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硕果:光阴的故事——我和新教育这些年

张硕果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如何从现实中突围,如何突破自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次次回到自己内心,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渴望认识未知的自己,却总是无法看清楚。这一切在2007年的那个春天得到了彻底改变。


“把自己打碎,像土粒一样地打碎,这也许是泥土成为花朵的唯一可能。”于是,我放下了之前的所有“辉煌”,让一切归零,我知道,我需要为自己的成长寻找一个的起点。

“今天是教师节,我思考了很多,想得最多的就是你。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何其有幸,在生命的拐角处遇到你!…… ......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只有深度卷入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但我深知,这样的磨砺,对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已经也不需要用一纸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行走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每次想到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这条路上迎着风雨不断前行,就会平添许多勇气。

现实的教育虽不能令人满意,但并非没有生长的空间。当我们无力改变周围的世界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而当我们真正改变了自己之后就会发现,周围的世界也因此而改变。

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塑造自我的,并且最终塑造了一个这样的我。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室,都有自己需要耕耘的一片田野。很庆幸,自己生命中的这一段岁月能够和一件美好的事情紧紧相连,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改变一部分人的生命,能够来见证一段岁月和一个团队的成长。 

未来会怎样,留待我们一起,继续书写。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张丙辰:栖居在新教育的芳草地
庄惠芬:在新教育成长二十年
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
林忠玲: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
孙建通:相遇美好,创造美好
储昌楼: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郭明晓: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

光阴的故事——我和新教育这些年
原创|张硕果
  
假如不曾遇见你,

我将会是在哪里

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命是否会珍惜……

每次回想自己和新教育的故事,都会想起这首歌。生命因未知和遇见而美丽,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走进我生命中的人和事,就像经线和纬线在相互编织中印证着自己这一段生命的存在。哭过,笑过,感动过,幸福过,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这些人,这些事。离开他们,生命中的这一段旅程也便成为空白。

                   
 1

 和大多数年轻的名师一样,自己的专业成长,源于一节省级优质课。1997年,一节精心打磨的省级优质课,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在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行公认的“名师”。只不过,那时的教育于我来说,仍是不远不近的一条平行线,我总是怀着警惕之心,有意地要将它和我的生活区分清楚,总担心自己陷入其中,被所谓的道德绑架,成为蜡烛,身心俱焚。

优质课之后,更多的竞赛、评选接踵而至,而我似乎也成了最好的人选。2000年,在几番“过关斩将”之后,我入选河南省中小学百名教育教学专家,先后赴河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进修。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顶级的课程专家和全新的教育理论带我走进了一个陌生的领域。2003年,不安分的我终于又做了一个决定,我考取了教育硕士,又一次重返大学校园,开始了一种自觉自愿的修炼,扎实而系统的学习,让自己有了相对丰厚的学术基础和较高的阅读视野。但修炼的目的究竟何在,对我来说仍是茫然。如何从现实中突围,如何突破自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次次回到自己内心,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渴望认识未知的自己,却总是无法看清楚。这一切在2007年的那个春天得到了彻底改变。


2

2007,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参加了灵山——新教育贵州支教行动。当时的我已经成为市教科所一名专职的科研人员。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和新教育的美丽邂逅会如此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教育生命。
  
“把自己打碎,像土粒一样地打碎,这也许是泥土成为花朵的唯一可能。”于是,我放下了之前的所有“辉煌”,让一切归零,我知道,我需要为自己的成长寻找一个的起点。贵州回来之后,做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成为自己最大的愿望,我义务反顾踏上了新教育儿童阅读推广人的道路。一所学校接这一所学校,我不断游说,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热血沸腾,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开始行动,一部分老师开始慢慢汇聚在我的身边,形成了我们最初的团队。在一间又一间教室里,我们不断汇聚美好事物,将它们源源不断带到孩子们的生命当中,绘本、童书、电影、诗歌、游戏、音乐、童话剧、大自然……


