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游戏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对于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在游戏中发现自我。

现在的儿童,生活富裕了,游戏时间却少了;与电子产品里的游戏打交道多了,与人和自然的游戏却少了;用钱买来的玩具多了,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却少了。

传统游戏中,蕴藏着民间的智慧,蕴含着人与自然的美好,蕴含着人际交往的互动。

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好游戏是润物无声的教育。

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时间,创造更多的游戏空间,让传统的游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童年为一生奠基,是我们的心愿,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朱永新

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我觉得至少可以有四个方面的理由......——《朱永新老师于2019年6月1日在中国儿童发展论坛的演讲》(文章附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新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让孩子享有幸福童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

让童年与美好相遇
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
给最美丽的童年选最美好的童书
最好的“教育技巧”是与孩子真诚相待——童年的秘密
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


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

作者|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教育观察


游戏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对于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游戏。


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在游戏中发现自我。



现在的儿童,生活富裕了,游戏时间却少了;


与电子产品里的游戏打交道多了,与人和自然的游戏却少了;


用钱买来的玩具多了,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却少了。



今年三月,著名图书装帧设计家周晨先生寄来范小青撰文、周矩敏绘制、他本人装帧设计的《江南童戏百图》一书,读完以后,我在微博和头条介绍,当天就有超过20万的阅读量,好评如潮。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我们儿童时的游戏,如捉迷藏、挑绷绷、踩水车、编柳叶帽、抽陀螺、绕饴糖、钻山洞、接板凳等,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这本书的作者都是苏州人,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小青同是苏州大学77届的校友,同是苏州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苏州青联副主席;我和矩敏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同时在民进市委的班子共事;而周晨当年在我分管的古吴轩出版社当美术编辑,因为工作关系也有许多接触的机会。

打玻璃球(中国画)周矩敏

作为作家、画家、装帧设计师,小青是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主席,矩敏是苏州国画院的原院长,周晨是多次获得世界最美图书的设计师,都是业内的佼佼者,三人强强联手,为孩子们奉献了这本好玩有趣的书。

但美中不足的是,矩敏的图画特别生动传神,小青的文字也很灵动鲜活,对游戏的具体玩法却没有详细展开。我告诉周晨,如果能够对游戏的玩法详细介绍,让现在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玩玩父辈的游戏,真正复活这些传统的游戏,一定会更有价值,更有教育的意义。我当时提议,是否请我的学生、《吴地传统游戏集锦》的作者来补充具体的玩法,出版一个修订版?周晨笃定地告诉我,另外一位苏州的朋友的新书,会弥补这个缺憾。


几个月以后,周晨发来了李涵老师的这本《童戏图》。他告诉我,李涵老师是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也是原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中国画的人物尤其是吴地风俗画方面造诣深厚,出版有《江南烟景》、《童趣诸事》等个人画册及《沈三白》连环画册、《吴地绘画》《吴地工艺美术》等专著。李涵老师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展览,並被选为中国邮政2018年元宵节特种邮票。他的这本书,也是一本儿童题材的吴地风俗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个人风格。

抽陀螺(中国画) 周矩敏


细细阅读,果然如我所愿,这本书不仅有精美、生动、有趣、直观的图画,也有具体、详实、清晰的文字,更有我特别感兴趣的作者亲身体验、现身说法的游戏玩法。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对江南的儿童游戏进行了全面、生动的介绍。第一部分是“集体游戏”,主要包括捉迷藏、春游、丢沙包、丢手绢、堆雪人打仗、击鼓传花、开火车、老鹰捉小鸡、摸瞎子、抬轿子、做广播体操、打仗、抢凳子、找朋友等团队活动的游戏项目。第二部分是带有博弈输赢的游戏,主要包括飞洋画、拍拍子、猜冬里猜、打弹子、打康乐球、斗草、滚铜板、七彩游戏棒、打算盘棋、斗蛋、斗纸飞机等。第三部分是竞技对抗的游戏,主要有拍台球、拗手劲、拔河、搏跟斗、斗鸡、拍羽毛球、踢毽子、踢足球、跳绳、跳橡皮筋、头顶头、驮妈妈背娘舅、两人三脚齐步走等。第四部分是文化艺术活动,包括乘风凉听故事、看小书、吹口琴、搭积木、打沙哈牌、折纸飞机、玩手影动物、万花筒、看露天电影等。第五部分的游戏的技巧技能类型的,包括风风车、挑綳綳、打弹皮弓、放风筝、竹蜻蜓、包纸粽子、折纸等。第六部分是亲近自然的游戏活动,如斗蟋蟀、爬树、玩水枪、削水片、粘知了、钓鱼、摸鸟窠、喂养小鸡、捉麻雀、捉蜻蜓等。第七部分是逗乐趣味方面的,如戴唬面头子、鼻子眼睛嘴、车铁箍、吹肥皂泡泡、荡秋千、放炮仗、拍手游戏、骑竹马、跷跷板、套大鱼小鱼等。

