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88 : 每一种法是对每一类众生的机而說的,只要对机就是第一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是为菩薩摩訶薩第七等隨順一切众生廻向。

諸位佛的弟子!在前边所說的道理,就是修菩薩道的大菩薩所修的第七种迴向。名叫平等隨順一切众生迴向的法門。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廻向。則能摧滅一切魔怨。拔諸欲刺。得出離乐。住无二性。具大威德。救護众生。为功德王。神足无礙。往一切剎。入寂滅处。具一切身。成菩薩行。於諸行愿。心得自在。分別了知一切諸法。悉能徧生一切佛剎。得无礙耳。聞一切剎所有音声。得淨慧眼。見一切佛。未嘗暫捨。於一切境界。成就善根。心无高下。於一切法。得无所得。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等隨順一切众生如是廻向。

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成就这种迴向,則能摧滅所有天魔外道的怨恨,拔出一切欲念的毒刺。得到出離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快乐,住在唯一实性,沒有二性。具足大威德,救護一切众生。为功德中之王,有神足通,圓滿无障礙。能往一切諸佛刹土去,入到寂滅之处,也就是寂滅快乐之境界。具足一切的身,就是法身、报身、应身、化身,成就菩薩所修的行門。对於一切行愿,心得到自在。分別明瞭一切諸法实相的道理,完全能普徧生在一切佛刹。得到无所障礙的耳根,能聽到一切佛刹所有的音声。得到清淨智慧之眼根,能見到十方一切諸佛,一時一刻也捨不得離開佛。对於一切的境界,成就一切的善根,心是平等,沒有高下的分別。对於一切法,都是得无所得。所謂「无智亦无得」的境界。菩薩中的大菩薩,用所修集的一切善根,平等隨順一切众生的根性,这样迴向給众生。所以修持一切布施的法門。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金剛幢菩薩,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机緣,而說出下边二十一首偈頌,把前边经文的義理再說一遍,令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能更进一步的瞭解。也是为著未來的你我他著想,希望都能明白这种甚深微妙法。

菩薩所作諸功德     微妙广大甚深遠

乃至一念而修行     悉能廻向无边際

佛是怎样成佛的?是不是本來就是佛?不是的。佛當初和我們一样是凡夫,不但和所有人一样,而且也和所有一切众生一样。佛做过种种的众生,做过餓鬼,做过畜生,也在地獄中受过苦,做过善良的修罗,做过仁慈的善人,也在諸天中受过乐。然而他能一心修行,发菩提心,求无上果位,然后成佛。我們为什么到現在还沒有成佛?就因为不愿意把「无明」打破,不愿意把「煩惱」断絕。雖然在往昔的時候,曾经和佛作为朋友,曾经和佛作为同类的众生。可是佛努力破「无明」,故現出本有的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菩薩和我們更是一样,菩薩做人的時候,專行菩薩道。就是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他雖然是上求佛道,但是他也下化众生。因之,才发大菩提心,修一切智慧,破一切无明。希望現出大光明藏,成就无上佛果。所以行人所不能行的,做人所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讓人所不能讓的,捨人所不能捨的。總之,人不能放下的他能放下,人不能看破的他能看破。因为这個緣故,菩薩上求佛道,念念发菩提心;下化众生,处处利益众生。所修种种的善根,所集种种功德,自己不留著,完全迴向給法界众生。菩薩是众生之中一位有大智慧者,我們捨不得的东西,他能捨得布施於人。菩薩所行所作,都是功德。他不捨少善而不为,也不行少惡而造罪。菩薩所作的功德,都是很微妙,很广大、很深遠,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瞭解。乃至於在一念之中,所修行的功德,完全迴向給无边際的众生。

菩薩所有資生具     种种豐盈无限億

香象宝馬以駕车     衣服珍財悉殊妙

菩薩所有一切的資生之物品,有很多的种类,皆已豐盈,沒有数量之限。他用香象或宝馬來駕车,这种名貴的宝车,可以布施。所有的衣服,所有的珍財,都是特別殊胜,庄严而妙好,菩薩皆能布施予众生。

