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39: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39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84m7jzl4&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39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但是众生都有一些少许的自我的个性,所以出来的名相、名言,虽然写出来的语言文字都是一些佛法,但是你可以看到他的一些火气,看到他的不满,从中间你可以感受到;谦卑里面又否定别人,这个就是习气。因此不要在智慧里面夹杂着傲慢,这个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所有的名言都空无自性,不应把这些佛所讲的名相啊,背了很多,好像煞有其事,却没有证悟到真正的本体,真正的本体,就是无诤,懂得享用这份涅槃的妙心跟妙性,歇即是菩提,所以善用心性的人,本性就会流露一切的佛的名言,而了空无自性。但是,不知道的人,还真的佛有说法,还真的用了很多佛教的名相,彼此之间争锋相对,所以,见性跟学者的研究、跟不悟是差天壤之别的。

因此,若开采了摩诃般若涅槃妙性,了悟名言佛性都只是一个名词,他有证量的境界,他会享受这一份平静的心,希望大家善用于自己的心性,不要掉进去名言、语言文字。若于转处不留情,不留情就是无所住,如果在转识成智之处,也不认为自己在转识成智,也不执著说:我现在正在转识成智。这个意思就是,没有东西可以转动,识就是性,这个时候,叫做若于转处不留情,转处是因为对众生讲,叫做转识成智,“识”它本身就是“智”。诸位!如果没有妄,“识”就是“智”啊!心无妄识就是智,对不对?所以,若于转处不留情,不留情就是无所住,无所住,并没有任何东西转来转去。若于转识成智,也不执著一个说:我正在转识成智,是如此地无为、不造作,这是真正的转。繁兴永处那伽定,“那伽”就是佛的定,繁兴就是众多繁琐的根尘识,一十八界的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内外种种的法,叫做繁兴永处,在一切繁多众多根尘识一十八界,统统是佛的定。所以说繁兴众多之事,他的心也永远处于在佛的三昧里面,因此说若人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此句经文说:如果藏识之体真的灭,则表示真如也跟着灭,因为藏识之体就是真如;意思就是藏识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藏识,看你有妄,妄叫做藏识,悟了就是真如,你把藏识除掉了,那么真如跑去哪里?真如就断灭了。如果那样的话,一切因缘业果就应断,怎么会有成佛这件事?修道修到后来,虽然烦恼断了,但一切也都断灭,这种是外道的断灭恶见,断一切善根佛种,令众生永处轮回,罪过极大,死后以其恶重故,当堕地狱。是故彼非佛无上正真之理。

底下很是重要!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亲近到谁。这个正见跟邪见,只是一毫之间,就是那一念要搞错了,却谬之千里。就谬之千里,就差很多了。意思是你亲近恶知见、邪见、坏佛正见的,那一念因为你没有能力分辨嘛,就好像又觉得他好像完全对了,就一直走下去一直走下去,越走就离菩提道就越远,问题是没有办法去发现自己走错路,还沾沾自喜,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有的人一定要爬到,拿楼梯爬了很高的墙,才发现糟糕了,爬错墙了。所以,宿世没有正见的善根福德因缘,他也跨不到、进不到正法的道场。再者,邪执共有三种;一、凡夫依钝惑,而执五蕴身心,计为常乐我净,亦称凡夫四倒。钝惑也就是速度稍微慢一点,人要先有身见后起贪嗔痴,所以这个钝惑就是贪,就是等于思惑,贪嗔痴慢疑,而执五蕴身心,计为常乐我净,也称为凡夫四倒。

二、外道依利惑,利惑就速度很快了,比如说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而于五蕴身心上,速度很快,分别计著执著为我,离蕴即我,意思就是离这个五蕴身有一个“我”,叫做离蕴有我或者即蕴是“我”、离开五蕴有一个“我”或者好这个五蕴身就是一个“我”,这个都是不对的,离开五蕴身没有一个我。诸位!就是这个五蕴身,也不是真正有一个“我”啊,所以叫做离蕴有我或者即蕴是我。这个是外道见或或者是断见,或者常见、加上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加上去来今三世、成六十二见。这个我们在讲《六祖坛经》也讲过了。

三、小乘虽破我执,而起法见,法见就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个法,误认为是真正的有法,而不知道所有的法都是语言文字,方便脱黏解缚的,佛所建立的法立刻就遣,对不对?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随立随遣,随立随遣,万法只有方便说,起法见就不对。不知真常之性,不知万法毕竟空寂,本来就是常住之性,而于一真法性一真就是毕竟空寂,妄计在这个绝对毕竟空寂,妄计无常、苦、空、不净,诸位!我们这个色身讲观不净观,诸位!诸法本来就空,净都安不上,岂有不净这个观念呢?所以小乘修学佛道呢?他就是有能观有所观,修止又修观,能观所观,能止所止。诸位!在究竟的佛性来讲,常都安不上,岂有无常?在究竟的佛道上,乐也安不上,这毕竟涅槃真实的乐,苦跟乐不可得,苦是对乐讲的。

