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风解读 | 丹青妙笔著邕城 艺术之光永流传-记岭南老画家杨如及先生

2017-02-06 画风解读 揭阳书画网



丹青妙笔著邕城

艺术之光永流传

记岭南老画家杨如及先生

文/王秋香

Painting style

[画风解读]


杨如及 | 简介

杨如及,别名杨儒及,字柳村,号怡竹斋。1932年出生,广东揭西县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揭阳画院荣誉画师,广西民盟书画院顾问,《唐诗三百首》修订版荣誉顾问,揭阳诗社理事。历任揭阳市政协委员、一品堂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揭阳分教处主任等。出版有《杨如及作品集》、《杨如及作品选》、《杨如及花鸟画集》及《邮币纪念册》、《杨柳青挂历》、诗词《柳村吟草》等。除绘画外工诗词书法,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家》、《世界名人录》和文化部出版《共和国书画艺术名家作品博览》等多部辞书。





中国的版图之上,绣刻着两块毗邻的土地,一方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广东,一方是西部奋起直追的广西。他们共属于一个美丽的名字——岭南,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的“岭南画派”,将两地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标榜“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杨之光,或是“西取中用”的“写生妙手”黄独峰,他们都在岭南文化史上书写了重重的一笔。而秉承先辈衣钵,努力为广州、南宁两地搭建文化交流“桥梁”的岭南老画家杨如及,用自己的人生走出了一条艺术之路。

流年因此刻画历史,艺术的血液在岭南这篇土地上永久流淌。

 



绿城引骚客

书墨飘香


“春正好,细雨竹斜斜。试上邕江桥上望,半江春水一城花。喜鹊叫喳喳。”两年前的阳春三月,朱槿花开。广东揭阳籍老画家杨如及,身挂一块写生板,手中拿着笔记本,游走在南宁的邕州老街作画写生。临邕江之上,诗兴大发,泼墨挥笔,顿成一幅《忆江南》。



2010年10月,又一次踏上“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南宁,杨如及更是感慨这座城市的惊人变化。“绿城之美,优柔华贵;南宁之变,日新月异。”阔别两年,重游南宁的杨老,深深为南宁的变化而震撼。



“耄耋衰翁粤桂游,多年似梦一时修。”杨老虽已年迈,但重游两广依然让他兴奋不已,即兴作诗书写心中感慨。杨如及就是这样一位“把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随意写入画中”的性情中人,将自己对南宁的解读留在了画中。一幅幅不经意间浑然天成的书画作品,记录下了南宁历史发展的恢弘印迹。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风云叠耸,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宜居城市文明绿城……“十一五”期间南宁变化日新月异,“十二五”的规划蓝图宣告南宁将步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期。南宁,这样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城,在当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底蕴日渐积淀、丰厚……



从十二年前的“大地飞歌”到骆越文化的寻根之旅,从深藏艺术精品的文化长廊到遍布社区村屯的“百姓歌圩”,从“展翰墨风采,抒爱国情怀”的海峡两岸书画展到书画界艺术家们组建南宁同心书画院的宣告成立……雅俗共赏的文化为南宁建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滋养着文化的氛围而茁壮成长。



而今,包罗粤剧茶楼、八音会馆、傩面大戏、师公庙会等“老南宁”古城文化旅游呼之欲出。文化的城市必然引来众多文人骚客,连“领袖”画家胡忠元都把南宁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耄耋之年的他誓将余生的艺术热情奉献给南宁。

四季如春的南宁花香四溢之间,书墨气味亦越来越浓郁。

 

 


秉承艺术心

沟通两地


素有“国画之乡”美誉的广东揭阳市,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绘画艺术亦是久远。此地名人辈出,涌现出黄独峰、杨之光、冯少协等一批批中国著名画家。许多揭阳籍画家热衷两广文化的交流,甚有黄独峰将自己全部的艺术生命献给了广西。



正是揭阳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给予了杨如及追求艺术的丰富养分。

出生在揭阳的杨如及,从小酷爱书画,“幼嗜丹青,潜心笔墨,笃学不倦” 。在自家门上、墙上、空地上,都留有他练字习画涂鸦的痕迹。



除了黄卷青灯的寒窗苦读,杨如及还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外出写生,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寻找灵感。“挥毫须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他到洞庭湖泛舟怀古,留下了《潇湘雨后》的佳作;重游粤桂,便留下《忆江南》、《八十翁游桂林阳朔》等画作。



