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正确的修行?阿姜查禅师的回答是……

阿姜查 维安正念小站 2019-04-02

修行路上,维安与你结伴同行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正念小站


主页君的前言

德加尼亚禅师一直强调,在修行之前,需要获得正确的信息。德师也说,很多人用错误的修行方法练习了很多年,但是他们不知道。


我们需要用这些善知识的话来评估一下自己的修行。就像隆波帕默尊者一直强调要知道修行的原则。


主页君做这个公众号,第一是希望分享这些修行的正确信息,第二,也是希望分享小伙伴们的修行体悟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主页君今天生病了,看到阿姜查的这篇开示,非常欢喜。特别喜欢阿姜查禅师所说的,要做到平稳的修行,身体好的时候要修行,身体不好的时候也要修行。共勉共勉哈!

本文选自台湾林崇安譯的《正确的修行》,原文链接请按文末阅读原文。


1.你們心中都要記住,修行是不容易的。去訓練別的東西不會那麼困難,是容易的,但是人的心卻是難以訓練的。世尊已訓練了他自己的心。心是重要的東西。身、心系統裡的每件東西,都集中到這顆心。眼、耳、鼻、舌和身接收到感覺,並將它們送到心,心是所有其他感官的監督者。因此,訓練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心已好好訓練,那麼,一切問題便都解決了。如果還有問題存在,那是因為這顆心仍然有疑惑,不懂得與真理一致。這就是為什麼還有問題存在。


2.體會到這一點,你們都完全準備好要練習佛法了。不管行、住、坐、臥,無論在哪兒,修行所需要的工具你們已好好準備了。它們都在那兒,就好像「法」早就在那兒。「法」是無所不在的東西。就在這兒,在陸地或在水中,無論在那兒,法一直就在那兒。法是圓滿而完整的,只不過是我們的修行尚未圓滿而已。


3.雖然如此,訓練卻是困難的。為什麼困難呢?困難是由於有「欲望」。如果你們沒有欲望,你們便不會去修行。但是,如果你們由於欲望而修行,你們就見不到法了。你們大家好好想一想。如果你們不想修行,便不可能去修行。為了真正去修行,首先你們必須想要修行。不管前進或後退,你都遇到「欲望」;這就是為什麼以往的修行者說,修行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4.如果你們不修行,你們就不能了解法。坦白地說,只讀它或研究它,你們是不能懂得法的。或者,雖然懂得它,但是你們的瞭解仍然是有所欠缺的。譬如,這兒的這個痰盂,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一只痰盂,但是卻不完全知道這痰盂。為什麼不完全知道呢?如果我稱呼這只痰盂為鍋子,你們會怎麼說呢?假設每次我須要它時我說:「請拿那只鍋子過來!」那必然會使你們困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們並不完全知道痰盂。如果你們知道,那就不會有問題,你們只會單純地拿起那個東西遞給我,因為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痰盂。你們瞭解嗎?它是一只痰盂,是由於世俗,這個世俗被國內各地所接受,因此,它便是痰盂了。但是,並沒有任何真實的「痰盂」存在。如果有人想稱它為鍋子,它就是一只鍋子。它可以是你們所叫的任何什麼。這就稱作「概念」。如果我們完全知道痰盂,縱使有人稱它為鍋子,也不會有問題。不管別人叫它什麼,我們都不會受到干擾,因為我們並不昧於它的真實性質。這就是知法的人。


5.修行為什麼如此困難而費力呢?因為有「欲望」。只要我們一坐下來禪修,我們就想變得安詳。如果我們不想找到安詳,我們就不禪坐,我們就不去修行。只要我們一坐下,我們就要安詳立刻出現在那兒,但是想要心寧靜,反而製造了混亂,使我們感到不平靜。事情就是這樣。因此,佛陀說:「勿因欲望而言,勿因欲望而坐,勿因欲望而行…,你無論做什麼,勿以欲望而做。」欲望意即想要。如果你們沒有欲望去做某件事,就不會去做它。當我們的修行到了這一點,我們會變得很沮喪。我們如何能修行呢?只要我們一坐下,就會有欲望在心啊!


