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星点灯,只为照亮更多的阅读童年——我有一个彩色的教育梦: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

周其星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星星点灯,只为照亮更多的阅读童年。一间教室能够影响另一间教室,一盏灯火能够引来城市通明,一点绿意能够装扮整个春天。这正是我彩色的教育梦想,我愿专此一事,我将终此一生。——周其星


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好童书孕育好儿童,好儿童建设好中国。给最美丽的童年,选最美好的童书。——朱永新《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儿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我们真正理解他吗?儿童阅读,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但是,我们能够真正有效地行动吗?——梅子涵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我有一个彩色的教育梦

作者|周其星

来源|读写狮


周其星,2012年“推动阅读十大人物”,全人教育奖获得者。


1、

故事,童年里一支彩色的歌


在我老家的门前,有两棵高大的香樟树,几百年的时光过去,香樟树一直枝叶繁茂,年幼的我们,经常在树底下嬉戏玩乐。每到农闲时光,全村人都会捧着饭碗出来,坐在裸露于地面的树根上,谈天说地。听着大人们讲故事侃大山,总是忘了回家添饭的那个人,往往是我。


故事,成为我贫穷而饥饿的童年里最丰实的精神抚慰。无论是在山上放牛时听叔伯们讲民间故事,还是在昏暗的灯火下听爷爷讲鬼故事,抑或于夏夜,仰卧竹床上,望着星空,奶奶一边摇着蒲扇驱蚊,一边给我讲那牛郎织女的传说……时光尽可以流逝,但那时的美好却常驻心间,每每回想起来,总是涌起对那些年那些人的无尽感恩与怀念。这也是时至今日,我一直坚持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本心所在。


故事是伟大的,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与情节跌宕,讲故事时的声音细节与神情画面,一直荡漾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滋养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精神发育,以至于当我入学以后,对那一行行的文字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如荒漠甘泉,我的人生因为故事因为文学,自此有了彩色的光辉。



2、

阅读,教育里一个彩色的梦


我是1994年毕业的师范生。熟悉那段岁月的人,应该了解这代中师生的命运——以远超过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业成绩,进入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回到乡村小学任教,原本可以考入重点大学深造的一代优秀学子,从此默默无闻,在逐渐凋敝的农村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


我的经历有些不同。


或许,这跟自己内心时时涌动的梦想有关。


我不甘于生活的平庸。很显然,读书是最好的提升方式。


如果说,求学时代的我,因为热爱读书让自己学业更出色;那么,初入教坛的我,因为大量阅读,让我教学技艺精进,得以在各级教学比赛中屡屡获奖。


不得不提的是一次读书人的相遇,让我的人生发生奇妙的转折。


那是2005年的暑假,机缘巧合,我遇见了特级教师周益民先生,被他带来的精美的图画书深深吸引,《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些后来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图画书,成为最早打动我的故事。


这是我与儿童阅读的第一次握手,恰似误入藕花深处,至此,我才知道,在教材之外,还有一块缤纷天地。多年以后,我更是明白,那是一个多么辽阔的世界,而我又将与多少美好的人与事相遇。(《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明天的责任,在今天你我肩上》)



2006年的新春,在益民先生的力荐下,我来到深圳,跟随著名教育家李庆明先生一起推进儿童阅读,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延请国内外知名作家走进校园和孩子面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会……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俨然成为整个深圳乃至全国儿童阅读的先锋。


有着“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之称的梅子涵教授这样描述我:“周其星从安徽流浪到深圳,自从遇上了儿童文学,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来到深圳以后,我不再满足于教材上的单篇课文的教学,转而将全部的身心投注到儿童阅读推广与研究中来。梅子涵先生说,每位老师,脑子里都要装着上百个故事,都要读过上千册童书。为了弥补童书阅读的先天不足,我疯狂地购买和阅读童书。那时,还没有当当网,物流也没有现在发达,我从红泥巴网站下单买书。当时一个月三千块钱的临编工资,几乎都用来填补我的阅读饥渴。


