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我写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发现,最近几年我们特别喜欢用十个字的题目,今年在江苏的年会叫“人文之火温暖精神家园”,去年我们的年会是“科学之光照亮求真之路”。前年我们题目是“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所以今年我们再来一个“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
每年国际论坛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其实是吹响了明年主题的一个号角,这一次论坛一个非常好的使命就是能够把明年我们做什么,今后我们在德育上应该做什么,能够有一个大致的路线图,有一个目标图,每年都花很多精力进行研究。这一次研究特别痛苦,这个稿子写了好几稿,昨天晚上我们团队又开会讨论,有同志到今天早晨5点才睡觉。今天中午大家一起做PPT,刚刚才把PPT最后改完。因为我们不断在想,怎么样能够让大家真正有所收获,所以到最后一刻仍然在修改。我们希望,对于德育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看法和认知,这样我们的行动也能够更理性、更清晰。德育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最近大连发生的事件,让世人都非常关注,其中就反映出我们的德育问题真的是很大。大连13岁的男孩杀了一个10岁的女孩,从照片上我们看到的素描的作品,正是这个女孩的作品,一个多么热爱生活、一个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就这样走完了她的人生。其实,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最近正在上演一个很火的电影,已经突破13亿票房收入,《少年的你》就是讲述了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的欺凌现象。据了解,校园生活的欺凌现象,已经不是影片和文学作品里的虚构,在中国的学校其实还是比较普遍的。前不久在香港发生的事情,也是触目惊心。香港的暴力行为、破坏的行为,从4月份一直持续到今天,其中很多是青少年学生参与的。这在全世界也是很罕见的,其中背后暴露的问题,其实都和道德教育相关。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在充分肯定我们这些年来道德建设成就的时候,对道德失范现象讲得还是很严重的,其中谈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乃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根子在哪里?我不能说都在学校,但是,学校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因为这些孩子都是从我们校园里走出去的,都是从我们教室里走出去的,是不是这样?至少我们在学校里没有把道德根基真正的筑牢。当我们孩子们离开学校的时候,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是应该基本形成的,这是我们整个基础教育一个非常的任务。当然学校不能负全部的责任,但是我们负基础性的责任。这是网上曾经流传很广的一封信,这是一个在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人,后来到美国做校长,我不知道蓝云(蓝云是出席会议的美国专家)知不知道这一封信,他做了校长之后,凡是新入职的教师一定要给他们看这封信。这封信怎么说的?我曾经看到不应该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景,毒气室由有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而幼儿被训练有素护士杀害。想到这些人类史上惨绝人寰的历史,我一直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在你光荣入职的这一天,我对你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人性,他读写算的能力再高,他的智力发展水平再高,他的学问再大,没有意义。 其实,这个问题中国古代早就说了,有德有才是什么?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所以,德和才,其实“德”比“才”更重要,德才并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育学的人都知道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整个教育学科的鼻祖,他创立了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科学,他曾经说过“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其实,这样一些教育的常识并没有形成共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教育首先要培养人,立德树人。为什么还要我们如此高举立德树人这个旗帜?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立德树人,因为我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直是智力主义领先这样一个路线,从家庭到学校,从评价到风尚,都是一个“智”高于“德”的这么一个路线。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找到培养道德的路径,因为德性的养成跟知性的形成是不一样的路线,不一样的方法。在我们学校教育中,我们靠开德育课程、知识性课程解决道德问题,其实是解决不了的,情感的东西、行为的东西,跟知识的形成是不一样的规律。所以,我们应该寻找这样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想简单的跟大家讨论一下,特别是新德育的路径和方法问题,前面两个我想简单的给大家一带而过。因为这个问题还是要说。
