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向比方法更重要——相信是一种力量

卢志文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追求;“民族基业”“专业视角”“草根行动”,是我们信守的实践准则;建立卓越的教育NGO组织,为这份伟大的理想提供超越时空和人际的结构支撑,是我们坚定的事业目标。

源于自发,起于认同,本源同心,知行合一。从新教育实验开始上路的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在寻求相同尺码的同道人。这个“尺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具有追寻理想的教育情怀。

新教育实验,不是领导布置的一项任务,也没有获得高分的教育秘诀,甚至也不是别人对我们的一项要求。我们之所以自发并虔诚地坚持去做,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理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实践新教育,并不能成为一份谋取生存的职业,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把她当做一份事业,乃至一份志业。当一项工作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找不到推脱的理由的。

新教育实验,直接指向人最本质的生活意义,寻找教育的回家之路。我想,任何有所追求的教育人都可以在新教育实验中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理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朱永新|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角色
卢志文|让我们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

卢志文|未来学校的新思考

卢志文|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卢志文|理想课堂的14个必要认知
卢志文|一位好校长如何成就一所好学校?
......



相信是一种力量

——卢志文散论新教育

作者|卢志文|2011

 

新教育团队建设的目标——致力于民族教育的振兴与发展;致力于团队目标达成的最大化;致力于资助者意愿的充分实现;致力于共同体成员的一道成长。

 

世界上任何一个由组织体系组成的集体,它的生命力都是有限的。要想使集体拥有无限生命力,我们必须在组织体系之上,建立另一个体系:这,就是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它虽是无形的,但也是无限的,它超越时间和地域,超越制度和规范,超越个人和团体。新教育团队文化,是新教育共同体全体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共同愿景、价值观和使命。它代表了团队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新教育团队文化反映了一种提升民族教育的理想追求,一种NGO的生存哲学和一种不断超越的生命态度。

 

新教育团队成员应该具备的核心品格: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作为NGO组织的新教育团队,其基本生存方式——以理想汇聚人才,以服务践履使命,以创造提升价值,以实绩赢得支持。

 

项目的简单堆砌不是新教育:新教育更是整体的,整合的,有机的,不是零散的,割裂的。

 

新教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是一种积累性超越,不能朝秦暮楚,飘忽不定,或者不断的另起炉灶。

 

新教育是一份理想,新教育是一场运动,新教育更是一项行动。新教育不能只有理念,需要实践和操作;更重要的是不能埋头在专注于过程的时候,忘记了我们的目标。“五大理念”比“十大行动”更重要。

 

“行动,就有收获”。世界上没有所谓太迟了的事情,只有今天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太迟了。每一位实验者,每一所实验学校,每一个新教育人,都要做到:不等、不靠、不要!我们是一群变革教育的人。没有困难的改革是没有的。“勇士的伤口在胸前,逃兵的伤口在后背,改革者前胸和后背都有伤口。”克服困难,推进改革,将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有时候需要我们先投入战斗,再考虑胜负。因为,立即投入未必取胜,但不立即投入,肯定失败。迈克·富兰说:“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路线和目的地必须通过旅程自身找出。”新教育的变革和探索,“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既然找对了路,就不要怕路远!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新教育的魂,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方向。如果远离这些,我们就会在一些技术细节上争论不休,就会在实践中迷失方向。因为:方向比方法更重要。

 

新教育的诞生无疑与旧教育相关,那是我们很多人在诟病着的却又无力改变的教育。新教育是为修正和改变旧教育的错误、缺陷和落后而生的。假如旧的教育没有问题,健康、蓬勃,令人满意,并高效地塑造着幸福的人、文明的人、创造的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那么,新教育就没必要诞生,也不可能诞生。

 

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孩子,一个需要成长和完善的孩子。新教育在被鼓励、被期待、被传播、被弘扬的过程中,同样经历着被置疑、被批评、甚至被贬低、被谩骂。然而,每一个新教育人都应该对这一切心怀感激,因为,它使新教育变得更加成熟。

 

向别人传递、传播幸福,我们自身在实践新教育的过程,首先要找到幸福。这是弘扬新教育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新教育实验不是书斋里的学术科研,也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自由探索。新教育实验是有目的的行动研究,是很多人合力改变中国教育现实弊端的群体行为。所以,在彼此的信任和合作中,是一个人领着一群人,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去干事业。影响可以影响的人,改变可以改变的人,接纳可以接纳的人,我们会更有力量。