或以頭目並手足     或持身肉及骨髓

悉徧十方无量剎     普施一切令充徧

菩薩为救度众生,如有人需要他的頭目,或者需要他的手足。他絕不吝惜的布施。或者有人需要他的身和肉,需要他的骨和髓,无论什么人?只向他索取,他一定滿这個人的心愿,不会令索求的人失望。各位注意!我們众生天天吃菩薩的肉,天天喝菩薩的血。为什么这样說?因为菩薩行菩薩道,把身体變化为山河大地,生長万物,供养众生,故等於間接吃菩薩的肉,喝菩薩的血。可是我們不知菩薩对我們有这样的恩惠。菩薩將所有的內財布施與众生,又將所有的外財布施與众生。在十方无量刹土,都能如是的布施。普徧布施一切,令布施法門充滿一切刹土,周徧一切法界。

无量劫中所修習     一切功德尽廻向

为欲救度諸群生     其心毕竟不退轉

菩薩在无量劫中所修習一切的功德,統統迴向实際,迴向菩提,迴向众生。菩薩時時刻刻不忘救众生,念茲在茲不忘度众生,菩薩的心永遠是慈悲喜捨,絕对不向后退轉。

菩薩为度众生故     常修最胜廻向业

普令三界得安乐     悉使當成无上果

菩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为度化众生的緣故。所以常常修習最殊胜迴向的德业。普徧使令三界的众生,皆得安乐。所謂「三界无安,猶如火宅。」菩薩能令三界众生得到清涼,將來成就无上之觉果。

菩薩普興平等愿     隨其所集清淨业

悉以廻施諸群生     如是大誓終无捨

菩薩普徧同起平等的愿,隨其所集聚清淨业,也就是善功德,皆迴向給一切众生。这样的大誓愿,始終不捨棄。菩薩將所作的功德,迴向众生,而自己不居功。菩薩好像是水,水对於一切众生及一切生物都有利益。为什么其他星球沒有生物?就因为沒有水的緣故,所以不生長一切生物。为什么沒有水?因为當初文明特別发达,科学发达到極點,反而发生毁滅。菩薩发愿,希望众生沒有这种不幸的災難。但是众生的业力太大,胜过菩薩的愿力。菩薩悲心切切、苦口婆心的勸导,令众生改惡向善,消滅貪瞋痴。众生不聽話!要起惑,要造业,結果要受果报,菩薩也无可奈何。

菩薩愿力无限礙     一切世間咸攝受

如是廻向諸群生     未曾暫起分別心

菩薩所发的愿力,沒有限度,沒有障礙。菩薩所发的愿力,不但能攝受一個世界的众生,同時也能攝受一切世界的众生。將这种功德,迴向一切众生,未曾在一念之中,而生分別心。你是众生,我是菩薩,我們之間,沒有什么關係。他沒有这种思想,一視同仁,平等布施,平等迴向,不分彼此,这就是菩薩的思想境界。

普愿众生智明了     布施持戒悉清淨

精进修行不懈廢     如是大誓无休息

菩薩发愿,普愿一切众生,都得到清淨的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明瞭一切法門,应該怎样修行。不但令一個众生明瞭一切法,也令九法界中的一切众生也明瞭一切法,更令三世的众生也明瞭一切法。过去的众生,已经修行了。未來的生,將來会修行。現在的众生,正在修行。現在的众生,包捨你我他在內。不要以为经上所說的法,为三千年前的众生所說的,不是对我們所說的。若是这样想,那就不对了,辜負諸佛菩薩的慈悲心,也辜負一切護法善神一片慈悲心。他們拥护经典,受持经典,此功德无可限量。我們雖然生在佛后,可是有机会聽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法,等於释迦牟尼佛親口对我們說的。若有这样的感觉,當下就会得到利益。希望大家至誠懇切來聽经,所謂「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眞实義。」