这个问题,怎么说都不为过。我觉得,从道德的发展来说,刚刚几位专家也说了,它是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道德认知始终是一个基础,那么道德认知为什么我们没有达到?我觉得和我们对德育真正的重视可能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以为道德教育是软东西,这个东西不会对人考大学有影响,对找好工作有影响,对人生的幸福有影响。其实我们知道,刚刚两位教授也都介绍了,道德问题在美国是有影响的。在美国,你的学习好倒不一定有用,如果我评价你的人格特征的时候,评价你的领导力、合作精神的时候,你不行,你是第一名我也不会录取你的。但是你想想,清华北大最厉害的学校,他们录取学生的时候看什么?就是看分数,可以说是绝对分数领先。但是在国外,我们所谓的高考状元,人家根本不放在眼里。北京四中的校长曾经跟我说,他说“很奇怪,我们打心眼里认为的好学生也就是真正的德才兼备,有能力、有领导力那些好学生,分数并不是学校里最好的,但是,美国的学校首先把这些孩子割走了”。我们高考前几名的学生人家不在乎。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价值的问题,至少他们形成这样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共识。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它是一个常识,但是没有形成共识。所以,我觉得还是要讲这些常识。首先道德对个人来说很重要,德育为个体幸福完整是奠基的。我们知道,人的幸福最重要根源在哪里?你看看那些幸福的人肯定不是最有钱的人,你的钱再多,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肯定也不是地位最高的人。你以为当了总统他就幸福了?我看特朗普也不见得很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内心宁静的人,是觉得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有用的人。刚刚蓝云教授也说了这个观点。德育应该有助于真正的人的幸福感的形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人的最高目标”,赫尔巴特也有类似的表述。其实,对于教育来说,就是要帮助孩子也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幸福,整个人生旅程就是一个追求幸福过程。如果你要真正能够得到幸福,那么你就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爱因斯坦曾经讲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于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是爱因斯坦在答《纽约时报》记者访问的时候说的一段话,其中深刻地讨论到了道德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当然,社会的和谐是离不开道德的。道德可以分公德、私德和大德,但是,道德从本质上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它只是在两个人以上的社会群体中才存在。在鲁宾逊荒岛里,他一个人生存不需要道德,刚才冯建军教授也讲了,蓝云教授也讲了。道德是规范人和人关系的一个需要,社会交往才需要有道德。所以,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道德,没有这样一个契约,没有这样一个大家都必须遵循的规则,这个社会就会无序。所以,为什么昨天我们的张卓玉厅长在讲规则的时候引起了那么多共鸣?其实规则是维系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而道德就是来调剂人和人关系,让每个人都能够遵循规则的这么一个前提,你不遵循规则,就需要有法律,法律就是来惩罚、来制裁。所以,德育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守规矩,都能够以妨碍别人为耻,这个社会就会很安宁。我昨天收到一个朋友给我发的邮件,日本NHK,也就是日本的“中央电视台”前不久放了一个片子,是中国人在日本高声喧哗的案例。这个片子让中国人都很没有面子,在所有的地方能够听得到声音最响的人是我们。他们觉得很奇怪,怎么可以这样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因为你妨碍了别人。我有一次出国,在海外的电梯里面看到用中文写的几个字“请不要随地吐痰”,你为什么不用英文写?用中文写是什么意思?很明显,这样的错误中国人犯得比较多。那就是说,对于社会的基本秩序、基本规则,我们是重视不够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很少去关注他在社会、在公众场合下的基本反映。所以,德育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我们更好地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尊重社会伦理。我们知道,德育对国家发展,对塑造一个民族的个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对海外输出了大量廉价电视机、服装,各种各样的产品,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曾经讲过一句话:“没关系,这些不可怕,等中国人有一天输出价值的时候才可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真正强盛的标志是什么?美国人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称霸世界,其实是靠美国精神、美国价值。现在为什么欧洲人开始不太买美国人账了?因为美国人精神、美国人价值受到了挑战,美国人自己破坏了很多自己游戏规则,它退出了很多国际合作的舞台,是不是这样?所以,一个国家有没有尊严,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高贵,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有没有道德,当一个国家的国民走出去都能够让人家放心尊敬,这个国家就是真正的强盛。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去,让大家放心呢?我们这一代人都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院长孙云晓曾经写过一篇报告文学,《中日夏令营的较量》,大家可以看到两个国家的孩子的差异,其实它的背后都是反映我们德育的差异。德育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更不用说爱国主义本身就是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大家都知道,总书记近年来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愿景,这是一个非常有愿景的构想。