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6 : 你只有听经闻法的能力,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9.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9.29)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三 经前十门 06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6
慧律法师

为什么心光外泄呢?每日往外攀缘,时时刻刻不知足、不满足,往外拼老命要追求,心就像野马奔腾,就像猴子这个树枝攀缘到那个树枝,停不下来!一切众生都是这样。  所以,我常常想说:我这一辈子,在大学里面,如果没有听到佛法,我的日子会怎么过呢?常常这样想,日子会很麻烦,说不定去选立法委员、去选总统;也说不定去当艺人,每天搞笑给人家看,然后赚一碗吃,没办法了,因为没听到佛法了!说不定去戏院外面擦皮鞋,或者挑大便,不知道!人的命很难讲!那是因为你现在看到我这样,法师啊、学历啊,这样有相当的一点水平。你说:哎呀!不会吧!那是因为今天啊!因为有学佛啊。没学佛就很难讲了,也说不定去跟人家混黑道的,很难讲!所以,人没有听到佛法是很可怜的,听到佛法:这个世间真的......唯有佛法是世间宇宙的大光明,开众生的正法眼藏,除了佛教,没有第二,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宗教!

  众生心光外泄,每一个众生都这样。【若肯时时反观内照,】反观内照,为什么要反观内照呢?因为万法不离心。【照到一心本源,】哇!就入了,打破无明,就了悟了涅槃;喔!原来在刹那之间!一心本源,【则名为入;入无所入,】因为本来就无啊!【即始觉智,照本觉理,照到惑净智满,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什么叫做始觉智,照本觉理呢?这叫做方便说,始觉智就是看你什么时候能够起观照,这个就是有开始觉悟的智慧了,方便说。而你本具的这个本觉的无生理,慢慢慢慢的契入,时时反观内照,照到一心本源,这个叫做入。照到惑净智满,所有的惑,就是无明,“惑”就是烦恼的别名。把内心的烦恼统统除掉,清净了,智慧也圆满了,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识其实是妄动、妄执、妄想、妄缘,往外攀缘,这个都是识的功能,贪、嗔、痴,这是心所的。所以,八识配合五十一个心所,就像王出去,一堆大臣跟着,时时刻刻起心动念。所以,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

【此为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亦为诸教总因缘也。】一切教化,都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哪一本经都是有这个指标,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别约本经因缘,】别约,本经就是《楞严经》,就这一本《楞严经》的因缘,【交光法师开有十种,】别因缘,本经的各别因缘。【今则惟六:】【一、恃多闻忽定力;】就是阿难只依靠一直听经闻法,不勤微密观照,没定力,境界一来,倒了!【二、警狂慧护邪思;】“护”就是破,破除种种不正的思惟。狂慧,就认为:我就是佛了,不用修了!这个就是狂慧。【三、指真心显根性;】【四、示性定劝实证;】【五、销倒想除细惑;】细惑就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六、明二门利今后。】二门,就是平等门、方便门,叫做二门。

我们一段一段来看。【一、恃多闻忽定力:大凡利根之士,好务多闻,不勤定力,于闻、思、修,偏重闻慧,少及思、修,】“思”就是观照,“修”就是断习气,这二种功夫,一般人很少,只听经闻法,回去不回光返照,不思惟教义、教理,没有微密观照,这思惟。修呢?真的下定决心,把恶劣的习气——贪、嗔、痴断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故以阿难多闻,误堕淫室发起大教。】阿难没有示现,也没有这一部《楞严经》啊,像演一出戏给你看,才有这一部《楞严经》。【观阿难归佛所,顶礼悲泣,自述“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没有好好培植这个道力,没有培养好。【(即定力),故殷勤启请,十方如来所修,得成菩提之大定;足见多闻无功,不逮修习。】“不逮”就是不及,比不上的意思,修习就是修习力。 你只有听经闻法的能力,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意思是说:修行是真枪实弹的,是面对境界来调整的,不是躲在偏远的山区,这样练定力的。躲在偏远的山区练定力是暂时性的,住一下阿兰若,这是很好!但是,每隔一阵子,有时候,还得要练习一下定力,再来这个僧团里面住一住。