一路走来,有喜有泪。2010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在焦作召开,会前的辛苦和忙碌自不必说,为了较为全面的呈现焦作新教育几年来的成长和收获,开放活动主题确定为“走进一所学校,透视一个班级,感受一种行动,分享一段成长”,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层面到学生层面,从课堂改革到专业成长,我想从不同的侧面让大家感受新教育带给师生的变化。会议第二天,因为人事的变动,下午我不得不从会议主持现场临时抽身返回办公室重新整理相关材料。焦急,忙碌,疲惫,挑战着我的极限。活动结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尊敬的硕果老师:我是宝应实小的陈兰蕙,这次焦作之行看到您一人奔波劳碌,心中有无限感慨。我本是新教育的过路人,缘识翔宇,沉浸其中后方知个中滋味非常人所能坚守,缺少普世情怀,教师在黑暗中摸索苦不堪言,向您这样的执着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只有深度卷入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但我深知,这样的磨砺,对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已经也不需要用一纸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行走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每次想到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这条路上迎着风雨不断前行,就会平添许多勇气。
                         
3

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新教育最终以课程化的方式进入孩子们的生命,晨诵、午读、暮省成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惊喜让我们感动。2012年,央视读书栏目《我的一本课外书》活动在全国寻找最会读书的孩子,焦作有五位读书少年最终走入央视参加节目录制。阅读,改变着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生命轨迹。2014年5月,河南省校讯通第十届书香班级评选结果揭晓,焦作的成绩再次让人赞叹:近700个获奖班级和个人中,焦作有179个,占据“绝对优势”。有人把这称做“焦作现象”。


此时的教育,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坚持把自己的生命与智慧,与那些具体的教室、课程、老师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最美好的课程源源不断地带到他们面前,生怕错过了那些成长中的孩子。我开始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故事,关注着每一位老师的悲喜。

“张老师,您好!我是修武二实小程新梅。打扰您了!我根据教材内容,在校讯通上写了几篇数学童话故事连载,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苦于找不到适合孩子们读的数学阅读书,所以试着写了一些,请您指导”。

手机里有很多类似的短信,有团队成员的,也有外地的来访者。我们彼此驯养,相互编织,就像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和那朵玫瑰一样,在彼此的编织中印证着自己这一段生命的存在。因为这样的相互编织,越来越多的人走在了一起。
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在随笔中写道:“生命中都有光,有的人暗淡,是因了遮蔽,因了蒙尘。除去这些尘埃与遮蔽,生命的光辉一定散发出其应有的光彩。再活一次,让光出来。”

新教育让很多老师有了“重生”的感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2012年,我们开始致力于教室建设,致力于“缔造一间完美教室”,从班级文化、班级课程、班级家校共同体入手,让一间教室的内涵不断延展。“丁香班”“小梅花班”“蜗牛居”“竹节轩”……当一间间教室拥有了文化、课程和生命,从这间教室里走出的孩子也拥有了不同的生命气象和文化气质。

4

2014年3月1日,我受邀担任全国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负责人,也因此有了更大的舞台,去引领和带动着更多的一线教师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成为新的榜样。

2014年3月18日,“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的第一次热身活动——种子教师孟州现场会在焦作孟州的韩愈小学和育新小学举办。来自三门峡、安阳、洛阳、漯河的外地市考察团近200人一起参加了会议。在活动现场,来自新教育春季种子党玲芬老师的“丁香班”班级叙事让在场的老师们震撼不已,我们看到了那些浸润在美好事物中的孩子,他们的精神生命的场域和高度,看到了一间教室所能拥有的尺度,也看到了一间不平庸的教室是如何一点点变为现实的。而这些成长故事的背后,是我们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扎实而丰富的新教育课程实践。



2014年5月,“认识未知的自己——全国首届新教育种子教师研修营”在焦作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新教育种子教师200余人相聚在太极故里,在这里,我们为同伴喝彩,也为自己加油,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温暖前行。我们始终坚信,未知的自己在高处。随着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量也成倍增长,对自己的考验也越来越多。如何引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心怀梦想的老师们挑战自我,不断成长,我也在积极地努力着。

2014年10月,全国种子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北京顺利开班;

2015年8月,萤火虫之夏暨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第二届研训营在山东日照五莲成功举办,参会人员达到700多人,其中还有160多个孩子;

2015年10月,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第三届研训营在河南焦作成功举办;



2016年4月,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第四届研训营在四川宜宾成功举办;

2016年5月,全国乡村新教育专题研讨会暨全国新教育焦作开放周在焦作成功举办;

2017年4月,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成功举办举办……

从内容策划到活动组织,从会议主持到专题分享,还有各种意外事件的应对,这一切不仅带来了个人的迅速成长,更让自己欣慰的是,借由我们的努力,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新教育种子像珍珠一样串在一起,大家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觉。


5

一个普通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位种子教师的来信:

“今天是教师节,我思考了很多,想得最多的就是你。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何其有幸,在生命的拐角处遇到你!

