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照亮他人,同时升华自己——我所体认的教师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活德育微学园 Author 鲁洁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教海拾贝】——

算起来,我已从教43年,从23岁到66岁。作为一名老教师,照理说对教师这份工作应该有许多的感悟,实际并非如此。

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师这一工作的可贵,就在于时时都在与你的教育对象之间进行着一种生命的对流,你以你的生命去教育、引导、照亮他们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以他们的生命在滋润你、提升你,使你不断获取和拥有新的更高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他所面对的是人。这个“人”,他的本质不是你的对手、竞争者,或是一般的合作者、关系人。他们是你寄予希望、托负未来的人,是我们的“转世灵童”。

我认为教师的事业是一项得以获取永生的事业。因为在他不断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转化为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远的延续。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作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
优秀教师的三大核心素养
遇见好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用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
优秀的教师有四度
成就自己的灵魂——做成一个人
......

照亮他人,同时升华自己
——我所体认的教师观
原创|鲁洁  
来源|生活德育微学园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到培养学生的情怀,远较增加他们的学问要困难。现在,如果问我最放不下的是什么?最担心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就怕我们所培养的高级人才缺乏这种情怀,这些精英在今后的若干年中都将成为社会的栋梁,各行各业的骨干、带头人,如果他们心中没有“人”,没有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和学生们,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又将如何?(《鲁洁:成就自己的灵魂——做成一个人》)



算起来,我已从教43年,从23岁到66岁。作为一名老教师,照理说对教师这份工作应该有许多的感悟,实际并非如此。也许是自己的悟性不强,也许也是人的生活经历本该如此。许多时候人都是在盲目中行进,缺少反思,缺少对意义的体会。可以说我大部分的教学生涯都是这样度过的,上课、下课、备课、改作业、评分、辅导、讨论、编教材等,这就是教师,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职业。23岁大学毕业就被逼着去上课,面对着100余学生的大班,真不知是如何对付过来的。就这么匆匆忙忙、糊糊涂涂地过了43年,其中还有10来年的文化大革命。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正找到一点当教师的感觉时已是“人到黄昏”了,而且老实地承认,这种感觉到现在为止,还是极为肤浅的,十分矇眬的,说不清,道不明,更难说是丰富和深刻。

01
生命的升华

有人将教师比喻为“蜡烛”,照亮他人的同时自己化为灰烬。这种比喻把教师应有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精神渲染得有点悲壮。它虽然“壮”了老师们的志气,却又未免悲凉。当我还是一名年轻教师时,确也曾以这样的蜡烛精神自期的。20多岁的我,还是一名患有中度肺结核的病人,踏上上百人的教室,去教那种自己还没有学会的课程,紧张、恐惧、劳累导致结核病几度恶化,并且蔓延到身体其它部位。为了上好课,拼命地学,直到精神极度衰弱,一两个月中彻夜失眠,30岁时就得了高血压症。我们也曾响应“两种教育制度”的号召,第一批加入开门办学的行列,带领学生在农村办学,边上课边实践,夜间行路不慎,跌倒在圩堤下,差一点丧了性命……应当说那时的我还不算是一名失职的教师。但回顾当日境界,可以说并没有真正体悟到作为一名老师的真谛。

前年,学生处的一位同志要我为全校学生题一句话,我是这样写的:“照亮他人,同时升华自己”,这就是我所体认的教师的蜡烛精神。这是我进入知命之年以后对教师工作逐渐揣摩出来的一种新的体悟。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师这一工作看作是一种自我奉献、自我牺牲,而看不到由这种牺牲、奉献所得到的人生意义的攀登,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激发,与他人情感的融合;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是一种对人生至高幸福的追求,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享受,我想我们所理解的牺牲、奉献就十分空洞、抽象、苍白,也得不到精神力量的持续支撑,可能会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把所面对的对象——学生当作自己所背负的十字架,也许还会因为自己作出的牺牲、奉献而感到世界的不公,并因此而失落、嘘唏不已!也许正因为如此,有的人在商品、市场的冲击下,从教师的席位上落荒而去。(《教育是一首诗,爱是教育的火焰——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让生命幸福完整》)

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师这一工作的可贵,就在于时时都在与你的教育对象之间进行着一种生命的对流,你以你的生命去教育、引导、照亮他们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以他们的生命在滋润你、提升你,使你不断获取和拥有新的更高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02
生命的永恒延续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曾经听到过父亲和母亲的一席谈话,使我似乎懂得了人类永恒的意义,有茅塞顿开之感。父亲对母亲说:“人的生命是不灭的,因为我们的遗传因子,我们毛发血肉已经在我们子女身上再现,代代的遗传相继,每个人的生命也就永远存在。”回想起来,当时我所理解的还只能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永恒”,这种“永恒”只要通过生儿育女就能获得。但是,人与其它生物并不相同,人类的永恒主要还表现在他们所创造文化的连绵相传。只有这样,人类和社会才不致毁灭,才会不断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教师做的就是这份工作,他使人类永恒,使文化与生命永恒。每年,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都要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不算本科生,由我亲自指导毕业的硕士生5名、博士生21名,他们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已成为教研、教学的骨干。他们的教学与科研成绩应该说都没有给南京师大丢脸,他们有许多成就已经超过了我。作为一名老师有什么比这更可感到欣慰和幸福的呢?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永恒意义不就在这里吗?