 

幸福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状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的宗旨。要让实验老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是生命叙事的主体,感觉到生命的丰盈和价值。幸福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体验,而这种状态和体验,不仅仅是深藏于个人内心的私密感觉,还要能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中彼此表达、洋溢、辐射、放大。要让每一个新教育人体验并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完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秉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教育质量观。“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这“四个改变”是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目标。然而,“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像三座大山压在师生的头上,导致“教师苦、学生累、家长急、校长怨”。重建全面、和谐、可持续的教育质量观,可以整合和打通新教育实验各种项目和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在关注“学习性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

 

相信,是一种力量——深刻认同是开展实验的前提。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民间自发的教育行动。选择新教育,完全服从于内心的需求,没有外力强加。接纳并融入新教育的前提是“相信”:坚信新教育会给区域教育、学校教育带来全新理念,也相信新教育的力量能根本改变学生、教师和学校。

 

新教育不是教育教学项目的叠加,而是科学的融合;不是增加学校与师生的负担,而是日常教育生活的变革、丰富与提升。

 

让榜样言说,用故事书写。新教育是由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

 

组建新教育核心团队需要多元、开放,非同质化。根据实验功能,组成不同实验性质的研究团队。这样,区域内的实验老师都能对应找到“自己的组织”。团队让越来越多尺码相同的新教育人汇聚在一起,也影响着一些尺码不同的人。

 

新教育是一个来自民间的“草根”教育改革实验,强调自发、自愿,需要有心之人和有识之士。然而,结构决定性质,谋事在人,成事靠组织。团队、机构、制度……在更长的时间范围里,则更加可靠和重要。

 

从孔子风餐露宿传播儒家文化,到陶行知践行平民教育,中国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躬身实践。“书斋哲学”“经院研究”不是新教育实验的方向。新教育的发轫是面对当下基础教育的尴尬处境,它来自于教育生活,它的归宿也必然指向教育实践。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对于这个世界,或许我们真的改变不了什么,每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然而,唤醒一个教师,就唤醒了几十个孩子,唤醒一个校长就唤醒了几百个孩子,唤醒一个局长就唤醒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新教育人所做的一切,每一个具体的孩子在乎,成千上万的家庭在乎。这也许就是新教育人的生命价值之所在吧。就像朱永新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原本卑微,因为新教育,因为一份使命,我们的生命由渺小而庄严,我们的工作由稻粱谋扩充至千古事,我们的世界也由柴米油盐放大到家国天下。


(文章转自《卢志文杏坛絮语》2011.6)



人影响人,而不是文字影响人

——相信是一种力量

作者|卢志文|2009

 
绛县新教育现场会,带给我很多感动和震撼。

陈东强局长和他的团队,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着我们梦想中的教育奇迹。

他们没有彷徨,没有等待,没有埋怨,没有牢骚,甚至没有腹诽,更不表白,他们有的只是理想、信念、行动和执着。

于是,那些山里的孩子拥有了大方和灵气,脸上多了微笑,眼里放出光芒,那些村小老师拥有了你不敢相信会在他们身上洋溢着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绛县,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新教育实验的蓬勃生命力。新教育改变了绛县教育的生态环境,改变了绛县的老师和学生,也改变了绛县学校的发展模式,那些简陋的校舍,仿佛一下子有了灵魂,甚至连破旧也变成了底蕴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信心。

目前,全国有23个新教育实验区,每个实验区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新教育实验,绛县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区域推动,课程呈现,团队支撑,底线管理,绛县实验区的探索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相信,是一种力量——深刻认同是开展实验的前提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民间自发的教育行动。选择新教育,完全服从于内心的需求,没有外力强加。接纳并融入新教育的前提是“相信”:坚信新教育会给区域教育、学校教育带来全新理念,也相信新教育的力量能根本改变学生、教师和学校。陈东强局长选择了新教育,并且深信新教育能够给绛县教育带来未知的惊喜,于是他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新教育实验,并取得令人惊喜的成绩。源自内心的那一份信任,才是推动实验不断深入的根本动力。