如果不是你,我不知自己还怎样在黑暗中无力地挣扎独自哭泣。是你,给了我改变生命状态的勇气!如果不是你,我不知自己还怎样在教室里混混沌沌地应付完一节节语文课。是你,给了我改变职业状态的勇气!如果不是你,我不知自己还怎样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每天黯然自卑地独自来去。是你,给了我直面他人的勇气。

请记得,你播撒的种子,很多已经茁壮长大,并能够抗衡风雨。”



当一个个老师因为我的存在而改变,我突然发现,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一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视的。

就像《夏洛的网》中的夏洛一样,我要做的和我能够做的,就是为威尔伯不断地织出那些伟大的词语,“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并由此来影响这个生命成长的方向,创造别人生命中的奇迹,也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奇迹。

赵素香、常瑞霞、宋新菊、齐加全、毛莹、马哲、李之梅……,薛志芳与修武第二实验中学、李玉梅与马村待王学校、王健与木城一小……一个个老师成长起来,一所所学校闪亮起来,全国好教师、新教育榜样教师、新教育完美教室、特级教师、省书香班级、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一个个荣誉纷至沓来,这些额外的奖赏,见证着团队的付出,也见证着团队的荣耀。


6

岁月在不断流转,故事也在不断书写。2017年,儿子高考,最终以重点中学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学校。我幸福地看见,一批又一批新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接近自己的梦想。这一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每月拿出两个休息日,师从优秀的心理督导师开启长达两年多的的精神分析学习之旅,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丰富和充实着自己。我深知,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果实,停止生长,便开始腐烂,生命停止成长,便没有了可能性。只有成长,才能让生命永远保持蓬勃的姿态。

2018年,又一个备受关注的新教育的孩子迎来人生大考。来自焦作市马村工人村小学的毕业生崔靖文,曾代表焦作新教育团队赴央视参加“我的一本课外书”活动的孩子,在高考中,最终以复旦大学在河南录取的最高分,走入自己心仪的复旦大学。他的老师赵素香在演讲当中讲到孩子的成长,感慨万千地说,时间是一切的答案,时间见证了一个孩子成长。而孩子的爸爸则通过在更大范围内组建家庭读书会的形式,将他对新教育的感谢表达出来。



就这样,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交出了一份答卷,用事实,向那些对新教育充满质疑、充满犹豫的人给出了一个交代。其实,分数不是我们的目的,新教育人深知,成长比成绩重要,幸福比成功重要。在分数之外,有孩子们看得见的进步和成长,更有看不见的惊喜和可能,这些,都将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从这些孩子的身上,我想,我们看到了新教育长大的模样。

为了帮助更多在教育现实中挣扎的家庭,帮助那些焦虑的父母和迷茫的孩子,让更多的家庭构建起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系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和营养,2018年,我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经过努力筹备,联手焦作市图书馆,联合推出“新教育、新父母、新孩子”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论坛,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上午定时推出,邀请来自本土教育领域和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榜样教师面向社会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两年时间,从不间断,活动已连续推出24期,影响了一大批家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7

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我们的教室里走出的孩子,在于和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在于他们是否因为这样的遇见,生命朝向更美好的方向去生长。

如何影响更多的师生?如何汇聚更大的力量?2018年,在各位新教育大咖及新教育研究院的支持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我们新的目标和方向,新教育研学中心应运而生。见天地,知世界。一道研学秉持“学习在窗外,万物是教师,世界即教材”的理念,在拓展孩子视野的同时,也将阅读的种子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2018年暑期,克服种种困难,新教育研学中心推出“这个夏天在北京”、“一道感受,最美巴蜀诗词路”——和夏昆一起感受诗词之路的魅力等主题研学活动。行走世界,就是阅读“世界”这本书,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通过体验开启梦想,感受新教育的生活方式,拓宽着生命世界的边界。“一道研学,把世界带回家”,精心设计的课程,丰富多样的体验,满载而归的孩子,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很多送孩子参与活动的父母感动不已。


现实的教育虽不能令人满意,但并非没有生长的空间。当我们无力改变周围的世界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而当我们真正改变了自己之后就会发现,周围的世界也因此而改变。