诸位!诸法本空不必安一个空,所以这个无常苦空不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众生看到了,这阿罗汉看到了世间的相是这样子,但其实其性空无自性,无常空无自性、苦空无自性、空空无自性、不净空无自性,本空的东西硬要一个观无常、观空、观苦、观不净,诸位!这个仍然是颠倒,你本无常、本空、本苦、本不净,本无净和不净,那么不安立任何的名相,总之以上凡夫执著外境,二乘人了悟有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可以修行,可是在究竟之处,这个仍然是颠倒,称为声闻四倒。总之,以上凡外邪小,总名为邪,以不应正理故,意思就是以不相应佛究竟真如之正理,因此师父在这里重复讲一句话:大乘不但是佛说,而且是究竟说,究竟说!所以我们也不必去在意别人说大乘非佛说,在这里争的大家面红耳赤,其实不重要,不重要!真正的体悟到究竟的见性,达到佛的究竟义,真心本性体用不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哇!这个是真的究竟说。修学正理者,应当远离凡外。凡夫外道二乘人的邪见。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解释一下。大慧!彼外道智慧不够,不如佛的智慧,因此(外道)他作如是说:谓粗糙的能摄的心,还有所摄之境,能摄之识,所摄之境,这个粗糙的生灭如果灭的话,这个识的识心的微细流注也灭,就是只灭了粗糙的,他能所不断的境界灭了,他就认为识的微细流注生灭亦灭,这个就是没有佛的究竟智慧,外道作如是说。所以,若。底下就是佛所讲的啦:如果如外道所讲的,摄受境界灭,就是微细的识流注灭的话,不知道只灭粗的,微细的并没有灭,不知道这样子。如果这个微细的识流注真的灭的话,那么无始劫来无始无明这个微细的流注生灭就应当断,事实没有断。外道没有办法断微细的流注生灭。

【注释】“摄受境界灭”:“摄受”,就是摄取,“摄受境界”是指摄取外种种境界相的识。识有能摄,境是所摄,识为能摄,因为它能缘,然后境为所摄。外道以为若此识一灭、就是能所,能缘境的识一灭,粗糙的而已,则连那个微细的识的流注生灭也就跟着断,则诸识的流注生灭也跟着断,不知他们所灭的,只是粗的相生灭而已,真正的微细流注生灭,还拿它没办法,也就是《起信论》所说的“相应心”,凡夫还有这个二乘人,还有这个外道啊,都是相应心灭,简单讲就是粗的相生灭而已,至于微细内心深处无量劫来无始无明一念妄动,这种微细的的流注生灭,也就是《起信论》的“不相应心”,就是以凡夫无法直接观察,除非有摩诃般若跟三昧大般若智慧大菩萨的心境,除非有佛菩萨大菩萨,要不然,则仍无法断。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义贯】“大慧,”那些“外道作”这样的言“论”,说:“(如果)摄取外尘境界的诸识灭了的话,简单讲这个指粗糙的能所,那么诸识的流注生灭也就跟着断灭了。”底下是佛所说的,佛陀说:如果真如其外道所说的,诸“识”的“流注”实有断“灭”的话,那么,“无始”世来的“流注”那么微细的流注早该“断”尽无遗了。就成佛了。底下这个“括号()”就是很重要了。(而实不然,无始以来的微细生灭,凡圣业果相续不断不失,故有众生造业必须受报、一定有轮流五趣,及还有启动修行发菩提心的人修道证果、成佛之事,因为这个业果不失,意思就是因果绝对是公平的,付出什么代价,你就得到什么果报,发大菩提心就一定得大菩提果,因此这个业果是不失的。故知其言虚妄:意思就是说这些外道他讲的是错的,诸识之流注实不断尽。如果诸识的流注给他断了,那么外道个个就成佛了。)

【诠论】从这以下是佛剖示为何外道执断灭见的原因。外道之所以执断灭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多执流注生灭不是由真如而起,以智慧浅薄故,没有办法像佛如此的有证量,所以见妄不见真,只见表面表相之妄,不见骨里之真,因而迷于表相,而妄说只要表面的根境和合所起的识断灭,便一切皆悉断尽,连流注也断。因此其所修行便落于邪定,压伏六识不起现行,只是暂时不起不著境界而已,便执说已达一切断灭,好像成佛一样,而谓之为涅槃。而这个时候他把它也叫做涅槃,最快乐的时刻了。只是暂伏还不是永断。实则,其所达境界,只是将六识强压,制之不行而已,严格而言,即连六识亦尚未断,只是伏之不起而已,在座诸位!如果拿这个伏之而不起来修净土法门,用在临命终的话,这个可不得了,平常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也没有高低起伏,如此的心虽然没有断见思惑,一心念佛,临命终伏之而不起,这个往生净土就十足的把握,所以伏惑在临命终算是一种很重要的。而这个伏惑,虽然没有断惑,也就是平常所表现的听经闻法,也什么都能放得下、看得开,也百般不计较,这个时候临命终自然伏之而不起,虽然你不是圣人,但是往生就有十足的动力了,十足的因。因为一遇境缘,六识心便会再起,所以会有失定、失通之事;若实灭尽了,则不应如是,而外道心迷不了,执以为究竟,实乃愚痴,自害害人。