大雪封路,行进艰难,但是,张丙辰局长从河南焦作赶往绛县,顶风冒雪,驱车走了近10个小时,参加新教育会议,那也是源于“相信的力量”,因为他坚信新教育能够给焦作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实验区、实验校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有一条就是对新教育是否真正认同。从区域管理角度说,实验区的工作成效首先取决于组织管理者对于新教育的高度悦纳。这是自觉的力量源泉。我们知道,行政是有力量的,但“真正热爱新教育”,才是领导者推动新教育,并且能够推得动新教育的真正力量之源。否则,便不会产生行政力,或者让行政力遭遇相反的力量而被消解。


源于自发,起于认同,本源同心,知行合一。从新教育实验开始上路的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在寻求相同尺码的同道人。这个“尺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具有追寻理想的教育情怀。新教育实验,不是领导布置的一项任务,也没有获得高分的教育秘诀,甚至也不是别人对我们的一项要求。我们之所以自发并虔诚地坚持去做,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理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践新教育,并不能成为一份谋取生存的职业,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把她当做一份事业,乃至一份志业。

当一项工作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找不到推脱的理由的。新教育实验,直接指向人最本质的生活意义,寻找教育的回家之路。我想,任何有所追求的教育人都可以在新教育实验中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理由。

二、过新教育生活,而不是增加一个新教育节日——让新教育成为日常教育状态

绛县新教育现场会,一天观摩8所学校,各学校充分展示了实验的过程资料。会前一个月,我专程赴绛县考察。刚看到这些这些堆积如山的资料时,我也心存一份疑心:这些会不会是在短时间内“造”出来的应景资料?认真翻看了这些资料后,我为那份疑心惭愧。

在雎村小学(一所有些偏僻的村小),我看到孩子们经年留存下来的读写绘作业,从只有几个字的涂鸦开始,绘画的色彩渐渐丰富,字数逐渐增多,再到那些充满童真让你爱不释手的精美作品。我们看到的是没有经过任何“雕饰”的原生态学生作业,从中观察到孩子心灵羽毛渐渐丰满的教育过程。

在东吴小学、城内小学,展出的那些学生作业,好些堪称艺术作品,不动声色地展示了新教育实验根植的土壤有多深。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些新教育理念需要切实的行动落实,并在行动中收获未来。新教育可以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但绝不仅仅是一个课题,而是一个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价值生命的行动研究。新教育呼唤“田野意识”,意思就是能够扎根大地,不做虚无漂浮的实验。新教育有具体的课程项目:儿童课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理想课堂项目,这些项目各个实验学校都在全面或者有选择的推进。在山西绛县实验区,实验学校已经把新教育实验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行为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探索和收获,也是新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新教育不是一件外套,不能把新教育当成一件时装。

把新教育变成日常真实的教育生活,不能只在庸常的教育生活中增加一个新教育的节日。

如果仅把新教育当成一个实验课题去做,让新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学剥离,只会给师生增添负担,不可能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不是教育教学项目的叠加,而是科学的融合;不是增加学校与师生的负担,而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丰富、充实与提升。

绛县教育局在制定学校关于读书、课堂、教师发展的规章制度时,和新教育实验的项目密切联系,有机融合,使得学校的日常教育生活新教育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鲜活泼的实验场景,和教师的职业进程环环相扣,和学生的快乐学习相辅相成,和学校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

这是绛县实验区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启示。可喜的是,海门、焦作、苍南、桥西等多个实验区也已经形成了气候,沉淀了特色。

三、人影响人,而不是文字影响人——培育核心团队是生长的策略

新教育实验的生命力在民间,但推广新教育,我们需要借助于行政力量。但我们坚信,行政力量的介入,仅在于唤醒教师对于实验的热情,引导他们融入实验的情境。如果实验不能吸引并走入教师内心深处,仅仅靠外部行政力量推动,必然会浮于表面,以失败告终。

绛县新教育是借助行政力推动的,势大力沉,做到了根基扎实,逐步深入。于其它实验区相比,绛县的成功经验在于他们及时培育了本地的核心学术团队,并紧紧依靠他们有创造性地实践新教育实验。

