一切发大道心的菩萨;“后”就是利益末世有大根器的众生,叫做今后两益。[故曰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非具足圆觉者,]当然不是像佛一样的,[必定不能也。]非具足圆觉者,必定不能说出。你若不能如同佛;具足圆觉就是佛,你若不能如佛一样具足圆觉,一定没办法讲出来。[如是方便者:《析义疏》云:]方便有两种,[略明有二:一、通相方便,谓修习圆觉之通方便。二、别相方便,谓三种净观之别方便。观佛答处]后面有讲到,佛有答处,观佛的答处[自知:得别方便,则三观可成;]各个的方便,三观都可以成,[得通方便,则圆觉可证。]你只要能通,法法都可以证得圆通,大家都是为了圆通、圆觉而修的,这是通途;都为了圆觉,但是,方法不一样,根器不一样嘛,这个就是别。[是为菩萨,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己四承教静听【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己五正答所问(分二) 庚初长行二偈颂(庚初又分二) 辛初答道场辛二答加行(辛初又分二) 壬初结前壬二正说 壬初结前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如果佛住世。[若佛灭后,]灭度。[若法末时,]没有法的时候。[有诸众生,]只要[具大乘性,]具大乘性,这里少一个字,具大乘“种”性,大乘性语意不是很清楚,具大乘种性,具足大乘种性的众生,无论佛在世、无论是末法,只要他是大乘种性的菩萨,[信佛秘密,]深信佛的秘密之藏,就是[大圆觉心,]信每个人都具足大圆觉心,佛有,众生也有。[欲修行者,]如果想要修行,[若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行的地方,譬如说我们讲堂,伽蓝。[安处徒众,]安处徒众就是所谓饮食、医药、卧具、衣服,都不缺乏,可以四事供养远缺,可以观一切,在僧伽蓝里面修行的都能够安居,叫做安处徒众,徒众就是在一起修行的人。底下,若有缘事,因为事情多,[有缘事故,]就是如果有外缘的事情很多,所以,这个要加一个字,看起来就更清楚:“若”有“外”缘,上面加一个字,中间又加一个字,若有外缘事故,如果因为有外缘的事情比较多。[随分思察,]随自己的能力,自己去观察,因为你的事情多啊!怎么观察呢?必需如我所说,[如我已说。】]必需如佛已经说过的那一些话,一定要按照佛所讲的修行,才能成就。
[呼当机曰,]当机者,[善男子者,令其注意也。一切众生,指现在以及未来具大乘性者。性,谓种性,即根器也。]有佛陀的时候。[若佛现住世间,是有佛时;若佛灭度之后,是无佛时。法运有三种差别:]我们前几天讲过,[一、正法时:谓去佛不远,正法犹存,能信教、解理、修行、证果,共一千年。]大概在我们唐朝左右、以前的事情,唐朝以前;从唐朝到明朝,差不多,将近八、九百年、一千年;明朝末到清初,这是第二千年,我们现在已经末法到二千五百三十三年了,现在离佛的佛诞,好像是二千五百三十五还是三十六,几年几年只是一个纪念。[二、像法时:去佛渐远,像法仅存,]这个像法就是相似的法,相似正法,像是有正法,但是,已经没有证果的人了。[有教、理行三,而证果者,麟角凤毛,亦共一千年。]你想想看,到明朝的末期、末年,明朝的末年,到现在五百年以来,证果的,你算算看,真的是凤毛麟角没错!我们现在是末法,更加不用谈,更加不用谈!明朝以前已经是难能可贵,明朝后来的末法就更不用说了!