所以,有的人住茅蓬,住了十几年、十五年、二十年,已经习惯了,跟人家都合不来,自己有自己的见解,来僧团,他觉得很束缚,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他在山上,自己觉得自己很有修行,来这个人多的地方,却格格不入,又以为自己很有修行,这很糟糕!我所看到的,广化律师一直呼吁:经教不通、心性不明的,最好还是不要住所谓的茅蓬,自己一个人在山上,习气也重,早课不作、晚课也不作,整天做什么?游山玩水,有得吃的、有得住的,没什么事了;反正我也不会讲经说法啊!就这样子了,习气也就搁着,自己习气多重,自己不知道。后来呢?修学佛道很难啊,因为没有境界磨练,没有整个僧团磨练啊,他就跑到山上去了,自己一直堕落,自己不知道,完全不知道!

以前有个住茅蓬的,然后,下山以后,跟人家没有一个合得来;他现在已经往生了,可以讲一讲没关系!有一次,我跟他去一个道场,他跑到隔壁去抽烟,我一看:哇!某某师!你怎么在抽烟呢?他说:佛制戒律也没说不可以抽烟啊!你大惊小怪,你去泰国看看,泰国都可以抽烟啊!我说:这里是台湾啊!所以,他不管这一些了。因此要融入这个团体,他才有境界可以修,躲到山上里面,自己觉得很行,下来就是不行!所以,我们要了解,广钦老和尚讲的:团体里面,他才有坏的可以磨练,团体里面,有正面、有负面,这样顺境、逆境都可以磨练你!你到山上,山上没人管啊,茅蓬,二个,有饭吃、玩、有人供养,就这样子啊!一辈子。习气一直现前,道力一直消退......问题是自己不觉知!后来,这个比丘,死得并不怎么好,往生的这个面相不怎么好,这是人家告诉我的。因此我的感触:他四十几岁就死了,他不听经、不闻法,住茅蓬,用自己的知见,你讲什么,他也不听这一套,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要了解,要想修行,二种力量:一个要有善知识指导;第二个,要有一个僧团来磨练,才有办法!

【后责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你看喔:你历劫来听经闻法,忆持如来,意思是什么?就是倒背如流,可以把经典倒背如流,阿难啊!懂得秘密妙严,因为是忆持如来,秘密妙严的境界;但是,不是实修,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前面是生灭,后面是不生不灭的。【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所以,哲学家讲:爱恨交织会毁灭一个人,“憎”就是恨;“爱”就是贪。一切苦从哪里来?就是爱跟恨。爱财产、爱儿女、爱名、爱利、爱色、爱睡,什么统统念爱!爱房地产、爱妻、爱儿,没有一样不爱!恨,什么都恨,自己觉得很委屈,无法疏导自己,然后憋住,久了以后,病垮了!所以,你想要远离痛苦,爱跟恨要先放下来。

【又偈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这一句的意思:“将”就是只;闻持就是闻法,就是如果只闻、只持佛所说之理,而不实修。将闻持佛佛,就是你只闻持佛所说之理,为何不返闻闻自性?返闻闻自性就是靠自己解脱啊!如来所讲的法,你听了很多,你要能够返闻闻自性,落实到你心性的功夫,就是要会用啊!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只闻佛所说的理,为什么不返闻闻你的自性呢?意思就是:为什么不把你的清净自性拿出来用呢?这个才是真正的能受益啊!所以,【佛为恃多闻忽定力,故说此经。】

【二、警狂慧护邪思:】“护”就是破。【世有大心凡夫,见理高妙,自恃天真,顿捐修证,】自恃天真,顿捐修证,就是:哎呀!不用修了!【玩留恶习,】就是这样子!【了不依佛方便之门,】完全不依照佛方便之门。【屈于欲魔,无力敌苦。】苦灭不了!这玩留恶习是什么意思?我们的习惯很难、很难破除,是真的!总会有一样东西让你去贪,贪衣、贪钵、贪名,或搞一个“大和尚”,或者“大法师”,让人人来认识我,他就是会搞这个东西!这个仍然没有办法息苦。息苦就是说:不贪名、不图利、不求利,完全依佛的言教,修佛之大行,开佛的大般若智慧,真的发菩提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这样子才能息苦啊!不是出家剃一个头,或者现一个在家居士,应付应付一下:哎呀!你看,我学佛!是不是?

