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讲表35: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十住十行十回向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1121)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目录(全)

史文章阅选读二


佛学十四讲表 35

佛学十四讲表35

慧律法师主讲

《佛学十四讲表》佛教的大纲,是入门的观念

七、【邪慢——心高举为性,谓实无德,计已有德。】自己实在没有那一种德性,然后自己认为自己很有那份德性,【心高举为性。】这个大部分的人都是外道,外道也是受人礼拜,也是受人供养、恭敬,然后他就认为:你看我的徒弟,拥有徒弟也是这么多的徒弟,我有多了不起,来你们向我下跪顶礼是应该的!那叫做邪慢,实在没有那种德性,让人家恭敬供养,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理所当然的,这个叫做计己有德。所以说我们应该放下这七种我慢的执著。

再来看:【见惑八十八使:】把笔拿起来,使就是随逐系缚的意思,就是随时在你的身旁,这见惑有八十八种,因为它里面分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四谛、色界的四谛、无色界的四谛,有种种的烦恼,使就是随逐系缚,随时随地在追逐你在,在捆绑着你,你因为有见惑的存在这八十八种的烦恼,所以你断不了。

诸位先看下面:【五钝使】、【五利使】,五钝使叫做第二念,五利使就是碰到事情这一刹那之间的反应,第一个反应叫做五利使。

 我们先看【五钝使,】【贪——心于顺境而生爱著。】这个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今天的菜好一点,就多吃一点,今天的菜不好就少吃一点,众生都是这样子的。那么这个衣服漂亮,走过去就卡住了,就走不动了,尤其这个女人走在这个菜市场,兴中市场,我今天八点要回到家,搞到十点,看了三个钟头还看不完,太漂亮了没有办法,多看一下。翠珠在笑,你看翠珠在笑,所以,这个众生就是这样子,走到菜市场,我今天八点就回到家了,结果十点还没回去,为什么呢?这个贪爱执著这个衣服,这一关就没有办法突得破了,所以说我告诉你,这个短期出家的这些小弟弟们:能够剃度这不简单的。有的孩子你叫他这个头发要剃掉,那你简单是要他的命,所以,这些孩子来剃度出家不简单,爱美是人之天性,其实那个是……其实那个是世间人的看法,我倒觉得像尤勃连纳(全球知名影星尤勃连纳(Yul Byrnner),那种光头还是比较好看一点,像我们出家众的时候出家披红色袈裟来,穿这个红色的衣服哪里比你们人家难看?好看多了,那个小沙弥穿起来就好看,他们一还俗难看死了,我觉得俗家人还是比较不好看,感觉上就比较不清净,穿得五花十色像那个斑马,所以这个出家一穿起来就清一色的,你看这些法师们穿起来就很好看,非常、非常好看!

再来就是,【嗔——心于逆境而生嗔恚。】生起这个嗔恚心,就是不平、不满,那么这个每天都会生活在这种不同的境界里面。【痴——诸法事理心不明了。】【慢——恃己本领轻陵于人。】就是认为自己很行,别人都不行,所以你要是今生今世来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你家里有钱要谦虚,你有学问要谦虚,你有才干要谦虚,学佛第一个根本要保护自己的能力,就是不要太过于抢眼。你就说:慧律法师,你多么了不起。我不行,你们比较行,我从来没有讲过我很行,我是一个最笨、最平凡、最扎实,也没有什么很了不得的,一无是处的平凡的出家人,对不对?用这种心态来修行那很好过日子,你什么都自己觉得很行,人家稍微讲一句话,你就太敏感了,其实你是伤害你自己,你把你自己抬得那么高,其实你是伤害你自己

底下叫做【疑——诸法事理信不决定。】怀疑人家。这个多了,疑神疑鬼,这个男人也是这样。这个疑不是女人的专利品,对于三宝也怀疑,对于别人也怀疑,两个人在讲话,他说:不知道会不会说我的坏话。一天到晚就是疑神疑鬼的,所以说你只要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你管人家讲什么,他来世要感得口臭的果报,你不要管他,一天到晚讲别人不对的,他来世刷牙怎么刷都刷不干净,天生的口臭,真的,真的!不要讲人家的坏话!你多讲人家(好)多赞叹人家,来世不必刷牙就很清香。【遇境辄生爱著,修道难断,故曰钝使,如水沉滞。过境辄生分别,修道易断、故曰利使、如火轻炎。】