菩薩修布施的法門,非常清淨。布施有財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又有內施和外施。財施就是所有的財產都能布施,不是教人布施給我,而是我要布施給人。能布施就到彼岸。如果受人的布施,自己不布施,人家能到波罗蜜的彼岸,而自己却到不了波罗蜜的彼岸。所以布施是向外施,不是向內施。这一點,大家要瞭解,要清楚。法施就是讲经說法,循循善誘,教导众生,令其聞法開悟,早成佛道。所謂「諸供养中,法供养最。」一切供养,以法供养为最殊胜,为最第一。无畏施就是人在困難危險中,要安慰他,令他不生恐懼心。或者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去救他出危境,可是要知道拯救的方法,否則,同归於尽,无謂犧牲,成为匹夫之勇,那是於事无益。內施就是自己的頭目腦髓,外施就是自己的國城妻子。都可布施於所求者,絕对沒有捨不得的思想。能布施就沒有貪心,貪是万惡之首,无论什么罪惡?都由貪而起。

持戒的法門,修到圓滿清淨,能到波罗蜜的彼岸。我們現在修禪,坐在禪堂中,就是持戒。这是不持之持,不戒之戒。为什么?我們每天跑香坐香,跑香是運动身体,坐香是安定心念。運动能令血氣調和,百病不生。安定能令妄想不生,智慧現前。所以修行人要調身調心,双管齊下,才有效果。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在禪堂打禪七,就是修行第一法門,也就是用功的法門。可是沒有善根的人,在禪堂觉得受不了,甚至坐一支香,觉得周身不自在,不是腿痛,便是腰痛。要知道不受苦中苦,難为人上人。万丈高樓是從平地建築起來,万德圓滿是從基本戒建立起來。我們打禪七,就是建築堅固的基礎。好像蓋房子,一定要把地基打好,否則,便有傾斜的危險。參禪打坐,就是建立基礎。如何能建立堅固呢?首先要持戒,持戒要從身口意三业作起。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意不犯貪瞋痴。三业清淨,戒定慧自然圓滿,这就是持戒的要訣。

精进修行就是不懈廢。若是不精进修行,无论什么法,也不会有所成就。精进有多种,有身精进,心精进,有晝精进,夜精进。總而言之,時時刻刻都精进,不懈怠、不荒廢。在精进之內,包括忍辱。用功要有忍耐心,若是不能忍苦耐勞,一用功便觉不舒服,忍受不了;不能忍耐,就不能精进;不能精进,就沒有禪定的功夫;沒有禪定的功夫,就不会有智慧。这六度法有連帶的關係,布施、持戒、忍辱,这是屬於身的修行法;精进、禪定、般若,这是屬於心的修行法。六度是菩薩所修的法門。我們所学大乘法,一定要修六度法門。像在前边所說的大誓大愿,只有精进,沒有休息。这样才是眞正佛的弟子!眞正修行人,精进又精进,絕不懈廢。那有時間去打閑岔,障礙他人修道。好吃懶做的人,他的基礎可想而知,不会堅固。所蓋的房子,经不得風吹,经不得雨淋,不能持久,就会坍塌。我們修道人,一定把基礎打好。基礎打好,可以建築高樓大廈,无论多高,不会出問題。不然的話,等於混光陰,依佛穿衣、賴佛吃飯,始終一无所得,辜負修道一番的心意。

菩薩廻向到彼岸     普開清淨妙法門

智慧同於兩足尊     分別实義得究竟

菩薩二字是簡称,具足是菩提薩埵。菩提譯为觉。薩埵譯为有情。就是觉有情,或为有情觉。意思大同小異。觉有情,就是觉悟中的有情者。有情觉,就是有情中的觉悟者。无论是觉有情,或有情觉,總之他在我們人类之中,是一位觉悟者。在一切众生之中,是一位先觉者。我們众生是沒有觉悟的菩薩,菩薩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因为已经觉悟的众生,故菩薩所行所作,都存大道心,所以又叫大道心的众生。菩薩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賢聖人,所以將所修的种种善根,迴向給众生。有此功德圓滿,而到达涅槃彼岸。菩薩普徧開演无上清淨妙法門。菩薩的智慧,等於佛的智慧。兩足尊就是佛,佛的福也具足,佛的慧也具足,福慧双圓。菩薩分別諸法实相的義理,得到究竟圓滿的答案。