很多实验区、实验校在参加新教育研究院培训期间决心很大,受训老师满怀信心。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实验的激情在减弱,实验的力度、成效慢慢消退。其中最致命的问题是,把新教育实验完全寄托于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专家只是点火之人,长期的燃烧还依赖于自己添柴加油。绛县的实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效,得益于绛县教育局的方向坚守,得益于绛县新教育研究室本土专家们的出色引领。在绛县,区域培训、观摩活动、交流展示等,都是由新教育研究室负责。这支队伍在几年打磨实践后,已经形成了核心学术团队。在团队下面,衍生出很多的实验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像会议展示的几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是因为几个骨干教师做得出色,从而带动了全校的实验工作。

人影响人,而不是文字影响人。

推进新教育,绛县很好实践了“底线+榜样”的思路。区域推进,如果把所有老师按照“榜样”的标准推广,是实施不下去的。因为每个人的职业理想不尽相同,生活际遇也千差万别。新教育没有理由,也从来不希望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芷眉(常丽华),或者张硕果。绛县实验区实施新教育时,配套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验基本规则,从管理上设置底线。这从各学校展示的材料中可以看到踪迹。这些规章制度针对所有实验老师,条款不多,要求不高,但很具体。这是实验的“入门功课”,保证了区域推进的成效。至于榜样,实验区通过评选表彰十大“榜样教师”等手段,既肯定了骨干老师的工作,又示范了他们的研究工作,引领了整体推行。

新教育团队的发展模式是以理想汇聚人才,以行动落实理念,以服务践履使命,以创造提升价值,以实绩赢得支持。离开了“行动”,没有了“实绩”,也就没有了新教育实验的话语权。

绛县推广与实践新教育的路子值得借鉴。



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卢志文
2012年1月22日
 
龙腾瑞气,燕舞春风。新教育又走过了步履蹒跚而又精彩纷呈的一年。值此龙年新春到来之际,我谨代表朱永新老师,代表新教育研究院和新教育基金会,向全体新教育同仁致以新年的祝福,向关心支持新教育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追求;“民族基业”“专业视角”“草根行动”,是我们信守的实践准则;建立卓越的教育NGO组织,为这份伟大的理想提供超越时空和人际的结构支撑,是我们坚定的事业目标。

今天,新教育实验已经以其人数众多、参与深广、影响久远,成为助推中国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这种“用理想感召,以课题引领,由教师生发,从教室开始,在课堂极力,靠课程积累,于校园展开,有家长参与,依区域推进”的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已经彰显出其强大的内生力和成长性。因为践行新教育,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行走方式”,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改善了他们的“学业生存状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改进了自身的“事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教研机构改良了旧有的“教育科研范式”,越来越多的教育人群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完整之路”,这是新教育越来越被证明的价值。

过去的一年,是新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一年。新教育实验区已经增加到34个,挂牌的新教育实验学校达到1400多所。

过去的一年,也是新教育组织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的转型之年——

研究院成立海门、石家庄桥西、绛县和焦作四个地方新教育研究中心,让新教育行动研究更加突出重点,靠近一线;成立新教育讲师团,让新教育实验区培训进一步针对需求,满足发展;成立新阅读研究所,在朱老师亲自带领下开展“基础阅读书目研究”,让新教育传统核心项目深入开掘,领跑同行;成立“新评价与考试研究所”,从“评价与考试”入手探索“让指挥棒正确指挥”的可能路径;成立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在职业教育领域拓展新教育实验的探索;此外,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各地分站的建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苏州大学筹建首个高校新教育研究院,在海门筹建首个新教育培训基地,也已开始启动……

新教育基金会年初在沪启业,全年募集善款已达400万元,一批新教育项目获得资助,良好开局,迈开基金会稳健的发展步伐。

以结构谋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新教育组织架构,为新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结构基础。

新教育课题管理中心,通过架构实验区区域联盟,促进各地新教育开放周活动广泛开展;新教育研究中心集中全力在鄂尔多斯罕台精心打造新教育榜样学校;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高品质的教学与研讨扎实进行;《读写月报•新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在广大读者中逐渐赢得口碑;教育在线论坛通过《悦读周刊》荟萃论坛精华,传递核心价值;研究院办公室主办《新教育》报,每月如期印发;永鼎图书推出新教育童书书包,服务书香校园……已经搭建完成的组织架构,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教育元旦发展论坛、新教育年会、新教育国际论坛、实验区工作会议……新教育每年固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也形成了一种结构保障。

新教育年会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和庆典。十一届年会,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定位新教育实验的哲学缘起和根基。2012年会主题锁定“完美教室”,那里有根植生命本源的成长,那里有师生幸福生活的栖居,我们充满期待!