那么底下我们看这个利使。【五利使,】【身见——因此身故又起我见。】讲起话来就是称怎么样怎么样,你也不探听看看。这个兄弟黑道的常常讲这一句话:你来我这个角头,角头,你来我这个角头你也不探听、探听看看,这个就是黑道的常常讲的这我见,我见,像我们都不必探听的,电视都有报导。【边见——因我起断常、】断灭见就是断灭,以为没有来生没有六道轮回,今生今世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常见就是说做人的永远做人,做猪的永远做猪,做狗的永远做狗,这个叫做常见。这个叫做众生的断见跟常见。有一种人是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也没看到灵魂,什么都没有,否认了一切,这个叫做断灭见。常见就是说我今生今世做人,我想我来世也是做人,那就错了,那是随业去判断的,业就像一种色彩,我们本性就像一张白的图书纸,那么这个业就像一个色彩,你这个业造重了你想没有色彩,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造的黑得像墨水一样,一洒下去业障就卡住了,你怎么可能生生世世变人呢?这不可能,那谁做猪呢?谁愿意被做汉堡呢?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说吃人一斤就还人十六两(师父是指旧时一斤为十六两),所以这个断常二见是凡夫执著之见,【有无等见】有就是有,世间人以为这个世间是永远这样子,无就以为是没有,这些断常跟有无之见,随执一边。

【戒取——外道无益苦行】,根本就不能进入这个无上正等正觉,不能成就佛道的,不能究竟解脱的,这个叫做无益苦行,他们把水淹到将近鼻子,两只手用绳子绑起来吊在半空中、吊在树枝上,他认为今生今世这肉体只要吃苦,以为来生这个灵魂就会超度了。释迦牟尼佛呵斥:这种无益的苦行只能会使众生肉体痛苦,并不能够以众生的痛苦,认为这个叫做赎罪,外道的思想就是鞭打这个身体使它出血,流血一直折腾这个色身,以为这个叫做灭这个业障的最好的办法,所以这个无益的苦行,【非出世因。】这个根本就不是超越三界的因,妄计出世因。【见取——见取见,凡夫外道用功得益,实非圣果妄计圣果。】【邪见——不信三宝,拨无因果。】

那么这个五利使跟五钝使念过了,诸位再看上面。见惑八十八使:有【欲界(32使)、色界(28使)、无色界(28使)】,32+28+28就是88使,那么欲界有【苦、集、灭、道】的迷惑,色界对【苦、集、灭、道】也有迷惑,无色界对【苦、集、灭、道】也有迷惑。欲界这个苦谛底下有【十使】,什么叫十使呢?【十使具足】,就是五钝使跟五利使统统具足,这个叫做十种本惑,在苦集灭道的底下写几个字,就是:以四谛为对象所起的烦恼叫做欲界的迷惑。欲界对苦集灭道的迷惑,以四谛为对象所起的烦恼。为什么以四谛为对象呢?因为欲界里面对苦不了解,对集不了解、对灭不了解,对道谛不了解,那么就会产生底下的,对苦不了解应付产生十使,十使就是: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十种统统具足。把笔拿起来,在见惑的旁边写几个字:见惑体通十种根本烦恼,见惑具足十种根本烦恼,叫做体通十种根本烦恼。

那么苦谛底下为什么讲十使呢?因为身见跟连射这个在苦谛里面特别强烈的感受,我们为什么感觉会苦?因为我们有身见而且有边见,这是有情依靠的身体,所以只有在苦谛的时候,它会生起妄见,那么在集跟灭就没有所谓的身跟边见,身见跟边见,没有!所以十使就是十使具足,欲界的苦谛具十使,欲界的集谛只有【七使】,七使底下,【十使中除身见、边见、戒取三使而存七使】,意思就是说欲界的集谛,欲界的集谛,我们对它的迷惑会产生的,会产生的七种,那么就贪、嗔、痴、慢、疑,还有就是这个除掉这个身见、边见、戒取见以外,剩下这个见取见跟邪见。共剩下七种的烦恼,七种的无知。放下对灭谛这个真理,【七使】,不了解,也是有具足七种烦恼,我们要灭谛,那么还没有完全除掉,还没有完全证悟的以前,这七种永远会跟在旁边,哪七种呢?就是除了身见、边见还有戒取见,那么其他的具足了贪、嗔、痴、慢、疑,还有见取见跟邪见,这个叫做七使。

