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从家庭开始,讲讲我的几个观点。主要是三个主题:第一,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二,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第三,阅读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的知识是他自己建构起来的。一个孩子如何去建构知识?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建构,未来这将是父母的重要使命,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向上、积极善良、不断成长的真正幸福和完整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也就是父母真正的使命——朱永新如此总结。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作者|朱永新

3月21日下午,远集坊第二十七期在京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以“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为题发表演讲。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主持本期活动。


阎晓宏在主持中说,做父母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但是“今天怎么做父母”有崭新的意义,大家都很期待朱永新主席来分享他的思想和理念,包括他在新教育理念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怎样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相信这对已为父母者和将为父母者都会很有启迪。他说,儿童、孩子培养得好,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儿童在经历中成长》)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存在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的情况。父母通常是关心和重视孩子的培养与成长的,但很少有人真正学习过“怎么做父母”。所以,认真审视与思考如何做父母,在今天有不寻常的意义。(《教育始于家庭》)

朱永新从理论和实践的多个维度对此作了阐述。他说,人生有四个重要场所: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职场,这四个空间中,家庭是中枢,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人生最温馨的港湾。但家庭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同样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是童年。童年奠定了人生的底色,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未被发现。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都关注人的童年。朱永新引用托尔斯泰、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强调童年对一生的重要性,指出童年与人的一生是密不可分的,将来与现在是同一条河流,关注儿童的当下至关重要。

朱永新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人生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不健全的人格,也往往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他说,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有变坏的危险;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则孩子可能变得更坏。有些父母亲,恰恰实行了错误的教育。(《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角色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好父母呢?朱永新归纳了


当今父母易犯的四种错误:


第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利于孩子成长。


第二,重智轻德的功利化倾向。片面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品格、人格、精神等成长因素。(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把人格教育作为第一教育——家庭教育心得100条


第三,对孩子宠爱或冷漠两种极端。

第四,过多限制、过多干涉阻碍了孩子潜能的释放,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将让孩子长成“巨婴”。

朱永新说,当今的家庭之路上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如果这样的“司机”充斥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个国家一定是危险的,这不是危言耸听。他强调,中国父母的教育素养亟待提高,“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家庭教育特别是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应当为每个人所谨记。(《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比单纯成为“学霸”更重要》)

分析了上述几种误区后,朱永新指出,

做父母,要做好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不可替代的,别人替代不了,未来也替代不了现在。谈及此,朱永新说,未来,边工作边学习会成为教育的重要特点,这样可以把家庭的关键期和创业的关键期适当错开,对父母陪伴儿童的成长更加有利。

第二,阅读。早期阅读塑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儿童的早期阅读无比重要。但当前阅读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与孩子一起成长》)

第三,习惯。习惯非常重要,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朱永新坦言,自己常年5点钟起床读书、写书,这是当年做教师的父亲给自己的最大礼物,是习惯的力量。在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如何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把难以触摸的“素养” 变成可以培养的“习惯”》)

朱永新认为,未来,家庭可能成为教育的主导者。他说,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的知识是他自己建构起来的。一个孩子如何去建构知识?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建构,未来这将是父母的重要使命,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向上、积极善良、不断成长的真正幸福和完整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也就是父母真正的使命——朱永新如此总结。(《新教育,智慧爱|与孩子一起成长》)

阅读参考之一: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功课
——开学延期,家庭教育新契机

作者|朱永新

来源|民生周刊

一场疫情,让学生们迎来一个超长的寒假。与以往寒假不同的是,受疫情影响,各个课外培训机构、体育场馆、游乐场所也都关闭了。
  
教育的主场从学校移到家庭,但很多家长对犹如“神兽出笼”的孩子束手无策,有些人已经在求援了。网络课程、线上培训风生水起,“停课不停学”也花样百出,但在疫情面前,家庭教育到底该怎么做?
  
“比落下几个月的功课更重要的是,面对这场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来教育孩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为了阻断病毒传播,近期许多人都留在家中,日常工作忙碌的父母得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这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契机。
  
开启生命教育
  
“现在非常适合对生命、价值等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问题。”朱永新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可以从不断攀升的确诊、死亡病例数据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可以从医护人员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我们还可以启发孩子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写下一些生命感悟。

朱永新与陶新华主编的《大疫面前,教育何为》在这次疫情暴发后迅速编就,电子版已经在网上推出。该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都在谈生命教育。
  
“当下疫情肆虐,我们突然发现,整个民族都正在补上一堂生命教育课。我们开始了解病菌、防范传染、认识疾病;我们开始意识和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也开始尝试和自己相处,甚至学会面对死亡。” 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卢锋指出,“在疫情面前,我们首先需要健康教育,但生命教育远远不止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所关注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链、一个面、一个体,最终联结为生命共同体。”
  
从这场疫情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大疫面前,教育何为》第一章指出,我们可以学到福祸相依的生命观,当遭遇困境和挫折的时候,能辩证对待、看到希望。可以学到命运与共的自然观,与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融入社会、国家和民族,在大我中实现小我;学到幸福完整的自我观,主动选择,追求真善美;学到天道酬勤的行动观,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该书还建议,疫情当前,让从生命教育电影课开始。书中列出了10部关于生命教育的经典电影,并推荐了赏析方法。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功课
  
