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9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三)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9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三)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暴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抗,中、美、英、苏等几十个国家结成强大的反法西斯联盟。




美国加入二战——通过《租借法案》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向那些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武器装备。并且一次就拨款70亿美元援助英国等国家。




美国总统罗斯福:

“我向此次大会寻求权威与资金,为了应付各种额外军需品与战争供给,为了打垮侵略者们,并让那些陷入战争的国家翻身,我们最有效而且紧急的措施就是充当兵工厂角色,为了其他同盟国,也为了我们自己。”


此后法案扩大到苏联、中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二战期间,美国共拨款500多亿美元支援盟国。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公布了《大西洋宪章》,声明尊重各民族的领土、主权,重建和平,放弃使用武力,这就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9月底,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开会,美英同意对苏联提供军事援助,并在适当的时候开辟第二战场,从而加强了三国合作。




美国加入二战——援华


12月底,中美两国政府商定,组织包括中国、印度支那和泰国在内的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战区最高统帅,美方任命史迪威为参谋长,后任中美联军司令,并主管分配美国援华物资。



史迪威将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朱贵生)

史迪威将军在印度、在昆明等地先后帮助中国训练了30个陆军师,都是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这支部队后来在缅甸的北部消灭了不少日本鬼子。

史迪威的第二个功劳就是主持修建了中、印、缅公路,这样子援华物资就可以运到中国。

史迪威将军看到中国八路军、新四军是坚持抗日、非常爱国的,因此,史迪威主张用美国援华物资来武装中国共产党的部队,但是蒋介石非常反对。最后到1944年的10月,史迪威就被迫回到美国去了。




还有一位将军,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陈纳德,陈纳德将军组织了飞虎队,到42年,它正式变成美国的第14航空队。在八年抗战当中,他们总共击毁日本的飞机是2600架、炸沉了日本的商船总吨位是223万吨、炸毁了日本的小型军舰44艘,还击沉了内河的船只13000艘,击毙了日本侵略军66700人。飞虎队他们自己也有几百人,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献出了生命,牺牲了自己大概是500架飞机。

在陈纳德将军的倡议之下,美国组织了飞跃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从印度把物资飞到昆明,结果把73万多吨的战略物资运到中国,所以先后有1579名中国和美国的飞行员丧生了,这是美国人民为我们做出的牺牲。”


到1941年底,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卷入了战争,占世界人口的4/5。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1年12月底,美英首脑在华盛顿集会,商讨两国整个作战计划,稍后还成立了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正式签字。


宣言规定:

各国政府使用一切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其仆从国作战,完全战胜敌人,不与敌人单独媾和,以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


这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美国正式参战




珍珠港遭到偷袭后,美国正式参战,强大的工业基础转入战时体制,战争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麦克阿瑟


1942年3月,美国陆军部宣布:麦克阿瑟将军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


1942年4月,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被任命为太平洋地区总司令,其任务是掩护并守住美国西海岸经夏威夷、中途岛、萨摩亚至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反对日本进一步侵略。


日本在取得初期的胜利之后,决定扩大战果。他们认为,澳大利亚可能被美国和英国用作反攻基地,因此必须破坏它同美英的联系,断绝其海上交通


由此可见,日美两国的战略是针锋相对,这就导致珊瑚海之战和一系列战事




珊瑚海之战及中途岛海战


美国情报侦悉,在珊瑚海海域有日本航空母舰活动。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遂在此海域搜索,引发了珊瑚海之战。




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大战,结果是日美两国各损失航母一艘,损失飞机近百架。但日本的损失实际上更为惨重,两艘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受到重创,因此未能参加一个月后的中途岛海战。



山本五十六


日本进攻中途岛也是山本五十六的主张。


在珊瑚海海战之前,日本最大的损失就是一艘驱逐舰,所以在太平洋上,日本海军占绝对优势。山本踌躇满志,一心要进攻中途岛,同美国舰队决战,一举消灭美军航空母舰。


4月18日,美国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空袭东京等地,使日本朝野大为震惊。


这批飞机大多飞到中国浙江沿海降落,飞行员们得到中国军民的救助保护。日方误认为美国飞机可能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这就加强了山本进攻中途岛的论据,大本营终于批准了这一计划。