【如阿难为摩登伽邪咒所摄,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佛顶神咒,方得解脱。故自述见相】“见”就是见相,见佛的庄严相。见相【发心,】见佛的庄严相,发心出家。【以佛相好,非欲爱所生为念,意显淫爱,为定门之冤贼;大定,为破欲之将军。】“自述”就是阿难自己描写,是见佛的相好庄严,所以,发心来出家。以佛的相好,所以,不是欲爱所生之念。意思是显:淫爱,它还是一种执着,为定门之冤贼。所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但是,相也可以度众生,像佛长得这么庄严,也可以度众生,引导阿难出家。

 【偈云:“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漏”就是烦恼的别名,生死、烦恼叫做漏。漏就是像水会漏。一个茶杯,底下打一个小小的洞,它就会滴......滴下来,就会漏。生灭法就是漏;烦恼法就是漏,欲漏、有漏等等,三界叫做有漏。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叫做漏。三界内叫做漏,因为没办法了生死;无漏就是断烦恼,就能出三界。

所以,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听了那么多佛法,没有用,使不上力啊!譬如说: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一个人在家里读了很多的中药,只有在家里面认识了很多中药,拿课本看......有一天,因为他这中药药草看了很多,带他到山区来,这山区很多的药草,结果一看,不懂!真药现前,摸不清楚。因为那个药草有的很相似,你知道吗?又好像这个、又好像那个。为什么?那就不是实际的、真正的功夫了!所以,只有在书本上听经闻法,那不是真功夫啊!就像读了很多的药草,上山去采中药,采不到,看这个也像、看那个也像:咦?这到底是哪一根草呢?这到底什么药呢?是不是?真的佛法现前,不会用;真的境界现前,解脱不了!所以,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佛为警狂慧护邪思,】就是破邪思,【故说此经。】

【三、指真心显根性:一切众生,多皆错认肉团之心为心。】这个肉体,心脏会坏的。【此心在色身之内,】这个肉团心在色身之内,【状如倒挂莲花,是假,】是假心,【非真,】心,因为会烂坏。【全无作用。】【人闻此言,必定诤辩不休,曰:“此心能知,又能思虑、分别,何以而说全无作用?”当知此人,先认肉团心为真心,是一错也;今竟认妄想心之功能,当作肉团心之功能,又一错也。】【但肉团非真心易破,若说此心有作用,其心存在,应当皆有作用,】【何以其人方死,】为什么人刚刚死,【其心仍在,即不能思虑分别,即此可证非真。】

 【而妄想非真心难破,因众生迷执既深,】平常日用中:这个就是我的心啊!能思虑的心、能执着的心、能起贪嗔痴的心、能起做善事的心、能思惟的心,认为:这个就是我的心啊!因为众生迷执既深,【迷根难拔,】看什么着什么,叫做众生,无所不执着,迷根难拔。【又非独泛泛凡夫如是,】还不是只有一般凡夫这样喔,用意识心喔!【即权教、】权教就是方便,不是究竟一实相。或者是【小乘,亦皆认识】这个“识”要括弧,认这个意识【为心。】这二个加起来,有时候会搞错,认识为心,不是!是认这个识为心,为一般能作用的心,刚好大错!

【故阿难请说诸佛所修大定,佛即首告之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一段就道出,我们为什么会有轮回?就是一般认为的、理所当然的:心?平常能作用,这个就是心了!不知道这个是妄心、这是妄想。此想不真,它不是真实的。真是永恒存在的、是永远解脱了;可是,我们却每天都活在痛苦的妄想里面,所以,就有轮转。【由是乃有二次征心,】第二次再问:心在哪里?【三番破识,十番显见,佛意欲修大定,须以真心为本修因,显真心,即大定之全体也。故应加征问,看阿难是否错认。佛问阿难:“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就是你当初发心要出家,在我佛门当中,是见什么殊胜、特殊之相,然后,让你顿舍这个世间来出家,能够远离深重的恩爱呢?世间就是深重恩爱,这个就是世间法,这个刚好是生死的根本!

