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要素和主要行为,自主、独立、主动则是个人进行居家学习必备的状态、态度、品格。居家学习要遵循学习的规律,也要体现居家的特质和优势,不宜把居家学习学校化(网络化),居家学习重要的不在于教学进度的推进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持续的阅读、思考、表达,使学习在家里真实、深刻、完整地发生。疫情期间,如果能让居家学习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方面得到积极的训练,并形成相应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因祸得福”,学校教学就会回到真正的本源。——余文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关于教育,任正非真正的忧虑是什么?
做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新教育阅读宣言——阅读的力量
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向何处去?
余文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民革福建省委副主任委员。
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要素和主要行为,自主、独立、主动则是个人进行居家学习必备的状态、态度、品格。居家学习要遵循学习的规律,也要体现居家的特质和优势,不宜把居家学习学校化(网络化),居家学习重要的不在于教学进度的推进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持续的阅读、思考、表达,使学习在家里真实、深刻、完整地发生。疫情期间,如果能让居家学习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方面得到积极的训练,并形成相应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因祸得福”,学校教学就会回到真正的本源。([守望新教育]《余文森: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关注》《余文森:教育的五个着力点》)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真正学会了阅读,就是学会了学习。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简称阅读学习),也是教育的基本特征。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以听讲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简称听讲学习),教师讲学生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但是,长期这样学习会带来两大后果: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另一方面阻碍学生阅读力的发展,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被严重的窄化和弱化。听讲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阅读学习才是学习的真正归宿;听讲学习只是学习的辅助,阅读学习才是学习的本体。‘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具备了初步的阅读水平,教学的主要方式就要从以听讲学习为主转向以阅读学习为主,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就像母乳再重要,也不能一直让孩子吃下去。母乳的营养价值随着婴儿的成长会逐渐减弱,教师讲授的价值也会随着学生阅读力的提升而减弱,笔者曾经把“学生能看懂的不教(讲)”作为有效教学的第一条铁律。婴幼儿的主食要逐步过渡到“五谷杂粮”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逐步过渡到自主阅读上。书本的营养价值肯定比老师讲的要丰富得多,特别是教科书(教材),它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写又经过严格审查才得以出版供学生使用的,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基本上也是教材上的东西,理论上讲是学生可以自学的东西,之所以要老师讲,是因为我们教育有一条隐性的思维假设——学生不读书不会读书,所以要老师讲。而老师越讲,学生就越不读书不会读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老师越讲越理直气壮,不讲就不放心,从而导致了教育的恶性循环。总之,我们要正本清源,把以听讲为主的学习尽快转向以阅读为主的学习。这次疫情期间学生只能居家学习,为这个转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遗憾的是,不少学校却用线上授课来代替学校面授,依然想通过线上的“听讲”控制学生的学习)。针对学校教育中阅读的“缺位”和“问题”,我们认为,学生居家学习要坚持阅读导向、阅读为主,同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为此,我们强调:第一,自主阅读,就是学生凭一己之力自行阅读。现在的学校课堂也倡导和注重学生的阅读,但这种阅读都是在老师教下进行(教下阅读),老师过多过细的指导,使学生丧失了阅读过程中来之不易的刺激、挑战、惊喜。更糟糕的是,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阅读从依赖教师变成了依赖教参和教辅资料,有的学生把阅读变成了从教参和教辅资料中寻找答案和要点。原汁原味的阅读没有了,教材的新鲜感没有了。自主阅读就是要还原阅读的原始性、过程性、探索性、发现性。自主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较量和对战,不仅无需教师过多的直接指导,也不需要“教参”和“教辅”过多的间接介入。为此我们倡导,学生个人要真实地、直接地、持续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果是理科的话,还要去琢磨每个符号、每个图像、每个公式、每个定义的内涵要义和来龙去脉。教科书是知识的精华、精髓所在,是需要学生沉下心来细读、深读的。从阅读态度的角度说,我们要敬畏文本,不带任何“成见”“意见”地面对文本进行阅读,以谦卑之心去解读文本、理解作者。(《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第二,整体阅读,就是整篇、整节、整个单元、整章乃至整册教科书整本书的阅读。现在学校的教学和阅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割裂化碎片化现象,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的顺序单篇文章、单个知识点进行“孤立”的教学,学生也就只能亦步亦趋跟着进行“孤立”的阅读和学习。这种教学和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学生居家学习,可以不受课时和进度的节制,完全可以进行一体化、整体化的阅读,在整体—部分—整体的循环中进行阅读,至少首先通读一个单元,在单元的构架和背景下再细读每节、每篇的内容,使具体的知识点和知识的单元结构、整体结构保持良性的互动,这也是深度理解和解读知识点的需要。在整体阅读之中,“将烦琐的课文分析去掉,将大量无味的朗读去掉,将枯燥无益的语文作业去掉,将对课文人文内涵的过度挖掘去掉”。使阅读不再纠结于单篇课文以及单个知识点的“深挖洞”,而是立足于整体的阅读主题、任务和目标以及不同文本和知识点的关联,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在联系上对文本和教科书知识内容进行建构,实现学科内在的课程整合。我们提倡学生居家学习要像看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一章或一个单元,在整体通读的背景下进行细节化的阅读和学习。“我思故我在”,人只有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才能彰显自己的真实存在,人存在于自己的思考之中。没有思考的学习就是主体(人)不在场的学习,人就好像变成一台影印机,只是复制和记忆知识,这不是体现人的本性的学习。