道谛底下具足有【八使】,因为道谛必须要修行,所以外道这个戒跟我们佛教的戒就不一样,因此它必须加一个戒取见,因为对这个戒律的执著肯定、认知不一样,所以对修道来讲这个戒律也是一种烦恼,持戒持错了不能修行。把笔拿起来,在道谛要写个:因为戒禁取见是修行的道因就是道谛,所以也不在集、灭二谛中生起。再讲一遍,戒禁取见是修行的道因,因为是在修行,要选择一种正确出世的戒律来持,他才会超越这个三界,如果你选错,选到外道的戒律,那就没有用了,不能出世超出这个三界了,所以戒禁取见只有在修行的时候会产生疑问,那么不会汇集在这个集谛跟灭谛,因此道谛就是在对戒律的抉择,是使人迷茫多这样的烦恼,所以这个道谛加一个戒取见,因此只有除掉身见跟边见二使,只有存在这个八使。

那么这个色界跟无色界,底下全部除掉一个嗔心,叫做“上二不行嗔”。就是色界跟无色界上面这两界没有嗔心,所以诸位看底下,色界【苦谛具九使】,就是没有嗔,【集谛六使】,变成六,【灭谛】,底下变成六,【道谛】,底下变成【七】,为什么?十减一、七减一、七减一、八减一,诸位你们看欲界的配合,就是少一个什么?嗔,嗔心,没有嗔心,全部除掉嗔心,就是色界、无色界没有嗔心。

再来无色界也是一样,【苦集灭道】,九、六、六、七,也是一样除掉一个嗔心。诸位看见惑八十八使的下方,【88使偈曰:】

欲界:【苦下具一切,】就是苦谛底下十使全部存在,【集灭各除三道。】这个集谛跟灭谛除掉身见、边见还有戒取见这三种烦恼,只存在七种,还有七种的烦恼,集是七、灭也是七,叫做集灭各除三,除三就是除掉身见、边见、戒取见,【道谛除二见,】道谛就除掉身见跟边见,

色界跟无色界:【上二不行嗔。】就是色界跟无色界没有嗔恚,没有嗔心叫做“上二”,就是上二界,上面两界没有嗔心,所以这个叫做见惑八十八使。32+28+2888使。

思惑:诸位看思惑。把笔拿起来,思惑的上面写几个字:体只限于五钝使中的贪、嗔、痴、慢四种烦恼。在这里没有所谓的疑。

诸位看底下:

【思惑八十一品:】这是修道所断的,见惑是见道所断的,思惑是修道位所断的,要修行开始修行。(九品思惑)是欲界;】【色界(共三十六品思惑)】【无色界(共三十六品思惑)】,九加三十六加三十六,八十一品思惑。欲界又名【五趣杂居地】,九品思惑,色界有四禅天,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叫做【舍念清净地】,无色界叫做【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简称【非非想处地】,所以非非想是简称的意思。五趣杂居地九品思惑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贪、嗔、痴、慢。】

离生喜乐地,一直到舍念清净地底下,【各具九品思惑】,那么无色界的底下也有【各具九品思惑】,各具九品,对不对?离生喜乐地具九品,定生喜乐地也九品.....所以九八就七十二,【八地各具——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那么这个叫做【三界共成八十一品,】意思就是说三界分成九地,每一地就是九品,九九八十一,所以三界共成八十一品的,【贪嗔痴慢之思惑,上二界除嗔。】上面二界就除掉这个嗔恚心,只有【贪、痴、慢】而已,所以这个欲界有贪、嗔、痴、慢,但是色、无色界只有贪、痴、慢的。

【欲界惑粗、上二界逐地渐细,乃至非非想天,惑虽极细,然则九,品历然可见,故三界九地共有81品,粗细思惑烦恼,招三界生死。若断此惑尽,则断三界生死,证阿罗汉果矣。见惑从解得名,为什么呢?见惑就是见到了真理,【以证初果见真理时所断故。思惑从修得名,以证初果后,重修真谛之道时渐断故。】

【又执己见解曰见惑、爱思杂染曰思惑。又心想纷飞属见惑,如火升飏故。纷飞而著即思惑,如水下沉故。】所以,这个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刚听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一点,不过回去诸位慢慢地看,这个要第一次听得懂,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时候听了六、七遍还听不懂。

诸位看六十二页。

【又五趣杂居地九品思润欲界七生人间:】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有九品的思惑,所以必须在欲界里面七番来到人间投胎,七生人间就是来人间七次往返,然后才跳出。【上上品——润人间二生。】就是上上品最难断了。【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各润人间一生。】那么就是三生,各滋润一生,润就是留惑润生,就像这个杂草没有断根,还是会继续再生长,我们人这个惑没有断尽跳不出三界的,他必须继续来投胎,所以如果我们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话,那这个非常难。【中中品、中下品——共润人间一生。】这个是共润人间一生,所以,【○破此六品欲思尽,证二果斯陀含。】不简单证得二果,前面断见惑就证初果,现在开始要断这个思惑,证二果斯陀含,斯陀含。【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共润人间一生。○破九品欲思尽,证三果阿那含,是后不生欲界,而住色界五不还天,修夹薰禅,就是修习禅定,断色界、无色界七十二品思尽,永出三界分段生死,证二乘涅槃,名四果阿罗汉。】