5月20日,日本海军在内海锚地集结待命,它拥有8艘航母和各种作战舰艇200多艘,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海军。


按山本的作战计划,日本进攻中途岛的舰艇分为4个编队:

山本亲自率领一支主力舰队准备同美国舰队进行决战。

南云忠一率领的航空母舰舰队担任主攻,它有4艘大型航母,分别是赤城、加贺、飞龙和苍龙号,运载261架飞机。

另一支入侵舰队护送12艘运输舰,载着5800名官兵,准备在中途岛登陆。

15艘潜艇组成先遣队,要在中途岛和夏威夷之间的水域,布置两道警戒线,以监视美国舰队的活动。此外,还有3支小舰队开到北面,去攻打阿留申群岛。



尼米兹将军


面对着日本这么强大的阵势,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所能集结的只有3艘航母、8艘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


由于破译了日军的来往电讯,美军对日军舰队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美国舰队很早就悄悄地集中在中途岛东北300英里的水域,19艘潜艇布置在通往中途岛的各个要冲进行侦察,支援航母。日本舰队对美军的动向茫然无知。




6月4日凌晨,美军侦察机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立即发动攻击,日军仓促应战。


美国航母的舰载飞机全部出击轰炸,把日本的四艘大型航母炸沉,并使几百名富有经验的飞行员葬身鱼腹,失去空中掩护的山本被迫撤消进攻中途岛的命令。


从此,太平洋上的战略主动权转入美国手中。




太平洋战场的格局变化


此后不久,日本和美国军队又展开了对位于所罗门群岛中部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争夺战,日军惨败。


在持续半年的消耗战中,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本损失大型航母一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驱逐舰多艘以及大量的运输舰,飞机932架、飞行员2352名,毙、伤、被俘27600人。资源贫乏的日本元气大伤,很难从损失中恢复过来。


美军虽也损失惨重,但美国经济转入战时轨道以后,军事实力不断加强,力量对比越来越有利于同盟国。




苏德战场战局变化 (1942年-1943年)


在苏德战场上,形势也发生了有利于苏联军队的变化。


希特勒在莫斯科战役失败之后,于1942年4月5日签发了第41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在北线占领列宁格勒,同芬兰军队会师;中线坚守阵地,把一切可用的兵力集中到南线,在顿河西岸消灭苏军,然后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同从塔甘罗格东进的部队会师,夺取高加索油田。


德军在南线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共97个师,拥有大量飞机、坦克和火炮。


1942年6月28日,B集团军群的鲍留斯指挥第6集团军发动进攻。7月17日进抵顿河河曲,揭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从这时起到11月18日,苏联军队进行了顽强的防御,苏军对一个街区、一栋楼房、甚至一间房屋都要进行反复的争夺。


到11月初,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德国及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军队共有80个师、100万人,拥有火炮10290门、坦克675辆、飞机1216架。


苏联3个方面军总共有110万人、火炮15500门、坦克1463辆、飞机1350架,另有1250台多管火箭炮卡秋莎,它们可同时发射10000发炮弹,密集的火力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在重兵器和兵力方面,苏军已占优势。


根据副统帅朱可夫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制定的计划,11月19和20日,苏联3个方面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攻。首先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至23日完成对敌包围,把33万德军团团围住。


希特勒一方面命令鲍留斯坚决抵抗,同时急电曼施坦因元帅组建顿河集群,为其解围。


在整个12月里,苏军经过艰苦战斗,歼灭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重创德国第4坦克集团军等部队,粉碎了希特勒的解围计划。这时严冬已至,被围德军饥寒交迫,粮食弹药奇缺,骑兵的马匹也被宰食精光。苏军向鲍留斯发出最后通牒,但希特勒坚决不准投降。


1943年1月10日,苏军开始用5000门大炮轰击敌人,坦克部队也全面出击,封锁德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最后被分割成两块。1943年1月31日,鲍留斯等被俘并签署了投降书。2月2日战斗结束,苏军消灭包围圈内的德军33万人。