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了,不同国家之间、整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合作越来越频繁,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一个孤岛。世界需要有些共同的人类理性,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道德作为一个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同理心、没有公理心,没有人类和平发展的意识,那么这个世界也是不安宁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已经主动地在承担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导责任,我们的孩子道德境界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关于德育的意义的问题,我没有完全展开。明年的年会上,我们会详细把这个意义的问题展开。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对于道德教育本身的重视,会对我们整个教育行为发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所有的校长、所有的教师、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够自觉地意识到,道德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超过了智力学习,学习成绩、品德的发展、人格的发展,至少应该是并重的。我不能说一定要高出很多,至少你应该把孩子的品德发展、人格发展,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待。可怕的是,现在几乎很少人认真的加以对待。我们所有的评价体系里对这些问题其实也是重视不够的。一俊遮百丑,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只要你读书好,不管其他怎么样。许多父母为什么不让孩子做家务?担心做家务会影响看书、做作业的时间。第二个大问题是新德育的特点,大家可以注意到,为什么我们用了一个新德育?当然新教育喜欢用新,新生命、新科学、新人文,着不是赶时髦,其实我们是很用心地在思考这个问题。新德育,我们延续了过去提到的大科学、大人文的概念,其实它是一种大德育,它是秉承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宗旨,通过大德育课程,用善为师生的心灵注入不竭的源泉,在教育生活中,让幸福更有厚度,让完整更加充实。1、新德育课程是系统的、完整的、生活化的品德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活动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明德至善、学以成人为目标,以道德与法治为基础,因为这是国家教材,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等为载体,从私德、公德、大德三个维度,私德公德大德这是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概念,我们把它应用到新德育上,我觉得是恰到好处,它涵盖了新教育对德育的一个基本范畴。因为传统的学校德育范畴只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有的也加上心理教育、加上法制教育,但是不管怎么样,它其实没有涵盖一个完整的整个内容,我们把这三个概念引入到新教育德育内涵中,联合学校、家庭、社区,包括NGO组织等多方面,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活动课程。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中国其实从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德治社会,中国传统是最崇尚道德教育,你看儒家整个治国理念,修齐治平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之前要做什么?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它是把所有个体行为和国家行为联系在一起。所以家国情怀,就是这个道理。今年2月份,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就讲到了家国情怀的概念。我在现场聆听了,很有感触。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把“家”和“国”连在一起的,只有我们中国,它是一个概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精髓上值得好好总结的。包括这一次的标题“明德至善”,上两千多年前的《大学》就提出来的教育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中国教育几千年来没有变的一个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当然,在这样背景下,我们怎么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我们德育课程体系之中来,同时能够借鉴世界德育理论的优秀成份,包括刚刚提到的这样一种社会情绪、社会情感、审辩思维、理性协商、契约精神、民主法制等等。3、新德育注重在私德公德大德层面上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我们过去讲到很多德育概念,包括像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劳动教育、公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等等,包括公民教育,大家很多人如果细心一点会注意到,最早新教育的卓越课程体系讲的是公民教育,现在依然很多知名的专家一直建议我们用公民教育的概念。为此我们开过几次内部讨论,一致认为,公民教育非常重要,公民教育在公德教育体系里面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它不是整个德育内容的全部。我们这一次也没有用新道德教育,而是用新德育。为什么?因为你不能把它窄化,窄化到小的道德教育,也不能窄化到稍微大一点的公民教育,所以它是包含着公民教育,包含小的品德教育。