再者,内教所称的“灭”,只是阿赖耶染分的相灭,而藏体真净之分,实在是不灭,换言之,只是心相灭,非心体灭;只是愚痴无明灭,本觉真智则不灭。所以,修道若无正知正见,则整个方向都搞错了,枉费辛勤,还造了恶业,可不慎乎!诸位!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整个方向都搞错了呢?诸位!方向都搞错的人,并不知道他方向搞错,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他也铿锵有力地替自己注解,替自己解说。许多人有了正知、正见、正法,他都会跟师父讲一句话说:师父!他这个看起来就明明是不对,而且是恶知见邪见啊,怎么会这么多人去跟在他旁边?我说,我举一个例子。你注意听!一个石头,山上的大石头,如果有人,每一个人去拜拜,求这个石头给他生男的。咦!很不凑巧他真的生男的,他就觉得这块石头很有灵性,一个拜、两个拜、三个拜,以后就会变成石头公。石头,这信徒就听得懂。好!如果有一棵树,树下祈祷:哎呀!这个老树公公啊,你也帮助我这个事业顺利赚钱,我买一些水果来给你拜拜。咦!回去真的赚钱了,当然自己努力,刚好他在祈祷的当中实现他的诺言了,其实是跟树没有关系,是一种巧合。他就认为这树很灵啊,他就:谢谢!谢谢这一棵树!如果一个人生病了,生病以后,看了很多医生都没看好,他去拜了一棵树啊,拜了以后,刚好有一个医生开了一个药方,一吃好了,他又说:是这一棵树显灵了,我吃了那么多药都不会好。我就说:各位善知识,慈悲的信徒,你想想看,一棵不会讲话的石头,一棵不会移动的树,拜久了就变成石头公,拜久了就好像树木在显灵,两个都不会讲话,都有那么多人信它,何况一个会自圆其说恶知见的那个人,他怎么不会把自己搞成好像圣人?再说,你也没有能力分辨,他道貌岸然,对不对?你也没能力分辨他所说非法,因为他全部否定别人,在你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及智慧的比较之下,你就认为他是圣人,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师父!该怎么办呢?我说这个就是回归一句话:这个看你的善根、福德跟因缘,这个就是这样子,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整个方向弄错了,问题一辈子都错,枉费辛勤,还造了恶业,可不慎乎?为什么还造了恶业?因为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啊。

再者,法相宗说阿赖耶有三种相:一、我爱执藏相,这要到第七地满心才断尽;这个我们在唯识学也讲过。二、善恶业果相,这要到金刚后心才永尽;就是成佛了。善恶业果相,这要到金刚后心才永尽。三、现种执持相,现种执持相的意思就是说,有大悲愿力所执持,任持如来藏无尽的功德,于十方界示现,于十方界普度无量众生。此相则尽未来际,任持功德,所以佛清净,佛从真如清净流出来,它也算是流注,但是它是真如清净的流注,流露出来的任持功德,无有遗失。因此,诸佛菩萨,用真如清净自性任持功德,无有遗失,尽未来际,因此你受菩萨戒以后,就是尽未来际,菩萨戒没有舍戒的,说:我受了菩萨戒以后啊,哎呀!我犯了杀盗淫妄,多少犯了一点,大戒不犯小戒不断,觉得受持这个菩萨戒很麻烦,没有用的。师父!我来你面前,我舍菩萨戒。没有用的!受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没有舍的。五戒可以舍,八关斋戒可以舍,对不对?式叉摩那戒可以舍,比丘、比丘尼戒都可以舍,五戒、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这个都可以舍的。我今天不出家,假设说,我认为:这个做在家居士比较好。

诸位啊!受戒很辛苦的,你要做沙弥,按照佛的戒律,要观察沙弥四个月,才可以剃度出家,观察四个月,但是一般像我们讲堂,就观察比较久一点啦。如果这个人善根深厚,对不对?我们看就知道这个善根深厚,那个没问题。这个也超过了四个月,一般我们要观察两年,再来观察两年,你要五堂课诵,你要去受三坛大戒,五堂课诵,要背诵楞严十小咒,毗尼作持等等,五堂课诵统统要背,蒙山、弥陀经、八十八佛统统要会背,然后到这个戒坛,一般来讲三十三天。在台湾是这样子的,有的人是六十天,两倍的时间,受完比丘戒。你想想看,要搞这么久,才得到比丘戒。舍戒有多简单,你知道吗?舍戒非常简单。如果你比丘戒,我觉得我很烦恼。

有一个比丘跟我讲,跟我讲:师父!我这个淫欲心太重了,我就自己克制不了,我觉得我很不清净受人供养,我还是还俗好,还俗好。我说:你想想看,戒律里面有讲,宁可下地狱而出家,现出家相,也不愿去得人天身,再去做在家居士啊。为什么呢?因为你这辈子现出家身的话,你这个善根福德因缘菩提种子在,经百千万劫,就算你造业了,不守戒律或者不修行啊,就算堕三恶道了,在戒律学里面讲,还是鼓励你要出家。诸位!要还俗,我说你要不要考虑一下?他说:师父!还俗会仪式很麻烦吗?我说:还俗很简单,你要跟我念三句,你就还俗。跪在佛前点三支香,说:我某某(讲你的法号,譬如说我这个叫做功德藏,假设说啦,或者说我的法号叫做功德藏,功德,法号功德。我功德)不乐出家,乐在家,不乐出家,乐于在家,我乐于在家护持三宝,我不乐出家,我出家苦恼无量,我乐于在家。如是三遍:我乐居士身,不乐出家相。就这样念三次。我弟子功德(此外“功德”是师父假设舍戒的比丘法名。)不乐出家乐在家,我出家烦闷,我乐于现在家居士身,护持佛陀的正法。念三遍,即失比丘戒,袈裟立刻脱下来,脱下来,不要三分钟,袈裟脱下来就是居士身,开玩笑不算,开玩笑不算。我不想出家。这个不算,是很正式的点香,还要有一个比丘作证,自己在家里乱讲不行的:哎呀!我不乐出家,出去又穿在家居士服;回来以后:我乐出家了,又现比丘身。这个不行的!还俗有还俗的一定仪式,由师父作证,点香,你讲三次,即失比丘戒。这个问题,我问过广化律师,说:师父!我们受戒这么的辛苦,做沙弥观察了两年,佛学院念那么久。

