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0 : 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10.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10.21)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0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10
慧律法师

时时刻刻给自己不舒服,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痛苦不堪,叫做众生,不懂得般若智慧本来就具足,这些多余的六尘之负累,就是因为源自于无明。所以,尘累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攀缘六尘,而变成一种负担。

所以,大家控制一下欲望,尤其控制一下口业。讲一个可怕的故事:佛在世,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跟着佛出家,这个妈妈对三宝没有信心,不但不赞叹佛、不赞叹法、不赞叹僧,这个无所谓、没关系;但是,因为她嗔恨佛陀度了她儿子,断了她的后代,因此,就到大街小巷里面散播佛陀的坏话,就一直告诉人家,说:瞿昙;瞿昙就是世尊的名字。断人后代,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儿子跟佛出家,释迦牟尼专门断人家的后代!因此,这个事情传到了佛陀的耳中,佛陀请这个大弟子去跟她安抚、跟她劝告,说:谤佛、谤法、谤僧是不善,是大不善,说:谤世尊则不善,这是很严重的罪的!她不管,像泼妇骂街一样,这个村庄毁谤完,到另一个村庄......让所有这些出去托钵的比丘统统没饭吃。佛陀跟她授记,说:此人当下十八层地狱,求出无期!就这样子一个儿子出家,跟佛对立,一直谤佛、一直谤三宝,而且停不了,佛跟她授记说:这个人经百千万劫下地狱;再来出,经百千万劫会堕饿鬼道,没有东西吃;再经百千万劫再变成畜生;经百千万劫,再转世成人,还贫穷下贱,六根不具。

我们这一只嘴巴喔,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段,赶快讲给诸位听,谤佛、谤法、谤僧则不善,无论如何,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能一直发挥,像泼妇骂街一样骂三宝,这样下来,就会像世尊所授记的一样。大家要冷静,聪明的人,会紧闭自己的嘴巴,出来都是讲好话。但是,也不要赞叹得让人家变成一种负担:哎呀!慧律法师啊!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吧!我说:你这样赞叹变成妄语,你有罪,我没有!你怎么乱讲呢?我告诉你:讲这个笑话也不简单,要学实在也是很困难,我这种功夫,有的人讲说:哎呀!慧律法师讲经都讲笑话!我这个可不简单,要模仿可是很难的!我有一个同学,他不太会讲话,他的女朋友告诉他,说:我们交往了好几年,你没有讲一句感动的话、震撼的话,都没有!他就说:林同学!我那个女朋友说:交往了好几年,都没有感动的话!我说:要感动很简单!我那时候是在家啦,出家就不教人了(笑),在家。

这个要她感动很简单,我说:你把它背起来,同时这一句话念了以后,要用眼睛看她,我说:你背一下!跟她讲:如果这是一场梦,我真的不愿意醒过来!会不会啊?他说:会!同时你要用眼睛深情款款的看她。他去了,约会回来,啊!是真的很感动!我问他:那你有没有这样深情款款的看她?眼睛这样深情款款的?他说:有啊!我说:那你怎么看?他说:这样看!我说:你的眼睛像闪电,当然很快就听到雷声啊!他女朋友要送他,说:你今天眼睛很严重,我送你去眼科!(笑)要送他去眼科。所以,我告诉你:这个模仿还是很困难的,你不要以为说讲这个笑话很容易。所以,模仿来的,不是自己的东西。 

底下,六尘之负累;众生以缘取六尘,而自障蔽自心本明,而成为灵明本性之负累。此言:这些大比丘僧,能拔济未来之众生,令其超越六尘之负累,而得解脱三界苦难,因此不负如来之殷勤嘱托。