菩薩言辭已通达     种种智慧亦如是

說法如理无障礙     而於其中心不著

菩薩有大智慧,能通达世間各國的言辭和文字,各类众生的言語,亦皆明瞭。对於一切的義理,通达无礙。种种众生的智慧,种种众生的思想,种种众生的行为,菩薩通达到圓滿的境界。菩薩所說的一切法,如理不虛,无有障礙。菩薩对一切法,心无所著,也就是離開法執。菩薩二執皆空。二執就是我執和法執。二乘人,已无我執,但仍有法執,菩薩是我法二執俱遣。

常於諸法不作二     亦復不作於不二

於二不二並皆離     知其悉是語言道

菩薩明白一切法,本來是寂滅的。所謂「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凡是能說出來的法,都是從因緣所生出來的。所以才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菩薩常对一切諸法,不作第二想。所为一切法,都是第一義諦。因为这個緣故,所以我常說:「佛說八万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为什么要这样的說?因为每一种法,是对每一类众生的机而說的。只要对机,就是第一;若是不对机,就談不到第一,但它也不是第二。它在它的法本身的作用上,还是第一。所以說八万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是第一。菩薩对於諸法不作二想,是不是作一想?也不是。因为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所以沒有第一,也沒有第二。本体是空的,離開二和不二这兩种思想。为什么?因为知道二和不二,都是能說出來的法。凡是能說出來的法,都是屬於語言範围之內。說不出來的法,那是言語道断,心行处滅的境界。把言語的道路已经断了,心里所想那個地方也沒有了。这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門,也是不可思議法門。因此之故,才說:「不作二想,也不作不二想。」

知諸世間悉平等     莫非心語一切业

众生幻化无有实     所有果报從茲起

菩薩知道一切世間的众生,自性完全平等,都有佛性。但因为无明不觉,生出三种細的业相。就是业相、現相、轉相。这三种相是由众生心所造出來的,由众生語所造出來的,一切业都是由身口意所造出來的。若能將身口意三业清淨,那么,一切业都沒有了。众生是虛妄而生,虛妄而滅,是幻化而不眞实。人的身体是由四大(地、水、火、風)和合而生,等到四大分張時,那就死了。人体堅硬的部分,屬於地大。濕潤的部分,屬於水大。溫暖的部分,屬於火大。吸呼的部分,屬於風大。等到臨死的時候,四大各归本位。地就归於地大,水就归於水大,火就归於火大,風就归於風大,各有所归。所以說由虛妄幻化而成,沒有眞实。所有的果报,都是從緣而起。所謂「起惑,造业,受报。」这就是因果的定律,万古不變的法則。所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得什么!

一切世間之所有     种种果报各不同

莫不皆由业力成     若滅於业彼皆尽

一切世間所有各类的众生,各有各类的果报。所受果报各不相同。例如狗为何做狗?因为往昔時,尽做狗的事情,造狗的业,就受做狗的报应。猪为何做猪?因为在往昔時,尽做猪的事情,造猪的业,就受做猪的报应。无论那一类众生的果报,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造成的。由此观之,种善因結善果,种惡因結惡果,絲毫不爽。所謂「种麥得麥,种稻得稻。」这是自然的道理。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菩薩畏因不畏果,在种因的時候,十分謹慎,深恐錯因果。等到受果报時,无论是善报或惡报,心安理得,乐而受之。众生怕果不怕因,在因地的時候,隨便造业,什么也不怕。等到受果报時,才知駭怕,甚至怨天尤人,埋怨佛菩薩不加被,埋怨護法善神不保佑。这是菩薩和众生不同之处。我們要学習菩薩,多种善因,將來一定会結业果。若能把业力滅尽,則不受諸苦,而得众乐。

