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

2016-09-22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教育大家谈]

 

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

作者|李政涛

 

        没有人离得开教育,哪怕他从未上过学。不只是“学校”才是教育的场所,“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无处不在。

        

        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德国柏林的地铁上,我经常可以看到一种鲜明的对比:德国人,或坐或站,往往手持一本书或电子阅读器,一律安安静静地埋头阅读。罗姆人(即吉普赛人),尤其是他们的少年儿童,或随意吃喝说笑,或旁若无人的肆意喧闹,相互撕扯追打,近旁的父母或长辈,只是呵呵笑着,完全不以为意。一年来,我从未见过一个手持书本的罗姆人。我们当然可以据此轻易地作出判断:罗姆人不重视教育,就如我们认同犹太人重视教育一样。其实不然,罗姆人也有他们的教育,只是他们的教育,不同于犹太人的教育、德国人的教育和中国人的教育,也许他们不看重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但他们的家庭和社区,总是有他们自己教育孩子的信念和方式。如果孩子在地铁上高声说话,德国家长会马上制止,因为这会干扰到他人,这是他们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但在罗姆人看来,敢于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被视为一种勇气,甚至是能干或能力的表现,这是罗姆人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


        我不认同罗姆人的教育方式,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教育。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教育。不同的教育,培养出不同的人,并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教育之所以重要,无非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人生同在。不同的教育,必有不同的人生有的教育让人得自由和解放,从而拥有自由创造的人生,有的教育使人受束缚和压制,度过的是充满枷锁的一生。有的教育赋予人生以尊严和价值,有的教育则使人生贬低,降落到动物和工具的层次……


         教育影响人生的力量,绝不体现为成绩、分数、奖状和各种荣誉称号,它们可能会在某一特定时刻影响人生,如升学,但在随后漫长的人生中,它们统统都会逐渐像流水一样逝去,如烟云一般消散。我读小学时,曾经把获得的各种奖状贴满了家中的一面墙壁,如今,它们早已不知去向……沉淀在我心里的只有满面墙壁奖状的图景而已。


        真正留存心底的是我的父母、在我人生不同阶段的老师们,带给我的各种价值观、思维方式、能力和行为习惯,他们之于我的教育,使我知道了善恶的标准,如同我母亲从小教育我的“箴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极为古老、朴素和简单的道理,然而,越是朴素简单的观念,越是持久。我迄今仍然遵循着这一教导,努力趋善避恶,过一种追求善的生活,并为人生中偶尔的“恶”而胆战心惊。这其实就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和教育最推崇的以善为目的的生活。虽然我的母亲只是小学教师,并无多少丰富高深的知识和学问,我也不完全赞同她的很多明显“过时”的看法。但没有人像我的母亲之于我的教育一样,对我的人生影响长久,尽管我曾经在成长过程中多次“反抗”和试图“逃离”她的唠叨和强制,但进入中年之后的我,猛然发现,我几乎就是行走在母亲当年教导我的人生轨迹上。我的骨髓和血液里,浸透了她的为人处世的标准,她之于我的教育,已经扎根在生命之中,牢不可破。


        我之所以享有目前的人生,就是因为我是从这样的家庭中走出的,接受了这样的母亲的教育,也是因为我曾经安坐在不同的教室里,接受过穿梭在我成长历程中的各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塑造我的生命,开启了我的人生之旅。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的教育,换为其他人的教育,今日之我,将拥有另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由此带给教育者的感悟是,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


        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就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另一面是:你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就会让他们度过什么样的人生。


        教育与人生关系的真谛,大抵如此。


        (文章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1期。作者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者心语:在此向李政涛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教育观察与思考]


   顾明远: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

   李希贵:发现那棵树

   马    云:什么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成尚荣: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

   成尚荣:何以成为名师

    陈玉琨:一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陶西平: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那里

    石中英:教育智慧的根源

    俞敏洪:生命最重要的就是让自我开花

    李政涛:静默中的教育

    李镇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窦桂梅: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

    刘良华:家庭教育心得100条

    李政涛:我们需要有灵魂的教育

    周国平:教育的本质    

    刘铁芳:点亮我们的心灯——寻求日常教育生活的突破

    朱永新: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钱颖一:将“创造力”置于教育的核心

   梅子涵: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一本有趣的童话吧

    柯   领:美是教育的本质

    傅国涌:教育就是与美相遇

    林崇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与美好相约同行

        用生命叙事——新教育故事汇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风起云涌新教育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