义贯:这些大比丘僧“皆是”已经证圣道,离欲“无漏”,烦恼永息之“大阿罗汉”;彼等皆是“佛”之真“子”,安“住”护“持”如来正法,自身“善”修如来无量妙法而得“超”脱三界二十五有等“诸有”之系缚,并且“能于”此娑婆“国土”(乃至十方佛土),“成就”三千“威仪”,随“从佛”世尊“转”正法“轮”;并且以其所证深“妙”之智慧,而“堪”能绍继如来“遗嘱”之度生事业;是故彼等皆能庄“严净”持“毘尼”戒品,“弘范”于“三界”(为三界众生之师范),并能随众生之机缘,而示现“应身无量”,以“度”化解“脱”现在之“众生”于生死之中,更能救“拔”赈“济”尽“未来”际无量有情,这个“赈”就是救,拿财产救助受灾的人,叫做赈灾、赈济;现在是拿佛法救济众生,说:更能救“拔”赈“济”尽“未来”际无量有情,令皆超“越诸尘”劳之负“累”,而得解脱。所以,成观法师写的《楞严经义贯》,写得非常好,你看,他把这个义理全部贯穿起来,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92页中间,诠论。本段经文,看来与一般经文之“序分”中,陈述与会大众的大比丘,好像没有什么不同,而实际上,本段经文中即暗藏了许多玄机,此言何解?我们知道,所谓“佛子”,依理而言,也就是指菩萨,以菩萨为能绍隆佛种,故为佛之真子,而堪称佛子。但是本经文中,明明是在讲阿罗汉,为什么经文又称阿罗汉为佛子呢?岂不是违道理?接着又说这些阿罗汉“从佛转轮,妙堪遗嘱”,阿罗汉怎么能够绍继如来遗志,度化众生?他们不是都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是“最后身”,即将入涅槃了吗?既然马上要入涅槃,如何还能继佛遗志?再下去,经文又说他们能够“应身无量,度脱”现世“众生”,不仅此也,而且更能“拔济未来”之众生,令“越诸尘累”,而得解脱——这岂不是菩萨境界了吗?这正是本经的玄机,也是本经一经的大旨。

 何则?依藏教、通教、乃至别教,我们前面有讲过了,五时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这个前面也讲过了,天台宗的《教观纲宗》,我们也讲过了。依藏教、通教、乃至别教,藏教是专指小乘;通教就是通前通后,也就是通前面的小乘,也通后面的大乘;这别教是专门为大乘讲的,叫做别教;那么,圆教就是无所不圆。二乘与菩萨是有别的:形相与智慧皆不同。但依于圆教,则心、佛、众生平等不二,三乘会归一乘,唯一佛乘,无二无三;三乘、五乘只是如来大悲智慧之权说化导,

诸位!注意那个“权说”,为什么讲“权说”呢?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包括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也叫做权说化导。我们现在叫做权说化导;但如果我们悟了,所有的权说化导,统统是一实相,无一法不是实相。一乘为实,众生毕竟成佛,此是《法华》之大旨,所以《法华经》中佛与在家出家、三乘贤圣皆授记成佛。而《法华》“一佛乘”之得以建立,乃依于《大般涅槃经》佛所开示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故“一切众生当得作佛”。

诸位!这是站在本体的究竟理上来说,虽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当得作佛;可是,现在你不是啊,还要受无量苦啊,你所受的苦就是白费,多余的!因为我们造了种种的身口意的不净业,就是继续受苦;而这个受苦,受苦得很冤枉,就是众生因为没有智慧。我们学佛,受苦得有意义,我们坐在这边听经闻法,在佛门里面吃尽一切苦头,碰到了大善知识,自己也解悟了佛理,彻底的自我打破无明、解脱,我们所有的苦都值得,统统值得!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当得作佛”,这是在勉励人家的话。

是故,在通教当中,声闻人被斥为“焦芽败种”,焦芽,譬如说:这个芽烧焦了,这种子坏了,叫做败种;这个芽发出来了,烧焦了,那就没有办法继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就不用谈了!一个人发心不够,只想度自己,不想弘法利生、救众生,那么,接着后面的菩提果统统停止!因此要互相勉励,每一个人的能力不同;但是,总要尽一点心力。然于圆教当中,则得授记,将“回小向大”,这三回向之一:回小向大、回因向果、回事向理,三种回向。有三种回向,当得作佛。

又,依《楞伽经》,阿罗汉有二种,第一、为“实法阿罗汉”,“实法阿罗汉”就是实取涅槃灭度者,意思就是说:被限制住,他实实在在就是阿罗汉!第二、个:“权法阿罗汉”,权法就是示现的,这外表看起来像阿罗汉,事实是菩萨。乃为菩萨依本愿力,为护持如来,以及护持正法而示现者,此类阿罗汉,以是菩萨示现故,所以不实取涅槃,绝对不实取涅槃,继续本着愿力,来示现度众生。而继佛种性,度化有情,尽未来际。像大迦叶尊者,现在仍于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菩萨下生成佛,而传与释尊衣法,即是菩萨示现之权阿罗汉。又如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当中所记载的,罗睺罗亦为护持如来正法,不入涅槃,也是权阿罗汉之一。