[三、末法时:去佛遥远,根机愈薄,教、理虽有,]实践……,[行、果两亡,]就是实践的人太少,证果的人就更不用讲。“行”就是实践者,有一点像样的,看起来有一点像样的、实践的人,就更少了![共有一万年。]我们现在是末法的初期五百年,我们现在是第二期,末法的第一期五百年已经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五百三十几嘛!我们第二个五百年了。讲起来很悲哀,佛陀、圣人都不来示现,示现我们这种凡夫,幸好经典还看得懂,讲起来真该大哭一场![若法末时者:此独指第三末法时代,正法寖衰,]“寖”就是渐渐地意思,正法渐渐在衰微。[邪法炽盛也。]很盛、很兴盛,你看现在,什么宗教都有。[有诸众生,具大乘性者:]就是说末法里面[间有一类众生,]“间”就是末法里面,这里面有一类的众生。这个“间”不是指中间,是说末法里面有一类的众生。[曾在过去,从佛闻说大乘,熏成种子,故云:具大乘种性;依种子发现行。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谓能发信心,信佛独证,秘奥隐密,]深奥的地方隐藏起来。[大圆觉心,非机不说,]若不合根机则不说。[并信自己,]同时也相信自己,[亦具圆觉妙心,亦当作佛,于是发菩提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者:伽蓝,是略梵语,具足应云,僧伽蓝摩,]“僧伽蓝摩”,中国话叫做和合众园。[此云和合众园。]这个地方很和合,很团结,没有纷争。
[谓十方僧众,和合共住,清净园林也。四事无阙,方能安处徒众,一心办道。有缘事故,]有外因缘,怎么样呢?[随分思察者:若有外缘,不能与众同修,只得随其分量,正念思察。如我于前《普眼章》中,及三观诸轮所说,圆机菩萨,不滞空闲,]不会停顿在空闲。就是说:真正圆满根机的菩萨,也不会停滞说:我现在很空闲;一定要这样空闲才修行,他不会的。[种种施为,作诸利益,广度群品,备学法门,随其分量,思察三观。]空、假、中三观。[初结前竟。
壬二正说(分三) 癸初道场期限癸二限内修行癸三诫取邪证 癸初道场期限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事,应当怎么样呢?[即建道场,]你就要建立道场,如何建立呢?[当立期限。]要立下期限。[若立长期]长期就是[百二十日;]这是下根器的人才要那么长。中根器的人,[中期百日;]上根器的人,[下期八十日,]依根机来分,菩萨的安居,下根的菩萨一百二十天;中根的菩萨一百天;上根的菩萨八十天。[安置净居。】
若复无有利他事因缘,如上科,或主持伽蓝,匡领徒众,皆利他之事。菩萨逢益即为,遇缘且赴,故令随分思察。今既无有利他事,当以自利为重,故令即建道场。道场者,修行办道之场。当立期限,加功用行,克期取证。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然定三期者,因根有利钝,期有长短;上根八十日,中根百日,下根一百二十日。安置净居者:安置清净居处,务令外人外事,不得相涉也。初道场期限竟。
癸二限内修行(分二) 子初明道场行相子二明遇夏安居(子初又分三) 丑初明随相用心丑二明礼忏仪式丑三明离相用心 丑初明随相用心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如果佛在世,如来今世,你应当要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要藉着佛像,要忆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平等。所以说:因为万法唯心造,佛灭度之后,佛不在了,你当然就要记佛像礼拜,心存佛,眼睛观佛,因为如来去世之后,我们不曾看过真佛,所以,要设立佛像专注观照,引心入法。所以说:[心存目想,]心存目想就是我们心想,眼睛要看。[生正怀念,]正忆念是念什么?《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为现在讲的这部经是等觉菩萨发问的,这部经都是在讲无相的圆觉,不是像净土法门讲的观像念佛,不是这样。心存目想,生正忆念,都是实相,都是生实相的念头,都是法界平等的如来的本来的圆觉自性,不是像我们看佛像,以有相的修行,这个全部都是等觉菩萨在修行的法门,都是念法身,忆念如来常住的法身。[还同如来常住之日。】]你若按照这样去修无相,证悟到法身的法门,就像佛陀当时在世一样。
[此明道场,限内修行之相。若佛现在者:指如来住世时也。不假设像,惟当正忆念佛之法身,遍一切处。又复当知唯心,无外境界。若佛灭后者:指如来去世时也。礼佛应须施设形像,心存是佛,目睹想佛。谓如来去世,不睹真仪,设像谛观,引心入法。“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生正忆念者:谓忆念如来,真身不灭,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无以异也。初明随相用心竟。
丑二明礼忏仪式 【“悬诸旛华,经三七日,]就是二十一天,旛,幢旛啦、花啦,要庄严道场,像我们水陆大法会,庄严内坛,所有的法师来看都说:喔!你们文殊讲堂的水陆大法会的内坛最庄严,非常庄严!每个法师都这样称赞。我们足足停课一个多月,就是要布置。所以,每个法师来到这里都说:你们这里太庄严了,太庄严了!悬诸旛华,经三七日,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做什么呢?[稽首十方诸佛名字,]顶礼十方诸佛的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遇到善的境界,[得心轻安。】
