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完整的教育培育坚强的心灵——这些教育变革,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Author 项贤明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在我看来,我们对孩子们的心智教育,应该包含这样四个层次:常识层次、知识层次、智慧层次、精神层次。
无论是德育、智育还是体育,任何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都应该覆盖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侧面,我们可称之为教育的四个维度。
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大多仅局限于常识和知识的层次,满足于教会孩子们记住一些知识,很少能达到智慧和精神的层次。
这种残缺的教育,不仅无法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智慧的一部分,而且更无法对孩子们的精神生长发育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灵健康出现问题,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项贤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播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记住一点: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更好的自己!
......
以完整的教育培育坚强的心灵
——这些教育变革,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
原创|项贤明
这些教育变革,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
有那么一段时间,身穿印有德国哲学家尼采这句话的文化衫,成为流行于青少年之中的一种时尚:“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那些没能杀死我们的,使我们更强大)”。或许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时尚;或许这也折射出青少年们内心的某种期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似乎并没有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快乐的生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日本、韩国……在这一系列富裕国家,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自杀率,令人揪心。我们已经看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让人时刻隐隐作痛的心病。
项贤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孩子们的心理出现问题,我们很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心理学。于是,给学校建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情况似乎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许,这正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正如身体健康不能仅仅依靠医生一样,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除了心理学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强有力的教育支持。一个不完整的假设,把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仅仅寄托在心理学之上,似乎只有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在孩子们心灵健康生长方面有所作为,其他人,包括父母和除心理咨询老师之外的其他教师,都被这个假设“预置”在一边,在心急如焚的同时,自以为束手无策。然而,实际上,虽然心理学在这个问题上的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其他人,尤其是父母和其他科任老师们,完全可以并且应该在为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提供教育支持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个不完整的假设,抑制了多少对孩子们心灵健康生长的支持?
在这个不完整的假设背后,还潜藏着一种难以对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提供全面支持的残缺的教育。为了说明这种教育的不完整性,我首先用图1中的“教育心智塔”来对此进行解释。
在我看来,我们对孩子们的心智教育,应该包含这样四个层次:
常识层次的教育使人具备作为常人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在社会中正常生活;
知识层次的教育教给人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智认识,这种理智认识是可以系统化的;
智慧层次的教育帮助人将所学的常识和知识等转化成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客观外在的常识和知识真正变成自己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并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
精神层次的教育则使人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规律,并建立自己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信念。
然而,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大多仅局限于常识和知识的层次,满足于教会孩子们记住一些知识,很少能达到智慧和精神的层次。
这种残缺的教育,不仅无法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智慧的一部分,而且更无法对孩子们的精神生长发育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灵健康出现问题,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