开展班级读书会进行整本书阅读,探索死亡文学教育;在李庆明先生的指导下,启动语文教学“语言和文学分科”实验;在市教科院赵志祥先生的引领下,参与编写深圳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诗歌中的节日》,努力弥补单薄的语文教材难以承受的人文教育之欠缺……


以阅读为舟,做一个彩色的梦,我试着寻找教育的桃花源。



3、

给世界,一束彩色的光辉


当学校阅读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开始思考家庭阅读的推进策略。深圳,这座阅读之城,生活着那么多和我一样年轻的家长们,他们也需要阅读的指引和帮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希望首先在家庭,先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


2008年,我和好朋友李迪、张红一起,正式成立了三叶草故事家族,鼓励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开展优质的亲子阅读。


深圳又是一座慈善之都,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是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经过三叶草故事家族培训的故事妈妈,开始走向社区,走进图书馆,走进孩子的教室,给更多的孩子带来生动的故事。从此,“故事妈妈”成为深圳然后蔓延至全国的一个火热的字眼,故事妈妈讲故事这样一种草根实践,逐渐成为很多年轻妈妈的基本日常。


十年来,这棵有心有爱会阅读的“三叶草”,从深圳出发,影响遍及全国十几个城市。三叶草故事家族,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亲子阅读公益组织,我们首创的“绘本剧大赛”,不仅成为深圳读书月的经典品牌,也为更多的学校和地区所沿用。而我们和深圳市教育局联手推进的基础教育系统“十万教师阅读行动”,也成为行业阅读的典范。


2016年4月,在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以及资深出版人季晟康先生的邀约下,我和多位知名阅读教师一起联手推进“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努力让每一间教室都闪耀着阅读的光辉,推动教室里静悄悄的革命。只不过两年时间,我们已经做了十三期线上共读活动,辐射至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近三千个班级几十万师生。


2018年的寒假以及“423世界读书日”,我发起的“彩色阅读,人文行走”为主题的“地铁阅读”活动,在全国13个城市得到响应,孩子们用自己在地铁上的阅读姿态,感召了一大群看手机的低头族,孩子们的地铁赠书也得到更多人的接纳和支持。我们的实践也让更多人知道,生活更有一种向善向好的可能。


一位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他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更要越过学校,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为更多的童年美好而奔忙。事实证明,我们的草根实践,悄然推动了这么多地区家庭和学校的阅读变革,阅读星火,已然燎原。



4、

给教师,一间彩色的教室


如果说,热心教育公益,推动更多地域的儿童阅读,那是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那么,回到教师的本分,作为一名教师,在属于他和孩子们的教室里,可以有哪些作为?我呼吁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要有着“阅读教师的身份自觉”,推动教室里“静悄悄的革命”。我将自己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写成了一本教育小说——《彩色的阅读教室》。(《如何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守住自己的教室》)


彩色,是童年的象征。在这间童年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要感受到安全,享受到爱,更享受着彼此之间真诚的尊重;教室里要有彩色的书柜,书柜里要有形形色色的书,除了优秀的童话、优美的文学,数学、科学、历史乃至哲学,都不可少;要有精彩的活动、向上的热情、约定好的规则,还要有好玩的课堂……


如果说,传统的教室象征着闭塞、保守、中规中矩、墨守成规。那么,阅读教室的意义在于代表着另一种可能——自由而开放,丰富而生动。它是自由的——阅读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体生命,获得思想的自由,孩子在文字的世界纵情想象,自由飞翔。它是开放的——向家长开放,向活泼泼的生活开放,向文学、科学甚至历史、哲学开放。


除了阅读,写作也不可偏废。我将自己历时五年开设的写作课程结集成书——《彩色的写作教室》。在书中,我倡导创意写作,充分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真正让孩子爱上文字学会表达。


我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拥有这样一间“彩色的读写教室”,不贪装修豪华,不求设备先进,不慕空间阔大,但得书香弥漫。用梅子涵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地点”,在这样的教室里,孩子读书破万卷 ,落笔有童趣。一直保持这样的呼吸吐纳,孩子的气质谈吐、学习能力与别人迥然不同。