说:哎呀!师父,您为什么对您们这些比丘这么好呢?单金还这么高呢?哎呀!我们认为师父您好疼你们这些比丘的徒弟!我告诉诸位:以台湾省来讲,比丘尼的道场比比皆是;一个男众、男孩子,父母亲答应他来出家,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师父都一直很珍惜这个男众的出家众;当然,也不是说不珍惜女众,因为女众不是我管的啊!对不对?因为男众要出家实在是不容易!我们就以高雄来讲,高雄比丘僧团,你看有几个呢?目前大概就讲堂唯一了。只有一个比丘不算僧团,要四个比丘叫做僧团,你看有几个男众道场呢?几乎没有!因此,师父以佛陀的大悲心,珍惜这一些僧才,只是希望说:他们将来能够荷担如来的家业,好好的弘法利生,各据一方弘法,就这样子而已。所以,要照顾他们的身体。

那时候在雷音寺,师父也一直生病,送到台中荣总,就一直去看病,整个雷音寺,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在撑,我年纪又轻,“脾气又好”,管理到最后,剩下体智法师跟我,我们二个!我好可怜喔,我说:你去煮饭,我来打鼓。那个雷音寺的鼓跟钟,距离好远好远,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那个要接啊,咚~~~要接啊!那支长长的鼓槌放着,跑一百公尺,锵!这一支放下,再过来,咚~~~,再放下,锵!好可怜喔!没有徒弟的日子,日子真是不好过喔,哪有像现在这么好命?好可怜,打一个钟鼓就没有人啊!广化律师生病,我又当住持,剩下二个,那个打鼓好像在赛跑,咚,咚咚!锵!再跑过来,咚,咚咚!要接。可怜!所以,我讲堂就是珍惜这一些比丘,父母生你,你又能够来现比丘相,又能够安住在文珠讲堂,师父不呵护你、不疼爱你,那要疼谁呢?重点在哪里?重点:你将来要成为佛门栋梁之材啊,不要做外面的栏杆!对不对?要做栋梁之材。所以,将来的佛教兴盛,要靠这一些比丘啊,当然我们要呵护、要关爱他。这些发大心的比丘来这里出家,师父当然就呵护、疼爱、关照;但是,绝对不溺爱,要给他正知正见、给他鼓励,生活不虞匮乏,将来作为佛门栋梁之材,也对佛陀有一个交代,这是我的责任嘛!

【阿难答言:“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佛即征云:“唯心与目,今何所在?”】你的心跟你的眼睛,今何所在?【此乃第一次征心。】就是问你的心在哪里?【文似心目双征,佛意但是征心,】佛虽然讲心跟眼睛,同时问,其实在问你的心。这个“目”就是眼睛,【目不过带言而已。】附带的来说而已。 【如是阿难。历计七处,如来一一斥其咸非。】都不是真心。所以,七计就是七处,统统不是真心,都是妄。咸非:都不是,找了七处,统统找不到!

【此即三番破识中,首破妄识无处。】第一次破妄识无处,编号:A。好!先翻过来第16页,第四行,第二次破妄识非心,编号:B。再中间下来,第三番破妄识无体,编号:C。所以,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底下,翻过来第15页,【有人指此文,】有人认为这一段文章,【为七处征心者,】认为佛七次、七个处所,问:你的心在哪里?【非也。】就是错,这是不对的。【征是征诘,】就是问。【经中如来】只有问二次:你心在哪里?【只有二次征心。因阿难七计被破,】七次,计这个处所,都被破。【不知心在之处,如来则直指真心,欲令阿难当下领悟,遂举手擎拳,】“擎”就是高举。【且看阿难如何理会;此即同宗门】“宗门”就是禅宗的心法。【玄示玄提,】玄示就是离语言、离文字,也就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直接用体会的,【不落言语文字。】叫做玄示玄提。

【如来因恐阿难,钝根不契,故加审问:“汝今见不?”阿难答言:“见。”又问:“汝何所见?”答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陀举这个光明拳,举臂屈指,为光明拳。因为佛身上有光明,耀我心目,照耀我的心目,很显现在我的心目当中。【又问:“汝将谁见?”】是谁在看呢?【答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就是说:我跟大众都眼睛看得很清楚!

