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大学张兴宏/张成建团队 Nat. Commun.:单醛和环酸酐交替共聚合成可循环高分子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4-09-07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塑料由于其轻质,低廉和较好的实用性在当前社会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塑料来源于传统的石油基高分子,由于其化学惰性难以降解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利用生物质原料或产能过剩的废弃原料制备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醛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原料,除甲醛外,大部分的醛类化合物没有合理有效的途径实现规模化利用。

浙江大学张成建副研究员和张兴宏教授团队以自然界中广泛而丰富存在的醛类化合物出发,开创了单醛化合物和环酸酐的交替共聚反应,例如以乙醛和戊二酸酐为单体,在温和反应条件(室温,常压)下,采用商业化的Lewis酸或Brønsted酸催化剂/引发剂,即可以高效快速(几分钟)地得到结构明确的全交替聚酯。



作者将该方法拓展到其他常见商业化的醛类和酸酐单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强的普适性,通过使用56种醛类化合物和5种酸酐,成功得到了60种全新结构的聚酯。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较低的聚合焓变,该交替共聚反应有较为明显的可逆共聚特点。所得聚酯直接在180℃、真空条件下直接加热,可以定量地得到单体,收率高达94%。所得单体可以再共聚,得到物性接近的聚醛酯。



总体上,作者开创了单醛化合物和环酸酐的交替共聚新反应,为广泛而丰富的醛类化合物找到了制备新材料的应用途径。所得聚醛酯是一种加热可直接回到单体的可循环高分子材料。然而作者报道的全新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活性”共聚合,获得高分子量的共聚物,如何进一步提高产物的热稳定性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学界和产业界一起探讨解决。


这一研究成果以A recyclable polyester library from reversible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aldehyde and cyclic anhydride为题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博士生张勋为本文第一作者,张成建副研究员和张兴宏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科技厅的资助。本文第一作者特别感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论文资助》和高分子新物质创制国际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136-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下载该篇论文。


相关进展

浙江大学张兴宏/张成建团队 Macromolecules:无金属催化二硫化碳与氧杂环丁烷交替共聚

浙江大学张兴宏/张成建团队 Angew:逐步聚合制备可循环高分子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在有机催化共聚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唐本忠/张兴宏/张浩可 Angew: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构筑具有近红外簇发光的酚醛树脂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团队 Angew:类聚乙烯性能的可循环含硫塑料

中北刘斌、太原理工杨永珍、浙大张兴宏 JMCC:长寿命室温磷光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水解产物的簇发光机理研究

浙大张兴宏教授课题组 JACS:利用脂肪族聚酯的多级结构调控白光簇发光

浙大张兴宏教授团队《CCS Chem.》:一步化学升级聚四氢呋喃为聚酯

浙大张兴宏教授课题组 Angew:环缩醛与环酸酐共聚 - 无金属催化合成热稳定端羧基新型聚酯

浙大张兴宏教授团队Angew:通过调控脂肪族聚酯链的柔顺性-实现量子效率高达38%的黄绿色簇发光

浙大张兴宏教授课题组Macromolecules封面:有机两性离子模式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课题组:非均相催化合成高分子量不饱和共聚酯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课题组:有机催化“一锅”合成聚酯-聚硫代碳酸酯嵌段共聚物 

唐本忠院士团队和浙大张兴宏教授团队《Materials Horizons》综述:聚合诱导发光(PIE)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课题组在二硫化碳与环氧化物聚合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课题组在富硒聚合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系统评述:COS基聚合物新进展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课题组在有机催化开环聚合领域取得进展

浙大张兴宏教授课题组实现有机催化精确合成含硫聚合物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系统评述:来自碳酸酐酶的启发——金属-氢氧键在催化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中的作用
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课题组在无金属催化环氧与酸酐共聚领域取得新进展
浙大张兴宏教授小组在有机催化COS共聚领域取得新进展
浙大张兴宏副教授团队在半晶C1基共聚物的研究上取得进展
浙大高分子系张兴宏副教授团队在羰基硫共聚方面取得进展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