周其星老师在新教育研究院2018领读者大会


5、

给孩子,一段五彩缤纷的生活


近些年,课程建设风起云涌,正如深圳市教科院叶文梓院长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消费者,还要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越来越多的老师,不再满足于上好“一节公开课”,更希望能够拥有接地气的“好课程”。


在“全科育人”的教育背景下,我推出一项很好玩也很适合一线教师效仿的项目式专题学习课程——字成万象课程,试图从一个个静止而又高度概括的汉字出发,去认识它所代言的物,走进这个汉字背后的大千世界。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我极力主张这样的解决方案,就是根除科目之间毫无关联的状态,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扼杀了现代课程中的生动性。”由我领衔推进的“字成万象”课程,聚焦孩子最感兴趣也最有研究空间的汉字,各学科教师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带着孩子一起去研究,一同去体验,正所谓“一字开繁花,生长无边界”,在这样的学科融合课程里,孩子的完整人格、核心素养均能得到健全发展。(《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时代教育》《星教师》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创新课程的实施。汉字的学习,已经不再是读其音、认其形、辨其义、会组词会造句那样简单,而是建立起汉字与世界的联系,统整各学科的资源,从汉字出发,回到五彩缤纷的生活,努力建构起事物的原貌,回归知识本身,也就是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主张的“导向事物的本源”。


6、

给自己,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


法国作家让·焦诺在《种树的男人》里描述了一位三十多年来默默在普罗旺斯荒原上种树的男人布非耶,他心无旁骛,将一片毫无生机的荒原变成了郁郁苍苍的森林。我也希望自己做这样一位坚定执着的种树人,在我的教室内外播撒下阅读的种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


回想自己行走的历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草根出发,一线立场”。


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阅读教师,常年来行走在儿童阅读推广的最前线,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城市间奔走呼吁。很庆幸的是,我小小的声音逐渐为更多学校更多老师和家长听见——从三叶草,到百班千人,草根教师的一线作为也可以影响深远,波澜壮阔;从《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到“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草根教师的执着努力也能换来一个五彩斑斓的春天。


星星点灯,只为照亮更多的阅读童年。一间教室能够影响另一间教室,一盏灯火能够引来城市通明,一点绿意能够装扮整个春天。这正是我彩色的教育梦想,我愿专此一事,我将终此一生。(《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守望新教育]小编说明:文章转自网络,来源在开篇已经说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向作者致谢!分享美好,传播美好。)



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

作者|周其星

来源|温州教育


周其星,深圳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三叶草发起人。


白岩松说,一个连阅读都要推广的社会是堕落的,可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是——我们很多大人都不知道孩子该读什么书,哪怕他是一个中文系的本科生甚至一个文学的硕士或者博士,对于孩子需要读什么书、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还是不太了解。带着这种担忧,我想跟大家聊三个意思,第一,孩子的文学教育;第二,语文需要重新审视;第三,我们需要彩色的阅读教室。重点谈第三点。


第一,孩子需要文学的教育。孩子需要教材之外更多的文学阅读和文学写作的实践。文学的阅读主要包括图画书、桥梁书、整本书以及群文的阅读。在小学一年级,主要是图画书的阅读,二、三年级主要读桥梁书,四年级以后开始大量阅读文字书,也就是整本书阅读。这个习惯没有养成,精神的底子就打不好。(《给最美丽的童年,选最美好的童书——梅子涵推荐的77部儿童文学作品》)


第二,语文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来看这句话:“人生没有路可以走了”。你们猜猜这句话是谁说的?《圣经》里没有。那大概是多大的孩子说的呢?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告诉你们,是我们班二年级的小女生说的。