去年,新海局长、镇西校长和庆明校长应邀担纲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职务,使研究院在领导力和学术力方面都得到有力的提升。研究院、基金会一批全职人员的加入,也使新教育人力资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虽然我们有很多理由为自己鼓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是严峻的,这些微不足道的进展,里我们的目标,离人们的期待,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只要我们向着明亮那方,执着前行,永不言弃,就一定能够遭遇庆典。

感谢一路有您!

励志新年宏图,壮怀龙马精神。让我们在新的一年,怀新的希望,用新的努力,铸新的辉煌!
 
新教育研究院
新教育基金会
卢志文
2012年1月22日


梦想,在路上
——2012年新教育研究院工作叙述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卢志文
作者|卢志文
来源|教育中国-中国网

2012年7月14日上午,临淄中学主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35个实验区,80余所实验校的近1200名新教育代表济济一堂,迎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的召开。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在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谈了他对中国教育的理解和对新教育的期待,感染了在场很多人,以下为内容实录。
 
“可以断定的是,作为一场对抗 教育异化 的实验,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起码可以视作以 人的教育 为旨要的 新希望工程 的剪彩仪式。”今天重温2004年第八期《南方窗》对新教育的评价,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个念想能走多远?对于民间教育实验来说,新教育已经算是一个奇迹。历史,总是被理想牵着前进;教育,也是如此。2002年,第一所实验学校和教育在线网站的成立,开始正式的实践旅程。散落的教育理想种子不断汇聚,而成今日的蔚然大观。时代呼唤并成就了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也回馈反哺时代的营养。
 
站在新教育十年历史的风口,我们依然洞见理想光芒的强大力量,并投射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中国大地上。每次新教育的年会,我们都在积聚能量并互相体认彼此的共同价值。在社会风云激荡中,我们播撒的启蒙种子种植在历史的泥土里;在沉疴常见处,我们平静的犁地耕耘,擦亮黯淡的眼睛和心灵。
 
十年的新教育实践,每位实验者、每所学校、每个区域用生命在场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在时代断裂处缝合、在社会破损处弥合。担当社会责任的情怀,高举教育道义的旗帜。于无声处听惊雷,新教育正演奏着融于时代的乐章。
 
过去的一年,新教育在新教育研究院的组织下,在“创新机制架构组织、打造实验课程核心、开拓实验项目研究、支持民间实验力量、保证开放吸纳行动”等方面,继续给新教育实验以组织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支撑。
 
一、继续创新机制结构,提供稳定运行的组织平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潮涨潮落,人来人去,在不断变换的人员更迭中,如何使我们期望的事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现代法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民主治理的公权分配制度告诉我们:机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既要找对人,更要找对机制,才是稳步行驶的车轮。
 
对于新教育实验来说,我们不缺人才,或者说,新教育是人才济济。但我们需要建立现代的组织机制,才是朝向更强大NGO的保证。顶层设计,机制保障,才能实现人事共振,基业长青。
 
新教育现在有组织管理机构新教育研究院,有新教育实验资金和项目的支撑机构新教育基金会,有新教育的学术课题管理和研究机构新教育研究会和新教育研究中心。四个组织各司其职,互相支撑,互为融通。
 
从学术指导来说,新教育有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由顾明远先生领衔,专家委员会的队伍在不断充实。就新教育研究院来说,有新教育理事会进行战略的决策。院长会议进行日常事务的决策。在这次年会期间,召开了新教育第二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就新教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决定由朱永新教授担任理事长、卢志文、许新海、干国祥担任副理事长。在2011年年会以后,在新教育研究院下面新成立增加了新评价与考试研究所,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新教育亲子共读研究中心三个部门。新教育研究院与海门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新教育培训中心。
 
就对外合作来说,继新教育研究院与鄂尔多斯东胜区教育局合作举办了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后,今年新教育研究院与北京朝阳教委合作,创办了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这些学校由新教育方面整合力量和资源,以委托管理的形式存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实验中学主动联系新教育,借用新教育团队资源,创办丰台新教育小学。
 