再来,去戒坛上受戒三十三天,过了那个很辛苦的日子,早上这么一早起来,五堂课诵要会背,一个一个叫去戒师那边问,这么辛苦受戒完,才得比丘戒。请问师父,为什么还俗那么简单?他说:受戒如上山,还俗如坠山。——受戒就像爬山,一直爬一直爬,爬上山;还俗如坠山,要还俗,呼~~!一下子就掉下去了。啊!我才了解:原来还俗这么地简单。你勉强他也没有用,勉强他,他就没有办法现出家相,已经持不住比丘戒了,自己认为我不清净,污染了佛门,我吃了施主的这个钱、饭菜,我有罪。他内心里面那种罪恶感,没办法突破,自己觉得:我没有修行,我不想再吃十方施主的饭菜,用施主的钱,我一定要还俗。下决定心就这样子,就失比丘戒。那么失比丘戒,下次如果这个人还要再来出家,从头再来,从头再来!不是一来披上比丘袈裟:我以前出家十年了,不算!从沙弥再来,女众只有一次,女众只有一次现僧相就算,女众你现式叉摩那,你现沙弥尼就算出家,还俗就不能再出家,只有一次,不必受比丘尼戒现僧相就算;比丘有七次。

比丘为什么有七次?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出家,出家以后,母亲非常地难过,因为思念儿子而又染上重病,旁边没有任何一个人照顾,然后他内心心急如焚,去请示佛陀,跟僧团请假:我先还俗回去照顾母亲。佛陀点头,说:也是大孝之子,真的!世出世法本来无二法,母亲没人照顾,好吧!你就暂时还俗。后来,他来出家。出家以后,他母亲又生病,是真的生病,不是装病,后来这样如此一次,再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后来他母亲死掉,他证阿罗汉果,最后佛订制的戒律就是:所有的比丘可以七次因为孝顺的关系,七次可以往返。就是这样子。有的比丘说:太好了!后面还有六次机会。阿弥陀佛,这种心态就真的很糟糕,这种心态真的很糟糕!后面还有六次机会,这种心态真的很糟糕。所以这个就是告诉你,女众只有一次,男众有七次。

那么女众一次,它的重点在于女众的情执多、重,情执重,如果可以让她来来去去的话,这个很容易坏佛陀的正法,会乱掉!因此佛制定的戒律,现僧相就算。所以有一个人,现比丘尼或这个尼众,她还没有去受戒,后来因为她感情的问题,因为她有男朋友,感情的问题,回去了,又还俗。后来她觉得说:我还是出家好。她来问我,我说:不行!现僧相就算,你知道吗?这个是从哪听到的?从广化律师那边听到的,现僧相就算。所以,女众如果你真的有心,要走出家这一条路,你要三思而后行,一次都不行,知道吗?很冷静的。还有一种女众,她就是很麻烦的:哇!一次都不行。然后她就慢慢等,她说:出家一日一夜,二十小劫生天,出家一日一夜受持佛的戒律、清净戒,出家一天,二十小劫生忉利天。这个福德她要,因此她就慢慢等慢慢等,妈妈做完了,生了三四个,儿女养大了以后,怎么样?慢慢慢慢等,等到怎么样?等到当姥姥了,当姥姥就是当奶奶了,奶奶就是妈妈的妈妈,奶奶就是有孙子了,慢慢等慢慢等,六十五、七十、七十五,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最后剩下几个月,发现癌症了:赶快!帮我剃度,我要现僧相。许多都有这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在我断气以前,一定要现僧相,不知道这样子是害了整个佛教,出家是大丈夫的行为,哪里是为了得功德?七八十岁,今天不是说七八十岁出家就不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如果你七八十岁,以前真的你很有修持,因为特殊的原因不能现出家相,七八十岁你真的很想用功,是真的为佛教做一点事,在佛的戒律里面还是可以出家的。