 【佛遂征云:】佛又问了:【“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你眼睛可以看到,是用什么心来看我这个拳头呢?看佛陀的光明拳呢?这是第二次问心在哪里。(【此即第二次征心。】)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这个是第二次问。【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就是可以推论的、可以探测的,这个就严重错误了!【此则分明认妄识为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不来不去的、不增不减的,所以,佛就呵叱了,【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这个“咄”就是我们台语讲的啐!就是呵叱一下,咄!就是我们国语讲的:哎呀!你怎么这样子?喝!或者是一个音声。呵斥:欸!不是这样子!好了!此非汝心,就是:这不是你的心,这是生灭的意识心。【此即三番破识中,第二番破妄识非心。】妄识非心,非真心,虚妄的意识,不是永恒的真心,叫做破妄识非心。虚妄的意识心不是我们如来藏的真心。

 【阿难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这不是我的心,那叫做什么呢?当名何等?那又叫做什么?【佛则告云:】佛就告诉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这个只是缘起如幻的假相啊,你误以为真,你动念了,惑汝真性。六祖在猎人队隐藏了十几年,下山以后,看二个和尚在诤:一个说:是风动,另外一个说:不对!是幡动。一个是风动,一个是幡动,诤论不休,这个叫做惑汝真性。六祖讲什么?是仁者......什么?心动!你看,这个就是......那二个诤论的就是认假为真,一个认为是风动,一个认为是幡动,这个都是生灭无常、妄动。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所以,凡所有相,都在迷惑你的真心;但是,凡所有相,也就是你的真性,问题是你悟还是迷?悟了,万法就是你的真性;迷了,万法都在诳惑、都在迷惑你,不知道凡所有相,都是虚妄。

【阿难闻佛。发明妄识非心,】了解了妄识不是真心,【以为离此觉知,更无所有,】啊?我这个推测的心没有了?【遂生惊怖。佛以此心,离尘无体为答,】佛认为这个意识心,离开这个外尘;“尘”就是外境,外境引出来的这个念头,就是意识,叫做离尘无体,无体就是无体性。(但是,你的真心不管尘有没有显现,你的自性一直存在。)叫做离尘无体,无体就是无体性。因为尘,譬如说:这一朵花就是尘,引出你的贪爱心,其实,这个贪爱心本来没有,这一念动到妄识,这一念叫做离尘无体,由花引出这个贪念,叫做离尘无体。所以,一切众生的意识心,就是由境界所引出来的,境界会引出你的贪嗔痴、排斥、攻击、嫉妒种种也是;境界也会引导你去做善,其实,这个统统是离尘无体,虽是善心,还是离尘无体;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不管外面的境界,常、乐、我、净永远存在,这个离尘有自体性,叫做真心。所以,离尘无体,这个就是意识。

【令阿难自己勘验,】好好的检验。【若离尘有体,即真汝心,】这一句话什么意思?离开外边的境界,你的真心一直存在。不管境界现不现前,你的真常妙心,如来藏妙心一直存在;常乐我净的心体一直存在,不因为境界现前不现前。而起心动念;就算起心动念,也是本体在作用。所以,若离尘有体性,就是你的真心。意思就是:不必借着境界,来引出你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本来就存在,不管境界存在与否,叫做离尘有自体性,就是你的真心。

 【若离尘无体,】离开外面的境界,没有体了,没有体,意思就是刹那生刹那灭,这个无体就是这个,刹那生刹那灭,找不到永恒,叫做无体。譬如说:你贪财,一下贪,到最后又没有贪,这个贪的念头又没有了。你对哪一个人不满,一下嗔恨,经过几天又忘记了,这个嗔恨心又没有了,这个离这个境界无体性啊!离财,没有贪念啊!离这个外面的境界,没有这个嗔恨心了,贪是刹那生刹那灭;嗔恨是刹那生刹那灭;嫉妒是刹那生刹那灭,找到永恒?找不到,叫做离尘无自体性,离尘无体。

【斯则前尘分别影事。】这个是缘起如幻的境界,显现在你的面前,而落到你的脑海里面,是一种影像而已,叫做斯则前尘分别影事。你所见的相,起种种的念头,你取相,其实,取的只是影像而已。就像摄影,照了一张相片,你看的就是那个相片的假相而已,真正的本质没见到,本质是空、是缘起的。说: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前尘就是显现在你眼睛前面、耳朵前面的境界,叫做前尘,过了一会儿以后,就留在心里,变成一个脑海里面的影像。