责权对等,分工明确,机制保障,民主协调,建立对投资人、受益人诸方负责的管理机制是努力的方向。
 
让合适的人上车是前提,让车子开往正确的方向是想要的结果。
 
这当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民主协商的决策机制。
 
北非动荡,中东纷乱,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好的机制保证国家的运行。人在机制面前可以显一时之能,但不能保万世之安。
 
NGO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乐园,更要注重机制的建立。人才汇聚,观点碰撞;思想云集,交锋易盛。聚也易,散也易。
 
寻求基业长青的诸多要素,并合理排序,是艰难且重要的创业。


二、打造实验课程核心 建构层次丰富的培训体系
 
十几年的探索,新教育从单项的六大行动到以课程为载体的精钻深研,确立了以课程为核心灵魂的实验思路。儿童课程、教师发展、学校文化、完美教室,都围绕课程建构。
 
从课时、课堂到课程,这是对教育逐渐理解和逐渐梳理提升的过程。课时和课堂都在课程的笼罩下,课程是悬置其上的“太阳”。
 
新教育研究中心在课程的开发和指导方面发挥着母体作用。有着明确教育主旨,并且有着互相照应的理论逻辑话语体系的新教育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区别于其它教师实验的根本。
 
新教育存在的价值从理想主义的激情召唤,到生长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课程创生,乃至于吸纳更多课程组合精神的完美教室,自有内在的验证且自洽的途径。
 
从运城儿童课程发布中注重儿童内在灵性的培育,到海门教师发展图谱中根本书籍的研读;从苍南课堂模式背后的哲学依据到东胜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溯;从桥西学校文化的灵魂叩问到临淄完美教室的“全人”意识,我们一直朝向课程创造和母体文化挖掘的核心逼近。
 
外国的新教育实验、中国前贤的新教育实验、今天的新教育实验,除了有着教育信仰的共同追求外,我们有什么独特的当代历史探索价值?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临淄召开的新教育“完美教室”会议,既是对以往课程探索的一次聚焦于教室的总结,也是对美国雷夫56号教室的中国式呼应。好的教育都是相通,彼此握手微笑的。
 
建立充满新教育课程精神的学校,是新教育的梦想。所幸,这个梦想在一些实验学校已经开始开花,比如浙江杭州萧山银河实验小学。在鄂尔多斯东胜的罕台新教育小学,更在系统地原创着新教育课程。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丰台新教育小学,也将是实践新教育课程的基地学校。
 
新教育的培训,今年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是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培训。焦作地方研究中心2012年4月对北京海淀区、5月对石家庄长安区进行了培训;石家庄桥西地方研究中心2012年4月对山东诸城进行了培训;山西绛县地方研究中心也对贵州凤冈进行了培训。新教育研究会在海门许新海局长领衔下,对广西南宁、福建福州、浙江乐清进行了培训。李镇西副院长、李庆明副院长也参与了焦作、风冈新教育培训开放活动。
 
二是区域实验联盟组织的培训活动。2011年11月19日至21日,新教育“晨诵、午读、暮省——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的专题培训活动在河南焦作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实验区的300多位新教育人一同走进太极故里,共享教育幸福。
 
11月25日—26日,由新教育研究会和新教育研究院主办、海门市教育局承办的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暨完美教室专题研讨会在江苏海门实验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500位新教育实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12月15日至16日,绛县新教育实验区开放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广西、甘肃、四川、安徽等众多新教育实验区的230多名名余代表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2012年4月8日至10日,石家庄桥西开放活动举行。来自全国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4月24日至28日,北川新教育开放活动在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计2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外,围绕今年年会的主题,2012年4月20—22日和6月20日,在罕台新教育小学举行了两次“缔造完美教室”年会主题研讨会。
 
各个实验区也组织了内部的新教育开放周活动,本年度,山东莱芜实验区、浙江苍南实验区、贵州凤冈实验区、湖北随县实验区、安徽霍邱实验区、四川金堂实验区等都有计划举办了区域的新教育研讨活动,推进了本区域新教育实验成果的深化。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随着新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数量不断扩大,我们需要重新盘整新教育的培训资源,建立分类别,有层次、适应不同需求的培训体系。
 