▲■○前断三界见惑尽,即证初果须陀洹,但是三界之八十一品思惑,但伏而未破,只有伏住没有断,于中初之欲思九品,当润人间七番生死,此当重修真谛之道,先除断欲思。所以,我们今生今世没有念佛的人,没有一个有办法超出三界,没有一个有办法了生脱死,不可能!要断掉这个贪、嗔、痴谈何容易,谈何容易,是不是?

【三惑:见思惑——】惑就是烦恼的意思,就是无明的意思,就是见思无明、尘沙无明,还有无明惑就是根本无明。什么叫做见思惑呢?【为三界内惑,又名枝末无明,】枝末无明就是不是根本,比较粗糙的,【障无生空寂真谛之理,】障碍无生空寂真谛之理,【招六道分段生死之苦。】什么叫做【尘沙惑】呢?这不是自己的惑,是因为看到众生的烦恼如尘如沙,太多了,结果自己没办法去度化他的迷惑,这个叫做尘沙惑。

【——三界内即见思,三界外即无明,此非自己之惑,但是因为众生的惑而障碍自己化导。】就是这个众生的根器不一样,他烦恼那么重,我用什么方法去教化他,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证阿罗汉果,也没有办法,行菩萨道也没有办法,也还是有困难。【何以故?因为自己证得阿罗汉之果,自之见思已断、自心真智清清楚楚了,便见他人见思如尘若沙,生退屈想,泯化导志,辄守真空涅槃。】

泯化导志就是说他已经没有兴趣了,灭掉(自己)化导众生的志气了,除掉了自己不想去度众生了,因为难嘛!很难度,你度他,他还要毁谤你,他还杀害你,对不对?所以说你劝导那个杀猪的人:你不要杀生,杀生不好。师父你叫我不要杀生,要不我的妻儿托你照顾。我说:怎么托我照顾?你叫我不要杀猪,我就只会杀猪,其他的我也不会我又没读书,我养了三、四个子女,不然你来照顾。我们是这样劝告他,那么你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对不对?你不听我们没有办法,释迦牟尼佛叫我们不杀生,你一定要杀生那我也没有办法,是不是?所以说这个有时候要度化他也很难,非常困难,聪明的人他赶快会改变,不聪明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他认为这没什么,杀生也没有看到什么有果报,对不对?

【无明惑——】无明就是【自心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又名根本无明、其惑微细。破尘沙以后,才慢慢地破无明。】分起来就天台的思想来讲【约之有四十二品惑,谓圆教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法性,登初住位。如是分破分证,】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历于二住三住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至于等觉起金刚观智,】金刚观智叫做不坏智,到(金刚观智)这个地方所产生的都是本性的智慧、永恒的智慧,叫做金刚观智,能坏一切不为一切所坏,不为一切烦恼所缠缚,【再破一分生相无明尽,】生相无明就是最后的微细烦恼叫做生相无明,【即圆证妙觉无上佛果,如中秋月,光无不圆。】这个是天台,所以你们把笔拿起来,在三惑的上面写个:天台宗的思想。

底下“四阶位”、“机”、“三生”、“四生”,这写一个:唯识的思想。

底下讲的是唯识的思想。

【四阶位:】在证初果罗汉以前,有叫做四阶位,又名【(四善根)——】的,叫做【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这个叫四阶位。就是证罗汉果以前有这个。

暖位就是说就像钻木取火有一点点消息了,修行修行有一点点消息了,叫【明得定——】,就是他这个智慧有一点点透露出来,得到一点定了,叫做【下品寻思】,就是这个观照的功夫比较差一点。【顶位——明增定——】就是这个智慧慢慢地增长,所以定力愈来愈强达到了顶,叫做【上品寻思】。什么叫上品寻思呢?就是说观照的能力比较强了,所以,后面有一个,下品寻思跟上品寻思有一个【观所取空】,观照所取的是空。再来,【忍位——印顺定——】就是印证自己顺着真理而得到的肯定,印顺就是肯定自己的,这个定是依照智慧而起的,不会是邪定,印顺定就是说悟到那一种真理,那么,已经达到真正的,渐入真正的功夫,不会有偏颇。【下品如实智】,慢慢产生本性的功夫了。

