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为孩子创造阅读时间开始——不受干扰才能安静自主阅读

艾登·钱伯斯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营造书香校园,阅读丰盈人生。

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

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要给他时间阅读;抛开一切只管阅读;不受干扰才能安静阅读;保持安静而不受打扰的自主阅读时间。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阅读史就是我的生命成长史
只有阅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境界的人
用阅读唤醒完整的自我
读书,读好书,人间最值得
麦田里的守望者——阅读
......

不受干扰才能安静自主阅读
——从为孩子创造阅读时间开始
作者|艾登·钱伯斯  

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

 
如果你能认同上面的这句话,那么相信你也一定能够接受以下这个观点:

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要给他时间阅读。
 
为了落实这个理念,有些老师设计出类似以下这些简单易记的词,来强调拨出时间阅读的重要性。
 
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抛开一切只管阅读。
 
USSR(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不受干扰才能安静阅读。
 
SQUIRT(Sustained Quiet Uninterrupted Independent Reading Time):保持安静而不受打扰的自主阅读时间。
 
也有一些老师单纯地称之为阅读时间。


电影《书店》中,阅读《华氏451》的埃德蒙勋爵
 
几年前,约翰·沃纳(John Werner)提出了一些主张来支持这个观点:
 
1、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依照自己的速度、程度来阅读。阅读是需要经常练习的。
 
2、老师总是无法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需求或情感需求,给他们提供一份适合的书单,因此孩子们需要有多方摸索、尝试阅读的机会。
 
3、不能期待孩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很多孩子来自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常会因为电视而牺牲阅读的时间,因为在他的世界里,阅读并不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4、老师最好不要总想左右孩子们的阅读心得,因为对阅读的看法本来就因人而异,权威式的介入很容易使师生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并且,一个班的孩子很多,老师很难立刻察觉出问题来。从许多例子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干预过多的老师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不喜欢阅读的后遗症。
 
5、老师不能限制孩子们只阅读他所选的书,如果只鼓励孩子阅读指定的书,那么班上的孩子将只能呈现老师的阅读品味,而无法展现个人的阅读特质。
 
6、如果孩子们老看一些“垃圾读物”,老师还是有必要做个案处理,适时进行沟通、引导。
 
7、很多知名的作者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广泛而多样化的阅读兴趣。

8、孩子们得学着去探索自己的阅读品味,一个能决定自己想看什么书的孩子的阅读品味与层次,绝对比靠老师来告诉他这个好、那个不好的孩子,要高出许多。
 
沃纳强调的其实是我们早已明白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早在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期就培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绝对有最佳的条件成为一位成熟的读者。


应该多久一次让孩子们自己挑书

我的看法是:在孩子们16岁以前,学校里每天都应该拨出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挑自己喜欢看的书。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关心孩子们的家长会发现,他的孩子会在周末自动自发去找他喜欢的书来读。
 
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上可以花多少时间

答案很简单:就看孩子的专注力和兴趣能够持续多久,再多加上一点点时间就对了。而这个时间的长度自然会因各种限制而有所变化。比如说,小孩子的专注力就没有大孩子持久,来自有阅读习惯家庭的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绝对比那些来自没有阅读环境的同龄孩子更更容易一些;在班级气氛良好、布置温馨舒适的教室里阅读,当然会比在需要面对不称职的老师、环境杂乱无章的教室里阅读更容易进入状态。
 
你不能期待班上那些尚未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在一个新老师告诉他们要有规律的阅读时间后,能马上进入状态。孩子们总需要我们慢慢引导,才能循序渐进地步上轨道。
 
因此,当你为孩子们讲解阅读时间里该做些什么之后,可以先抽出一点时间来为孩子们读故事,这样就可以将孩子们聚集起来,一起进入故事天地。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们就可以阅读他们自己想看的书。随着他们阅读习惯的渐渐养成,我们可以慢慢加长他们的自行阅读时间。等他们完全习惯自行阅读的时候,我们就不用再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他们读故事,而可以将读故事这个活动另外安排时间进行。
 
至于阅读时间的长短该如何安排,大致可以参考以下的建议:7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15分钟(一天可以安排两次);9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30分钟;13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40~45分钟。

USSR:不受干扰才能安静阅读
前面提到的阅读时间,当然是整个时段都用于阅读,不应该包括准备、调整心情安定下来以及老师指导的时间。
 
这段时间得是不受干扰的(uninterrupted),老师应该避免利用这段时间检查学生们的功课、要他们读故事,或自己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忙着做其他事情。事实上,我们应该遵循跟孩子们说明的阅读时间应有的规则,让他们安安静静地阅读。同时,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也应该阅读自己想看的书,才能以身作则。
 