从这个角度说,思考和学习是一体的,二者不能分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和核心,所谓真实学习、深度学习就是思考真实参与、深度参与的学习。杜威为此强调:所谓学习就是学会思考。思考的水平、品质、能力决定了学习的质量,没有学会思考,就是没有真正学会学习。不解决思考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问题。不能说我们现在的教学都不重视思考,但由于受到教学方式和流程(以及教材编写)的局限,学生的思考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一是被动性,思考的源头在于问题,而我们的教学却一直“排斥”“消灭”问题,因而从根本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新课改以来一直倡导探究性学习,可是探究的问题不是来自学生,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和机会是由教师(教材)把控的,学生只需“按图索骥”地回答问题、找出答案,这其中学生虽然有思考的参与,但本质上说这种思考是被动的、应对的。二是接受性(理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思考因此也就被定位为接受和理解,一旦学生接受和理解了知识,思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思考只是知识学习的手段和工具。三是封闭性(标准性),教学之中的思考往往被局限于教科书之内,问题的提出和答案都在课本里,特别是课本里的答案往往又被视为标准答案,这样学生思考的路径和方向就变得狭隘和封闭。如何突破现有教学过程中思考存在的这些局限性,把真正的思考引入学生的学习之中?我认为,居家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独立思考。思考的本质就是独立,依赖的、被动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居家学习少了教师的“指挥”,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为独立思考提供了空间,让独立走到了前台。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需要学生真正独立地进行,关键在于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通过问题、为了问题而进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没有问题,感觉不到或发现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还意味着学生对知识和结论的掌握和信赖都必须经过自己的论证、验证、确证,没有死记硬背没有盲目相信,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对教材和知识保持一种质疑、批判和开放的态度。(《疫中碎思 “真善美”——未来学校的新思考》)第二,基于大问题的思考。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往往都是琐碎和细小的,对不少学生而言缺乏挑战性和刺激性。居家学习可以摆脱上课时间的局限,鼓励学生对学科的大问题、核心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学科大问题对应于学科的大观念,是学科本质和特殊性的集中体现,是学科思想方法和知识体系的负载体。通过对学科大问题的思考,领悟学科的性质和独特的价值。学生一旦通过对学科大问题的思考获得收获,就会对学科具体知识和内容的学习产生“统摄”的效果,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直接而全面的促进作用。第三,致力于诞生精彩观念的思考。阅读获得的是他人的知识(公共知识),思考获得的是自己的知识(个人知识)。思考的最高境界是诞生自己精彩的观念,形成自己的感悟,产生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在旷日持久的学校学习中,如果从来没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过持续的思索,从来没有体验因思考而获得某种发现的兴奋和惊奇,那么这个学生一定会缺乏学习的真正内驱力。学生居家学习特别需要这种内驱力,当然也是产生这种内驱力的良机。要鼓励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思索,直至有所发现和突破,不怕浪费时间,这才是居家学习的价值所在。表达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是通过学习结果的呈现来进行的,区别于阅读和思考是对知识的输入,表达则是知识的输出,如此学习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现行教学也重视表达,但却把表达严重“窄化”“浅化”,表达(输出)主要被局限于练习、作业、解题,其功能主要被定位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表达就其形式而言,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知识的呈现、迁移、应用、转化、分享,只有能够清晰表达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学会的知识。通过表达让学习结果看得见,学生只有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才会对整个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学生居家学习的表达要在“主动”上做文章,把学习结果通过嘴巴和双手传递出去:第一,口头表达。鼓励学生主动地把每天居家学习的结果通过口头语言跟父母和家人进行交流分享,家长不要天天只盯着“作业有没有做完、有没有做错”这类问题,家长的职责要从检查督促学习变成倾听分享学习,通过倾听分享促进孩子的学习,让孩子的口头表达越来越简洁、生动、明了,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准确、到位、深刻。家庭里每天晚上都要把孩子的学习分享作为最重要的家庭精神聚餐,特别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自己认为的精彩及奇妙之处,当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和不明之处,家长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科的学习,也会慢慢地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二,文字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进行学习,不是刷题,而是像写作文、写文章那样写学科的学习心得或自己的学科设想、学科理解。“会刷题、不会写作”是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弊端。不用说中小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写作状况也很令人堪忧,从内容角度讲,写不出有思想的东西(提不出自己的观点,或是对别人观点的独特的见解或解读);从形式角度讲,写不出有清晰逻辑结构的论文;从文字角度讲,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更是家常便饭;从选题角度讲,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或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仅靠作文课就能解决的,所有学科的学习都要强化文字表达的训练,理科的学习要学会写实验报告,数学的学习要学会写数学的应用文章。正如要鼓励学生思考学科大问题一样,也要鼓励学生写学科“大文章”,不能只拘泥于知识点强化训练的小题目,这样不仅无助于学科写作能力的发展,也无法形成学科的视野和意识。希望学生的居家学习能够跳出“听课、作业、练习、考试”的怪圈,回归学习的本质。把时间用在阅读、思考、表达上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一定会产生深远影响。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