6.假設我們到市場買了一些椰子,當我們帶它們回家時,有人問:

「你買那些椰子做什麼呀?」

「買它們來吃!」

「殼也要吃嗎?」

「不吃!」

「我才不信,如果你不吃這些殼,為什麼也買了它們?」


7.好,你要怎麼說呢?你要如何回答他們的問題呢?我們帶著欲望在修行。如果我們沒有欲望,我們就不會修行。帶著欲望修行是「愛欲」。你要知道以這個方式審察可以使智慧生起。例如,這些椰子:你連殼也要吃嗎?當然不是!那麼,你為什麼要攜帶著它們呢?因為丟掉它們的時刻還沒到!它們將椰肉、椰汁包在內部,是很有用的。如果吃完了椰肉、椰汁,你把這些殼丟掉,那就沒問題了。


8.我們的修行也像這樣。佛陀說:「勿因欲望而行,勿因欲望而言,勿以欲望而食。」行、住、坐或臥,無論什麼,勿以欲望而做。這個意思是,做而不執著。就像從市場買椰子,我們不吃這些殼,但卻還不是丟棄它們的時候,我們先保留它們。修行就是這樣。「概念」和「超越」是共存的,就像一顆椰子,肉、皮和殼都在一起。我們買椰子時,我們買整顆。如果有人指責我們吃椰子殼,那是他們的事,我們知道我們正在做什麼。


9.智慧是我們每個人要為自己尋找的東西。我們要不急不緩地去見到它。我們該怎麼做呢?要不急不緩地到那兒!走得太急或太慢都不是好方法。


10.但是,我們都沒有耐心,我們都很急。只要我們一開始,我們就想衝到終點,我們不想留在後面。我們想要成功。一旦決心禪修,有的人衝得太過頭。他們點香、禮拜,並且發誓:「只要這柱香還沒完全燒完,我便不起坐,即使倒下或死去,無論什麼,我寧願死在禪坐上!」他們發過誓後開始禪坐。他們一開始坐,魔眾便從四面八方來襲。他們才坐一會兒,便想著這柱香必然燒完了。他們張開眼睛窺一下「哦,還要很長的時間!」


11.他們咬緊牙根,又坐了一下子,感覺到熱、慌亂、激動、混亂,到了最後關頭,他們認為「現在,總該燒完了吧!」又窺了一下「哦,不!甚至一半還不到!」


12.三番兩次,仍未燒完,因此,他們乾脆放棄,生悶氣,坐在那兒恨著自己,「我實在太差了,我真是無藥可救!」他們坐著恨自己,感到毫無希望。這樣只會引起挫折和障礙,這就稱作「瞋蓋」。他們不能責怪別人,因此只好責怪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由於「欲望」。


13.事實上,並不須要經歷所有那些。專注的意思是,不執著地專注;不是使自己在內心打『結』的專注。


14.但是,我們讀過有關佛陀生平的經典,他如何坐在菩提樹下,對自己下定決心:「只要我還未到達無上正覺,即使血枯了,我也不從此坐起來!」


15.在書本裡讀到這些,你可能也想自己試一試,你要像佛陀一樣做。然而,你卻沒有考慮到你的車子只是小小的一輛。佛陀的車子是一輛真正的大車,他能開一次就到達。以你的極小的小車,怎麼可能一次就到達呢?那是不同的情況的。


16.我們為什麼會那樣想呢?因為我們太極端。有時我們走得太緩,有時又太急。這平衡點可真難找。


17.現在,我只是從經驗來談。以前,我的修行正像這樣。修行是為了超越欲望,但是,如果我們不欲求,我們能修行嗎?我在這裡困住了。以欲望去修行是痛苦的。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我迷惑了。而後,我體會到,平穩的修行是重要的事。要前後一貫地修行。他們稱這個為「在一切姿勢中前後一貫的修行」。持續精鍊這修行,不要讓它變成災禍。修行是一回事,災禍是另一回事。大多數的人通常都製造災禍。當他們感覺懶散時,他們不耐去修行;當他們感覺精力充沛時,他們才修行。過去的我就是這樣的。


18.現在你們大家問問自己,這樣對嗎?當你感覺好時才修行,而不是當你感覺不好時,這樣遵循了法嗎?一直修行嗎?它與教導一致嗎?就是這樣,使修行不能前後一貫。


19.不管你覺得喜歡或不喜歡,你應該同樣地修行:這就是佛陀如何教導的。大多數的人在修行前都要先等待好心情,當他們感覺不喜歡時,他們不管修行了。他們只能這樣。這就稱作「災禍」,而不是「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不管快樂或抑鬱,你都修行;不管容易或困難,你都修行;不管熱或冷,你都修行;就是這樣一直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不管行、住、坐或臥,你要有意繼續平穩地修行,使你的正念在一切姿勢中前後一貫。


