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来发现、发挥孩子们的潜能?

2016-12-06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教育观察与思考]


如何来发现、发挥孩子们的潜能?

作者|李政涛


        (李政涛:华东师大教授,博导。本文转自上海教育新闻网(2014.4)李老师演讲(文摘),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小编所加,向作者致谢!)

    

什么因素影响、制约、妨碍了人的潜能发挥?


我先讲一个故事,前段时间我到合肥和一个区的教育局长做了一个交流,我们是好朋友,他听说我刚从德国回来,很想跟我交流对西方教育的看法。他有一年到美国去参加一个代表团做一个项目,访谈了在没有的中国学生,其中有三个女生,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个从小到大在美国出生长大的,第二个12岁去的美国,第三个大学毕业之后去的美国。访谈的时候呢,有这么一个问题“请你概括一下你有哪三个优点?你有哪三个缺点”?结果发现,三个女生完全不一样,尤其是第一个女孩子和后面两个差异更大。第一个女孩子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女生,她总觉得三个优点太少了,我的优点不只三个,她花了很长时间讲她的优点,“我很快乐,我有很多朋友,我很喜欢旅游”等等,但这些优点没有一条跟成绩有关系的,缺点谈得很少。到了大学毕业之后去的女孩子就不一样了,她想了半天,想了一条“我从小到大成绩很好”,接下来缺点一大堆。


这位局长感慨,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如果要分析这些女生背后的文化逻辑、教育逻辑,背后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就会很有意思。美国的教育和家长更多的是以赞美为主,中国的教育和家长更多的是寻找你的缺点,解决你的问题。所以他就感叹“我回去之后,再也不能乱搞教育了”。同样是去的中国女生,有华人的基因,为什么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从大的层面来讲,跟她所处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背景直接相关,这就是影响一个人的潜能发挥的大的土壤。当一个人置身不同的文化传统,置身于某一个学校教育背景的时候,什么因素会影响他潜能的发挥和发现?我认为对教育者来讲,首要影响孩子发现发挥潜能的,是他的价值观。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年英国一个代表团到上海来跟我们交流,交流过程中就提到“你们中国教师眼中的孩子跟我们眼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你们中国教师眼中的孩子是什么呢?是石头,我们眼中的孩子是种子,当你把孩子当石头的时候,教师就是雕刻师,对它精雕细刻,但它是被动的,等着你来塑造我。当你认为孩子是一个种子的时候,你要做什么呢?把它埋在土里,给他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让种子在土里孕育,适当的时机开花、结果”,所以这就是一个教师的价值取向,我的方法技巧为什么很多没有效率,往往是因为背后的价值取向,这是第一个影响。


第二个老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日常行为的细节。


我最近看了一个录像,我们学校的早晨学生进入校门的录像,很多孩子看到老师是非常开心的,“张老师好,李老师好”,有的老师学生称呼自己,熟视无睹,扬长而去,把镜头定格在孩子失望的表情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潜能,对他的生命成长发生微妙的影响,所以你要为人师表。有一次我在一所闵行的小学听课,那个是夏天,一个年轻的女教师上课,她穿了一件很时尚的衣服,她时髦的基本特征,这件衣服特别的省布,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后背就露出来了。那个校长很不开心,你怎么能这样穿衣服,到底是让孩子看黑板还是看你的肉。如果基于今天的主题,我们可能就要问一下,你到底要激发孩子的什么潜能?有一次我去听课,有一个女老师有一个习惯,每次考完试以后,亲自发试卷,发到考得好的同学的时候,满脸春风,发到差得同学的时候,冷若冰霜。我们对孩子潜能的发现、发挥一个前提,一定要对孩子的生命有敏感,有在意,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大问题。

    

第三个,如何发现、发挥孩子们的潜能?


这些年来,我在中小学听课、评课估计有3500多堂课,我不断的感受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很多时候不是在发挥,是在阻碍孩子的潜能。要让他们的潜能发现、发挥,我们要做什么?我认为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要给他们什么?前面几位老师的发言有一些共识,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兴趣,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权利,我重点讲两个,一个,给他们机会,第二,给他们权利,这两者是相通的。
    

先说机会,我出生的时候不会哭,这很可怕的,护士着急了,拼命拍打我,我还是不哭,最后拿手指抠进我的喉咙了,挖出一口血来了,我活过来了。但后遗症是口吃,我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她努力给我创造各种表达表现的机会,让我从二年级开始说相声,我当时找伙伴,没有人愿意跟我合作,我只好说单口相声。我母亲说,你第一次登台的时候,台下的老师学生笑声一片,没有人听得清我在说什么。后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慢慢我口齿不清的毛病有了大的改变,因为我有很多表达和表现的机会,这是第一个。要给孩子们充分表达、表现、展现自我的机会。很多传统的课堂,只有少数的明星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给他们权利。什么权利?一,提问权,第二质疑权,第三评价权,第四总结权,要还给他们,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潜能的发挥。我重点谈谈提问权。有一年我到韩国去,韩国的学校课堂跟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很像,怎么像呢?课堂上,学生习惯了老师讲,我来听,但欧美学生上课问题是一串一串的,非常活跃。韩国学生还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的补习学校很发达,他们下午放学以后,中小学生都进补习学校,经常补到晚上10点、11点。公办学校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这么来指责孩子,“你这个都没有学过,你在补习学校怎么上课的”?我认识一个韩国教授的儿子,很优秀,送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年惊叹,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天才,第二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个神童,然后读了两年大学,直接跳入到研究生跟导师做课程,这时候发现自己跟欧美同学的差异,越来越跟不上进度了,后来被迫退回到大学,把没有念完的三四年级念完。