悬诸幢旛,烧香散华,严持坛场,]庄严道场、这个坛场。[备如方等经说。]方等就是大乘经典,平等遍十方,叫做方等,十方平等的法门。[经三七日者:方等经极少七日,]至少,方等经说至少要七日。[久则不遮。]没有界限,“遮”就是界限,你要更长,那就没有界限了,随你定的。所以,久则不遮,不遮,“遮”点题止,你要修更长的时间,那没有关系。[下正明法事。稽首十方诸佛名字者:准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总有八重:一、供养,二、赞佛,三、礼佛,四、忏悔,五、劝请,六、随喜,七、回向,八、发愿。今略唯礼佛、忏悔,然文虽略,法必具行。《起信论》中亦云:应当精勤礼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常不休息,得免诸障,]各种的障碍。[善根增长。稽首十方诸佛名字。圭峰大师云:名以召体,观而礼之。]名会如感我们的清净之体。那么观呢?我们要顶礼,观而礼之,就是依照这个名字,我们向他礼敬,名字可以召诸佛菩萨的体性,我们观照这个佛像的话,按照这个名字顶礼。[准勒那三藏]大法师,勒那三藏,勒那摩提。
[礼佛观门,优劣有七:一、我慢礼,]自认为很伟大;你看,我很伟大!就是说慢心不除的顶礼,叫做我慢礼。[二、唱和礼,]就是说人家念,我们就跟着念,无心,好像是什么?鹦武学讲话,唱和礼。[此二非仪。]这两种不适合。[三、恭敬礼:敬从心发,运于身口,五轮著地。]五轮就是头、两手、两脚,五轮着地就是五体投地。[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礼所礼,无相。[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观身与佛,]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皆从缘起,如幻如影,]如梦幻泡影,[普运身心,遍礼一切。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缘他佛。七、实相礼:若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名平等礼。故文殊云: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等。]统统没有,能观所观都没有,能礼所礼也没有。[后四礼、皆属观行,谓第四空观,]第四种叫做空观,因为前面讲了七种,七种礼,第四种是无相礼,无相就是空观,[礼真谛佛,入法之性故。
五、假观,]第五种叫做起用礼,起用,都是藉着因缘法,产生空性的观照,第五种起用礼,前面讲过,就是假观。[礼俗谛佛,]因缘生因缘灭的佛,[从体起用故。六、中观,]第六种是什么呢?第六种就是内观礼,就是顶礼我们法身的真佛,不缘他佛,这就是中观。[礼第一义谛佛,不见空]不见[色,直见本觉真性故。七、则三观一心,礼三谛一境佛,不取真弃假,]没有说取真去假,真假皆空。[泯绝无寄故。]“寄”就是托,没有任何的依托,没有任何的依靠,就是平等,绝待的意思。[今经既是随相门中,]随一切相,[且当第三第五礼也,]第三跟第五,第三就是恭敬礼,第五就是起用礼。[余在下离相摄念中。求哀忏悔者:忏、谓忏涤前愆;]“愆”就是过错。[悔、谓悔除后过。]悔除过失。[其所忏法有二:若约责心,]责备我们自心。[三障]惑、业、苦。[俱忏,由于无始,起贪、嗔、痴等之惑,发动身口,造一切之业,备受生死轮回之苦。若就所作,唯忏恶业。恶业、复有性罪、遮罪。]性罪就是一定不好的;遮罪呢?譬如说喝酒,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遮罪、依教作法忏之;性罪、须起行。起行有二:一、事行,]事行就是[身旋礼,口读诵,]身体跟着拜,跟着顶礼。旋礼就是一次再一次,“旋”就是重复的顶礼的意思。身旋礼,所谓旋就是动,动态中里面去进行,身体一次又一次地礼佛。口就读诵,意就观想,[意策观。二、理行,观罪性空,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我心自空,罪福无主。遇善境界者:此感应也。或睹光明,或见佛像,不作圣心,]不能当作我们很伟大。[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下文云: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身心轻安者:此获益也。]得到利益。[谓身心轻快和安和,神清气爽,身心既净,道果堪成也。二明礼忏仪式竟。
丑三明离相用心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一向摄念。[经过二十一日,以既得感应道交,自当会缘入实。]二十一天,三七二十一天精进。[初以尘心粗重,令托胜相为缘,相既皆虚,诚宜入实,]就是入空性。[故曰:一向摄念。一向者,蓦直去,]就是闯,直接地闯进去,蓦直去就是不弯。[绝拟议思量;]绝拟义思量就是不可思议,断绝了,拟议思量,拟议就是想要把它讲出来,也没有办法讲。绝议绝思量,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摄念者,收摄妄念、完成正观,直契圆觉妙心也。初明道场行相竟。]底下这一段,接下去另一段是讲碰到小乘的安居,大乘也在安居,刚好碰到小乘也在安居,这讲下去又是另外一段,又是另外一段,现在是讲道场如何安设,经过几天,经过几天。所以说:这又是另外一段了。