只要不受干扰,阅读就能持续(sustained)上一段时间。但是,孩子还是需要我们去鼓励的。比如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内,孩子们明知应该阅读,却难以定下心来时,老师在一旁适时地鼓励可以帮助孩子们发挥他们应有的自制力。此外,我们要让孩子们把这一段阅读时间看做理所当然,除了阅读之外,是不应该再做其他任何事情的。有些学校还因此将阅读时间都调整成同一个时段,不过,还是有很多学校将阅读时间交由老师去自行规划。
 
接下来就是安静(silent)这个问题了。我们不难了解,越大的孩子越能安安静静地阅读。小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是聊个不停:迫不及待地指出书中让他觉得有意思的情节、大声说笑、念出故事、批评故事情节,甚至当场就即兴表演起来。但是,他们似乎也不太会受到跟他一样的小朋友的打扰,对他们来说,安静的要求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因为,过分的坚持反而会让他们不喜欢阅读。大概9岁以上的小朋友慢慢会开始喜欢安静地阅读自己手上的书,也不会去打扰其他同学,这时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在阅读时间保持安静了。


我曾经在阅读时间里拜访一个9岁小朋友的班级。班上有些小朋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阅读;有的伸长了腿沉浸在一旁的阅读区里;还有3个小朋友围在一张小桌子旁,轻声讨论着一本绘本里的情节;另外还有两个小朋友则安安静静地一起读着同一本书。
 
整个教室里并不是全然的安静,然而这些轻轻细细的呢喃声并没有打扰任何人。老师也正在阅读一本小说,她大概每隔几分钟会抬起头来,看看学生们是不是在乖乖地看书。在这2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她也会起来走动几次,到隐蔽的角落,看看在那儿阅读的孩子是不是也乖乖的。只有一次,因为一个孩子老是晃来晃去,她先是用警告的目光看着那孩子,见他无动于衷之后,又用手指了指,最后,这个孩子终于明白,回到书本里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我去访问的时候正是3月,而这位老师是在前一年9月开始推行阅读时间计划的。在计划施行之前,这个班上的孩子们不曾有过阅读他们自已感兴趣的书的时间;这本书中提到的所有该有的阅读条件,他们几乎一项也没有。这位老师表示,她大概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才让孩子在阅读时间里进入状态。现在,孩子们还会因为阅读时间被其他事情耽搁了而抱怨呢!
 
接着,我还要和各位分享一位老师推行阅读时间计划一年以来的心得。这位老师来自一个只有两个班的乡村小学,他负责的是较年幼的、年龄在8~11岁的一班:
 
阅读时间从一开始实施就很成功。较年幼的孩子喜欢看绘本,所以常常会一拿好几本,占用很大的桌面,看不懂时,就很快地一直翻页,而且不大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分享他手里的书。这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该如何正确地阅读,并教他们在阅读区里学会安静,以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有限的图书。大部分的孩子在那段时间里都能全心投入阅读,也因此获益良多。然而有两个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较难进入状态:一个是女孩子,她老是没法在这20分钟里乖乖坐住;另一个是男孩子,他则是不断地更换手中的图书,就是没法静下心来阅读。不过在慢慢地引导之后,这两位小朋友也都能让自己进入状态了。


摘录自牛津郡柴尔得雷小学老师霍华德·比格斯(Howard Biggs)1989年3月的笔记
 
如果让我指出培养孩子成为读者所需要的阅读环境中几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那么阅读时间的安排就是4项条件中的一个,还有两项是建立一个良好的馆藏和读故事,另外一项,因为偏重于老师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如何引导孩子们开读书会,较少牵涉到阅读环境这个主题,所以我会在《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中深入探讨。
 
显而易见,阅读时间在这4个主要条件中应该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有个很不错的馆藏,但是如果没有孩子去阅读它们,这些馆藏还是无法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如果班上没有几个孩子阅读过同一本书,读书会也就无从举办;虽然为孩子读故事这项活动本身很有价值,但是就帮助孩子成为一位读者而言,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们能不能自己阅读。
 
很明显,阅读时间的安排为其他几项条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基础。我们也可以从一个学校安排阅读时间的长短,以及保证阅读时间不受其他活动干扰的决心,看出这个学校的好坏。
 
【守望新教育】声明:文章来源《学会学习》。小编尊重原创,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因文中图片文字视频等无法全部核实出处,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小编联系删除,谢谢。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