当然也包含其他更高层次道德教育的概念,所以它的层次很丰富。在我们学校里用德育教育概念的时候,经常是把广义的道德教育和狭义的道德教育混在一起的,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严格界定。一般我们讲道德教育,最小的狭义的道德教育,其实是讲的品格教育,那就是一个人基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习惯。稍微广一些的教育,是政治教育,我们学校里讲的政治教育通常是指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主要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这是我们传统教育学著作里讲的前几位,后面我们国家教材把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正式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所以,我们的新德育基本上是这么考虑的,我们学校里接下来怎么做新德育?(1)私德,更多的是在个体和家庭范畴里来考虑,像孝顺、良善、淳厚、自尊、自主、自爱,往往和个体、家庭关系相关。(2)公德,更多是从学校、社区、社会灯公共生活角度,更多涉及到要和社会发生关系,要和别人合作、协商、守法、理性、诚信、友谊等等,这属于公德范畴的内容。(3)大德,这一点我们过去关注是不够的,忠诚、爱国、博爱、为民、公平、正义等,刚刚他们介绍国外道德教育内涵的时候,昨天檀传宝教授也谈到,更多从两个层面,一个是个体的仁爱性,一个是社会的公正性,但是我觉得那还不能够完全包容新德育讲的道德概念。4、新德育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在新教育卓越课程体系里面,生命教育是我们整个教育的基石,其实你仔细去研究,生命教育和上面所有的教育都有关系,但是它是基础,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主张,教育首先为生命而存在,所以我们要拓宽生命的长宽高,尤其是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它和道德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定是有交叉的。所以生命教育如果真正落地了、做实了,说老实话,道德教育的问题基本上也解决了。这两者之间如果划两个圆圈的话,它的交叉度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是不同课程体系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后在我们设计课程的时候,也会注重它们之间联系、区别和交叉。昨天晚上我们专门讨论未来的新德育课程怎么去构建,我们应该走什么路线。但是它很清楚,我们课程的基础是生命课程立本,然后求真、向善、尚美,这是我们智识课程、德育课程和艺术课程的目标,最后是特色课程,张扬个性。在未来学校的构想里面,未来特色课程将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性课程,所以,它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这几个课程之间其实是统一的,我们有一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曾经说,“真善美其实是同一的”,真实、完善、完美,在本源意义上它们是同一的。其实这些课程也是我们为了教育的方便、研究的方便,把它相对分开来讲。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刚才冯建军教授已经讲得很清楚。其实生命必须要有道德的引导,道德教育必须帮助生命成长,这两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前者要求生命教育道德化,后者要求道德教育生命化,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卓越课程的设计上,新生命关于宽度的部分和高度的部分都有了比较好的阐述,比如我们讲交通安全,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更多是讲珍爱生命,但是在德育课程中,可能侧重讲规则,所以它是有所不同的。智识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当然更是非常密切。我们知道,求知的过程固然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认识这个世界,但是认识世界本身并不是目的,认识世界目的是为了适应这个世界和改造这个世界,那才是目的。适应这个世界和改造这个世界的过程,就和我们的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德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就更加密切,我们知道,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做法。昨天我们跟几位美国教授交流的时候,他们说在美国道德教育,宗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人的心灵的很多问题是在教堂解决的。但是,我们没有这样一个能够解决心灵的宗教问题,所以学校教育承担的任务就更加重。在美国,从社会角度来说宗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艺术教育本身也是能够引导人向善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本身是一种善”,它之所以能够引起快感,是因为它是一种善。席勒也说过,道德的人可以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这几个关系,从理论上大致我们简单这样一个说明。大家至少可以知道,新教育讲的新德育,它的内涵和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是有所联系,也有所不同的。既不是小到了一个品格这么一个道德教育,也不是一个包罗无边,把一切都能够包揽的教育。新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它从第一天开始,就把道德教育作为新教育灵魂所在。《我的教育理念》第一章第一篇就是讲理想德育,我们讨论了理想德育的八个方面,比如已经非常全面了,基本上德育的问题解决了。比如我们提出要注重活动,因为德性养成和知性养成的规律不一样。