今天我们上课上到这个地方,我们水陆大法会,我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出家是佛的弟子,在家也是佛子,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大家都是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你我,讲堂有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这就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情,不能分师父、出家、在家,统统要团结,统统要团结。明天是最后一天,再来就是休息一个多月,希望诸位你的左邻右舍,没有参加水陆法会报名的人,拜托尽量鼓励他一下,让他有这个因缘。像师父昨天讲的那个南鯤鯓万善爷公,听说法观在回向时,底下有人在笑,回向给万善爷公,竟然有人在笑!结果他们真的好起来了,你想想看,整整缠了他七年!只不过是不是会再发作,我就不晓得了。他来了之后,很高兴,连花一毛钱都没有,很高兴!既然有鬼神,有鬼就有神,有神就有佛,这是很肯定的事,可见这个回向的力量就是不可思议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要把这个法会通知每一个人呢?譬如说亡者,或者是他的子孙有灾难,对不对?参加个水陆,这不是很好吗?以此因缘,将来我们才有办法度他。
[子二明遇夏安居(分三) 丑初标异声闻丑二正陈词句丑三结示休夏 丑初标异声闻【“若经夏首,]夏首就是结夏安居的开始,若是修菩萨的结夏,就是结三期的期限,在二十一日当中,一开始先摄念,让妄想先停下来。如果菩萨结三期要修行,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三月安居,]就是说:若经夏首,正好遇到结夏初期,三个月的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我们现在修大乘,上根的一期八十天;中根的一百天;下根机的人一百二十天,若是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我们还是要做结夏安居;但是,不是为了小乘的结夏安居,是大乘的。结夏安居有两种,有两种,一种叫做大乘的结夏,一种叫做小乘。大乘的结夏,就是无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可以住在一起,譬如说我们讲堂的人,如果举办结夏安居,大乘菩萨的结夏安居,都可以一起住在讲堂,这是大乘的结夏安居。大乘的结夏安居,不是修念佛法门,他是修清净心,修空性,本性具足的妙明清净的心,就是住于无所住,用涅槃不生不灭的心修行,就是说令他的心一直寂静……,接近禅的修法。
就是说:他以《圆觉经》来作依止,以《圆觉经》来作依止,所修的都是我们本性本来的东西,内心具足六度万行,具足清净的菩提心,这叫做菩萨的结夏。也就是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可以住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起来禀报:我弟子比丘,或者说:我弟子优婆塞、优婆夷,四众都可以。小乘的结夏安居则不行,小乘的仅指比丘、比丘尼而已;沙弥是依止比丘、比丘尼结夏,所以,沙弥不算数,不算数,不算在结夏,沙弥是附属于僧团,不在僧数里面。简单讲:比丘结夏、比丘尼结夏,才有算戒腊,才有算结夏的戒腊,一夏、二夏、三夏、四夏、五夏……,所以说:五夏是阿阇黎位,十夏和尚位,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结夏安居,就不能算一夏,所以你说:我出家五年、出家十年。若没有结夏安居,这样不能剃度徒弟,因为你没有精通戒律、没有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所以,凡是比丘、比丘尼出家,没有结夏安居,都不能算一夏,只是出家而已,也就算出家五年,也不能剃度徒弟,不够资格。所以,小乘的结夏,专指比丘、比丘尼,而沙弥不算戒腊,一夏、二夏没有,因为沙弥不在僧数。现在这部经是大乘经典,所以说:当为菩萨,当为菩萨意即不是小乘的结夏。清净止住,在“止住”旁边写两个字:就是“安居”的意思,清净安居,这个止住就是安居的意思。什么叫做清净呢?清净是:第五、心清净,心清净——大乘;如果境界清净——是指小乘的清净。