编柳叶帽(中国画)周矩敏

这是一本传统游戏的小百科。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书中的游戏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玩过,有些可能听也没有听说过。现在的孩子,要么玩电脑、手游,要么买各种现成的拼装玩具或者电动玩具,因此,许多玩具只是玩几次就玩腻了,坏了也就随手丢弃了。但是,传统的游戏不是如此。当年的儿童基本上没有玩具可买,玩游戏的过程,从制作玩具到玩游戏,是需要真正的手脑并用的。


如书中提到的“打水枪”的游戏。现在的水枪,一般是塑料制造,在某些旅游景点和庙会集市的小摊上销售。但是书中介绍当年的水枪,却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水枪的原料是竹子,找栽有竹子的院子,就地取材折一根,也可以偷偷把家里晾衣的竹子锯一段下来(这可要冒被爸妈发现后挨打挨骂的风险)。水枪要有一粗一细两段竹子,而且细的要能塞进粗的竹子里,粗竹子前端端口要正好有竹节,在竹节的顶端再打一小孔以便吸水和射水。然后,将细竹子一头扎上布条紧紧塞进粗竹子后端口,细竹子要长于粗竹子十公分左右,以可抓手为限。这样一支自制的水枪就完成了。”介绍制作方法之后,李涵老师又介绍了如何玩打水枪的游戏:玩水枪应先打一盆水,水枪的前端放进水里,将细竹子往后抽,粗竹管中就产生负压,这样水就从前端的小孔吸进竹管内,直到粗竹管吸满水为止。这时若拿着水枪对准小伙伴向前推细竹子时,一股水柱就从前端的小孔喷射而出,小伙伴立刻被射得一身凉水,旁观者幸灾乐祸哈哈大笑。“如果有几支水枪的话,大家既要互相喷射,又要逃窜躲避,你追我逃,水花四溅,场面更是混乱搞笑。这种游戏通常会在春夏秋季进行,这时气温尚高,冷水洒到身上不一会儿就干了,大人也不会责怪。”


书中的百余种游戏,李涵都详细用文字和图画介绍了玩法,为孩子们复制、复活传统游戏提供了可能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传统游戏的纸上博物馆。

传统游戏中,蕴藏着民间的智慧,蕴含着人与自然的美好,蕴含着人际交往的互动。



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好游戏是润物无声的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时间,创造更多的游戏空间,让传统的游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童年为一生奠基,是我们的心愿,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

朱永新
2019年12月12日于北京滴石斋


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

文明进步的标志

作者|朱永新
来源|新浪财经

本文摘自朱永新老师于2019年6月1日在中国儿童发展论坛的演讲。



儿童从来没有像“六一儿童节”这一天这样受到关爱和重视,但是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儿童是不太受关注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我们经常是看不见儿童的。


最早的一部儿童宪章是1923年起草的《儿童权利宪章》,1959年的联合国大会才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也就是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到上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承认了儿童,才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才承认儿童所拥有的权利。


而真正从法律意义上承认儿童的权利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次大会以25号决议的形式正式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而这个《公约》现在已经有将近200个国家参与,我们国家在1991年12月经过全国人大正式批准,成为这个公约的缔约国。


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1990年世界上举行了首届儿童问题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一切为了儿童”,同时提出了儿童优先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世界各国应该向所有的儿童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保护,在所有的社会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儿童的基本需求应该得到高度的优先,其实原因很简单,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


刚刚孩子们用儿童的未来给我们已经说明了这一点。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制定了一份国际儿童友好城市的方案,他们关于儿童友好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保护儿童权利;第二、满足儿童需求;第三、确保儿童参与。