【下忍——印所取空】,就是印证我们所执著的那是空性的。【中忍——乐能取空】,能取的这个“我”也没有,到最后【上忍——印能取空】,印就是证悟的意思,已经有证悟到这种功夫,所以这个忍位的意思,就像我们世间的印章一样,盖下去了肯定的意思。所以,下忍、中忍、上忍,功夫比较差的叫做下忍,功夫比较中等的叫做中忍,功夫比较好的叫做上忍。什么叫做下忍呢?印所取空,就是印证所执著的那是空性。什么叫中忍呢?他很欢喜观照这个能取空,但是还没有印证,到上忍的话,连那个能取的也没有,印证能取的也空。

世第一法——【无间定——上品如实智——印能取所取的统统是空】,叫世第一,世间第一法。初果就是出世间的,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这个是世间最究竟接近出世的初果,意思就是证初果罗汉以前有这四个阶位,又名【(四善根)】,那么这个看根机。

【机:】【顿悟菩萨】——智增菩萨、悲增菩萨,什么叫做智增菩萨?以大智慧力提早断除三界之惑,悲增菩萨是能断而留惑润生,为了普度众生,所以智增菩萨,【初地受变易身】,变易生死就更境界的改变名叫做变易生死。悲增菩萨就是【七地以前受分段身】,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度众生,他要来到人间度众生,所以就自利来讲,阿罗汉自利的能力比菩萨强,就发心来讲的话,菩萨的发心比阿罗汉大,所以说就自己的修行能力来讲,证阿罗汉的定力等于八地菩萨的定力,所以我们一般人的观念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以为就是说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四果罗汉,然后再来就排着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这是错的,为什么要这样排呢?因为佛道是长远的,他是站在能够利他的角度来讲的。

以前有个师父证得了阿罗汉果,带了一个徒弟去外面走路,走路。他的师父证阿罗汉果,有他心通,他的师父就拿了那个锡杖还有钵就这样走,叫他徒弟走在后面,师父就走在前面,徒弟背了这个锡杖和那个钵就跟着师父气喘如牛地一直跑,那么这个徒弟因为是只有沙弥而已,沙弥,然后他内心里面就想:我师父很伟大,我要好好向我师父学,但是我要比我师父更伟大,因为我师父不度众生,他每天就这样走来走去的也不度众生,我将来我要发大心,我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你看看,因为师父已经证阿罗汉果了,他说:来换你走前面,我走后面,来!东西给我背。他那个小沙弥也不知道他师父是什么意思,他只动一个念头说:我将来要普度众生,我要比我师父了不起。师父是证阿罗汉果,他马上就知道徒弟的发心,你是大菩萨,我尊重你,来!你走前面师父走后面,走、走、走、走到一半的时候,这个前面的众生很多打来打去的,然后看这个众生恶劣,他看起来很累。我看不行,我看算了算了,以后像我师父这样子就好了,能够像他这样子就好了。他师父说:你走后面,你走后面,换我走前面,帮我背背包。他那个徒弟还搞不清楚说:一下子叫我走前面,一下子叫我走后面,像精神病一样。他师父就说:因为你刚刚一开始的时候,你发大心说你要普度无量的众生,比师父更了不起,所以我让你走前面,因为你是菩萨,但是你后来看到这个众生没有办法难度,你说像师父这样,可是你还没有证阿罗汉果,我是你师父,所以你要走后面。哦!哦!这样子,发心那么厉害?那当然!所以你们如果有发心的话告诉我,我让你走前面。我让你走前面,不过走前面不要跌倒就好。

所以这个就是说就智慧来讲的话,这个阿罗汉断了见、思二惑,这个定力是很强的,等于八地菩萨的力量,但是因为他发心小,所以我们把罗汉排在前面,排在这个菩萨的后面,菩萨不一样,因为他要圆满地成就佛道,这个叫做悲增菩萨,叫做七地菩萨以前还是受这个分段生死,为了什么?七地以前受分段生死,底下写个:留惑润生普度分段生死。他不能断,这个菩萨他有这个能力,就像他拿了这一支剪刀,他随时要剪断这个绳子,很有办法的。菩萨有这个智慧,可是他慈悲心重,他为了要跟分段生死打成一片,他继续来留这个惑来跟分段生死打转,对不对?他继续转世,继续投胎,有这个父亲跟母亲,来继续投胎。

