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不易,读博不易,考博也不易
来源: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作者:喻海良
昨天写了一篇《最好的审稿人,给我的论文新增两条结论(附评审原件)》,介绍我前些日子碰到的一个最让我感动的论文审稿人。这位审稿人不只是帮助我修改论文中存在的语法,并在他理解的基础上帮忙添加了两条结论。这篇博文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羡慕”,更有甚者谢力老师认为这个审稿人“过好”,直接怀疑不是审稿人给出的修改,并指出“老外们都非常忙,哪一个原意修改别人的文章。”其实,在国外,绝大部分人都是纯粹的“学术人”,他们对科研的“认识”是和某些国内科研人员不一样的。帮助他人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件。
我作为一个相对成熟、博士已经毕业多年的研究人员写一篇论文也会被他人挑出很多问题,也可能会遭遇“拒稿”。可想,刚刚进入学术圈的博士生有一些也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小论文必须写,如果不写一定的数量,博士论文是不能够送审的。即使写够了小论文,也不一定能够顺利通过外审,这不,张恩展准博士就为此犯愁了,《博士论文盲审没通过》,还需要继续修改一段时间。
博士毕业了不容易,读博士也不容易。但是,有很多人为了有机会读博士,同样会很不容易。这不,前两天孙普同学在我的博客里面留言“喻老师您好,我看过您很多博文,都很公正、客观、支持言论自由。我遇到一个问题,我在考某所博士过程发现招生工作一些不公平、不公正过程。希望喻老师您能帮助我,呼吁更多有良知的老师一起,让中国科研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合理!谢谢您!”。
我没有经历过考研,也没有经历过考博。也因此,我一直认为考研、考博是很容易的事情。大四的时候,我在学院毕委会外联部行走,有一次接待一家招聘企业。这个招聘人员是一个中层领导,看了我的表现之后,想把我拉到他们单位。由于我当时保研了,说了一句,等我将来博士毕业后,有机会再去贵单位工作的。他笑着说,你怎么知道你能考上博士的。我回答,博士,好像都能考上的呀。结果他反对了,并告诉我,他考了好几年才考上东北大学某学院的博士。这我才意识到,当了领导,提供就业岗位,提供经费,考一个博士生还需要好几年。他们也很不容易呀。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些惭愧呀。不弯腰种地,不知农民辛苦。我自己读博士的时候,实验室80%以上的招生名额被推免生占据了,剩下一小部分要留给企业高层。留给那些“考博”人员,也就几个名额。也因此,博士生入学考试,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为了让自己顺利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1)所在单位博士生“剩余”招生名额。不要看网上博士生招生名额。据我所知,东北大学是一级、二级教授每年可以招3-4名博士生,三级教授可以招生2-3名,四级教授及部分副教授可以招生1-2名。另外有一些单位还有“挂名导师”。如果只看了一个总体数字,很容易理解为博士名额很多。其实,这些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生是第一考虑的肯定是已经在实验室学习的优秀硕士生。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些博导把名额全部给了自己的硕士生。
2)必须事先联系好导师。硕士生考试,很少有事先联系好导师的,因为,入学后有一个大规模的“双向选择”。然而,博士生入学,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再存在了。也因此,在准备博士入学考试之前,必须和潜在导师进行沟通。首先,要确定他还有没有招生名额。有些老师很不负责任,明明只有3个名额,已经招了3个硕博连读生,依然让你考。还有一些老师,还剩下一个名额,但是,内心里已经把这个名额给了某某某(这种情况很多的),依然鼓励你考。这种情况,即使考的最好,也会面临淘汰风险。
3)必须了解有多少人报考所在单位和你联系的导师。如果你联系了一个老师,而且他还有2个名额。然而报考他的人有10个,这个时候,你可以预测自己的成功率。相反,如果一个老师还有2个名额,然而只有你一个人报考,他不想方设法让你考上都对不起他的名额的。在这方面,不要小看了导师的作用。很多时候,导师都知道60%的博士考题。
……
本文来自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9152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