讲到罗睺罗,师父就有一件事情抱歉,我们刚讲课的时候,说阿难去扣钟,要验那个闻性。师父讲得有点口误,就讲得太快了。是罗睺罗,师父把他讲成阿难。这是口误。虽然是口误,不过不影响整部经典的发挥。只是名字有口误,这点师父抱歉,是罗睺罗去撞钟的,在这里顺便订正一下。又宾头卢尊者,表面上虽受佛教敕,不准入涅槃,永住此世间受众生供养,然也是慈悲示现的“权阿罗汉”。菩萨悲心之深,不拘于本身的形相,于此可知。说不定我们讲堂也很多是菩萨示现的,这个很难讲!在座诸位坐着,也许是菩萨再来的。

本经因是如来开示真如本性之圆顿大经,所以已经超越“藏通别”教之三乘分别,而以万法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什么叫做万法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万法都是真如的影现。我们的缘起法有五种:一、业感缘起;二、阿赖耶缘起;三、如来藏缘起;四、真如缘起;五、法界缘起。现在这个就是讲真如缘起,意思就是:虽然一切缘起,但是一切都是真如自性,这个就是真如缘起;但是,真如缘起就是如来藏缘起;如来藏缘起就是真如缘起。而会三乘于一乘圆教,是故暗示此等大阿罗汉本身实也是菩萨示现,并借此以默示本经“真如一相”之深旨。

经文:【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舍利弗”:梵语“舍利”为鹙;“弗”为子。因舍利弗的母亲,她的名字为鹙,这个念qiu(一声,音秋),这是水禽类,体型像鹤,居住在湖边,吃蛇也吃鱼。这个鹙就是水禽类的,就是不能离水而居的,叫做水禽。印度人常以母之名为名,故名之为“鹙子”。有时亦翻为“舍利子”,也是中文和梵文合并之翻译。所以,“舍利”是梵文,“子”是中文,所以,舍利子,舍利子。舍利弗为佛十大弟子之中,智慧第一,常代佛宣说法要,或者是重诵佛所讲之经。

诸佛菩萨之示现,皆有“本”、有“迹”,“本”就是其本身;诸位!这个“本”在《法华经》讲,就是从久远劫以来,这个“本”的定义是这样子。“迹”就是今生今世所示现的。所以,“本”即其本身,就是久远劫以来;“迹”也就是今生所示现的。舍利弗为释尊之十大弟子之首,此为其迹现,“迹现”就是今生今世的示现。而其本,“本”就是久远劫,而久远劫就是过去的金龙如来,这个可不是一般喔,舍利弗也是佛来的!今倒驾慈航,助佛转轮。

 “摩诃目犍连”:梵文“摩诃”(mahā),mahā就是大的意思。佛弟子当中,仍有同名目犍连者,中国话叫做大目犍连,以示有别。加一个“大”。目犍连为佛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阿含经》云:“我佛法中,神通轻举,飞到十方者,目犍连为第一。”

 “摩诃拘絺罗”:梵文“拘絺罗”为膝,膝盖的膝。大膝为舍利弗之母舅,出家前又号“长爪梵志”。“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叫做梵志,《阿含经》讲得最多;而“菩萨”的名词,《阿含经》提到“菩萨”这个名词少得可怜!拘絺罗在佛弟子中,为四辩才第一(【四辩才】又作「四无碍辩、四无碍智、四无碍解、四无碍」,即「法无碍辩、义无碍辩(义理无碍)辞无碍辩、辩无碍辩」。 [阿含辞典 - 庄春江居士编])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义为满愿;“弥多罗尼”意思是慈子,所以常合译为“满慈子”。富楼那为佛弟子中,论说第一。就是很有辩才,论说就是一问一答叫做论,我们为什么叫做《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为什么讲这“论”?唯识论,为什么?问答,问答,一问一答叫做论,知道吧!就是一直讨论...。

 “须菩提”:义为空生、善现、善生。所以《大般若经》中常译为“善现须菩提”。须菩提为佛弟子中解空第一,其本为过去青龙如来。你看,这也是佛再来的,也是示现的。

 “优婆尼沙陀”:义为尘性,以观尘性空而得道果。本经中,优婆尼沙陀自陈(“陈”就是自己陈述,)圆通时说: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二无就是:连那个空跟色都不复存在,也不着一个空。意思就是:把色尘分析归空,同时也不着空,叫做空色二无。成无学道,无学道就断所有的烦恼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就是不悟缘起性空,所以,我们有烦恼。我们的烦恼从哪里来?不悟一切法无我,没有悟到诸法毕竟空,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成无学道,变成有漏有学。如来印我,名尼沙陀。所以,“尼沙陀”这个名字是释尊印许他所证的法,为显其法,而赐其如是之名。“而为上首”:就是领众带头在前之义。