德育一定要靠体验、靠行为、靠活动,你在课堂里是培养不出德育的,靠知识的灌输、讲道理是讲不出人生的,所以必须要有活动。阅读对于道德发展的意义也非常重要。这个我们等会儿还会说,其实我们知道,道德认知的养成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那些最伟大的经典去对话,对一个人德性养成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在《我的教育理性》中还谈到要重视学生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要注重用真实感人的故事和案例打动孩子;要重视心灵的沟通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体等。刚刚有专家讲到榜样的问题,道德教育一定要有榜样的引领,新教育特别强调生命叙事理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原型的,你像谁那样活着,你像谁那样做教师,这个会直接影响你整个人生的历程,也会影响你道德的形成。德育需要循序渐进,现在我们整个道德教育目标是不清晰的,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过去我们经常讲,小学里面讲共产主义,到了中学讲集体主义,到了大学讲社会公德,整个次序是倒过来的。还有沟通、对话,自我教育,三位一体,其实道德教育主要的路径和方法在《我的教育理想》的八个方面,就已经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如何展开?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上一个月,我在杭州做了一个讲演,讲演的题目就是《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与新德育》。仔细的去看一看,新教育的十大行动,的确完整地回应了我们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六个育人,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系统育人,每一个行动里面都有德育。所以,昨天晚上我们在讨论报告的时候,有老师说,其实把这十个行动做好了,落地了,德育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因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开拓新的东西,研发新的课程,但是真的是如此。我上一个月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临河区,看了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的校长就给我说,他们学校就做一件事,每月一事,一年12个月每个月重点抓好一项工作,落实一个主题,就用它把整个学校运转做起来了,德育问题也解决了,资源问题也解决了,艺术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全面发展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新教育这些十大行动,的确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你会发现它本身和德育就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重点讲其中与德育关系最密切的几个行动:一是每月一事。我们把每月一事和刚刚严教授讲的核心素养做了一个对应,你们看是不是对应得天衣无缝?我们认为,核心素养就像过去的素质教育一样,如果不落实到行为上,是无法落地的。什么叫素养?素养一定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你没有行为,体现不出素养。所以我们新教育实验的这12个月,每月一事,的确是把基本的品德,从私德、公德、大德,基本上是涵盖在这里面。所以,能够把每月一事做好,本身就是德育工作非常好的抓手。二是缔造完美教室。大家可以看到,在新教育最初做完美教室的时候,我们希望教室里面都有一张图,那就是道德发展的三境界、六阶段,我们希望学生在人格成长的过程中,他首先面对一件事情,处理一个问题,问问自己,你处在哪一个阶段,你是功利阶段、道德阶段还是天地阶段,这是一个道德人格发展图,它是根据劳伦斯·科尔伯格理论演绎出来的这样一个道德图谱。班级规则也是如此。新教育的班级规则,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出,它要和学生商量,是共同制定规则的,不是把一个规则强加于学生的,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制定规则。大家制定的规则大家共同遵守。所以我们说,班级管理是通过底线加榜样来实现的,底线就是一个基本要求,榜样就是模范的作用。生命叙事剧和德育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它有很多自身非常独特的特点。从叙事剧的选材、共读、编剧,一直到角色扮演,都有着非常深刻的道德教育的原理。生命叙事剧的基础是阅读,新教育的书香校园,共读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一位共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同的价值和愿景。为什么我说阅读书香校园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性的路径?我们看看《夏洛的网》这本书。这本书是我们新教育小学生必读书目其中一种,你看在夏洛这里,蜘蛛为了帮助小猪威尔伯曾经讲过一段话: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应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其实,通过这本书,着就睡想通过一个蜘蛛的生命去唤醒我们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就是告诉我们孩子,要活出你的生命意义。什么叫意义?帮助人本身就是生命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家再看《悲惨世界》。你看到主人公冉·阿让从一个逃犯,成为一个市长,又主动再次进入监狱,无论在人生什么阶段,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人格的光芒始终照耀着我们。所以,读每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名著,每一次都是道德的熏陶。