菩薩观察諸世間     身口意业悉平等

亦令众生住平等     猶如无等大聖尊

菩薩观察一切世間所有的众生,皆是起惑、造业、受报。起惑:就是起了迷惑,不明事理,因无明而起。无明生出业相,就是所作的业。无明生出現相,就是惑的相。无明生出轉相,就是轉變了。无明生出这三种細相,然后成了惑。这個惑,有粗惑、細惑、尘沙惑。粗惑就是見惑,对境界起貪愛。細惑就是思惑,迷理起分別。尘沙惑就是如尘沙之惑,也就是很微細的惑。造业:众生为什么造业?因为身口意三业不清淨而造业。愛殺生便造殺生的业。愛偷盜便造偷盜的业。愛邪淫便造邪淫的业。愛妄言便造妄言的业。愛綺語便造綺語的业。愛惡口便造惡口的业。愛兩舌便造兩舌的业。愛貪的人,貪而无厭,无论什么东西,越多越好。所謂「出家人不愛財的越多越好」。愛瞋的人,无论在什么時候,都有瞋恚心。对所有的人都不滿意。愛痴的人,自觉有智慧,可是做事顚倒,是非不明,黑白不分,愚痴到了这种程度。愛观花的人說:「好花常令朝朝艶」。愛賞月的人說:「明月何妨夜夜圓」。愛喝灑的人說:「大地有泉皆化酒」。愛金錢的人說:「長林无树不搖錢」。这就是愚痴幻想曲!

还有愚痴人的想法,在春天不到田中播种,到了秋天,坐在家中想收割五穀,眞是痴人妄想。又有愚痴人的想法,根本沒有讀書,就想得愽士学位。多么可笑呀!又有愚痴人的想法,沒有錢去買馬票,竟想中了頭獎。这是辦不到的事,簡直異想天開。受报:就是作何种业,受何种业报。有貪心的人,死后變餓鬼。有瞋心的人,死后轉畜生。有痴心的人,死后墮地獄。这是自作自受的果报。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平等。三业平等,就是空。空能消滅十惡。菩薩也令一切众生皆清淨?住在平等境界上,猶如无等大聖尊,也就是佛。

菩薩善业悉廻向     普令众生色清淨

福德方便皆具足     同於无上調御士

菩薩所作种种的功德,所修种种的善业,自己不保留,完全迴向众生。普令一切众生的色身清淨。菩薩自己有种种福德,有种种方便,皆具足而圓滿。也希望一切众生,福德具足,方便具足,智慧具足,同於无上調御師(佛)一样。佛能調御三界众生,为三界調御師。菩薩为令一切众生,得到大利益,所以为众生而修行,为众生而修功德,为众生而修善业。總之,一切为众生而不为己。菩薩有相好庄严和圓滿功德。普令一切众生,也有相好庄严,也有圓滿功德。是不是能这样?菩薩不管这個問題。只愿一切众生好,就大欢喜。用大慈心和大悲心來教化众生,对待众生。众生的过錯是菩薩的,菩薩的功德是众生的。菩薩这种悲天憫人的精神,令人敬仰。菩薩不捨棄一個惡众生,非常愛護他,用慈悲心,善良心來感化他,將他攝受过來,轉为善的众生。菩薩用誠懇的眞心,來教化一切众生,來調伏一切众生。可惜難調難伏的剛強众生,誤認菩薩多管閒事,說菩薩太愚痴,无事找事幹。可是菩薩愿做愚痴的事。众生不愿做的事,菩薩來做;众生愿做的事,菩薩就不做。菩薩的思想多么高尚,我們应當見賢思齊。

菩薩利益諸群生     功德大海尽廻向

愿使威光特超世     得成勇猛大力身

菩薩向來沒有为自己著想,一举一动皆为众生設想。为令众生了生脫死,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度众生,令能離苦得乐。菩薩为利益众生,乃將大海一样的功德,尽量迴向給一切众生,自己一點也不要。菩薩对我們太慈悲啦!簡直沒有法子报答菩薩的恩德。唯一报答的方法,就是努力參禪,明心見性,就是报万分之一的恩。菩薩又发愿,愿一切众生,皆得大威德大智慧的光明,特別超出世間一切人,得到大英雄大勇猛大丈夫大金剛不壞身。

凡所修習諸功德     愿使世間普清淨

諸佛清淨无倫匹     众生清淨亦如是

菩薩凡是所修習一切諸功德,愿使一切世間普徧清淨,沒有一切惡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有圓滿清淨的法身,沒有可以比擬的。菩薩发愿,愿一切众生的色身皆清淨,如同佛的法身一样的无二无別。