那么还有这个【渐悟菩萨——声闻、独觉。】这个渐悟就是说根器比较差的,发心不大的,【预流果——】【八万劫后入菩萨位。】就是初果。【一来果——】,就是二果,一来人间往返,【六万劫后入菩萨位】,六万劫。【不还果——】,就是三果罗汉,【四万劫后入菩萨位。【阿罗汉果——】【二万劫后入菩萨位。】这个“独觉”——【十千】就是一万,要经过一万【劫后入菩萨位。】所以我说诸位,我们一念佛到极乐世界去,就是跟等觉菩萨一样,这个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所以我告诉诸位,你看这个罗汉要经过多长的时间来断这见、思二惑,没有那么简单的,还要进入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还要经过几万劫才有办法进入菩萨的阶位,所以在座诸位,你尽心尽力地去做善事去护持三宝,然后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下子就跟等觉菩萨的位子是一样的。

【三生】【第一生——外凡位】,外凡就是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位子,【(顺解脱分)】顺着这个去修行,只是进入阶段而已。初二十劫。【第二生——内凡位(顺决择分)】就是决择真理,有决择真理能力。——中二十劫;】【第三生——圣位(入圣得果)——后二十劫。六十劫。】

【四生:】第一生——声闻资粮。第二生——声闻加行。第三生——独觉资粮加行第四——入圣得果。所以说这个在还没有证悟以前,有的讲三生,有的讲四生,有的讲六十劫,有的经过【百劫】才能得圣果。那么这个将来唯识会谈到。诸位认识一下就好。

诸位看六十三页。这个根器【机类】【有情性】:[什么叫有情性的?就是,把笔拿起来,有情性的就是可以成佛的。【无性种】,就是不可以成佛的,唯识不承认每一个统统可以成佛,只有几种人可以成佛

有情性就是可以成佛的众生→有【决定性——㈠声闻种性、㈡独觉种性、㈢菩萨种性。】一种叫做【不定性】,叫做不定性是什么?【二乘、大乘。】什么叫做决定性的声闻跟决定性的独觉呢?因为决定性就是不可改变,这两种人都是小乘的,发心小的叫做决定性,那么决定性的菩萨,那他是菩萨就肯定,那当然是大乘的,那么不定性的有分成两种,就是不定性的二乘,意思就是有时候会回小向大,但是有时候,不定性还不一定,不定性种性有二乘人,还有大乘的,那么底下到最后是无种性,就是【无性阐提】,无性阐提就是断善根的,什么叫做【无性种性】呢?什么叫做无性种性?就是不能成佛,没有办法成佛叫做无性种性。

底下一个,声闻种性还有独觉种性叫二乘人,那么叫不定种性就是不一定,不一定有时候是变成二乘的,有时候是变成菩萨,所以说声闻种性独觉种性合归为一种,不定种性这是另外一种,加起来就是两种,就二乘人,还有一种叫做无性种性的【人天乘】,这三种【三无】,三无的底下就是这三种人不能成佛。就唯识讲这三种人都是小乘的不发心,有的是断善根的,他不能成佛。

再来,菩萨种性还有不定种性,为什么不定种性还有大乘的?因为有时候会回小向大,菩萨种性还有不定种性可以成佛,这个叫做【二有】,这两种人可以成佛。

【二乘阶位:】【声闻——极速——三生】,声闻最快是三生证声闻果。【极迟——六十劫】,最慢的人六十劫证声闻果。【独觉——极速——四生】,根器利的人证独觉果,【极迟——百劫】,才证独觉果。

 【(唯识)菩萨行位:】就是我们这个菩萨行位有《华严经》讲的菩萨,还有《璎珞经》讲的菩萨位,唯识学讲的菩萨位,天台宗讲的菩萨位都不太相同,都不太相同。那么是看你研究什么样子的经论,你是研究唯识的,必须以唯识为主,你研究天台,必须以天台为主,你研究《华严》,必须以《华严》为主,你研究《法华》必须以《法华》为主。

【十住、十行、十回向】名叫做三贤位。在十回向跟【十地】的中间加上【四善根】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这个暖、顶、忍、世第一,在初果罗汉也有暖、顶、忍、世第一,但是在这菩萨的阶位里面也有暖、顶、忍、世第一。