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的力量,对孩子心灵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道德是情感,情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移情,通过阅读过程,会把书中人物、动物的命运投射到自己身上,对人的这种社会情感的形成,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过去把阅读更多理解为对学业成绩有作用、对智力发展有作用,其实阅读对于道德的作用绝不亚于对于智力发展的作用。毫无疑问,大量的阅读对形成智力背景、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它对于提升一个人的境界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新教育研发的晨诵、午读、暮省的课程,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道德教育课程。我们的晨诵和中国所有的晨诵都不一样,你们看新教育研发的《新教育晨诵》,每一首诗的后面都有一个“思与行”。什么叫思与行?就是要让你反思,要让你行动,我们在阅读一首诗的过程中,同时,它有德育的功能。暮省课程也是,最近我们在研发新教育的暮省课程,我们觉得其实新教育提出的反思性写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暮省行动。从个人的暮省一直到群体的暮省,都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前面说的新教育已经做的课程,我们希望大家还要挖掘里面的道德教育德育内涵和要素,让它生根,把它做实,把它做牢,能够做得更好。我们也在考虑要研发一些新的课程,这些新的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在未来的新教育学校可以有意识的进行推广。昨天张厅长提出规则素养课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可以说这是针对我们中国孩子量身定制的,因为我们对规则重视不够。昨天我们讨论到国际教育关注的“毅力”问题,中国人的个人毅力问题,比较强,个人主义不比美国人差,但是合作精神的确是不够的。所以中国人打乒乓很厉害,但踢足球、打篮球就稍微差一点,主要是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薄弱一些。合作最基本条件就是规则,合作就要有规则。如我们开会就要有规则,为什么我们不能超时?因为时间的约定是规则。所以,我刚刚开始讲的时候,专门找了一个闹钟放在口袋里,4点钟准时结束,不能超时,其实这就是规则。在公共场合开会就要有规则,活动就要有规则。但是,规则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把它泛化,我们研发规则课程的时候总要把它以学校生活规则为主体来设计,我们领导力课程就有所分工,我们新公民教育研究所的所长张卓玉厅长,他举的例子基本上也都是学校教育生活的规则,这些规则有好处,就是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我们从学校所有大的规章制度开始,从班级生活开始都可以来进行,所以,我们从设计规则、参与规则的制定,评价与改进,遵守与维护,我们也考虑研发这样一套课程,争取用一年的时间,明年年会的时候能够把它贡献出来。领导力的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一开始在研究新德育课程的时候,曾经设想过用领导力来涵盖,一会儿你们可以看到我们当时设计的一个路线图,领导力,我们把它更多限制在公共生活、公共关怀和公共参与几个方面。为什么对领导力重视呢?因为新公民教育研究所合作方设置在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下面有一个团队,做领导力培养已经做了十多年了,我们从三年以前跟它们全面合作,做了一个中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大会,这个大会已经做了十年了。我们觉得这是中国道德教育,也是新德育一个非常好的抓手,最初我们设计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领导力课程体系,大家可以看到,财商也在领导力里面,人文课程培养文化公民,财商课程培养经济公民,环保课程培养生态公民,法治课程培养政治公民,社会课程培养社会公民,是按照这样的体系,但考虑到这个体系很庞杂,而且涉及到跟智识课程、生命课程之间的交叉,所以我们想先从公共关怀、公共生活开始。大家可以来注意研究一下这几年做的领导力展示,今年已经派出一些新教育实验学校参与领导力展示,每年暑假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活动,就是中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我们准备继续发展成为小学生领导力、中学生领导力全面的活动,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所以,这是我们做的领导力。
财商课程的问题,昨天王胜博士已经做了介绍,我们觉得它相对来说是一个小切口,而且在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已经做了很多年,王胜也是我的博士,他在做财商的时候做得比较专业,这门课程也获得很多国际上大奖,我认为也是比较成熟。我们把它作为新教育的大德育课程之一去进行推动。德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体验,所以很多教育活动都是模拟,财商课程其实也是模拟。模拟医院、模拟法庭、模拟学校、模拟商店、模拟货币,其实就是模拟真实社会中的小社会情景,除了财商以外,我们为什么没有把财商放在模拟里面呢?因为它是是一门相对比较成熟课程,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模拟。现在我们至少想到了,目前已经成功的有实践的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模拟政协等。我有过不少机会到国外的政府、人大、议会去访问,只要去看,都会看到中学生、小学生在那里访问、考察、交流,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政府、人大、政协是很少看到孩子们的。全国政协近年来做了一些开放的尝试,特别是北京市做了非常好的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我为什么把张毅请到这里来给我们讲?