在座诸位!在座诸位!有的戒律里面,讲六十岁以上就不可以。有的人,一本戒律讲,讲七十岁就不可以出家,有的戒律讲,只要你能够料理自己,不要说大小便失禁啊,对不对?晚上白天都要包大人,那你可以出家。有的又这样讲,多给一个机会就是了,但是我认为啊,各位比丘啊,出家还是要过滤一点,为了整个佛教的后代跟强盛,拉高素质跟水平,真的不要随便剃度徒弟,这个剃度徒弟会影响到整个教界的。以前在唐朝,他们出家要考试,比丘要考试;从清朝以后没有了。以前出家是要考试的,经过严格的筛选的,僧相可是人天的大丈夫;现在不一样了,从清朝就没了,这个出家人考试就没了,现在只剩下三坛大戒啊、佛学院,所以你要来剃度统统可以,反正我这个道场也没有人啊,就剃剃剃,所以现在变成龙蛇混杂。讲到这个尽未来际,这个任持功德发菩提心,讲到这个出家,还有这么多的细节。这就是净分流注不断的意思。注意!净分就像清净的大海水流注不断,所流的统统是真如心性清净,犹如清净的大海流注不断,是这个意思,流出来的都是清净的水,叫做净分流注不断。这个要背起来。何以佛菩萨会不断地来世间示现成佛成就无上的佛道,来启示究竟的佛道,来普度众生呢?为什么?因为净分流注不断,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只要善根福德因缘,众生的福报没有灭尽,菩萨会一直来人间一直示现,但是他一定不会讲,一定不会讲的!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流注生因就是流注生灭法所生起的因,非就是非如佛所说的,佛所说的是缘起嘛,佛所说的眼识九缘生,这里举出这个四个条件,当然看过唯识学的就了解“眼识九缘生”。非就是非如,非如佛所说的眼根的眼,了别的识这个缘,色就是外境这个缘,明就是光线,诸位它这里还少了空,空就是距离,少了分别依(就是第六意识)、染净依(第七意识)、根本依(第八意识)、种子依(第八意识),还有少了一个等无间缘,若加一个等无间缘,所以说眼识九缘生,再加一个等无间缘,就从头各加一了,九缘生变成十缘生,所以外道说流注生灭所生起的法,并不是说佛所说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眼识,非如佛所说的眼根的缘,了别的第六意识,了别的识还有外境、还有光线,非佛所说的因缘和合,而生识心分别,就是否定缘起法的意思。佛说眼识九缘生,在这里只举出四个条件,当然我们看过唯识都知道,有眼就是眼根,识就是了别,色就是外境,明就是光线,还有空就是距离,再接下来就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最后一个叫等无间缘。简单讲,佛举出只有四个条件是方便说。外道不同于佛说,更有异因,外道所说的眼识,所生的这些流注生灭法所生起的,并不是佛所说的,意思就是另有异因,异因就是不同于佛所说,叫做异因。异因就是不是缘起说,佛说的眼识九缘生,是因为缘起而生识,因为缘起而有生住异灭,生灭,外道不这么说,不同于佛所说的这些流注生灭,另外有生起流注生灭的因。

大慧!我举几个例子。大慧!彼流注生灭生起的因,则不是我所说的缘起法,说彼因者,彼外道所说生灭流注所生起的因,非如我所说的缘起法,眼识九缘生,不是!外道怎么说呢?诸法生起的原因,外道怎么说呢?意思就是诸识流注生起的因,例如佛只随便举几个例子,外道太多了,要举全部九十六种外道,那举不完啦。佛就随便举几个例子,例如他们说,这些诸识流注生灭怎么来的呢?这些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是因为有一个梵天,大梵天在主宰,就像上帝创造万物,大梵天王有胜妙之性,他可以创造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是他掌控的,但是他不被创作,他是永恒存在的,而创作出来的却是无常,创造出来的却是流注生灭的东西,所以这个流注生灭,是大梵天,胜妙后面加两个字:之性,胜妙之性,就是大梵天主宰一切的创造,他是不生不灭的,他是永恒存在的,他是胜妙之性,所以创造出来的统统是生灭,只有他不生灭,不从于缘生,跟佛讲的不一样。

接下来第二种,佛又举几个例子。这些外道所说的,诸识流注生灭怎么来的呢?有一种讲法是说若士夫,士夫就是神我,有一个神奇,就是超越表相的“我”,有一个灵魂,我们背后都有一个灵魂,尤其中国人特别相信这个士夫,中国人相信我们背后是灵魂在主导我们,这些生生灭灭就是因为灵魂创造出来的,叫做士夫,士夫就是神我,神我就是灵魂,士夫神我灵魂同一个名词,中国人特别相信。你跟中国人讲,台湾哪一个不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灵魂?说灵魂是外道方便,外道说。佛教讲的是第八意识,如果说师父讲灵魂,那只是方便说,大家让你理解的这个角度,所以这若士夫,就是印度的一个名词,类似中国的灵魂,也就是神我,有个超越表相的“我”,是这个在主宰那个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叫做灵魂不灭,灵魂所创造出来的,这个色身它会灭,而灵魂不灭,永恒存在,我们之所以生生灭灭,是因为我们灵魂创造了这个世间,一个“神我”士夫所创造出来的,这些士夫神我灵魂,永远是存在的是永恒的,创造出来的诸识,都是流注生灭的。

接下来还有一种跟胜妙之性梵天类似,叫做大自在天,那是欲界第六天,叫做大自在天,这个大自在天能够创造天地万物,跟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思想,几乎如出一辙。这大自在天创造天地万物,这大自在天永恒存在,被创造的世间有种种的灾难,种种的流注的生灭,所有这个世间流注生灭怎么来的?是大自在天所创造的,而大自在天是永远存在,他不会毁灭。这我们在台湾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差不多都有这样子的看法,都有这样子的理论。

