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孩子,请给他更多可能性——关于教育,我有四个建议

毕淑敏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资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

关于教育,我有四个建议
作者|毕淑敏
01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化成挣钱的多少。这是社会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02要让孩子从小懂得 
并不是只有考第一才会更幸福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 
这些都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我觉得,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03爱孩子,请给他更多可能性 
中国的作文从来不是一个让人说真话的地方,它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技术。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难,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是因为他们封死了很多可能性、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了。 
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有些精英阶层的想法非常微妙,他们本身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藐视自己出身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如果是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会让他就近上学。之后尽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04孩子的生命 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这样的小事中,我有了不小的感悟——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实在是小心得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