三、开拓实验项目研究 保证实验内容的正确方向
 
我们多次申明,新教育是涵盖教育各个方面的整体实验,是系统性的教育实验。
 
虽然阅读在新教育实验中占据显著位置,但新教育实验不等于阅读教育实验。同理,儿童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都是新教育实验的某个部分。认识到这一点,新教育实验就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内容。
 
历史在某个节点具有珍藏的意义,但这个节点从来不是历史的全部。
 
那些闪光点是在无数平凡人探索、无数前功尽弃的探索经验基础上获得的。闪光点背后总有厚土积累的基础,闪光的总是金字塔的顶端,那千万不要忘记下面奠基性的工程。
 
这是一个常识,却常常被人忽视,甚至忘记。
 
我们珍视所有在同一道路上前行的人,所有的言行都是推进我们事业进步的力量。我们是在携手创造事业,。
 
新教育一直在开拓着新的实验项目,遵循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只要不是助纣为虐的做应试同谋。
 
过去的一年,新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在苏州开始研究。
 
新成立的新教育研究院新评价与考试研究所,试图在考试评价方面做出新教育应有的贡献。2012年5月上旬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了“新教育中美国际论坛”,中国和美国的专家共同就素质教育背景下考试评价进行了探讨,并且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域开始了学业水平测试的工作。美国密歇根大学已经认可这种学业评价系统,并接纳来自中国的学生。
 
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在书目的研发方面成绩斐然,2011年4月发布的“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反响很大,央视新闻给予特别报道。2012年1月,在中国书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获2011年度阅读推广机构大奖。2012年5月26日,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国家图书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正式发布。
 
新教育亲子共读研究中心的萤火虫项目已经遍布全国几十所城市、数万名父母直接参与。以亲子共读为纽带,打通一条学校和家庭间共同学习、共同编织的沟通渠道。仅江苏海门一地QQ群直接参与父母就达800余人。
 
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一直以其高品质和严要求,锻造着新教育的种子教师,深度研读、价值认同、尺码保证,我们相信毕业的学员在教育实践中会成为坚定的新教育犟龟和榜样教师。书本的阅读和现实的实验成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网师一定会成为新教育骨干教师的重要孵化器。
 
新教育的电影课程,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已经具有初步的成果,正在进入聚集专家深度研究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会公布电影课程的篇目以及相关的教学案例。
 
新教育基金会一年多来开展的公益项目,进一步推广了新教育的品牌,基金会和国内很多品牌基金会合作,在贵州、四川等地共同打造阅读推广的项目。设计“幸福课程”“完美教室”等资助项目,助推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实施和项目深化。2011年11月,“书香凤冈”新教育基金会捐赠启动仪式在凤冈县举行,基金会对援助的第一个“新教育童书馆”进行授牌。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这一具有隐喻性质的诗句,同样适用于新教育的探索历程。正如前面所述,我们寻找金顶的那一线闪光,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局面,内心更为宁静和透彻。
 
西天取经的筚路蓝缕,同样也是新教育人心路历程的写照。
 
理想主义的实践,从来都是在艰难中收获喜悦。


四、支持民间研究力量 重视成熟课程的普及推广
 
到这次会议截止,新教育已经拥有37个实验区,1450所实验学校。无疑,这个数量是庞大的。实验数量的巨大和区域分布的广泛,给新教育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既不可以用一根直线的方式进行运动式的规定和丈量,也不能只是挂着新教育的招牌却不进行新教育特色的实践。
 
在新教育的推广上,新教育有“底线+榜样”的模式。面对众多的实验区、校,尊重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统一规划和自主研发的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统一遵守新教育的理念,比如“六大行动”“四个改变”“五大理念”等,这是新教育实验的元起点。统一提供相对成熟的课程,比如儿童“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教师发展“三专”模式等。
 
在这方面,新教育提供最基础的通识培训和最基本的成熟课程培训。
 
但好的教育最终是富有个性化色彩的,我们支持并鼓励遵循新教育理念的独特教育探索。
 
在儿童阅读课程方面,常丽华老师的“农历课程”起初是个人的探索,现在成为新教育儿童课程的经典案例,许多老师在实践着农历课程。这是启发、也是引导。绛县的山水课程,宝应实验小学的“与太阳同行”课程,都来源于民间老师的自发研究。
 