有一天她回家整理书包的时候发现语文书不见了,于是一边焦急地找一边喊“糟了糟了怎么办,人生没有路可以走了。”妈妈把这句话写到了家校联系本上,我看了特别开心,就在中午吃饭的时候问这个小朋友,我说:“小朋友,你人生的路找到了没有?”她笑笑点点头,没说话,我知道她找到了“人生的路”。可是,语文书就是她人生的路吗?我想语文书可能还没有重要到能够成为她人生的路。我自作多情地想可能是语文课对她很重要,或者说给她上语文课的那个老师很重要,所以她认为这是人生的路。后来有一件事情证明了我的判断。星期五家长开放日,我们学校所有的家长都来听老师上课。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听完以后,家长发信息给我说:“周老师,我现在在想,假如我小时候遇到像你这样的语文老师,我人生的路会不会不一样啊。”这就佐证了我的判断。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学期老老实实地教完一本书,也就三十多篇课文,而且散文居多,都是朱自强教授所说的那种“教材体”,真正好的诗歌、小说或者戏剧很难找到或者几乎没有,这就是我们的教学常态。


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总是强调“人文和工具的统一”,有一次我为了迎合评委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上了一节“人文和工具的统一”课,在座评委大声叫好:“周其星,这是我看的你上得最好的一堂课。”我们的教育专家李庆明校长说:“周其星,这是我看到的你上得最糟糕的一堂课。”从那堂课之后,李校长开始提出一个观点,待会再说。


我想起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很多石头方方正正的很结实,我们都用它来垫墙角或者砌墙,但是有的石头可以用来雕刻成艺术品,还有的石头可以拿来把玩。语文书属于哪一种?顶多算砌墙的或者垫墙角的。语文教材的特质就是工具性、政治性和思想性比较强,文学的价值、培养孩子文学素养的功能其实非常弱。正如“人”是要分两笔来写成,工具与人文也应该分两种思路来完成:把工具训练还给教材,把文学欣赏交给儿童文学,这就是李庆明校长一直主张的“语言和文学分科”。


比如说《回声》这篇课文,我让他们读过课文疏通语句之后,阅读古希腊神话里有关回声的传说,然后一起欣赏图画书《月亮,生日快乐》,让孩子了解到,回声其实不是简单的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更可能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善良的呼应,就像我冲你点头、你冲我微笑。



还有一个案例。前不久我在学校上过一堂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4课《日记两则》,我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首先让孩子来颠倒一下课文的题目,日记两则就是两则日记、两篇日记的意思,这是最简单的词语理解训练,接着听写。二年级的孩子,常见词语必须要积累、掌握、会写、会用。然后了解日记的格式,了解这两篇日记写了什么,重点关注他做了两个梦,梦里的境界完全不一样,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的思想境界提升了很多,而且是通过“做梦”的方式提升的。


对二年级的孩子我也不想多讲思想主题,马上转入到我们平时写的日记,看看一位小朋友一年级时写的绿豆观察日记。读日记的时候,孩子们笑得乐不可支,我就装作很生气地问:“你读语文书的时候怎么不笑?为什么一读同学的日记就笑得这么开心?”孩子们说:“语文书没这个好玩,小朋友们写得有趣,有想像力。”


看完孩子的日记以后,再看周老师的日记。周老师的日记写在哪里?写在微博上:“小小的手机,大大的世界,把一个妈妈,吸引到里面。看到子羿的这个小诗我都要脸红了,放下手机去做点别的事吧。”


妈妈也要写日记,写到哪里?写在家校联系本上……


紧接着,我再带着孩子阅读图画书《蚯蚓的日记》:


“今天我忘记带午餐,肚子实在太饿了,只好吃‘回家功课’,老师叫我写十遍‘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写完以后我就把那张纸也吃完了。


爷爷教导我们礼貌非常重要,所以我今天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队伍里面还有600只蚂蚁,我在那里站了一整天。


我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我告诉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跟她的屁股一个样……”


接下来,再看看还有《明天日记》,这是《晴天有时下猪》里的章节:因为妈妈老是偷看则安的日记,则安很生气,但是老师说不能说谎话,要写真实的事情。那就写明天发生的事情吧,明天发生的事情在没发生之前,总不能说我是谎话吧,那我就写明天的日记。他就写了这样一篇日记——