若时就是时间为生起之因,尤其在台湾这特别的严重,时间就是我们所讲的八字,卜卦八字。台湾人常讲一句话:富贵落地时——就是你出生的时候,那么生辰八字决定你一生的命运,所以是时间,是生起一切生灭的因,时间是生起一切生灭的因,这个时间决定你的吉凶祸福,所有的吉所有的凶,统统要看时间看日期,你看哪一个工厂不看日期?开工。哪里的土地破土没有拜拜?在台湾你看看,哪一处破土没有拜拜?你们的会计事务所,有没有拜拜?有!律师事务所有没有拜拜?有!再来,哪里没有拜拜的?你讲看看,统统有拜啊,是不是?你去中元普渡看看,统统有。所以它认为人一出生,富贵落地时,就是富贵,落地就是出生,所以富贵于一出生就定论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就是非常非常相信八字,非常相信时间,几点几分要动土,叠一个砖块要看时间,改一个灶要看时间,买一只锅铲要看时间,阿弥陀佛!要来文殊讲堂先掷杯筊,看是否有允杯,没允杯就不能出门,要来文殊讲堂听经闻法,要掷筊看看,这个时间适不适合出去啊,你想,这个怎么得了?全部不要动工啊。台湾的白天是美国的晚上,你今天说九月十六来动工,人家美国才九月十五,是不是?

好,你说晚上才可以动工,在座诸位!你到北极去看,三个月没有白天,有时候太阳从来没有下山的,你到北极去看看,到南极去看看。在座诸位,我们了解时间空间是虚幻的东西,是对立的东西,所以如果大工厂,你看看哪一个不是去请地理师来看的?哪一个?统统要,对不对?师父的观念就说天时地利人和,看地理有它一定的道理,所以中国很重视这个风水,我们天时地利人和不要乱盖,我们参考一下,参考一下这个还行得通,还行得通。风水就跟风跟水有关系嘛,这个也很科学的嘛。你说这个地理完全是迷信,也不尽其然,没有修行到一个程度,有时候还满准的,也不能说完全去否定,它还是满科学的,八卦一排下去。可是八卦是相,方位是假相的东西,对不对?万法唯心运作,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因此你只能说,中国人迷信于地理风水,参考一下就好。连叠一块砖都要看几月几日,连这个厕所要稍微弄几块瓷砖还得要看几月几日,这个太迷信了,你什么都不要动,对不对?这内裤穿到统统破掉了。我今天适不适合去百货公司买几件内裤?这样子好笑不好笑。

若微尘,微尘就是外道计微尘为一切生起之因。我再简单解释一下这一段。大慧!外道说,流注生灭法所生起的,非如佛所说的缘起法,佛陀说眼识九缘生,现在暂时用四种缘,眼根、了别之识,还有色就是外境,明就是光线,集因缘和合而生,眼识这些流注生灭,佛所讲的是缘起,流注生灭法是缘起法而生的,那么外道不同于佛所说,更有流注生灭的原因。

大慧!彼流注生灭生起的原因,非如佛所说的缘起法,他们怎么说的呢?他们怎么说呢?意思就是诸法生起的原因,诸识流注生起的原因是怎么来的呢?是由一个超越的梵天,有胜妙之性,它能创作一切,一切生灭、流注生灭都是它所创造的,而胜妙之性不变,是永恒存在的。那么另外一个叫做士夫,那么诸识流注生灭怎么来的呢?是一个灵魂,这灵魂创造出来的世间都是生灭的,而灵魂永恒存在。就像大自在天——欲界的第六天,创造天地万物,而大自在天永恒存在,其他的统统是生灭。有的人相信,时间创造一切的生起之因,也是流注生灭的因,譬如说八卦八字等等,中国人特别相信这个生辰年月日。还有一种外道,相信这个计著微尘,外道计著这个微尘就是为一切法的生起,就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就是微尘,颗粒微尘是一切法所生起的。

【注释】“流注生因”:即“流注”生灭“生”起之“因”。“非眼、识、非如同佛所说的,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注意那个“集”,集合就是讲佛缘起法是正理,佛讲的集合集会就是缘起法,众缘和合叫做集会,这是佛所讲的因缘果的正理。“眼”,是眼根。“识”,了别之识。“色”,就是外色。“明”,光明,如日光,灯光等,方能见。“集会”,即和合。此谓:外道所说的流注生起之因,不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而是有其它原因。“更有异因”:“异”,就是不同,指不同于佛所说的因缘和合,或四缘和合而生眼识。“彼因者”:他们所说的原因。“若胜妙”:“若”,是例如。因为外道所执诸法生起之因很多,佛在此只提出几个,所以说:譬如、例如。“胜妙”,就是胜性,也可说是玄妙之性,为生梵天之天主。它来掌控天地万物,它是永恒的存在。“士夫”:即是神我的别名。也就是超越一切表相的,它是无形相的,简单讲就是灵魂。神我,即现代所称的灵魂。我们就是灵魂在主宰一切。

