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让心灵睁开眼睛——铁梅说画:让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带你欣赏百幅世界经典名画

朱永新 陈铁梅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艺术教育 成人之美]


这是一个颇为丰富的课程。入选的100幅名画尽可能关注到古今中外各个时间段和流派,在地域分布上尽可能兼顾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作品题材上也尽可能集纳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人的关系。——朱永新《让心灵睁开眼睛》


读懂一幅画,是在培育我们“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在促使我们更大程度地展开生存空间,是在引领我们更高程度地超越精神领域,是帮助我们更惬意地寻求一种诗意的、幸福的、完整的人生——审美人生。一画一世界。慢慢走,欣赏吧! ——《《铁梅说画——如何欣赏一幅画》(文章附后)


人生需要美术,高品质的人生尤其需要美术。《百幅名画欣赏》的结构安排和体例设计上用力甚劬,别居匠心。我像欣赏名画一样欣赏《百幅名画欣赏》,愿“百幅名画”融入我们的生命,构筑我们的“百画人生”。 ——尹少淳《百画人生 》(文章附后)


让心灵睁开眼睛

——《百幅名画欣赏》序

作者|朱永新


2014年7月,以《艺术教育成人之美》为主题的新教育年会在苏州举行。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强调,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从六个维度提出了艺术教育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对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是碎裂学科的粘合剂,是倦怠时刻的兴奋剂。对家庭而言,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对社会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弥合被不同标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会的内聚力和创新力。对民族而言,艺术教育是传续民族精神的瑰宝,是积淀民族文化的法宝。对人类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只眼,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


为了完善新教育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我专程去海门,与许新海博士商量,组织力量研发新教育的百幅名画和百首名曲课程。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陈铁梅老师和她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百幅名画欣赏》的研发,为我们交上了这份沉甸甸的书稿和网络微课程——扫描扉页上二维码可以进入。


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课程。它跳出了美术史分类的视域和局限,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用守望生活、寄情自然、直抒胸臆、追问生命和崇尚正义五个主题,精心选择经典代表作品,通过解读导赏的方法,帮助学生解析、感悟、收获由名画传递出来的真善美。


这是一个颇为实用的课程。它介绍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和路径,也对每个主题和每幅名画做了详细的解读,还推荐了许多美术史、人类发展史、画家传记、美学等方面的书籍。附录的光盘可以更具体清晰地自主赏析书中的部分名画作品。



这是一个颇为丰富的课程。入选的100幅名画尽可能关注到古今中外各个时间段和流派,在地域分布上尽可能兼顾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作品题材上也尽可能集纳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人的关系。


对于艺术教育,蔡元培先生有过推崇备至的论述:“以美育代宗教。”而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认为,对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言极为重要。美术课程的探索应该朝着创作、欣赏、文化这三大领域齐头并进。


希望借助于《百幅名画欣赏》,老师、父母和孩子能够通过欣赏评述、创意性临摹等多种手段进行赏析,让儿童睁开心灵的眼睛,开发儿童的想象,发现自我的世界,获得观察、理解、创造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从“入画”到“出画”的过程中,提升儿童的美术素养,培育儿童的卓越人格。



感谢课程研发的主持人陈铁梅老师。她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的美术学科带头人。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到了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想到了铁梅的那段精彩的唱词“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是啊,教育,其实就是要培养儿童那颗“红亮的心”。美术,则让心灵的眼睛睁开。希望所有人的心灵,都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随时捕捉世间的美丽风景。


《百幅名画欣赏》实现了纸媒与数媒的有机结合,也就是随书发布100期微课(附赠10期)


铁梅说画——

如何欣赏一幅画?


[文章摘录]

  作者|陈铁梅


看懂一幅画,关键在于追问。


追问,能使我们不断接近真相。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幅画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追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自己看到画面上所表现的内容,更帮助自己读懂隐藏在画面之外的历史、政治、隐喻、内涵、精神、境界等等。


追问,通常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


画了什么?


——走近一步,读画本身最重要。


怎么画的?


——站在原地,像画家一样思考。


为什么画?


——退后一步,跳到画外看画内。


画得怎样?


——站回原地,像思想者一样叩问。



为什么西方绘画与中国画有那么多的不同?


为什么前者以油画为代表,而后者以水墨画为代表?


为什么前者讲究笔触韵味,而后者更加关注毛笔落在纸上的点线面变化和皴法的美感?


为什么前者只用颜料造型,将颜料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而后者却以墨为本位,几乎穷尽了墨所能达到的极限?