因为这是中小学生政治参与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所有的模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其实是体验和参与。我觉得我们现在模拟联合国,更多是把作为外语教学,是把它作为学习语言来做的,我觉得这个方向其实是错的,因为美国人也做模拟联合国,对不对?它不是作为学外语来做,而是规则,是国际合作、国际关系, 是交流、沟通、协商,它主要解决社会交往、沟通、决策、规则,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已经决定要编写《模拟联合国操作手册》《模拟政协操作手册》等,能够指导我们中国的学校,尤其是新教育学校更好地去做。我们在做模拟联合国的时候怎么做?我们想搜集一些案例,做成一个比较好操作手册,模拟法庭、模拟政协、模拟人大都是如此。模拟政协北京市做了多年,而且得到北京市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也非常支持。北京市中学生也多次来找我,每一次开两会,他们都会来找我,说我们写了很多提案,你看能不能带到全国两会去。其实我在15年以前,刚刚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时候也做过这件事,只不过是在我们教师群体中,让我们老师给我提建议。当然,模拟政协的内容远远不仅仅是一个模拟写提案的问题,政协还有一个很重要议事活动。像汪洋主席每两个星期都要开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双周协商座谈会是什么意思?每一次围绕一个委员关心的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题目,邀请有研究的委员来讨论交流,谈建议,出主意,邀请政府的各个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相当于一个现场办公会。有的时候还会特地选一些不同观点的人到这里来发表意见,在碰撞争论中寻求解决方案。所以,我觉得这种模拟在我们心理学里面讲,叫角色扮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新德育怎么做?一方面我们把新教育已有的十大行动,包括一些课程能够做深做实,同时,我们会尽快围绕着刚刚提到新的课程,如领导力,模拟,规则,包括财商,能够尽快形成比较好操作手册,指导学校进行探索。新教育与其他学院派的研究不同,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不是有一个现成东西给大家,让大家照葫芦画瓢,而是我们共同创造。所以,我们提出来的一个初步设想,不是法则,不是不可以变的,而完全随着实践不断完善的。包括新教育理论,也在不断的修订、去完善。所以,我们怎么样进一步通过理论和实践契合,一方面提升理论,一方面改进实践,我觉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把我们这一次的主题再次给大家点一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最高的目标就是把人类美好的道德能够进一步的明亮起来,在我们心里明亮起来,落实在行动上,能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不断完善自我的人,不断能够超越自我的人,大致是这么一个境界,它也比较好阐明了新德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张。当然,新德育的完善最终要体现在人性上。前两天,我跟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做了一个对话,那个作家分析了很多社会的问题,他说,有些人的人性天生就是恶的,我跟他辩论,我说人性其实总体上是善的,这是我们中国儒家学说一个基本的理论,当然也有人说人性无善无恶,那就是培根的白纸,本来就没有善恶,近朱者赤,近我者赤。但是,毫无疑问,我认为从儿童天性来说是善的,你去看蒙特梭利的著作,你去那些伟大教育家的著作,都会发现他们为什么讲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没有成年人恶习,他们很多恶习不是一开始在胎里就有的,一定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儿童对于世界好奇心倒是与生俱来,其实刚刚讲的很多品格从源头上溯源,你会发现儿童天生对世界好奇心、求知欲望是有的,恰恰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摧残他,不断泯灭他,所以我们的教育很重要使命就是能够把人性中那种本来的光明、本来的善意,能够把它放大、张扬、稳固,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使命。为什么要明确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我们这一代人当时看马卡连科看得比较多,现在我们对马卡连科已经是不能很熟悉了。所以我们对人性的坚定性,人性向善、人性本善的坚定性,对整个我们教育工作有一种自主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认为其实做教育的人,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者教育观会直接影响教育行为,我前面讲的,如果说真的意识到道德很重要,就这一点,你的教育行为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你能够更知道人性本身是善的,在教育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引导向善,所以,我们觉得新教育通过将近二十年探索,最近五年,我们通过对新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渐渐构建了我们对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对教育基本的认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还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希望在新教育的学校里能够听到更多关于新德育的美好故事,尤其是在明年的年会上,明年是新教育的20年,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精彩,谢谢大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实验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