【此即三番破识中,第三番破妄识无体,】这是C。妄识是无自体性的,妄识为什么无自体性?妄识随生即灭,生又灭,灭了又生,生了又灭,找不到永恒,叫做妄识无自体性。【不特肉团无有作用,不是真心,即使妄想善能分别,亦非真心。又不特】又不只是【此心,三毒诸恶,思想当除,乃至五种胜善功能,亦复不取。】【意识五种胜善功能,皆本经历述:】虽然是意识,不是真心,但意识也有特殊的功能。

【一、见佛相好,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此相就是佛相,佛的庄严相,绝对不是由种种的欲望所生;是由定慧、戒定慧、无量庄严所生,不是一般众生的欲爱心所生的,才有办法像佛的这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二、闻佛声教,忆持如来,秘密妙严,恒不忘失;】虽然是意识心,可以记忆很多事,恒不忘失。【三、闻法领解,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也有所悟,从外来给他一点力量,他也可以启示。【四、止散入寂,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见、闻、觉、知就是六根。内守幽闲,就像我们闭上眼睛、耳朵也不听,内心里面认为闲着没事,但是,还是起心动念啊!这起心动念虽然是很少,可是,还不是真心,叫做内守幽闲。【五、界外取证,得灭尽定,受、想不行,成阿罗汉。】界外取证,三界外,超三界,得灭尽定,灭尽定的意思就是:五阴的色不影响,受、想不行,就是断尽了,成阿罗汉,就是到想阴断尽,成阿罗汉出三界。【此五种皆是意识,胜善功能,人所难舍。本经欲修佛定,务将意识铲除,以此心非菩提因故。】

 【经中佛判真、妄二本,告阿难言:“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跑到二乘人去,乃至【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就是真本跟妄本。他用妄,拼了老命修行,弄错了!【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你煮这个沙,沙不是饭本,你要用这个饭粒啊!才能够煮出饭,米粒才能煮成饭,煮沙怎么能成饭呢?犹如煮沙,沙非饭因,所以,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用攀缘心(即意识),为自性者;】所有众生就是用这个!【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识精元明【(即根性),】虽然就是八识,第八意识,真心带有少许妄的第八意识;但是,它已经接近真了,就是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这个第八意识本来微细,变成粗糙的境界,根身、器界、种子,统统显现出来了。显现出来以后,往内攀不到如来藏性,却一直往外,所以,能生诸缘,就是种种的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一直产生精神跟物质的作用。缘所遗者,却攀缘那一些如来藏性所遗失的东西,如来藏性所遗失的东西,就是妄执、妄分别、妄念、妄境、妄习气,统统叫做妄。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无始菩提的涅槃,本来这个清净体是存在的;但是,你今天还不悟,那就先了解一下识精元明,带有一点妄的真心,带有真心的一种妄,就是第八意识。虽然是妄,但是,你只要好好的体会,这个就是第二月了。只要你体会:喔!原来月亮只有一个!即妄全真,妄当体即空,真心就显!所以,暂时先用这个。能生诸缘,这个第八意识演化出来七转识,能生种种的外缘,往内攀缘不到如来藏性,却往外攀缘如来藏性所遗失的东西,没有遗失,好像遗失。

【只因众生,遗真认妄,执妄为真,多依妄本而修,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八定以后,最后就灭尽定,叫九次第定,四禅、四空,最后就是灭尽定。【终无实果。】就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菩提果。【第一卷三番破识,破尽无余,阿难方肯舍妄求真,求示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发妙明心(即根性真本),开我道眼(求开圆解),以后十番显见,】十次的显示这个见性,【即指根性为真心。古德云:“显见即所以显心者”是也。】显见就是显真心。【先则十番,极显其真:一、显见是心;二、显见不动;】显示这个见性就是真心;显示这个见性是如如不动。【三、显见不灭;四、显见不失;五、显见无还;六、显见不杂;七、显见无碍;八、显见不分;九、显见超情;十、显见离见。】这后面我们会一一来解释。

 【后则二见,略破其妄】,略破其妄就是【(非同破识根本全妄)。】不是破识,是根本就是妄。显见超情,显见离见。【阿难既求示真心,如来不得不与指出,若向众生分上,指出纯真无妄之心,绝对无可指,】因为真心讲不出所以然,所以,只好剖妄出真,这个善巧方便,先用一点善巧方便,还没有大悟以前,【故只得先带妄显真,】为什么先带妄显真呢?因为众生认妄为真,所以,由你所熟悉的来好好的剖析,带妄显真,带这个妄心,慢慢显示真心,【后再与剖妄出真。】哪里是妄?剖析,哪里是真?出真。所以,佛陀真了不起,先用你能接受的方式讲经,到最后,你从自性自己开发、自已悟、自己受益!

