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教育技巧”是与孩子真诚相待——童年的秘密

蓝玫 蒙台梭利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蓝玫——


面对问题时,往往批判容易建设难。


成人总是自以为比孩子聪明,所以总试图运用一些“教育技巧”。岂不知,没有比与孩子真诚相待更好的技巧,没有比尊重孩子更智慧的教育方式了。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就是以孩子行为的结果来判断教育对错和成败,但却往往忽略了行为过程。


教育孩子,恰恰应该是在关注细节、经历过程之后让期待的结果自然发生;评价孩子,更是应该基于孩子具体的行为本身,要指向明确,真实、真诚、中肯,以此让孩子形成经验进而成为习惯。


蒙台梭利——


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


在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使得他们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多。


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最好的“教育技巧”是与孩子真诚相待

原创|蓝玫

来源|现代教育报


面对问题时,往往批判容易建设难。一方面习惯了凭借经验做出判断和决定,另一方面因为建设就需要思考和实践,还要有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于是很多人失去了 “溯源”的兴趣和耐心。对于天生热爱思考的孩子来说,只有引领他们走入“溯源”过程中,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才会被激发和培养起来。(《蓝玫:新父母,智慧爱: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从两只“大老虎”看孩子被尊重的需求》)



不久前听到一位妈妈分享的故事。因为和儿子读一套关于“教养”主题的绘本,所以那段时间谈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一个周末,母子俩去超市,在路上看见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儿子看见就踢了一脚,拿它当球玩。


妈妈轻轻地说:“随便扔瓶子的人好像缺少一点儿教养。”一句话,儿子立马把瓶子捡起来扔到附近垃圾桶,妈妈立马大声夸赞:“你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个妈妈的教育意识值得肯定。她不仅能够以坚持亲子共读来提升孩子的素养,还能够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借助故事所讲的道理给予孩子适度的引导。如果从事件的结果来看,母亲的做法显然是成功的,既达到了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又让母子的情绪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控制在了一个合理范围内。但这样就够了吗?


如果站在尊重儿童的视角,母亲显然还可以做得更好。对生活中发现或遇到的现象,不要轻易下结论,尤其要尽量减少一些负面评价,多以积极正面的解释来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


比如地上的空瓶子,它既有可能是被“没教养”的人乱扔的,也有可能是被人无意掉落没有及时发现的,还有可能是被风吹落的等等。因为没亲眼目睹别人“随便扔”的过程,就不可以做出“随便扔”的判断。


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习惯性省略掉理性思考和判断的严谨过程,他们的思维就越来越不容易深入本质。同时,这样的后果还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再遇到地上的空瓶,会直接用“缺少教养”进行定义,少了对周围人、事的包容和善意。


其实,给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机会,让孩子体会成就感和荣誉感,比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感受愧疚,更利于孩子积极健康人格的养成。


从案例中的孩子后来“捡、扔”等一系列行为来看,他应该是理解了母亲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地上的瓶子证明了没教养的人的存在;自己踢了这个瓶子,就和“扔”的人一样,也是没教养的人,因而产生愧疚之情,之后做出了弥补。


但是,如果母亲能够对孩子“踢瓶子”的行为顺势引导,引导孩子思考怎样给瓶子找一个归宿的话,则孩子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就是以孩子行为的结果来判断教育对错和成败,但却往往忽略了行为过程。教育孩子,恰恰应该是在关注细节、经历过程之后让期待的结果自然发生;评价孩子,更是应该基于孩子具体的行为本身,要指向明确,真实、真诚、中肯,以此让孩子形成经验进而成为习惯。


总之,成人总是自以为比孩子聪明,所以总试图运用一些“教育技巧”。岂不知,没有比与孩子真诚相待更好的技巧,没有比尊重孩子更智慧的教育方式了。(《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




延伸参考阅读——


童年的秘密

作者|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开之际出版的。全书除“导论”外分三个部分,共30章。 (《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在这本著作中,蒙台梭利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还对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作了分析,同时对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作了论述。


因此,这本著作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研究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 “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正因为如此,当蒙台梭利1949年春访问巴基斯坦结束时,人们送给她一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浇成一本书的形状,写着:“感谢您发现了童年的秘密。



第一章  儿童时代


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吧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第二章  成年人应受到控告


在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使得他们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多。


正是这种自我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因为把儿童看做是脆弱和没有自理能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事情。因为把儿童看错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因而觉得是需要他们不断的给予指导。


成年人如果这样,即便自我觉得是为了孩子,且做出了自我牺牲,事实上都是在无意识的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三章  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本身包含了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只有儿童才能揭开人类发展之谜。这一发展看上去是自发的,其实是按照某种规律发展着。儿童就像所有的幼小生命一样十分娇嫩,他们需要得到保护,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可以保护他们的环境中。

 

第四章  新生儿的降生


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怜悯,而应该是怀着一种对造神之物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保护每件东西,即使是破烂。