“自在”:即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大自在天。诸位!这个都有主宰一切的观念存在,意思就是胜妙是永恒的,其他的流注生灭,是它生出来的,士夫灵魂是永恒的,其他流注生灭是它生出来的,自在天第六天是永恒的,其他是它生出来的流注生灭。若时间是永恒存在的,其他都是流注生灭,时间所影现出来,产生出来。“若时”:“时”是时间,外道有计时间为一切万物生起之因的。如震旦之生辰八字决定人之吉凶祸福、穷通之因,以及种种择日,都在此列。所以我就说,如果你那么地迷信,就不要修行,你什么都不能动啊,你什么都不能动,对不对?“若微尘”:外道有计微尘为一切法生起之因者。

【义贯】“大慧,外道”所“说”的诸识“流注生”起之“因”,并“非”如如来所说的由“眼”根、能了别之“识”、外“色”、及光“明”四缘齐“集会”合“而生”起;而是说“更有”别的不同的生“因”。“大慧,”他们所说的诸识流注生起之“因”有很多种,例如梵天“胜妙”之性、或如“士夫”(神我)、或如大“自在”天、或如“时”间、或如“微尘”等。

【诠论】这一节是佛指出外道邪计的诸识流注之生因。总而言之,佛与外道所说的生因之别,在于佛言一切法实无有作者,乃因缘和合而生,而外道则邪计有一造作者,如自在天等,自在天为能作,万物为其所作,这现在的基督教思想很盛行,大家很能了解这个能作就是上帝啦。以一切法是自在天所作,这个自在天改成上帝,你就更容易了解,故一切善恶、罪福,便成非由业果来决定,而是:一切罪福皆由自在天决定(如某教所言:神之恩典,亦如是)。既然一切罪福非由众生自造之善恶来决定,而是由自在天之恩典来决定,那么就不用造善、也不用修道了。由于这种谬见,因此令一切因缘业果悉断,故成断灭见,所以因此你看看,很多宗教狂热份子是非常可怕的,不怕因果的,杀人放火,他也是说:我在行主的正义,上帝真理永远站在我这一边,那么左派分子是这么讲,那么右派份子也这么讲,那两派厮杀,都是为了上帝的旨意,那怎么办?随随便便就可以假借一个上帝来走极端,来杀人,而且说是在实行正义,砍掉你都没有关系。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报导吓一跳。说在这个中东有一个妇女,很不得已跟塔利班份子结婚,她有她的苦衷,讲起来很长,结果她老公怀疑她不忠,就把她鼻子割起来,这个电视也有报导,有报导。

还有一个十六岁,十六岁的少女,她爱上另外一个异教徒,结果怎么样?结果被这个长老,也就是这个中东这些所谓的长老,判什么?判死刑。怎么死刑呢?要大众凌虐致死,也就是说你用什么方法,让她死都没关系,这个少女就这样被石头砸死,只是一个谈恋爱。这个在台湾来讲,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如果佛教你去爱天主教,师父当然也祝福啊,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不对?或者是说你今天你伊斯兰教或者爱上佛教徒,或者佛教徒跟伊斯兰教结合,也有这样的情形,我们也尊重也祝福啊,这在佛教里面,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不行,在伊斯兰教里面,你到回教的国家去看,你要娶回教的女孩子,你一定要信奉回教,简单讲今天你要娶回教的女人来当老婆,你必须改变你的信仰,否则不准娶回教的女孩子,不准的!它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回教它就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壮大……它人一直增加,你娶他们那边的女人,你就是一定要信奉它的宗教,它不会让你带回来的,你回来台湾你也必须信伊斯兰教。所以在佛教的这种来讲有时候很难去理解,当然宗教我们是尊重啦,他们有他们的教义,我们也必须要尊重人家,意思是说佛教很多的看法,很宽容、很包容,也很客观、很圆满,对不对?有缘跟无缘就是这样子而已。

所以有一个人,他在佛教来皈依,后来他去信天主教,有一次在路上跟师父碰面,他也不错,很有修养:师父!好。他说他现在信天主教。师父就跟他讲:师父也祝福你,如果你在那边研究这个Bible《圣经》,你能够得到解脱启示,因为你的因缘业力就是属于这个,师父尊重你,同时也祝福你。他说:师父了不起,非常了不起。他很赞叹师父。我说:这是佛告诉我们的,佛法里面就是有缘跟没有缘,没有恩怨的东西,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不是说你不来我这里,我就批判,把你判作叫做叛徒,佛教没有这样的名词。你今天你来佛教离开了,那么我就用一个名词叫做“广学多闻”嘛,善财童子有五十三参嘛,那你就佛教参一参,天主教参一参,将来你不信天主教,你再回来嘛!有这么好,可以回来吗?可以的,没有问题的,可以的,那是有理性的选择了。你看佛教的思想,多么地宽广,多么地超越,多么地了不起,他才不会因为你信什么而起烦恼,对不对?不会这样子的。