为什么前者站在一个地方不挪动一步要对自然山水进行写实表现,而后者偏偏走访名山大川“搜尽奇峰”然后窝在家里画出万千丘壑?


为什么前者如此强调造型的写实,力求精准再现,而后者那么关注精神的传递,极尽意境阐释?……


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是因为西方人开朗,东方人含蓄;是因为西方发明了蛋彩、油彩这些绘画工具材料,而中国人先发明了宣纸、毛笔和墨;


是因为西方自然科学发展迅猛,促使画家力求尽可能突破材料以及眼睛的局限,而中国自古更加关注人文科学,促使画家更加关注以情感和意境来补眼之不及;


……


解答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只有站在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不同,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宗教态度、性格气质、艺术趣味和自然观等方面的诸多差异的角度,才能理解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系统,以及绘画作为审美的重要体验媒介,既讲究“思维的说”,也讲究“诗意的说”。而在世界日益向着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绘画正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慢慢走向东西方的融合……



这一层面的追问,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回答,也不是单一方向就能诠释,而是会随着一个追问的解读,而产生更多需要思考和解答的问题,思考就此不断绵延反复。于是,我们将走进更加令人愉悦的境界,那就是——研究。


读一幅画,就是在推开一扇窗。窗外,满眼风景。


读懂一幅画,是在培育我们“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在促使我们更大程度地展开生存空间,是在引领我们更高程度地超越精神领域,是帮助我们更惬意地寻求一种诗意的、幸福的、完整的人生——审美人生。


一画一世界。慢慢走,欣赏吧! 


长按二维码,迅速跳转《百幅名画欣赏》书籍购买,倾情精彩为您呈现。


百画人生

——评《百幅名画欣赏》 


作者|尹少淳

 

尹少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


人生需要美术,高品质的人生尤其需要美术。我们除了需要一些美术技能以表现自已的意图、思想和情感之外,同样需要学会识读图像,从文字、数字和声音之外的视觉形象通道获得知识和信息,以丰富精神生活及满足生活的实用需求。这即是当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所提出的公民应具备的“美术表现”和“图像识读”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形成此两个基本素养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衍生出“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与美术密切相关的其他素养。

   

上述几种素养在美术教育的推动下,将浸入我们的一生,深刻地影响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现实能力和生命品质。


艺术教育是整体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所有理解教育真谛的人都会关心和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也是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的一块坚实基石,《百幅名画欣赏》是“新教育”之艺术教育旗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其内在的思考依然是一个有素养中国人究竟需要了解哪些经典绘画作品?尽管这是仁智互见的问题,但《百幅名画欣赏》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浩繁的古今中外画作中,遴选出百余幅名画,以期构筑公民艺术人生的要素。这些名画大体覆盖了美术界及美术教育界的共识,大多也出现在国家的美术教科书中,能充分满足常识性的需求。通过这些名画,一个人能从中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其他社会、自然知识,涵养人文精神和情怀,并在欣赏这些名画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程序,形成较高的审美品位和艺术趣味。 



为此,主编陈铁梅和其他参编教师在《百幅名画欣赏》的结构安排和体例设计上用力甚劬,别居匠心。所有作品均按“守望生活”“寄情自然”“直抒胸臆”“追问生命”和“崇尚正义”几个主题加以归类,分别显示了不同作品在世俗生活、自然情怀、主观表现、生命关怀和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不同取向,总体上却共同指向了真善美的终极价值。在书的前面有一篇《铁梅说画——如何欣赏一幅画》的导读文章,为学生后面的欣赏活动提供了方法,为《百幅名画》增效,同时隐含了“学会学习”用心,帮助学生在欣赏书中名画之后,可以自主和独立地欣赏更多的名画和名作。每一名画之前增加了“题解”,后面增加了“思考与建议”和“相关链接”,引导学生从名画的背景进入到作品,由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围绕每件作品形成良好的欣赏活动的场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涵。全书后面的《推荐阅读》和《百幅名画欣赏的课程架构实践与思考》中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都体现了编写者的“有意为之”,在整体上构成了一种强大的“教育性”和“学习性”,策应了《百幅名画欣赏》的编辑和出版动机。 


我像欣赏名画一样欣赏《百幅名画欣赏》,愿“百幅名画”融入我们的生命,构筑我们的“百画人生”。 


(文章为《新教育文库》系列图书之一,经作者陈铁梅老师授权发布。欲购此书者,请和以下微店联系。)


长按二维码,迅速跳转《百幅名画欣赏》书籍购买,倾情精彩为您呈现。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