经文:【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辟支无学,并其初心”:“辟支”就是辟支佛道,也就是缘觉,也翻译成独觉。“缘觉”与“独觉”所修虽同,都是修十二因缘,但他们的修行因缘则不同:“缘觉”是出现在有佛之世,闻佛开示十二因缘之法,因而修行而得开悟“缘起无常”之道理,得证涅槃者;“独觉”是在无佛之世,自观世间兴衰法,得悟无常、因缘之理,证入涅槃者。所以,其实要修学佛道,只要你好好的体悟无常;只要你好好的体悟因缘本空,很容易就得道的!辟支佛乘与声闻乘人,因为没有度生之悲愿,亦不趣求无上菩提,所以在通教上合称为“二乘”。

 “无学”,为二乘已证道果者,在此则为指已经证辟支佛果者。“初心”:为指辟支佛乘初发心之学人。“属”:值,正好碰到。“休夏自恣”:“休夏”,即解夏。结夏是四月十五,七月十五是解夏。佛制比丘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结夏安居专心办道,不外出行乞,或作其他事。“自恣”,“恣”为任之意思,也就是安居三个月完了,众僧齐集,大家一齐共同检讨三月修行的得失,通常是自举所犯的过错,而不是自述功德。详言之,即若自知己过,便自行陈说,如果知道自己过错,就自己讲。若自己不知过,则“恣任僧举”。自恣时之白文为;“白”就是告白、表白的意思,这个“白文”就是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说:“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我语,我当忏悔。”——这是何等的境界!修行人当如是为护法身慧命,不顾世间虚假的颜面,如是庶几速与“无我智”相应乎!

诸位!这三个字可是重要,无我就开智慧;有我就愚痴。这三个字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却很重要!为什么“智慧”会连接在“无我”的后边?因为有执着一个四大的假我,就是愚痴;放下四大的假我,就是无我,一切法无我,智慧就现前。所以,既然一切法无我,有什么好争的呢?与“无我智”相应乎!然而末法时期,这种自恣之法,早已不能行了!变成只是一个仪式,很少人行这个法。

义贯:“复有无量”的“辟支”佛乘已证道果的“无学”圣人,“并其初”发“心”的学人,一“同来”到“佛所”,正“属”(值遇)“诸比丘休”止一切活动,结“夏”安居三月完毕,正要作“自恣”自恣就是(自我检讨)的时候。

经文:【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十方”:先讲重要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加上四隅,“隅”就是角,四个角落:东北角;如果加一个“角”更清楚!东南角、西南角、西北角,加一个“角”更清楚!。再加上跟下,称为十方。也就是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称为十方。一切的方向,都可以由十方来表达。“菩萨”:大道心有情,也就是发大心,详如经题中有解释。“咨决心疑”:“咨”就是询、就是问。“决”就是决断、解决。“心疑”,就是心中的疑惑、疑问。又,疑在唯识五位百法中为六大根本烦恼之一。诸位!注意看这儿,什么叫做根本烦恼?根本就是犹如树有根,人家讲: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底下是:六大根本烦恼:“贪心”是可怕的根本烦恼;“嗔恨心”是可怕的根本烦恼;“愚痴”就是没智慧;“我慢”就是骄傲、狂妄,法水不入,大我慢;“疑”,没智慧,疑东疑西,疑神疑鬼,什么人都不相信,对三宝怀疑、没信心,疑就是对信心打折扣;“恶见”。以“疑”能令人于正法、正理心生犹豫,而踟蹰不前,踟蹰,这个念chi(二声),就是迟到那个chi的音;蹰,厨房的chu(二声)。踟蹰不前,就是徘徊不进的样子,不得安心如法修行,因而令心恼乱不安,故为一大烦恼。一切修行人皆应速求善知识决疑——心中有疑惑。我们今天为什么在台下听经闻法呢?也是要把我们的疑惑解开。决断心中的疑惑,永断疑网,否则智眼永被疑惑所障,不得开显。此言:来咨问决断心中的疑惑。