我们对人的生命中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发掘,但是婴儿如果在第一个月遭到痛苦和压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第五章  母性的天赋本能


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表现出她不仅仅关心她们身体的需要。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的照料之外,还应该关心它们的心理需求。


第六章  心灵的胚胎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过相当一段时间来秘密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人的个性形成时实体化的一项秘密工作。能够指引人类发展的恰恰是隐藏于儿童中的一种个人能力。儿童的精神生活是优于和能够激发所有外在活动的。


儿童个性的发展的关键在于他自身。他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规律。


人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积极的精神生活。这个敏感的不断变化的小生命在尝试着体验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通过心理的觉醒,婴儿逐渐长大,并能够从事复杂的活动。但是婴儿心中也保持警惕,以维护自己心灵的统治权,以免由于惰性而丧失活力。


那么父母能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个适宜的环境。

 

第七章  儿童心理的发展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了,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敏感期,指生物在其期初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禀赋,并只在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一旦获得,并消失。


儿童在其敏感期,能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种东西。这一时刻,他们会对一切充满活力和激情,学会每一件事情,并通过每一次努力使其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强。


敏感期之后,人们心智的进步,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管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才能获得。


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力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来难过和愤怒。由于人们不知道原因,会认为他们无理取闹。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外在的满足的表现,表达了他对某种危机的警觉。


只有当儿童所处的环境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一切都将悄然发生。


发脾气本身是一种激动和无目的的行为,是心理的发烧疾病。 


第八章  儿童的秩序感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与他所在的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在的,使得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想要的位置。也称为,内部定位。


外在秩序:物品摆放的位置,做事情的方式。儿童有他们所在的环境塑造的,他需要精准和确定不移的原则来引导,而不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建设性的模式。秩序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秩序感,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区分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物体本身。这种敏感性使得外界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一个让人可以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指引自己的行动去达到特定的目的。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儿童敏感期打下的基础。


内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已经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

 

第九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有持续到5岁的敏感期,使得他以惊人的方式从环境中感知印象。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努力去感知外部世界。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根据一种内在冲动,以某种感觉或者特殊的兴趣来挑选他的感官对象。


同时,让儿童保留他所获得的清晰印象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他只有获得清晰的印象,并对他们进行区分,才能发展自己的智力。

 

第十章  儿童成长的障碍


成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受侵犯,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藏在心里的潜意识中。


成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给他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

成人不应该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让他惟命是从。成人必须要控制自己,倾听孩子的心声,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

 

第十一章  行走


照顾儿童中,成人应该遵循的方式,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以便适应成长中的儿童的需要。


儿童掌握走路的能力,不是等待这种能力的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第十二章  手


人的手如此精巧复杂,它不仅仅能展示人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人类靠手,征服了环境。人类的手在智慧的指引下改变了环境,并进而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许多时候,年龄幼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练就的本领和谨小慎微的能力,让我们惊叹。


人的手是潜意识表达自我的方式。


一个成人如果不理解而让他喜欢工作的本能的重要性,就会对儿童第一次表现出这种本能惊讶不已。

 

第十三章  节奏


行动的节奏,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他几乎就像是一个人的体型,一个人特有的特征。当别人的节奏与我们接近时,我们就会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去适应别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成人看中的是行为的外在结果,并只依据自己的思维角度选择用什么方法,对成人而言有一条自然法则,是“利益最大化”法则,使得他习惯用最直接的手段,最短的时间达到他的目的。当成人看到儿童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却收获甚微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要去帮助这个儿童。


成人无意识的极力阻挠儿童进行这种自然、缓慢、和不慌不忙的活动,成人会像赶苍蝇一样,想摆脱这种烦恼。

 

第十四章  人物角色的替换


在儿童时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本性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特别容易受到暗示,这个时候成人能够悄悄潜入儿童的心智,用他的意识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发生变化。


儿童对暗示的敏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内在的敏感性表现,它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称之为,对周围环境的喜爱。即使是感官对象,只要他们是有吸引力的,就能够对而让他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就会像磁铁一样,引出各种各样的活动。


对一个人来说,有能力用一种审慎和沉思的方式活动,实际上是正常的。这是内心自律,外在有序的体现。当缺乏这种自律时,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活动,而受到别人意志的支配,就像漂泊的船一样,成为外界影响的牺牲品。


当一个人不得不靠别人的意志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人格分裂了。

 

第十五章  运动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身体运动的重要性应该予以强调。一个人是通过他获得的感官印象来形成智力的。


运动对儿童极为重要,是一种创造性能量的外在体现,使得人类更加玩站。通过运动,人类对外界环境起作用,进而完成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表现,更是意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运动是自我与客观环境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


了解身体运动和意志之间的直接联系,能使我们更充分的意识到身体运动的重要性。


在执行意志的命令时,一个人的身体也许必须不断的进行复杂的动作。犹豫意志只有通过运动才能实现,因此,当儿童试图把意志付诸实践时,我们应该帮他。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