新教育自民间发起,汇集民间的教育智慧,和来源于经院的学术理论研究有本质的区别。新教育的每一个项目从实践中、从泥土中、从大众中产生,有新鲜感和生命力。
 
在过去的一年,很多实验区从地域特点、本土教育情况出发,探索适合本区域的新教育推广方式,东部的海门、萧山、苍南、日照、莱芜等,激情澎湃。中部的安徽霍邱、湖北随县当仁不让。西部贵州凤冈、四川北川坚守依旧。石家庄桥西、内蒙东胜,深耕不辍。
 
有些实验区行政推动,全面推行。有些实验区个人推动,风潮一线。有些实验区以点带面,典型开路。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方式,但新教育从不把某一种方式当做唯一的方式加以固化宣传。
 
社会的复杂性和生态的多样性,让我们敬畏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每一个区域特点。教育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质,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新教育在不断的选择和被选择中经历岁月的磨砺。全面移植、有限嫁接、自发创造,都是可取的方法。
 
去年我们看到内蒙风情的学校文化场景,今日我们体验齐文化的历史底蕴,他们都在不同的文化土地上长出属于自己的新教育果实。这是选择吸纳、学习创造的过程。
 
新教育实验就是不停朝向未来的创造过程。
 
同样,对于新教育实验教师,也是“这一个”的魅力表现。世上没有第二个完全一致的雷夫,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也随之不同。“月映千川”,同一轮的“完美教室”,展现的是异彩纷呈的生命景象。
 
每一个人都是教育叙事主体,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课程的主人。
 
民间自主选择,民间自主研究,让我们走得更为从容和淡定。


五、保证开放吸纳行动 关注教育实验的全球视域
 
和当代社会保持同呼吸的命运,新教育也是秉持开放的姿态从事教育实验。
 
2011年7月常州湖塘桥的新教育国际论坛,在相互展现和了解中,推开一扇瞭望世界教育的窗。教育实验已经是全球化的教育行动,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是背影,充分接触现实、审视现实,也是教育“阅读”的另一条方式。只要不媚俗、不同流,读书、读人、读社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教育实验。
 
佐藤学先生深入课堂的田野研究意识,对于课堂教学形态的现实改造精神,值得敬佩。
 
佐藤学,是立足于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因此他的根基扎实且厚实。
 
每一种实验的蓝本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并值得解析。
 
成都华德福学校也是新教育的实验学校,在这里,国际华德福教育和中国本土的新教育可以交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是并不矛盾的统一体,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2012年5月的新评价新考试中美教育论坛,同样让我们感受到美国多元评价体系的完备和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目标。
 
新教育的两本杂志《读写月报 新教育》侧重于叙事的记录,在开设新教育专栏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刊载其它的重要教育资讯。《教育研究与评论》侧重思想性的陈述,在刊登新教育的理论文章时,也大量吸纳其它重要的教育思想。
 
这就是开放的包容。
 
这一年,新教育也得到许多额外的奖赏,
 
2011年9月23日,凤凰卫视中文台《走读大中华》来到山西南部的绛县,走读这里的乡村小学,近距离观察新教育实验如何在农村小学中推广。
 
2011年9月26日晚,中央4套《文明之旅》,播出含有新教育内容的《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2011年11月6日,中央一套播出了《小崔说事》,宣传新教育的阅读观。
 
2011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顺利开题。
 
2012年1月6日,《人民日报》17版文教周刊发表了朱永新老师的文章《改变,从阅读开始》,讲述了新教育的阅读观。
 
2012年2月,《校长》杂志第2期以12万多字的篇幅隆重推出《新教育十二年》专辑,完整呈现新教育实验当下的实践状态。
 
201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头版头条,以《全民阅读大风起兮》为题对新阅读研究所的书目研制、萤火虫亲子阅读进行了报道。
 
《中华儿女》杂志2012年7期刊载《新教育实验者》专题,以叙事的方式专题介绍新教育实验的榜样引领者和实验教师。
 
当然,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新教育也是一样。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分工明细、职责明确的专职队伍还远远没有形成;适应快速扩充的实验区、校的培训体系还没完全建立;新教育组织管理架构相对脆弱,还不能适应现代大型的NGO要求。
 
但我们有梦想,所以一直在路上。
 
一直在路上,我们才有今天的相遇,才有明天的收获。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