 “钦奉慈严”:“钦”,就是敬;又钦,重就是殷重。“奉”,就是奉事。“慈”,就是慈母。“严”,就是严父。此言:诸菩萨众,皆敬事如来,如奉事父母一般的敬重、殷勤。

 “将求密义”:“将”,就是欲,想要。“求”,就是请问、请示。“密义”,这个跟《六祖坛经》当中,道明法师问六祖大师,说:上来;“上来”就是刚刚。“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刚刚讲的这一些关键的密语密意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秘密啊?中的“密意”相同。密义为秘奥的道理,此理因为凡愚障重不解、不相应,恐生疑谤,所以如来不常开示,唯对大根器人说。以不常开示,所以称之为“密”。又,此理幽隐高深,为如来自行境界,非凡外权小能知能解,所以称之为“密”。然而此“密”,虽为“如来密因”,不与他共,而此密实为一切众生本具、共有,“密”就是如来藏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所以六祖答道明上座云:“若汝返照,密在汝边。”这一句话很重要!什么叫做返照?你只要返过来,你的心只要不向外一直奔驰、攀缘,就是这个意思。若汝返照,换另外一个角度,六祖讲:你的心只要不向外攀缘、奔驰,密在汝边。是故,此密虽各人皆有,然迷而不悟、不知不觉,所以非密成密,须求善知识指示,乃得开解、知见。

“敷座宴安”:“敷”,就是铺。“宴”,就是安,很安详,恬然安详寂静之义。“安”,就是安坐,身心不动。 “法筵”:“筵”,同宴,也就是席。法筵,就是法席。以法会为供给大众法食,如同宴席。像我们办这个结婚,不是有这个宴席吗?法会聚在一起,好像宴席,所以称为法筵。 “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这么欢喜过;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好的道理。

义贯:此时,“十方”世界的诸大“菩萨”,都为了向如来“咨”问,以求“决”断“心”中的“疑”惑,而来“钦”敬“奉”事如“慈”母“严”父的佛世尊(以如来为一切众生之法身父母故。),“将”欲“求”乞如来开示无上“密”要之“义”理。就在这个时(“即时”)“如来”自行“敷座,“宴”然“安”坐,身心不动,而“为诸”与“会中”之法众,“宣示深奥”之理,而令此“法筵”中的“清”净大“众”,皆“得未曾有”之法喜。

经文:【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迦陵仙音”:“迦陵”,全名为迦陵频伽,义为妙声,是一种鸟名,此鸟之音和雅,令听者皆欢悦;在此为比喻如来之法音,如来梵音和雅,闻者莫不欢悦。这个音声是自然的;你看看这个电视,有的人唱歌,这个声音就很好听!所以,人家赞叹邓丽君说:百年只有出一个邓丽君这样的音声,百年才能出一个!所以,这个音声也是一种果报。因此,劝大家多讲好话、多赞叹别人,不要造口业,音声果报好,会很好的!“仙”,为大仙,是指如来。仙之原义为已经成正果之修行人。

 “道场”:有二义,一为修道之场所,二为讲道、传道之场所。这里指祇桓精舍,为众僧自恣办道,以及如来宣说正法的道场。又,有人修道、有人传道之处,即是道场,像我们讲堂也算是道场。然若无“道”,纵有种种的庄严具,也不得谓为真实道场。所以,一个道场没有法的传递,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个道场没有正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只唱唱念念,没有宣扬正法。所以,弘扬正法、推广正法,是当急之务。

又,直心、深心、菩提心,是菩萨道场。什么叫做直心?这三心可是很重要!直心就是不能扭曲,这个直心是对弯曲的心讲的,一般众生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弯曲的,面是背非,是讲非,非讲是,不直。深心,深心就是坚固的信心,绝对不动摇,对三宝的信心,绝对不动摇,也深信自己有如来藏性。菩提心,就是彻底觉悟的心。这是菩萨的道场。

“文殊师利”:义为妙吉祥,以其出生时有十种祥瑞。文殊主大智,曾为七佛之师,其本为过去龙种尊王佛,现在为北方之欢喜摩尼宝积佛,未来成佛,名为普现如来。 “十方界”:为十方之佛世界。一佛世界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102页,义贯:世尊如“迦陵”频伽鸟的大觉金“仙”之美妙梵“音”,普“遍”至于“十方”佛世“界”,于是十方如“恒”河“沙”数一般的无量“菩萨”,皆闻声而“来聚”集于此祇园“道场”,此菩萨众中,以“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好,明天接下来要从《讲义》60页开始。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1: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2 :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3: 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4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05 : 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就染污了清净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6 :守住口业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7 :很有修行功夫的人能瞬间降伏这种瞬间的爆发力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8: 佛灭度之后要以戒为师,戒在佛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9 : 若你常接近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变成很烦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