所以,【交光法师,喻明此理甚妙:“阿难认识为心,如愚人执石为玉,】执着这个石头,认为是白玉。【不肯放弃,】众生就是这样,平常日用当中,统统是用意识心、情绪心、妄想心、执着心,佛陀说:这个就是妄!执石为玉,不肯放弃。因为众生认识就是这个啊,慢慢来啊!【佛为带妄显真,】带妄显真,这一句话就是慢慢来,给你机会,一下子哪有办法最上乘就是真心?没有办法的!剖妄出真还在后面呢!先带妄显真,有次第性。【指见是心,如指璞说玉,】“璞”就是在石中没有雕琢的玉。

【璞虽是玉,尚有石皮未破,其玉不纯,故又为破同分、别业二种妄见,】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就是所谓的共业,也是虚妄的。譬如说:大家统统看到星星、月亮,这个叫做共业所感的世间,看到阿里山日月潭,这个就是共业所感的虚妄的缘起,大家执认:这个就是日月潭嘛!台湾有个阿里山、台湾有个日月潭嘛!小学科目都有这样念。这个在众生来讲,是值得游览、观光的地方;而佛陀说:这个就是共业所感的虚妄假相。一座山,把它推开来,石头、岩石、树木、水、草,一座山慢慢的挖,山就挖没有了,而众生就是妄啊!我们现在生活也在妄啊,譬如说:诸位!我问你一个问题,高雄市是个大平原,我们住在平地上面,对不对?住了二百万人。一般众生一定答:“对!”。这是错的,不对,咦?为什么不对呢?

好!诸位观想一下,现在你把太平洋的水抽干,把台湾海峡的水抽干,当把海水抽干的时候,这海水平均是四千米,四千公尺,当你把海水抽干,有时候到七、八千公尺,就是七公里。阿里山三千多公尺,诸位!当你海水抽干的时候,这个地球如果没有太平洋,水都抽干了,你跑到太平洋的最底下,往上看:喔!原来高雄市是在......往上看,四千公尺那么高的地方!而我们现在看,是因为台湾海峡的水统统布满。所以,我们觉得说高雄就是港都啊,你看!那是因为大海水盖住,所以,你不知道深度有多深,把大海水全部抽干的时候,你要了解,我们不是住在平面,我们是住在高山上啊!知道吗?想清楚了吗?这样你就知道:我们人生活在错觉里面不知道,我们生活在高山,说我们住在平原。不相信你把台湾海峡的水抽干,到最底下去看:喔~~~高雄市这么高!好高好高!为什么?在四千公尺上面啊!对不对?对!所以,观念就是相对的,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生活在一个严重的错觉里面,而不自知。同分妄见、别业二种妄见,【如剖璞出玉,光莹焕发矣。”】

【佛为指真心显根性(即如来密因),故说此经。】想要修行,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眼见,显示如来藏性,好好的用这个不生灭的心性修行,就是如来密因。因此,明心见性特别的重要,特别的重要!万法不离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第一义谛。离开第一义谛,不名说法,离开第一义谛说法,名为相说;说法必须与第一义谛相应,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即心就是佛。

回向(略)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楞严经三科判 01 :科判就是经文分段落来判别, 用简要的纲领提示出来

楞严经三科判 02 :六道轮回的升沉决定在人,投胎成人就有抉择的能力

楞严经三科判03 : 拜佛是以佛为榜样,要把频率调整跟佛一样愈拜愈像佛

楞严经三 科判04 :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共用了四十多年研读才写出来的

楞严经三 科判05 :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完全没有意义的

楞严经三 科判06 : 这个听经不怕多,听一次有一次的感受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1: 楞严经是大乘的法门属于经藏,摄终、顿、圆三教在内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2 : 一个团体好坏,从这个“诤”就可以看得出来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3: 每天念四十九遍大悲咒求忏悔,念一年,生生世世的冤业解决掉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4 : 只有凡夫在分宗派,真正大悟没有宗派,只有一佛乘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5 :有修没修其次,法不能讲错,法讲错了,就完了

史文章阅选读一

史文章阅选读二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