2018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这一天也是一道共读公益阅读项目正式开启的日子,我们相信,儿童的改变,可以从一本书开始。两年多的时间,得到了全国各地热爱阅读的师生们的大力支持和响应。从内蒙通辽到云南腾冲,从江苏海门到河南洛阳,全国各地数千各班级,数万名师生,在一道共读的平台上,乘一本书去飞翔。这里,汇聚中国最有温度的阅读教室,也培育着一批又一批专业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洛阳偃师的乡村教师郭瑞利,带领孩子们跟随一道共读坚持走完一年的共读之旅后,感动了家委会。


2019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家长把一面绣有“真情系学子 温暖感人心”的锦旗送到她的手中,并恳请学校让郭老师将这届孩子带至毕业。面对这样的信任和支持,郭老师不禁喜极而泣。洛阳老城区的陈洁老师,用一个班级的共读,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校长在她的身上看见了阅读的力量,并因此将活动推至全校每一个班级。云南腾冲杨唐凤校长,在一道共读中受益,她根据学生全部住校、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在学校推出每日晚诵课程。看着孩子们点着蜡烛,在星空下诵读,那份美好的画面,早已经印在我们的心里。

2019年8月,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在新教育研究院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给你一个26度的夏天,给你一种海拔5000的体验”——全国首届未来教师成长力高峰论坛在美丽宜人的栾川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八位一线新教育榜样教师的闪电演讲,来自各自不同领域大咖们的五个专题工作坊,带来了教师成长的一场盛宴,更点燃了一个又一个渴望成长、不干平庸、勇于突破的教师。


在给老师们的信里,我曾经这样写道:一粒种子的成长,必须穿越泥土的黑暗,必须经历岁月的磨砺,才能最终完成一朵花的使命,或者一粒种子最大的生命可能性。有一天,当我们走进任何一间新教育老师的教室,我们都能够看到充满个性而富有新教育特质的班级文化,都能够分享一年里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每一学年所走过的,我们的课程之旅和生命叙事。所有看见它的人,都会说,这是一间多么与众不同的教室,这是一间新教育的完美教室,从这间教室里走出的每一个人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愿,它也将是我们团队的愿景。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经典的注入同样是漫长的。就像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说:“我们只在那些书中享受日深,感激日笃,观察更为明确而单纯,对生的信仰更为深沉,在生活里也更幸福博大。”2019年,“一道聊书吧”开启,这是我们面向老师专业成长而组建的又一个公益阅读组织。大家一起,重读教育经典,从《教育的目的》开始,回到教育原点,探寻教育目的;从《自卑与超越》开始,开启自我成长的密码。一本本书读下来,书还是那本书,我们已不再是之前的我们。


8

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塑造自我的,并且最终塑造了一个这样的我。

从一个人的行走,到一个团队的成长,从民间草根,到行政参与,从自发到自觉,一群人的坚持、坚定、坚韧、坚守让新教育在焦作深深地扎下了根。从关注一间教室,到改变一所学校,再到影响一个地市的教育,和新教育携手十三年,初心未改。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老师因我而成长,深度参与他人生命的成长,付出、欣赏、喝彩,和他们一起看见未来。这不仅是我对老师和孩子们的承诺,也是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期许。


走在这条路上,是寂寞的,能够坚持下来的,一定是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的人,是一个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的人。走在这条路上,也是幸福的,那些属于我们的庆典一直未曾远离。还记得,2014年9月19日,《教育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被“夏洛”们改变的世界——焦作新教育实验七年再扫描》,对我们团队的成长进行了专题报道,再次给予我们肯定和支持;还记得2014年4月,在亲近母语论坛的现场,我从梅子涵老师的手中接过了阅读改变中国“书香点灯人”的证书,还记得2016年7月,我从朱永新老师的手里接过新教育首届年度人物的奖牌,一路走来,我不断拓展着自己生命的边界,也不断收获着生命中的额外奖赏。



就像在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会上,我给“省第五届最具成长力教师”党玲芬老师的颁奖词中说的那样—— “守住自己的教室,将课堂作为教育生命的道场,以自己的理想和坚持,开发出诗意盎然的课程,照亮每一个和您相遇的孩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室,都有自己需要耕耘的一片田野。很庆幸,自己生命中的这一段岁月能够和一件美好的事情紧紧相连,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改变一部分人的生命,能够来见证一段岁月和一个团队的成长。

未来会怎样,留待我们一起,继续书写。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