杨如及师从族叔杨之光,毕生攻于诗、书、画三界,以其五十余年的涵养将三者圆融地冶于一炉。其在写意花鸟画中的造诣和成就,更是堪称一隅。其中尤以水墨兰竹享誉画坛,深受各方藏家尤其是东南亚画界人士的青睐。



黄独峰、杨之光等老一辈书画家执着追求艺术真谛的精神火焰照耀了中国画坛,也深深影响着杨如及。



虽扎根于广东,杨如及与黄独峰前辈同为乡里,相交甚笃。作为后辈,他经常向黄独峰请教研学,了解广西这片邻家土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从黄老口中“听说”南宁,到80年代“看”南宁,杨如及对这片土地都充满着好奇与喜爱。



2008年,年近80的杨如及不辞艰辛,专程来到广西南宁,与中国美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广西书画院副院长梁耀等在邕艺术家交流心得,助推两广文化的深度沟通。时值“5·12”地震,杨如及带着自己的数幅画作来到南宁,并以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名义捐赠给灾区。

 



岭南派品性

相印两广


两广毗邻近在咫尺,文化的交融亦是生生不息。正是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之下,才得以浇灌出广西艺术绘画的花蕾。



事实上,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广西的美术几乎为广东所笼罩,“岭南画派”成为两广绘画的统称,岭左岭右几近无异,广西特有的人文、地域和民俗特点被忽略。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画家阳太阳先生提出要建立“广西画派”,黄独峰提出“岭南画派西移”,要求写生要表现广西特色。之后,真正属于广西的艺术画派“漓江画派”得以声名鹊起。



广西画派的发展和成长之路,也都与广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49年广州解放时,广西籍著名画家阳太阳就作为新政府的美术文化要员参与广州美术学院的重建工作;而后“岭南画派”弟子黄独峰从印尼回国后到广西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将自己的一片艺术赤诚之心投注到南宁,并成为广西艺术界领军人物。



这些在中国画坛占据一席之位的佼佼者,秉承着岭南画派革命、时代、兼容与创新的精神下,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他们驻足的两片土地。



星火传递,精神不灭。杨如及先生从艺半个多世纪,他在诗、书、画三个不同的王国里播下了自己的种子,最后长成了杨氏的‘诗树’、‘书树’和‘画树’,他的艺术人生无涯且无荒。



而今,杖朝之年的杨如及先生,仍然游走在书岸,勤研笔墨,从未停下求索的脚步,游山水于粤桂之间。将余下的生命都投进了对书画的执着之上,并为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推进南宁的文化艺术生生不息,南宁艺术之花因此而不断绽放盛开着。




揭阳书画网·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师苏的二袁

竹之风骨•刘昌潮

陈晓生作品《霞厝黎明静悄悄》

洒脱雄遒 意趣天成-陈苗夫隶书艺术欣赏

林天 国画作品欣赏



近期最热

点击阅读

硕果累累耀金秋-中国实力派画家方树华 New

林锐翰作品《人在扇中偏画扇 细窥云母认兰舟》New

笔底春意正盎然-黄少南花鸟画赏析 

郭笃士书法:不拘法度写修养

一荷花气送诗情-说说谢伯开 



超级热文

点击阅读

陈名飘作品《初春的阳光》New

画风解读 | 墨里风景·温锦照与他的书法艺术

在线画集|黄斌斌 写生风景水彩画

淑彦说画 | 满城争说胡天民

潮风研究|林受益:吹尽黄沙始到金



 画风解读 最热文章 

点击阅读

墨里风景·温锦照与他的书法艺术 / 廿载醉心临晋帖-陈少忠书法评赏  /  掬水月在手-读王佩嵩山水 / 硕果累累耀金秋-中国实力派画家方树华 / 用水彩寄托淳厚的情感-谈陈晓生的水彩画 / 自然隽雅 含蓄和谐-江卓佳书法艺术浅谈程小宏谈书法创作与人文修养 / 梦里乡关犹自在-许为邦中国画赏析   /  无法之法 乃为至法-郑利平的花鸟画艺术 / 鉴识林锐翰

点击本链接最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阅《画风解读》全部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画风解读·全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