6月7日,星期日,晴天,有时下猪。今天的天气一开始是晴天,午后下起猪来了。全家一起吃丸子时,丸子卡了在妈妈的嗓子眼里,一拉妈妈的脖子,妈妈的脖子一下伸得老长。


结果这篇一写完,日记里的事果然发生了。


当孩子们知道日记有这么多种,还这么好玩,接下来开始写日记就一点都不难了。


第三点想谈谈我们需要彩色的阅读教室。


其实我的想法很朴实,那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你要把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带到孩子面前。怎么办?静悄悄的革命,从教室开始。


看到我们孩子的书袋了吗,他自己在一个很普通的帆布袋子上涂鸦,这就是他的宝贝书袋。每天用这个宝贝袋从学校背几本书回家,第二天再从家里背回来,我用这种方式倒逼我们的家长,让家长讲故事给孩子听。


教室的书柜颜色需要丰富一点,这是童年的颜色。书柜里的书是有讲究的,比如说红色书柜里的书它就贴有红色的圆点,圆点下面有一个大写字母。比如说《彩色的阅读教室》,大写字母是C,那就在D和B之间,这样还书就很方便。


阅读教室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阅读教师。


阅读教师应该是很多老师的一种追求,比如说数学老师也可以做阅读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还要将那么多的数学绘本、数学书带到孩子面前。我女儿最喜欢看的《数学总动员》,一套20册,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科学绘本也有很多,深受孩子欢迎,为什么科学老师不拿去使用呢?


阅读教师是一种角色、一种称谓,更是一种意识和觉醒。


阅读教师需要经常给孩子列书单,讲故事,开设阅读课程。作为文学启蒙老师,我的阅读课程主要是做晨读和图画书和文字书的阅读。关于晨读,一年级时读《共和国教科书》也就是《新国文》和《童谣》。二年级的时候加入《向着明亮那方》,三年级还要读顾城的诗,四年级以后进入到小古文的学习,当然开始其它的诗歌。


至于阅读指导课,在一年级上学期全班精读李欧·李奥尼的17本图画书。一年级下学期整合语文书的单元主题进行一系列的阅读。二年级进入桥梁书的阅读,三年级后就是文字书的整本书阅读了。


阅读课程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体系就是故事妈妈进课堂,教育不是凭一人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我们最好的合伙人就是家长。



2007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学台湾,做故事妈妈进课堂,但是当年只有一个妈妈答应我。后来会邀请一些故事姐姐来讲故事,直到2008年开始创办了三叶草故事家族,一直坚持到现在:故事妈妈进社区、故事妈妈进图书馆、故事妈妈进课堂。


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意义在哪里呢?我认为故事妈妈讲故事未必比我们老师讲得好,尤其是不会组织教学,课堂上总会乱哄哄的。但最重要的是,她不仅仅是讲故事这么简单,她是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参与了孩子一段美好的成长时光。孩子从小就知道我是可以为他人做一点事情的,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这种爱的种子、友善的种子一旦播下来将会生根发芽,孩子就拥有了爱的能力。穿上故事衣的爸爸和妈妈、讲起故事来的爸爸和妈妈才是真正的高富帅和白富美。


彩色的阅读教室里还有什么?更丰富的细节、更详尽的书目、更具体的实操在我的《彩色的阅读教室》一书里。这本书有一点门槛,用朋友的话来说,第一章是一座山峰,需要阅读者具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我采用了你我他三种人称交替叙事的方式。梅子涵老师在他给我写的序言里说道:“这是一条多么好的路,一个多么好的新地点,它的名字叫阅读,叫儿童文学。我们早已长大,可是我们竟然总在这个地点里遇见……”就像我们在这个会上遇见一样,我相信有的人见了以后从此不见,但是有的人见了以后还会一见再见。《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守望新教育]小编说明:文章转自网络,来源在开篇已经说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向作者致谢!分享美好,传播美好。)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