所以,清净有两种,一种是大乘的清净,就是心无烦恼、心无罣碍,名为大乘的清净。那么境界,譬如说:你结夏安居外缘很好,没有什么混杂,这只不过是小乘的。所以说:当为菩萨,当然就不是小乘,所以,当为菩萨,清净止住,清净安居的意思。所以,[心离声闻,不假徒众。】]心要远离小乘,小乘人不发心、不度众生,这样不行!你现在是菩萨结夏安居,二十四小时都要发菩提心,勤于降伏我们的妄想,而且要时时荷担如来家业,自我承担。所以说:心离声闻。不假徒众,不假徒众有两种解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事相的不假徒众,一种是理性的不假徒众。事相的不假徒众就是说:菩萨修行是以自性清净心,所以,四周围尽量没有外缘;这个“徒众”不仅是指信徒来吵你,而是指一切外缘。“徒众”就是说:菩萨结夏安居,尽量不要有外缘,整天观照你这颗清净心,自性清净心,不假徒众。再来,这叫做事相,“假”就是假借,不借重着外缘,尽量减少外在的,因为徒众多,事情就多,修行就有困扰,这是事相的不假徒众。什么叫做理性不假徒众呢?这个“徒众”是指一切不必要的妄想,就是单刀直入的,悟入不生不灭的本体,不假一切的事相,一切不必要的事相、造作,单刀直入,菩萨就安住在一个具足智慧的清净心,这个叫做不假徒众。因为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就是住于无所住,无所住,一切外缘都停。
[此言入期之法。西域]就是印度。[佛制,三月安居,通名结夏。]通名结夏。我们明年的结夏安居,就不办短期出家,因为法师们说,要好好地结夏安居修行,所以,短期出家取消,取消,已经举办三年了,已经举办三年了。[今当夏首,]就是结夏安居的开始。[乃入期之初也。]就是开始。[既经夏首,]正好碰到结夏安居的开始。[不便出入,]所以,照理说:结夏安居不能请假,出家人,比丘、比丘尼结夏安居都要安住精进,安住精进。所以,今年结夏安居以前,师父就跟这些徒弟讲:你如果有什么事,结夏安居前要赶快处理好,一做仪式就不准请假,都不能出去。所以说:不便出入,结夏安居就是要精进,进进出出的算什么?这样哪像在结夏?结夏常常请假出去,比不结夏更糟糕!是不是这样?所以,[大小两乘,]因为你在大乘的修行,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所以叫做大小两乘,[皆当作安居法也。]安居法。[圭峰大师云:然建道场,或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行的地方,像我们今天这间讲堂,这一栋,伽蓝。[或于余处,]余处就是说:你正好在别的地方结菩萨的修行。[期限未满,]期限还没完,正好碰到小乘结夏安居的开始。
[夏首已临,]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来,这个时间刚好到。若,底下要加一个字:若[入众安居,则乖誓约,]若,如果说小乘在结夏安居,你来跟大众安居,变成你之前所立的修菩萨的安居还未完成,所以,违背你的誓约,因为你一期是一百二十天,或是一百天,或是八十天。[作念结夏,]作念结夏就是说:不做任何的仪式,心念安居,心这样观想:这就要出家和尚位,而且要比丘,作念结夏一定要男众,女众不能心念安居,女众不行,女众一定要依止比丘才能结夏,依止比丘,而且停止比丘要和尚位,要二十年,结夏安居要二十年,这也没那么简单!依止和尚是十年;依止教授,教比丘尼要出家二十年。所以,作念结夏就是心念,心观想说:我现在在安居。这是只有比丘、大比丘才能如此。
[又杂观心。]这样又混杂了。[道场中人,由此疑惑,如来远念,]“远念”就是怜愍,远念就是说:为了将来的这些众生而怜愍,[故为辨明,]所以,佛就为你说明大乘、小乘要如何安居。[为俗乖律则非,因大废小无失。]如果你在结夏安居,为俗,如果你只是为了俗事,为了俗事违背戒律,这样不好。因大废小无失,如果因为大乘的修持结夏,而放下小乘的修行,这样没关系。因大乘的修行;废小就是说:放下小乘的结夏,这样无失,没关系,无妨、无所谓。所以,[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当为菩萨清净安住。[清净有二:一、心性清净,约菩萨说。二、境界清净,约声闻说,止住,即是安居。心离声闻:其心离声闻小乘法,故不假徒众。以声闻安居,必先白僧,须假徒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就是因为,因为声闻,就是比丘、比丘尼的安居,小乘的,小乘的安居必先白僧,就是一定要做仪式,“白”就是告知,告诉大家。
所以,我们结夏,他一定要在佛前禀白大众的,每一个人,包括师父都是一样,包括我也是要……,白僧就是要做仪式告诉大众,说我这三个月,是前安居、是中安居、是后安居。需假徒众,安居要僧团嘛,僧团。所以,我都鼓励这些比丘尼,这些落单的比丘尼,自己一个,落单的,自己一个,鼓励她们要好好地结夏安居,不要自己一个人修行,会出事!自己一个人结夏安居会出事,不行!一个人修行一定不是办法!(未完)
圆觉经32: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是假的,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是真的
圆觉经33:你修的因很重要,发的心如果是圆满觉性,成佛没有问题
圆觉经34:我们现在就是流转的世界,东西得而复失,失又复得,总是苦多乐少
圆觉经35:任何事情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这样就能进入圆融
圆觉经37:不要看善知识的外表有修没修,是看他的知见正确不正确
圆觉经38:以静为一切的修行是错误的,真正地修行是一切动念、行住坐卧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