20.起先想,似乎你要站和走的時間一樣久,走和坐的一樣久,坐和躺的一樣久。我試過,但卻做不到。


21.但是,如下這樣做是可能的:只要考慮到「心」。要擁有正念(憶持力)、正知(自我覺知)、正慧(全面的智慧),這個你可以辦到。這才是真正值得修行的東西。這意思是,站的時候我們擁有正念,走的時候我們擁有正念,坐的時候我們擁有正念,躺的時候我們擁有正念,如此前後連貫。這是可能的。我們將「覺知」放在我們的行、住、坐、臥所有的姿勢之中。


22.重要的修行是「道跡」。什麼是道跡呢?它單純地就是我們行、住、坐、臥的不同活動,以及做其他事,這是身的道跡。而心的道跡是:在今日的課程裡,你感覺到多少次情緒低落呢?你感覺到多少次情緒高昂呢?有任何顯著的感覺嗎?我們必須像這樣地知道自己。既然已看到那些感覺,我們能放下嗎?有什麼我們不能放下的,我們必須處理它。當我們看到我們仍然無法放下某些特別的感覺時,我們必須以智慧檢查它,找出原因處理它。這就是修行。例如,當你感到熱心時,要修行;當你感到懶惰時,也要試著繼續修行。如果你無法「全速」持續,那麼至少以半速去做。不要一直懶散,浪費時日而不修行。那樣做將導致災禍,而不是一位修行者的方式。


23.我聽到有的人說:

「啊,今年我真的不行。」

「為什麼?」

「我整年都在生病,我一點也不能修行。」


24.哦!如果他們不能修行,當死亡臨近時,他們還能修行嗎?如果他們感覺舒適,你想他們會去修行嗎?不,他們只會迷失在快樂當中。如果他們痛苦,他們仍然不會去修行,他們迷失在痛苦裡。我不知道何時人們才會想到,他們要修行了!


25.我們必須培養我們的修行,這意思是說,不管你快樂或不快樂,你必須同樣地修行。如果你正感覺舒適,你應該修行;如果你感覺有病,你也應該修行。


26.不要去想:「啊!今天太熱了!」或「今天太冷了!」或「今天…」。不管這日子像什麼,它就是它的那個樣子。事實上,你只是為自己的懶惰去責備天氣。我們必須在我們自己見到法,而後才會有一種更確定的安詳。


27.即使你們有些人在禪坐時,可能經驗到一些安詳,不要急著向自己道喜;同樣地,如果有一些困惑,也不要責備自己。如果事情看來很好,不要樂在其中;如果不好,也不要憎惡它們。只要整個地看,看你擁有什麼。只要看,不用去判斷。如果它是好的,不要抓緊它;如果是壞的,不要執著它。好和壞都會咬人,因此不要緊抓它們。


28.不要認為只閉著眼睛禪坐就是修行。如果你這樣想,那麼趕快改變你的想法吧!持續平穩地修行,是在行、住、坐、臥時就保有修行的態度。當禪坐起來時,要想你只是改變姿勢罷了。如果你以這方式反省,你將擁有安詳。無論在那裡,你時常擁有這種修行的態度,你將在你自己的內心擁有持續平穩的覺知。


29.因此,要瞭解正念的重要性,繼續不斷地修行。正確的修行是持續平穩的修行。不論行、住、坐或臥,修行必須持續。這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禪修是在心裡做,不是在身上做。如果我們內心有熱忱,是盡責而熱心,那麼,便會有覺知。心是重要的東西。心是督導我們做每件事物的那一個!