1995年,在欢送全校研究生毕业离校时,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每当我们想到由我们播下的种子将要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在这棵种子中有我们的因子也有你们的因子,特别是因为有你们这些新的因子的融入,而形成了新的‘品种’,我们自己的生命将会由你们这颗种子的萌发而得到新的延续,我们又怎能不为此而感到欣慰和快乐!”

我也曾经在《社会科学家》杂志的学者语丝栏目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认为教师的事业是一项得以获取永生的事业。因为在他不断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转化为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远的延续。”

正是因为在这个终极的端点上有了一点悟性,总的说来我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它让我活得充实、踏实。我屡遭疾病的纠缠但还可以算得上是生活中的一名强者,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尽有不如意之处,但我还能通达相待,对未来充满希望。应该说这一切少不了教师工作所赐予。

“活着为什么?”世界上的生物亿亿万万,唯有人会对自己提出这样一种涉及终极关怀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超越时空的人生之谜,曾经困惑过许多人,当代的人也许正因为迷失在这个终极之谜中,或是采取一种驼鸟政策,埋首沙滩,逃避追求,不思不想;或是将现在的一切当作终极的追求,“只有一个今生”,“一旦拥有别无它求”,只求现实享用,而不问终极的意义,造成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横行。我认为终极的关怀与追求决不是一种空洞的格言,抽象的理念,它应当是一种对生活和事业的活生生的体验。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工作意义的切实具体的感悟,才得以使我们解开这个生命之谜。

03
自我的不断生成发展

之所以不同意“灰烬说”,坚持“升华说”,除了上边所说的人生意义的提升以外,还因为这个工作还可以使一个人在各个方面不断得到切切实实的发展。发展决不限于青少年,发展是终生的,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是生气勃勃的,前途无量的,而中老年人同样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这种发展是趋于成熟的、极致的、趋向于人格完美的。

孔子承认他也是不断发展的,50而知天命,60而耳顺,70而从心所欲。发展不是自然成熟,而是通过本身的实践而获得的。任何社会实践都能使人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而教师的实践又有它的独特性,是通过教学相长的方式在促进人的发展。

学生是我的精神力量,精神支柱。这里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们总在逼着我前进,逼着我有所发展,逼着我去“天天向上”。我过去每年招2―3名博士生,这些人下决心攀登最高学历层次,我不敢说,他们没有任何现实的、功利的考虑,但应当说他们之中每个人都多少有那么一种精神、有一种超越于世俗的追求。他们都应当属于同代人中的佼佼者,决不可能是智力低下者,我想要是他们中有的人要去玩股票、下海经商或充当个经理人员,也是可以飞黄腾达的。但他们却选定了这一条“通向真理的地狱之门”,要克服当今许多教育匮乏的困难,有的人举债求学,有的一盆菜吃两顿,还要从牙缝中挤出一点点余钱去供养老小,有的女生为专心一致攻读,不得已而中止怀孕,有的男同学离开新婚妻子或刚生下的儿子来苦度寒窗,有的求学期间历了各种灾难:家人生病、亲人过世等等。研究生的生活也许是一种炼狱式的生活,一般人论文答辩结束都得瘦上好几斤。

面对这些活生生的人,面对着他们经历,他们的精神与意志,时时考验着我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考验着我作为一个人,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与党性。这里没有什么检查与测评,没有什么奖励与惩罚,而只能是真真实实的扪心自问:“我对得起他们吗?”“我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吗?”在这种自问下,我经常会感到“内疚”“自责”,特别是当学生毕业即将离去之时,总会感到愧对他们,许多该做的没有做到,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总是使我痛苦惭愧。这时,学生们用他们的精神和志向在洗涤着我的灵魂,使我不失自知自明,还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纯洁,激励着我去努力进取而不敢懈怠,不敢偷懒,不敢有“采菊东篱下”的逍遥、潇洒,而只能是去充当伏枥老骥,不断地去立下千里之志。因此,教学相长,决不只限于学识上的、业务上的,人格上的相长也许是更重要的。这是我的体会。

