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风解读 | 王维元:心中山水

2016-12-26 画风解读 揭阳书画网



心中山水

文/王维元


Painting style

[画风解读]


王维元 | 简介

王维元,1945年出生于饶平。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潮州画院画师、潮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及国内外美展,部分作品获奖。国画作品、诗文同时入选入展“百年西泠·翰墨千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扇面作品获“全国小品精作扇面优秀奖”,入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全国小品精作扇面获奖作品集》。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联展;美术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及艺术机构收藏;部分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各种刊物;出版过《王维元中国画》、《王维元扇面作品集》、《维元速写》、《莲华》、《清风》、《味象》等多本画册。







我喜欢山水,特别是原生态的山水。


好多年来,山的巨大身影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奇峰异石,苍松翠柏、枯藤老树,幽壑古亭,竹林村舍,依稀可见;水轻柔婉转的声音常常在耳边缭绕,叮咚的清泉,雷鸣般的落瀑,潺潺的溪流,滔滔的江河……




山与水,寒来暑往,迎朝送夕,经风历雨,跨越时空,与日月同庚,与天地共存。




山,肃穆庄重,无欲而刚,立于天地,包容众生。水,柔情绰态,随遇而安,川流不息,润物无声。




有山就有水,山水相依,刚柔相济,情愫缠绵。古人认为,山是眉,水是眼,那是多么生动贴切的描写。




上善若水,水无常形,涓涓不雍。无际惟山,高山仰止,绵亘不绝。




有时,我静静地屏住呼吸,侧耳企图聆听山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自己的心跳脉动。山一直默默无语,难道山就没有自己的言语吗?不,那是山在沉思。山的深沉平静愈加体现了它的壮美。山用另一种形式来表达它那丰富的情感——山峦的起伏,植物的枯荣,阴晴显晦,晨昏含吐。山水接受烟云的供养,内在蕴含着火一般的热情,承载色彩斑斓轮回变化的四季。




亲近山水吧,山并不遥远,人心才遥远。水不矫情,人才矫情。




山可依,水可栖。古人为了远离官场尘世,遁入深山老林,饮泉栖谷,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甚至终老山林。隐逸山林成为古代文人追求个体生命本质价值的方式;尊重自己的个性精神追求的家园。




人类对于自然、对于山水的膜拜,自古有之。道法自然,自然是道,古今圣贤,对自然对山水心存敬畏。“勇者若怯”,天不怕地不怕,其实那不是大英雄大气魄,那是狂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文人的情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赋予山水以鲜明的人文气象、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或许读懂了山水,也就读懂了东方文化。能从看似无序的荒山野水中寻找出秩序,悟出道理,就得到了大境界、大智慧。由是,中国人有了有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山水画。宋宗炳,西涉荆巫,南登衡岳,结宇衡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入卧游。”卧游,没有比这更生动的词,可以形容我们面对中国山水画时的状态。“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心灵得到净化,胸襟豁然舒展,心也平气也和。樵夫钟子期说:“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山水之美,在乎一心,当下即是。品一杯幽香幽香的工夫茶,在远山返照的逆光中,看着一片轻轻飘落的红叶,听着清纯悦耳冷冷淙淙的泉声,细细地体味山水之韵,慢慢地清静本来清静的心。

山水在心中,我在山水中。




王维元  山水画欣赏













揭阳书画网·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胸罗万象笔端涌

孙中熙 国画作品欣赏

宁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徐继新作品《赠汪伦·李白》

真挚与质朴-黄庭相的本色版画


近期最热

点击阅读

笔底春意正盎然-黄少南花鸟画赏析 New

郭笃士书法:不拘法度写修养

陈森作品《满园春色》

一荷花气送诗情-说说谢伯开 

廿载醉心临晋帖-陈少忠书法评赏



超级热文

点击阅读

画风解读 | 墨里风景·温锦照与他的书法艺术

在线画集|黄斌斌 写生风景水彩画

淑彦说画 | 满城争说胡天民

潮风研究|林受益:吹尽黄沙始到金

佳作品读 | 林墨源作品《水墨桂林》New



 画风解读 最热文章 

点击阅读

墨里风景·温锦照与他的书法艺术 / 廿载醉心临晋帖-陈少忠书法评赏  /  掬水月在手-读王佩嵩山水 / 用水彩寄托淳厚的情感-谈陈晓生的水彩画 / 自然隽雅 含蓄和谐-江卓佳书法艺术浅谈程小宏谈书法创作与人文修养 / 梦里乡关犹自在-许为邦中国画赏析   /  无法之法 乃为至法-郑利平的花鸟画艺术 / 鉴识林锐翰 / 用艺术方式叩问世界和人生的真谛-黄斌斌对工业文明的思考

点击本链接最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阅《画风解读》全部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画风解读·全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