十住就是【初住(摄十信)……第十住】。十行,【初行……第十行】。十回向,【初回向……第十回向】。所以,初住到第十回向向底下一个【三贤】,就是三贤位,十地,当然就是圣位,三贤底下一个【顺解脱分】,顺着这样一直修行,有次第叫做顺,次第修行而解脱,这个叫做顺解脱分,【资粮位】,当做成佛的资粮,那么第十回向还有【四善根——暖、顶、忍、世第一法。顺决择分】,就是决择这个真理,真确的真理,这个叫做【加行位】,十回向、十地中间还有加一个四善根,这个叫做加行位,【初阿僧祇】,这第一阿僧祇劫,意思就是说从十信,当然就是摄初住,到十回向加上四善根,这个是修一大阿僧祇劫,叫【方便道】,方便。

十地——【初地】,凡是地上菩萨的都有三心叫做【入心、住心、出心】,就是我们所讲的入定、住定还有出定,入心、住心还有出心,凡是地上菩萨的都分成这个三心,每一地都是这样子,【见道】,就是初地菩萨,见道叫【通达位】,那么从初地菩萨以上的住心跟出心,二地的到十地,【摄等觉——修道——修习位】。见道就是通达,能够以知佛性的存在性,决定成佛叫做通达,修习位就是【七地以前】,初地到七地菩萨,又要修一大阿僧祇劫。

【八地以上】,八地菩萨到成佛以前,修【第三】大【阿僧祇】。所以【第二阿僧祇。第三阿僧祇——圣道】,阿僧,一大阿僧祇劫就是1047年,第二阿僧祇劫第二个1047年,第阿僧祇劫第三个1047年,成佛不容易的,不容易的!初阿僧祇、第二阿僧祇、第三阿僧祇,这个是指时间非常、非常地长,所以第一个阿僧祇叫做方便道,第二、第三阿僧祇劫叫圣道。

【佛果——无学道——究竟位——果道。】这是唯识对菩萨来讲分成四十一位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那么在唯识里面讲,它不霁等觉,直接十地就摄等觉,就是佛果。那么再底下我们看,要成佛还不容易,还必须要经过这么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诸位看他们怎么修行的。

什么叫【十住】呢?【㈠发心住——住发菩提心行十信】。《华严经》里面讲要行十种信位,我们今天没有时间。【㈡治心住——治三业起大悲】。我们身、口、意,没有学佛的人一日一夜所造的这个业就是无量无边,我们学佛以后一日一夜所造的功德应付无量无边。【㈢修行住——修理观起妙行】。就像诸位你们善于观照心无常世间是无常,放下,然后起这个修行,凡修一切善不执著叫修行住。【㈣生贵住——从圣法教众生】。就是依照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正法来教化众生叫做生贵住。【㈤方便住——】什么叫做方便住呢?【利生方便具足】。不容易!你们有没有方便的方法,方便到最后就变成随便。方便住叫做要有善巧方便来度众生,不过也不能太方便,讲经说法你讲得这个太方便了,没有正知正见了,什么讲起来就是模棱两可的,似是而非的道理,讲这个正知正见要斩钉断铁的。

【㈥正心住——】我们其实不容易做到。【于他毁赞心不动】。你想想看十住菩萨的六住菩萨对于别人的毁谤、赞叹,他从来不动到念头,这个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一个人够资格做菩萨的,哪一个人受到毁谤、赞叹都不动念的?听到赞叹欢喜得不得了,听到毁谤痛苦得不得了,没有办法毕竟我们是凡夫。【㈦不退住——】于所闻法心不退转。【㈧童真住——悟世法离伪咎】。悟到这个世间的法是无常法,离开这个虚伪的,咎就是过错,伪就是无常、不真实,那么我们在这里不真实的世界里面拼命地造业,造了无量无边的业,受这个虚妄的苦,是很划不来。【㈨法王子住——通达二谛悟法王法】,通达二谛,这个要这样念,通达二谛,通达真俗二谛悟法王法,悟到这个佛,佛叫做法王,悟佛的法,【将有所袭】,就是可以继承。有所袭就是有继承人,这个叫做法王子,将有所袭就是有可以继承人,就像我现在文殊讲堂剃度了十七个,那么我死了没有什么遗憾,我的儿子已经十七个了,将来可以顶替师父的位子了,不过现在我如果死了,那这十七个就麻烦大了,就不晓得跟着谁,变成一个流浪的孤儿,我现在还不行,这个道业还没有成。【㈩灌顶住——】灌顶就是堪受法王位叫做灌顶,【行渐胜故堪受法王位】【——发大菩提心信解唯识理安住福智行。】不简单你看这个十住就是很难,十住我们就做不到了,这是菩萨阶位,那么底下十行就更难了,更难了。