在持续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法西斯军队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12000门大炮、3000架飞机,苏军也损失113万人。


注释①:

熟悉二战的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早已载人了史册。可是鲜有人知道正是由于斯大林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发生。斯大林的攻势战略方针给形势好转的苏军抹上了一层凌厉的寒霜。本来,德国的冬季作战之所以失败,完全是由于苏联人会打防御战,他们把自己掩藏在战壕、工事、弹坑等掩体之下,出其不意地给不熟悉地形的德国人以沉重打击,这是在这一阶段最适合苏军的打法。可现在,士兵们却要跳出掩体,与敌人明明白白地硬碰硬,毫无疑问,这是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而正中希特勒的下怀。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希特勒为了夺回战场的主动权,在国内实行总动员,征召16至18岁的青年和60岁的老人入伍,又拼凑了50个师补充前线。


1943年春天的苏德战线,犬牙交错、互有楔入。


在库尔斯克地段,苏军阵地向西突出100多公里,德军统帅部认为,这是包围和歼灭苏联军队的机会,于是希特勒下令准备堡垒战役。德军集中90万人和大量飞机以及新出产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于7月5日从南北两翼对苏军发起强大攻势。


苏军这时在兵力和兵器方面已占绝对优势。经过充分准备,同德军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双方有200万人、6000多辆坦克参加战斗。苏军击败德军的进攻,并扩大战果,向西部和南部进击。到8月底收复了奥廖尔和哈尔科夫等大城市。


德军损失50万人,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北非战场





在德军准备进攻斯大林格勒时,隆美尔也在北非对英军发动攻势。



1942年6月底占领托卜鲁克,进抵埃及的阿拉曼,开罗和亚历山大告急。


美英决定在法属北非登陆,这样,既能对隆美尔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击溃北非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又能对苏联有个交待,总算是开辟了另一个战场。



艾森豪威尔


11月8日,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的美英10万大军在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登陆,很快取得法军的合作,占据有利阵地。


在东部,英将蒙哥马利指挥的包括英国、新西兰、印度、波兰、捷克、自由法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军队组成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取得大量武器装备之后,重整旗鼓,于1942年10月23日从阿拉曼发动攻势,大败德军。


《世界历史》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世界历史》02 文明的曙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6 古代埃及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7 古代埃及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谜(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9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0 古希腊文明的回声(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1 古希腊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2 希腊化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3 罗马共和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4 罗马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5 古罗马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6 欧亚迁移及中世纪开端(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7 西欧封建国家(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8 拜占庭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9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0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1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2 十字军东征(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3 文艺复兴(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4 文艺复兴(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5 古代印度(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6 古代日本(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7 古代非洲(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8 美洲古代文明 (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9 美洲古代文明 (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1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2 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3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4 尼德兰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5 三十年战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7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8 七年战争(1756 -- 1763年)(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9 英国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0 西欧北美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1 美国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2 法国启蒙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3 法国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4 拿破仑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5 神圣同盟(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6 非洲奴隶贸易(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7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8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9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0 英国议会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2 欧洲1848年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3 德意志统一

《世界历史》54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历史》55 美国西进运动

《世界历史》56  美国内战

《世界历史》57 日本明治维新

《世界历史》58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世界历史》59 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世界历史》 60 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历史》61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 62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世界历史》63 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历史》64 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65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历史》66 第一国际

《世界历史》67 巴黎公社

《世界历史》 68 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69 美国的崛起

《世界历史》70 欧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历史》 第71集 近代文化和艺术(1)

《世界历史》72 近代文化和艺术(2)

《世界历史》73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74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

《世界历史》75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世界历史》76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世界历史》7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历史》7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界历史》79 苏联的成立

《世界历史》80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世界历史》81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世界历史》82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世界历史》83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世界历史》84 罗斯福新政

《世界历史》85 德意法西斯主义(从墨索里尼到希特勒)

《世界历史》86 日本法西斯主义

《世界历史》87 西班牙内战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