有的人讲说,举个例子说:师父!如果你的徒弟明天统统还俗,所有的在家居士统统不来文殊讲堂,你会怎么办?我说:哎呀!那就是因缘已经结束了。就是表示我这一辈子,在娑婆世界讲经的因缘大概没有了,文殊讲堂的缘起缘灭了,也没有办法了,对不对?我身骑白马走三关,就罢了!就结束。也没有因缘讲经说法了。所以佛法你看,怎么样的境界来,我们统统如如不动,也不取于相,何以故?心所影现出来的东西。所以修学佛道守心第一,五祖弘忍大师讲的:修学佛道守心第一——就是你要稳得住那一颗真心,守心就是守本真心。令众生永处轮回不得出离。计自在天为能作,与其他计时节、微尘等为能作亦如是,破坏因缘业果,令众生生愚昧见,逐妄就是追逐种种妄想,不求真,就不求真心。这句话逐妄不求真,就是一直每天拼命地追逐妄境妄想,而不求这一颗解脱的涅槃妙心,就是真心,远离佛的智慧,不得解脱。

简单讲,你今天你亲近外道,你就不可能解脱,只能得到一些行善,他们认为自己解脱,在佛的究竟义来讲,他们没办法解脱,譬如本国之风水,亦是此类外道见之一,以其令人心迷,贪著世法,不修善因,以为看看地理风水,譬如说父母葬在哪里儿孙就会发。诸位!拿这个死人来作福田,这样说得通吗?多修一点福德,多护持正法,这个是不是比较重要,哪有爸爸妈妈去葬在哪里才会发?不行善怎么发呀!这个就是令人心著迷,贪著世法,不修善因,反去往外追逐,找寻好风水,以求福运,此有若蒸沙作饭,违背道理,非智者所为。所以在座诸位!修行的作用就是智慧,因此某些东西,你不要被传统所束缚,传统是好的,还是一种束缚,对不对?若风水便可决定人之福祸,则一切善恶业果便坏;那你就去追求地理风水就好了,所以师父还是重复强调一下,地理风水参考就好,不能太迷信。为什么讲这一句话?因为我们人在汉地,中国大陆跟台湾啊,尤其是香港,哇!那个是很信风水的,你去香港看看,出门统统拿着罗盘的,不骗你的。业果若坏,便坏一切佛法,这是佛子所不应为的。学佛之人,应远离一切邪执,要真正地去行善,要真正地去实践,要真正地去修行,不要在意这些外在的什么因果地理风水啊,所以有一句话我比较深信就是:福地福人居。就是你一个没有修福报的人,你就不会碰到好地理,这个我认为反而因果比较相应。这个人修了大福报,买来买去,他怎么买都是好的地理,就像我一样,买来买去都是买的好的。所有的地理师去看,哇!你们鱼池乡真的是好,怎么看都是怎么好。对不对?当时候也没人跟我讲怎么样啊,买了买了,是不是?所以说怎么买怎么好。

有的人来看到这个文殊讲堂,哇!这个文殊讲堂这块地……来看了以后:哇!往前去是什么高雄港,怎么样,差一点点,比较慢兴盛,文殊讲堂一建立以后,正面一出去以后,什么刚好港口。我怎么知道高雄港在哪里?他说这对出去,不得了,将来这文殊讲堂,坐着都有饭吃,当然坐着吃饭,躺着哪有饭吃?(大众笑)对不对?你这对出去是海啊,大海,将来文殊讲堂的收入不得了。我说:我怎么没有感觉。他说:你有感觉你也不会讲啊。说的也是。所以说应远离一切邪执,我认为行善还是比较重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像师父就是这样子,对不对?万法尽舍,为了正法我可以牺牲,左手收了钱,右手布施出去;右手收到了钱,左手布施出去,我就跟麦老师、赵老师讲,要加紧,脚步一定要快,我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剩下二十年可以活,活到八十岁剩下二十年,那就是要布施,以福培福福中福,学佛学聪明一点,带要带得走的那种东西,带不走的东西你做什么呢?我眼睛一闭上来,钱,钱就留给徒弟啰,这些你有几栋房子,几间房地产,我眼睛一闭变成徒弟用了,对不对?我活着当然要我用了,对不对?哪有一个这么笨的师父把那几亿的钱留给徒弟,再给我超度,头壳坏掉,那徒弟拿了几亿,他不给我超度我怎么办?不可以靠徒弟的。现在看到你就是要去做,就是要去做,脚踏实地地去做,我四十年来的辛苦,就是等有朝一日,让它正法爆炸,结果现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理想,我也觉得很安慰,所以这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方是随顺佛语。

好!我们下个星期休息,十七、十八休息,师父要调整一下血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柴烧。下次上课二十四、二十五,十二月一号跟二号。宣布一下:台中斋僧演讲的光碟《摩诃般若与涅槃妙心》已经送来了,有需要的人请于下课后,到一○一索取。明天八关斋戒欢迎参加。下星期天十八日晚间七点,大悲忏欢迎参加。那么今年听说法观师不能回来领众我们三千佛,法无师一定要负起这个责任,负起这个责任。有的人说:师父!你的声音那么好,那你自己来领众了。好!我来领众,那法无师你起来开示啊,(大众笑)要不然怎么办?对不对?我来领众,我很会打花鼓,声音又很好,我这嗓子非常好,对不对?

好!诸位请合掌,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楞伽经30 :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可以持咒灭业障

楞伽经31: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

楞伽经32: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

楞伽经33 :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

楞伽经34 :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他拼不过那个习气,贪念、嫉妒心

楞伽经35:我不反对念佛、诵经,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

楞伽经36: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

楞伽经37:阿赖耶识的来源: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

楞伽经38:为佛圣弟子,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