【十行:】【㈠欢喜行】,什么叫欢喜行呢?【——为大施主无悔】,就是一直布施从不后悔,【睹者欢敬。】就是看到他在布施的,大家都非常欢喜。【㈡饶益行——持净戒离五欲令众生得不退地。】【㈢无恚行——修忍辱和颜爱语。】所以要改掉这个脾气,在这个十行里面第三个叫做无恚不嗔恚,这不容易。【㈣无尽行——】这个愿力很强,【虽受剧苦求法济生】也是要求得正法来普度众生,济生就是普度众生。虽然受到痛苦他不退转,所以最可怜的人就是出家以后,再走这个还俗的路线,这个是比较可怜,所以说古来高僧大德叫我们发菩提心就讲了一句话: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假使热铁轮,这个热铁,于我顶上旋,就是在我的头顶上热得不得了,一直旋转那种痛苦,终不以此苦,绝对不会因为这样的痛苦,退失菩提心,退失这个修行成佛的道路、路线,所以说虽然受到种种痛苦,求法济生【念不息。】绝对不会退。【㈤离痴乱行——常住正念无有痴乱。】那么就是一行三昧,行、住、坐、卧都是清清楚楚的不乱。

【㈥善现行——悟法无性】悟到一切法本无自性,【随类度生。】碰到什么人讲什么法。【㈦无著行——】就是不执著,【求法度生无厌足】无厌足,所以修行人是大贪心,贪什么,贪求佛法,贪求做佛这没有关系,贪好不好?不一定不好,看你贪哪一方面的,我贪度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而没有众生可度,求法度众生,没有厌足,【心离著缚。】心远离这个执著跟束缚。【㈧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更增修习。】尊重善根智慧增加叫尊重。  【㈨善法行——得四无碍解守护正法。】哪四无碍呢?第一叫做法无碍解,第二叫做义无碍解,第三叫做乐说无碍解,第四叫做辞。第一叫做法无碍,得到这个法没有障碍,第二叫做义,义就是义理,对义理的通达清清楚楚,绝对不会讲错,第三叫做乐说,还喜欢说给人家听,第四个辞无碍,所以这个叫做四无碍解守护正法。【㈩真实行——解相应色心皆顺。】叫做解相应色心皆顺。【行力渐殊胜进修趣菩提】

【十回向:】【㈠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就是不执著我在度众生。【——向救济众生离怨亲相。】意思就是说我们在救度众生的时候,没有说他是我的仇人,我就不救他,他是我的亲戚、好的人、好的朋友我才救他,他不会这样子,等念怨亲这种是最难做到的。这种是最难做到的。我们碰到那个话讲不来的,都很想远离他了,何况要去度他?我认为我也做不到这一点,没有办法做不到,不容易!怎么可能说他跟我有仇,我还去度他?你有办法做到这样子吗?不可能,我也不可能,看到他我就很累了,早一点睡比较好,你讲他又不听,他不毁谤你已经很好了,对不对这个是很难。

【㈡不坏回向——】为什么呢?叫不坏信,对三宝永远的这样子,紧信不疑叫做回向善根,【以三宝不坏信回向善根。】【㈢等诸佛回向——】什么叫等诸佛呢?等就是跟诸佛一样的,【学诸佛行】学诸佛的种种行为——慈、悲、喜、舍、智慧,然后,【修回向事。】修这个回向。【㈣至一切处回向——】回向所修善根供养利生无所不至。【㈤无尽功德藏回向——修大忏悔离诸业障由回向已获无尽善根。】因为回向而得到了无尽的善根,每一个人都修大忏悔是十地菩萨都要修这个忏悔的,这个不是挂在嘴巴讲的:我很忏悔!你常常讲忏悔可是又是那么坏,脾气又不改、习惯又不改,你讲忏悔有什么用?【㈥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施身众生济度世间。】施身众生那么就是说我们所谓的眼睛,我们今天所讲的施身众生就是等于移植器官,把这个身体都布施给众生,移植这个器官来济度这个世间,帮忙这个世间人,我没有那个能力,我没有办法,我只能说说法,按照佛讲的讲给他听,布施这个眼睛或者是怎么样,临命终这个我没有把握。(未完)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1-29(未完)

十四讲表29:三千大千世界:三界次第安立、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须弥诸山

十四讲表30:三界六道二十五有,十方佛刹,二十重华藏世界,色法

十四讲表31:色法、心法,六根追逐六尘,佛法内容设施梗概,戒定慧

十四讲表32:戒定慧,五分法身,三学功用,三无漏学,法分五宗,十宗

十四讲表 33:方便五乘解脱--契机施度,契机说法

十四讲表34:佛子亲疏,五时八教,一心十界十如,十缠,十使利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