菩薩於義得善巧     能知諸佛最胜法

以众善业等廻向     愿令庶品同如來

菩薩得到辯才无礙的智慧,善巧方便來教化众生。所有经中的一切義理,菩薩能明白其所以然。教義通达无礙,教理圓融无礙。從一种道理能生无量种道理;无量种道理仍归一种道理。所謂「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就是华严妙法的境界!善巧方便的法門,就是对那一种的众生,便說那一种的法。例如对多貪的众生,教他修不淨观的法門。不淨观就是九孔常流不淨。眼有眼屎,耳有耳垢,鼻有濃涕,口有涎痰,这都是不淨之物,再加上大小便,更是不淨之物。凡是貪愛身体的人,則对他說不淨观的法門:身体是個臭皮囊,在里边裝滿了膿血和屎尿。作如是观,就觉得身体不可愛了。貪漸轉淡,但是要借假修眞,不可故意糟蹋身体,就是不要过份執著它,把它當作什么宝貝。对多瞋的人,教他修慈悲观。对一切众生要有慈悲心;也就是怜愍一切众生,所謂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同情心。凡是修行人,要有「慈悲为懷,方便为門」的心腸,否則,一切枉然,沒有成就。对多痴的人,教他修因緣观。观十二因緣的道理,而能悟生死流轉的道理。知道前因后果的道理。相信因果,不錯因果。菩薩能知諸佛所說最殊胜法的義理,以積功累德的善根,平等廻向众生,愿令庶品(众生)得到同佛一样智慧和果位。

菩薩了知諸法空     一切世間无所有

无有造作及作者     众生业报亦不失

菩薩明瞭知道一切諸法,本來是寂滅的,所謂「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不可以言宣。」諸法本体是寂滅的根本,說不出來。一切世間无所有,因为是空的。沒有造作世間的神,或者作世間的众生。雖然沒有一個造作者,沒有一個所作者,可是外道主張宇宙有主宰的神——上帝。在佛教否認有主宰的神,認为万事万物是由因緣而生滅,是自然的現象。淺言之,沒有人教你去造善或造惡,乃是你自己选择为善或造惡,與他人无關。自己种善因,將來結善果;自己种惡因,將來結惡果。善惡不是神給的,而是自作自受。因此,要擇善而從,不善而改。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形,則可以隨便造惡业,反正不受果报嘛!就因为有果报,所以要做善事,不做損人利己的惡事。众生的果报雖然是有,但並不是旁人來主宰,乃是自己种因結果的报应,而受报時亦无人來代替。

諸法寂滅非寂滅     遠離此二分別心

知諸分別是世見     入於正位分別尽

諸法的本体,雖然是寂滅,但是由因緣所生。如果明白諸法实相的道理,就把寂滅和非寂滅的思想都消滅了。为什么有分別心?因为分別世間的知見。分別这個,分別那個;分別是,分別非;分別黑,分別白;分別善,分別惡。到了菩薩的境界,就遠離寂滅非寂滅的分別心。知道一切分別都是世間的知見,而入到眞正智慧之位,就是成佛之果位。一切分別心就沒有了。

如是眞实諸佛子     從於如來法化生

彼能如是善廻向     世間疑惑悉除滅

能这样來思惟一切諸法,才是眞正佛的弟子。这是從佛法中化生。菩薩能如是將所集聚的善根和所有的功德,統統迴向法界众生。使世間的疑惑,都除滅无餘。(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81 : 菩萨都曾经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圓滿了六度万行才具足成就

华严经淺释182 : 菩薩布施內宮眷屬、妻和子、舍宅時对众生所作的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3: 布施不要作非時施,要在最適宜時机布施才能與众生結欢喜緣

华严经淺释184 : 这些种种的道理就是菩薩所修第六种廻向: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5 : 菩萨將此善功德廻向給一切众生,而沒有一絲毫的取相執著心

华严经淺释186 : 菩萨所修回向法门的第七个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华严经淺释187 : 德行不夠、善根不深的緣故,才会觉得读华严经实在无意思这思想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