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净明小学“种子课程”行动叙事

2018-04-08 净明小学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大家谈]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净明小学“种子课程”行动叙事

作者|净明小学


        尚市镇净明小学位于农耕文明发源地炎帝神农故里,随县县城西北12公里处,是一所寄宿制村级小学,现有老师17名,学生317名,培养出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7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6名。2011年,随县教育整体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为净明小学师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改革实验的舞台。学生学有特长,教师成长富有个性、学校文化特色鲜明,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这所被誉为“拥有神奇智慧和灵性”的学校,又是如何“向着明亮那方”?



        学校以“艺术教育、种子课程、科技创新”三大特色立校;以缔造完美教室,诵读经典,树立校园文化品牌;以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打造高素质的人文素养,驱动学校深层次的内涵发展。研发“种子课程”教育,建立了“一课一馆两基地”的平台及生命教育模式(自主研发了“种子课程”、建立了校内科学普及“种子馆”、校内和校外各建立一处“教学实践基地”)。2016年,研发的《种子课程》被全国新教育研究院授予全国“十佳卓越课程”,同年,校内“种子馆”被随州市、随县科协分别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6名教师获新教育“榜样教师”称号,学校近三年来分别被新教育研究院授予“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


        城里孩子资源优势明显,师资雄厚,条件相对优越。而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如何有所突破和创新呢?随县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的发源地。经过科学调研分析,结合农村丰富乡土自然资源,自主研发了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农耕课程《种子课程》。校长敖晓波说:“我们把学校当作一颗种子,把老师当作一颗种子,把学生当作一颗种子,我们的目标是促进每一粒种子蓬勃发展”。培养学生不是工业化生产,它更像是农耕细作,只有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平台,孩子们才能像种子一样,在成长的路上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成长一点点,让他们充分体验成长的快乐。



        一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拓展课程方面下足了功夫。每周一下午,学校把时间还给学生,除了校级课程,还有年级课程和班级课程,20门科技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做出选择,还可“走班体验”。


        二是学校将“种子课程”与科学普及教育,生命教育、德育教育,学科教育深度融合。学校每周三下午又推出一个半天,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画种子”,三四年级开展“读种子”,五六年级开展“写种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写、绘的能力,更高层次上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取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美化生活,在种植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德育教育。在学校种子馆,让学生观察种子、认识种子,种种子,在此过程中,完美体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一种高层次的生命教育,更体现德育教育的精神内涵!在种子种植实践基地,一片片,一盆盆萌发的种子幼苗,或弯着腰、或挺拔、或抒情伸展,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力量与生命的神奇!而他们正就象一粒粒的种子,静待花开时,倾听松涛声,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三是将“种子课程”与科学教育融合。2015年9月,建立随中地区第一所校园“种子馆”,年开放日达300天以上,年接待省内外及周边县市区观摩考察师生团体近4000余人次。2016年春,为完善和拓展学生“种子课程”种植场地,建立了首个校内种植实践基地。2017年又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一处,不定期开展校外研修旅行活动,达1000余人次,形成科学调查报告300多篇,36篇学生科技小论文获省市一等奖;科幻画400余幅、展出科普手抄报1200余份、发放环保宣传单3000张,促使每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三是多方筹助,充实种子课程的建设。2016年12月,随州市科协积极与湖北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取得联系,得到了省青少年活动中心领导的鼎力支持,第一时间将中国科协赠送的太空种子送到学校;社区蔬菜合作社社长陈大华同志,为支持师生研修旅行活动,免费调整出四个蔬菜大棚近十亩地作为师生实践用地,同时还将所有种植大棚对师生开放,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结对帮扶关系,又承担起学校校外种植技术辅导员。2017年9月,随州市气象局为配合学校种植课程发展,援建了一所标准的四要素校园气象站,送来1200册科普图书;湖北齐星公司为学校捐赠了6盏太阳能路灯和价值三万余元的太阳能科普灯箱。



        四是举办“太空种子”种植仪式。3月26日这一天,全校师生举行了隆重的太空种子种植启动仪式,师生早早的来到种植现场,用笔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神圣时刻。五年级唐曦冉同学在现场深情地说:“炎帝神农创农耕,遍植五谷,教化于民从蛮荒走向农耕文明,就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过程,而五千年后的今天,不远万归来的太空种子,再一次回到炎帝故里,再次在随县开花结果,更激励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祖的创新精神”。随县县委宣传部江开军同志欣然提笔,记录了当天的盛况,“千年一栗,万里归来――太空种子首次落户炎帝故里随县”,随州电视台、随州日报、湖北日报均作了深入报道。随县新教育领路人彭静同志,也多次与辅导教师一起共同探讨利用太空种子种植的契机,探索创新性教育与科技教育的有机融合,拓宽 “种植”的思路,将它与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观察植物、蔬菜生长情况,写观察日记、制作相关主题的手抄报,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读写绘的能力。就是这样一所农村村级小学,在新教育这块麦田里,我们坚守;只要坚持,就有奇迹;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全国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来到净明小学参观后感慨万千:“一所农村的村小,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没有想到,孩子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他们研发了种子课程,学校里建设了“种子馆”,每个孩子都精心地记录了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全程,每个人的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教育研究院李镇西教授观摩净明小学时说:“净明小学,一个村小,能把种子课程这个微课做成大课程,这是我所见到的农村学校中印象最好的学校。”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们坚信,在新教育的路上,我们一路同行,因为一个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我们在路上,在新教育理论的引领下,我们将朝着梦想,执着前行!


         如果让我给新教育的社会功能作一个定位,我认为,新教育是在给一个病人——中国教育,作一次准确的基因修复。大家从事的,是一项注定要走进历史的、伟大的、关系中国教育的基因修复工程。(链接一点通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新教育的种子,为了那一次灿烂的绽放,我必须用一生的修行来涵养——吸取土地的养料,抚摸太阳的光芒,无论冬季多么漫长,草长莺飞的春天,早已藏在我的心房。——朱永新(《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的种子之歌》)


         我对种子信心十足。只要告诉我你有一粒种子,我就准备期待它创造奇迹。——亨利·戴维·梭罗《种子的传播》(《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