我们在研究这个论坛主题的时候,我们曾经讨论过很多主题,比如说儿童友好、儿童参与、儿童阅读、儿童优先等等,最后我们选择了儿童优先。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我觉得至少可以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
这个社会的所有规则都是我们成年人制定的,所有标准也都是成年人决定的,所以儿童的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没有决策权。儿童的主张经常没有人代言,儿童也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儿童只有在18岁以后才能作为一个公民拥有自己相应的权利。



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
意大利的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他说:“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童年是真正灿烂的、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
其实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心理学家们一直关注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生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也就是说我们成年人的幸福和他的童年是不是幸福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经常打着为儿童未来的幸福旗号牺牲儿童当下的幸福,我们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条长河,对儿童当下的关注就是对儿童一生的关注。现在心理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几乎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都可以从他童年的生活经历中去寻到源头。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第三,童年的长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度。

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儿童是一个未经雕琢、未受污染的个体,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弥足珍贵,因为在儿童身上保存着人类最珍贵的品质。我把它概括成5条,大家看看对不对:
1.儿童的最好的品质好奇、好问。当儿童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他未知的,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他想探索、他想了解,他的好奇心,他对世界的这种关注其实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
2.纯洁天真。儿童是很纯的、很天真的,很少有成年人世界里面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没有虚假、狡诈、丑恶。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很天真、很纯真、很纯洁,往往就表示他有童心,所以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包括中国的李贽曾经专门写过《童心说》。
3.无忧无虑。儿童本身对这个世界是不设防的,没有什么忧虑,也不用担心明天,也不用考虑油盐酱醋。他只要哭就差不多可以满足他的需要,所以儿童是快乐的,儿童一天到晚是很少像成年人一样愁眉苦脸、担惊受怕的。如果这样他就不是儿童了,他有着成年人世界的痛苦的话,那么就很难称之为真正的儿童,儿童其实是真的没有痛苦的,或者儿童的痛苦都是瞬间的,在他的躯体和其他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短暂的痛苦。
4.活泼好动。这个和儿童的好奇、好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儿童需要不断地去探索这个世界,他就要活动,他就要动手,就要动腿,就要动脑,就要通过他的肢体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就要释放他的能量,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坐在那儿不动,双手背起来听老师讲课,那已经其实不是把他当作儿童在对待。所以儿童是活泼好动的,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要跟他游戏,要跟他玩,要和他奔跑,要和他走进自然,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5.不惧权威。成年人的世界是有角色之分的,是有上级和下级的,是有领导和被领导的,是有权威的,儿童世界里没有,没有大小,完全平等。所以当儿童和你辩论,和你争论,和你坚持,你不要觉得他太倔强了,因为他根本没有把你当作权威,当他发现权威、承认权威的时候,他已经不完全是儿童了。
所以这五个品质我觉得基本上可以勾画出一个儿童的模样,而这五个品质恰恰也是人类最宝贵的五个特征。成年人是不是勇于探索、是不是真诚待人、是不是有乐观主义、是不是有行动的精神、是不是有勇敢的品质都和他童年时期的这种品质能不能传承下来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人的成长、随着生活世界给我们的标准,我们的童心会不断地泯灭、不断地削减,慢慢地就不再是一个儿童了。所以一个人如果始终让大家觉得有童年的纯真、童年的纯洁、童年的好奇其实是很了不起的,儿童本身具备的这些品质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我们要珍惜儿童身上这些宝贵的品质,让儿童有真正的童年,让成人有真正的童心,让儿童童年的长度能够延长、再延长,让我们现在的成年人拥有更多的童心、童真、童趣,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更文明、才更有高度。


第四,因为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国家的模样。
对儿童的关心,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好的呵护是非常重要的。意大利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经说过,我们的错误会落到儿童身上,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曾经,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的儿童将承受因我们的错误而养成的后果,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人类,因为一个人的教育就是在心灵敏感和秘密的时期完成的。
所以对儿童友好才会让社会更美好,让明天更美好,这也是我们把今年的论坛定名为“儿童优先 筑基中国”的原因所在,我们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愿意继续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中国儿童中心,把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一届一届的办下去,为传播儿童优先的理念,推进全社会关注、关心之关怀儿童,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