当然教学相长也包括学识上的。在我指导研究生的那些岁月里,如果说我还能学有所得的话,也是学生“逼”出来的。七八名研究生,一人一个课题,一人一个领域,逼着我不断去涉猎新的领域,对有的领域和课题,我纯是外行,也得硬着头皮去学习,去攻读。我自嘲我和学生们之间常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的是龟兔式的赛跑,我的“对手们”是不打瞌睡的兔子,而我这匹老龟则力不从心。有时真感到又苦又累,也曾几番下决心,要多驾轻就熟,按我熟悉的研究方向去选择学生,去指导研究生。但是,说实在话,学生所从事的许多新课题对我确实又很有吸引力,每当我涉猎一个新的领域去重新学习时,也会得到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和享受。人类真奇妙,有那么多的脑子在思考同一或不同的问题,有那么多的阐发、创造和悟彻。渺小的自己常会因得到一点人类的精气、灵气而自喜。

04
不仅要用脑而且要用心

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他所面对的是人。这个“人”,他的本质不是你的对手、竞争者,或是一般的合作者、关系人。他们是你寄予希望、托负未来的人,是我们的“转世灵童”。师生关系的这种本质必定赋予学生——教育对象以情感的意义。因此,教师的工作不能只用脑子去做,而且还要用“心”去做。我们不仅要用知识、用理论去为学生敲开真理的大门,而且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和情感去拥抱他们。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更是教师的一种幸福。人们往往会认为能被人爱是一种幸福,其实爱他人是一种更大的幸福。当一个人的心灵中没有任何他人时,它是空虚的、孤独的、死寂的。当代人的许多精神失落,也正是因为他们已经不会爱人了,同样也没有人爱他们了。

1986年我去美国考察访问,在行程中遭遇到的一幕曾经敲击我的心。我们正在餐馆就餐,适逢到一位老人在庆祝她的生日,也许是因为她本是孑然一身,也许是她虽有亲友子女但都没有赶来为她献上一份生日的祝福,她雇用了餐馆的服务员为她点燃了生日的蜡烛,并且让他们又唱又跳地为她祝福“生日快乐”。看到人们强颜欢笑,那位老夫人在微微醉意之中所显露的失落情感,不知为什么竟使我潸然泪下,我想人世间有什么比心灵的孤寂更让人感到痛苦?在这一瞬间间我真正感到了做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心中总是会装有许多活生生的人(除了他们的亲人之外),而许多活生生的人心中也总是装着他们的教师。这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享用。

1994年5月曾在南师校刊发表一篇短短的随感,我说“教师所从事的是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他人的灵魂的工作,其间充满了与学生之间的融合,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了他的价值,也充分享受了人生。”我这一段话是针对当时有一部分人,因教师待遇菲薄而感到教师工作的无价值而说的。我想说明的是,不是一切价值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金钱”这被马克思称之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只能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不能用它来衡量非商品的价值,就象不能用磅秤来测量面积一样,教师工资菲薄是事实,但即使有一日教师工资增加了几倍,它的价值同样还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我引用了英国马修•阿诺德的一句话,“那些相信只有用财富才能证明自己伟大和幸福的人,是我们称之为市侩的人。”我只是希望师大的同学不要去充当市侩。

我努力不仅用脑,也用自己的心去做好一名教师。我用心中去体验学生们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我注意关心他们的学业,也努力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从经济生活到精神生活,并尽可能地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和关怀。有时我也会因为不能做到对学生的充分理解,更深的交融而感到发自内心的疚愧。

我同样也得到学生们情感上的回报,感受到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出自内心的真意。我在加拿大访问时,有学生从美国赶来看我,还遇上车祸。学生们毕业离开我时经常会热泪盈眶。“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的那些研究生们每次答辩结束致词时,几乎都会淌下眼泪,甚至泣不成声。我的第一位研究生,一个山东汉子带着新婚的夫人来向我辞行,只有眼泪而没有语言,“师生情谊重”是我们学位点的传统,多位答辩教师都把它作为我们南京师大的特点。

我的父亲也是一位教师,他去世后,他的一名学生,全国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70多岁高龄,偕同夫人特地从外地赶来为他上坟、扫墓。我的哥哥曾就此而给我写信说,“教师一生得一位这样的学生也就死而无憾了”。这也许是其它各行各业的人对我们教师投来羡慕眼光的原因。在科技高度发展,而感情领域却呈现一片荒凉的当代,拥有学生们真实心灵的教师们,怎能不感到这是一种至高的幸福!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到培养学生的情怀,远较增加他们的学问要困难。在这方面说教也许是无效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有机会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使他们跟许多活生生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许多活生生的青少年学生接触,体察他们的困难、问题与困惑。

现在,如果问我最放不下的是什么?最担心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就怕我们所培养的高级人才缺乏这种情怀,这些精英在今后的若干年中都将成为社会的栋梁,各行各业的骨干、带头人,如果他们心中没有“人”,没有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和学生们,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又将如何?(《鲁洁:成就自己的灵魂——做成一个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