开学延期,很多学校推出了网络直播课,再加上一些线上培训的时间,有校长已经在担心开学以后教室会多一些“小眼镜”。


朱永新认为,让孩子适当地接受一些知识类学习的网课不是不可以,但这个时候网课也是泥沙俱下,家长很难去分辨哪些是真正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可以选一些孩子喜欢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但是没有必要逼孩子对着电脑去学。
  
他强调,对生活的反思与学习,让孩子乐学、好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功课。生活中不仅包含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课,也融合了最鲜活的各类学科知识。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朱永新说。
  
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中小学的校长也在强调生活教育。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在给《民生周刊》发来的为全国中小学生加油的视频中表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人的努力,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看到了人生百态,也体会到人性终极的美好;看到科技和大数据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决策的关键……这是书本无法教给我们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以亲子共同活动为主体
  
父母在远程上班,孩子在上网课,虽然共处一室,但是各忙各的,没有交流。近期,在一些家庭,这是日常景象。

“这段时间是很难得的亲子24小时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围绕亲子共同活动更好。现在你把网课交给孩子,就像平时把手机交给孩子一样,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朱永新指出。
  
他认为知识性的学习不是很急的事情,现在应该以亲子共同活动为主体,比如亲子共同游戏,共同去读一本书,然后交流分享,共同去看一部电影,然后讨论交流,还有父母和子女促膝长谈等,这些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广大父母应该珍惜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好好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带来更多积极影响。”朱永新说,“我们特别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选取这次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比如,关于病毒、关于感恩、关于药物等,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疫情过去之后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这不仅将是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也将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

阅读参考之二:


教育,从家庭开始

作者|朱永新|2013

教育,从家庭开始,讲讲我的几个观点。主要是三个主题:第一,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二,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第三,阅读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
  
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首先,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港湾开始的。作为人生来说,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场所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在那里吸收母亲的营养,感受母体的气息,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面就开始了;第二个场所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因为宣告他作为一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因此家庭是对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是离开母体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第三个就是教室。因为学校太大了,对于大部分的孩子,主要是在教室里面。我们要缔造完美的教室,在教室里面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教室也好,学校也好,毕竟大部分的时间还要回到家庭,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家庭;离开学校后工作了,走进了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在职场里面要拼搏、要晋升,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职场里面累了,回到家还可以倾诉。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港湾,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第二,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知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把儿童当人来看,包括到今天,我们依然很多人还没有把儿童当人来看。真正的发现儿童、把儿童当人来看待是从文艺复兴以后。自从有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规定我们必须要尊重儿童、爱儿童。但有了儿童宣言,我们就真正把儿童当儿童了吗?也没有,更不要说把他当独立的人了。
  
为什么儿童的秘密没有被发现?如果被发现了的话,我们的教育不会如此。心理学家就讲大脑是一个黑匣子,其实儿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黑匣子。对儿童的喜怒哀乐,对儿童情感的形成、习惯的形成,儿童时期对人生一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科学研究还没有到达能够揭示儿童秘密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是伴随着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的成熟才能达到的。所以有人质疑,教育学根本不是一门科学。的确如此,教育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一门科学,因为教育科学的两大基础——生命学和心理学还没有成熟,而现在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再过100年,也许不要这么长时间,那个时候也许可以真正走进儿童,揭开儿童的秘密。
  
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的这段年龄期内,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就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5岁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马卡连柯说5岁时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也就是那样一个人。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家庭是真正的人诞生的摇篮。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童年本身就是人非常重要的时期,人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是仅仅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准备的,童年本身对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孩子进学校以前,其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甚至于价值,都已经初步形成了。那么,学校只是做改造的作用,学校只是做进一步校正的作用,进一步帮助他成长的作用。所以家庭对孩子真正人的形成是很关键的。
  
第四,家庭之路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开车我们考得很严,要考驾照,没有驾照不能开车,抓到要罚款。然而,做父母不要证就可以做父母了。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100倍、1000倍!真正一个父母大学学习四年,我想也不为多。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一个孩子怎么样和父母亲互动、交往,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们竟然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了,行使父母的权利,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我一直憧憬着,以后父母有孩子,要先到我们这里来领一个家庭教育证书,经过我们的培训认证。如果一个国家无证驾驶的“司机”充斥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个国家一定是危险的,因为这些孩子不知道今后会走向哪儿。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这样的“司机”减少到最少的范围内。
  
我非常敬佩俞敏洪先生,每年拿出几百万支持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让全社会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得到最可靠的最科学的资讯和最有效的帮助。
  
第五,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和前面一个观点是有联系的,因为父母不一样,父母和爷爷奶奶不一样,现在是一个孩子有一对父母,有四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于还有更年长的人,他们整个教育方向经常不一致。而且,事实上现在我们的学校功能在弱化,因为学校里面盯住的就是分数,关注的就是考试成绩。学校的竞争、好学校、差学校的标志就是你考上几个北大、清华,就是你的分数。所以,学校本身的功能弱化了。如果家庭教育的功能再不强化,那么,这个社会和孩子就真的很危险。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