人类的学习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为考试而学习,这可能是中国的大多数学生面临的情况。第二种,为研究而学生,为发现一个问题,思考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学习。为什么韩国学生不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因为他一直以来习惯于为考试而学习,为什么大家称赞他是神童?因为他太会考试了。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半以上是被德国人拿走了,这和他们的教学制度有关系。有一年,我看香港有一个大学生,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读MBA,这是世界上最好的MBA,毕业出来以后工作年薪最高。他怎么培养的?末尾淘汰制,每年淘汰10%,除了笔试成绩之外,还有口头发言的成绩,课堂提问的成绩,上课的时候有助教旁边坐着,谁发言了打个勾,一门学科上完了,看你一个学生没有一次提问的机会,没有一次课堂发言的机会,肯定淘汰。所以搞得学生很紧张,8点上课,7点半过来抢位置,很多女生怎么来上课的?不仅一大早抢位置,而且上课之前都要精心梳妆打扮一番,有的搞得奇装异服,为什么?吸引教授眼球,给她提问发言的机会,因为她们知道,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主动提问发言,就必死无疑。在这样的下,让每个学生主动卷入课堂。所以把提问权还给学生,在美国人看来,提问能力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征。把提问权,还有质疑权、评价权、总结权,我没有时间展开了,要把这些东西还给孩子。真正要把发现发挥潜能从口号进入到课堂教学,三个层面,三个载体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教学设计怎么去发现发挥孩子的潜能?那么你就要对孩子有了解,要了解他已经有什么潜能?以此作为起点。找到起点之后,还要找他的挑战点,他的突破点,他的提升点,这些我们要了解。

    

第二个还要了解孩子潜能发挥实现的一个过程。我经常讲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在谈教育,但谁是最懂教育的人?什么是真正的懂教育?我认为一句话“懂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是懂教育的”,一个人从小到大,不同年龄阶段给他什么课程,给他什么知识,不同阶段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障碍,用什么对策来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这叫教育教学的过程。真懂教育的人是会这么去思考问题。


在常州有一个老师讲怎么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呢?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概括能力的培养做什么,第二阶段做什么,每个阶段的衔接、转换、提升在哪里,这就是过程。所以要让孩子的潜能发现、发挥,我们老师的备课,就要把这个发挥的过程想明白,阶段、台阶、步骤想清楚,这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呢,显然要开放,要把这个权利放给学生,更要敏感地捕捉学生潜能发现发挥过程的资源,把这些资源再造、利用、重建。还有教学反思,我们老师对孩子的解读,一个全解读,要有三度解读。第一度解读在教学设计里,你的学生已经有什么,缺什么,困难、障碍在哪里?差异是什么?这叫一度解读。还要二度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备课的时候心中有孩子,一进课堂,心中只有教案了。三度解读在反思,教学反思,我常常提醒老师,反思的时候要这么想问题,因为上这堂课,我课前对孩子的各种预设,包括潜能的了解,哪些是意料之中的,我想到的,哪些是意料之外的,我没有想到的。因为上这堂课,我对孩子的潜能有哪些方面新的增添,新的丰富,新的具体和深化,因为有了这堂课的教学,我们的反思要这么来做。只有从课程设计、反思都基于孩子的潜能,从一个抽象的理念变成具体的教育教学的行为,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怎么把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那么在如何发挥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想强调一点,我们老师要有耐心,不要着急,教育永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从容的事业。孩子们的倒退,教育中的挫折,潜能迟迟不能发挥,你要有耐心,要有包容,要有宽容,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最后,我想表达我的一个观点,也是一个建议,今天我们重点谈的是如何发现和发挥孩子的潜能。那么,我们教师的潜能怎么办?我们教师怎么在发现、发挥孩子潜能过程中来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怎么让我们的潜能,包括我们的教育潜能和孩子的潜能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共生共长,这也是我们一种教育的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梦想的一部分。我相信这个话题,将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我们持续研究的问题。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把这个抽象的口号真正长期扎根在我们每个老师的教育教学中,让每个人都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生命成长,实现共同生命潜能的发现和发挥。


《教育*读写生活》——

      [一键通]借您一双做好教育的慧眼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教师高度决定学生高度

       教育“在于造成完全人格”

       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

       新教育的教师成长理论

       特级教师的教育秘密

       有空多拾粪,无事少赶集

       在舞蹈中认识真善美

       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

       真善美——教育离不开的常识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有眼界才有境界

       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要让教师学会“玩”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与美好相约同行     

       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