30.當我們適切地瞭解,我們便能適切地修行。當我們適切地修行,我們便不會迷路。即使我們只做了一點點,那仍是好的。例如,當你結束禪坐時,要提醒你自己,其實禪修並沒有結束,你只是單純地改變姿勢而已。你的心仍是安靜的。不論行、住、坐或臥,正念都與你同在。如果你擁有這種覺知,你就能保持你內在的修行。晚上,當你再禪坐時,修行便繼續不斷。你的精進並未中斷,並使心得到寧靜。


31.這就稱做平穩的修行。不管我們正在談話或是做其他的事,都要試著使修行繼續。如果我們的心繼續地擁有憶持力(正念)和自我覺知(正知),我們的修行便會自然地發展;它會逐漸地集中。內心將會找到安詳,因為它將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它將見到,在我們的內在什麼正在發生,並且體證安詳。


32.如果我們培養戒或定,首先我們必須要有智慧。有的人想,他們要第一年培養戒,第二年定,第三年培養慧。他們認為,這三件事是分開來的。他們想,今年他們將培養戒,但是如果這心沒有堅固(定),他們怎麼做呢?如果沒有理解(智慧),他們怎麼做呢?沒有定或智慧,戒將是粗糙的。


33.事實上,這三件事匯集在同一點。當我們擁有戒時,我們有定;當我們有定時,我們有慧。它們都是同一個,就好像一顆芒果,不管它是小的或是成長完全,它仍是一顆芒果。當它成熟時,它還是同一顆芒果。如果我們單純地這樣思考,便能容易地見到它。我們不須要學習很多東西,只要知道這些事情,去知道我們的修行。


34.現在,你有機會修行,請瞭解,不論你覺得培養定是困難或是容易,完全在於你,而不在於定本身。如果它困難,那是因為你正錯誤地修行。在我們的修行中,我們必須有「正見」。如果我們的見解正確,那麼,其他每件事都是正確的: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聖道。當正見存在時,所有其他各項也會跟隨而來。


35.無論發生什麼,不要讓你的心迷了路。看自己的內在,你將看得很清楚。依我看,最好的修行並不須要去讀很多的書。把所有的書拿來鎖在一旁,只要讀你自己的心。從你入學開始,你早已將自己埋在書本堆裡了。我想,現在你有機會也有時間來修行,就把這些書本放進一個櫃子裡鎖上,只閱讀你的心!


36.不論何時,在心中生起什麼,不管你喜歡與否、不管它看來似對或錯,只要以「這是不一定的事」來截斷它。不論生起什麼,只要將它砍下:「不一定,不一定」。只要用這一把斧頭,你就能將它全部砍倒。它全是「不一定」。


37.當妳的修行到達這一點時,你便不會執著感覺了,因為它們全是不一定的。你曾注意到嗎?也許你見到一個時鐘並想著:「哦!這個真不錯!」買下它。不到幾天,你已對它厭倦了。「這枝筆真漂亮啊!」於是你不怕麻煩去買了一枝;不到幾個月,你又對它厭倦了。就是這樣!哪裡有任何的一定呢?


38.如果我們看到所有這些事物都是不一定的,那麼,它們的價值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變得不重要了。為什麼我們要緊握毫無價值的東西呢?我們保存它們,只不過就像保存一塊舊破布來擦腳一樣。我們看到所有「感受」的價值是相等的,因為它們全都擁有相同的性質。


39.當我們瞭解感受,我們便瞭解這世間。世間是感受,感受是世間。如果我們不被感受愚弄,我們便不被世間愚弄。如果我們不被世間愚弄,我們便不被感受愚弄。看到這一點的心,將擁有一個堅固的智慧基礎。這樣的一顆心,將不會有許多的問題。任何它會有的問題,它都能解決。不再有問題時,便不再有疑惑。安詳會在那兒生起。這就稱作「修行」。如果我們真實地修行,它就要像這個樣子。



小站近期精粹:

关于德加尼亚禅师所教禅法的常见误解,你中招了吗?

德加尼亚禅师所教禅法的核心要素,你知道多少?

身体真的是快乐的源泉吗?身体的实相,每一位佛教徒都需要了解。

与其说我害怕死亡,不如说我害怕的是无尽的出生

如果工作与责任太重,没有时间禅修,怎么办?阿姜放禅师的回答是……

学禅修,怎么能不去泰国?全网最详细的隆波帕默尊者解脱园寺参学攻略

任何真实的活人,都会遭遇到活的难题 | 阿姜放禅师的智慧之语

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阿姜放禅师的智慧之语

查看小站的更多内容请点击

维安正念小站文章分类目录



维安正念小站

禅友精神家园

主页君维安,佛教徒/正念发烧友

师从缅甸雪吴敏禅林德加尼亚禅师

小站记录日常禅修点点滴滴

分享佛教智慧与四念处禅修



获取第一手的禅修资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正念小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