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的存在和美的存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研究与评论 Author 张楚廷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爱美之意,时时有之;爱美之言,天天有之;爱美之行,处处有之。

美与人的存在相随,美的存在与人相随。美只与人相随,人又将美洒向四面八方,洒向天地人间。其实,即便我们不去洒,美也会自己飘向四面八方,挡都无法挡住。我们就助它在人间更快地扩散吧。

人有行为美、语言美,更有心灵美。于是,就有了美好、美丽、美妙、美满、美意、美言、美梦……一般将人的认识分为感性和理性两层。在我看来,人的认识复杂得多。我将其分为八层:感性、悟性、灵性、知性、理性、哲性、诗性、神性。

行为美、书写美、语言美,根基还在于心灵美,在于跟真善共生、共在的美。

诗是美的,美的不只是诗;歌曲是美的,美的不只是歌曲;艺术是美的,美的也不只是艺术。这一切,都根植于人的灵魂,从美好的灵魂里才能生长出一切的美。常常对人寄以美的愿望的人,自己是美好的;常对人有更多期待的,也期待着自己。

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句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美好洒向天地人间。——张楚廷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找寻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
培养幸福完整的人
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
如何让校园更美好?
......

人的存在和美的存在

原创|张楚廷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爱美之意,时时有之;爱美之言,天天有之;爱美之行,处处有之。美与人的存在相随,美的存在与人相随。美只与人相随,人又将美洒向四面八方,洒向天地人间。其实,即便我们不去洒,美也会自己飘向四面八方,挡都无法挡住。我们就助它在人间更快地扩散吧。

什么叫作美?它是与丑相对的。什么叫作丑呢?它是与美相对的。这岂不是什么也没说吗?其实不然,美一定是比较出来的。


美是什么?匀称、和谐、多样、奇异。习以为常不是美,单一不是美,紊乱不是美。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我的故乡在远方”“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何都唱“遥远”?这就是距离美。近在咫尺,能有多美?远处眺望,才有无限的美、思念的美。
维纳斯雕像的断臂,如果补上去,就不美了。那叫作残缺美。还有零乱美吗?当然有。
儿不嫌母丑,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主观美。
也有客观美。张家界、九寨沟、大瀑布,谁看都美。
为什么我特别爱看CBA的辽宁男篮?因为在我看来,这支球队的美学含量更高。人们喜欢看的是偶然,不爱看必然。还没有开打就能看出必然了,还会掏腰包去买门票吗?疫情期间,空场进行,只能打开电视看了。即使打开电视是举手之劳,也不会去看“必然”。只看“万一”,不看“一万”。
美不美,还要看各个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当然,还与个人的审美视角有关。
美的意识自古有之。有一种正交比,用一点将一个单位长分成大小两段,让大段比小段等于全段比大段,列出一个方程式来,就是:x²+x-1=0。初中生都会解这一方程,答案是(√5-1 )/2,近似值是0.618。这是一个美丽的数字,被一位天才式的人物达·芬奇称为“黄金分割”。一些建筑物的门窗,让其长为1,宽为0.618,被认为是最美的。

在所有的生命体中,人最美。人身上有三个0.618。第一,是脸型,脸宽与脸长之比为0.618;第二,人躯干的宽与长之比是0.618;第三,人的肩下,躯干部分与全身之比,也是0.618。大自然将最漂亮的外形赋予了人。
人走路,因为想走得更好看,于是有了舞蹈。人说话,因为想说得更动听,于是有了歌曲,有了音乐。不过,更早出现的艺术形式是雕刻,迄今已有4万年,较之文明史还早很多。相声、快板、小品一类的语言艺术,也都在对动听的期待中纷纷登场。
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是要将自己的美感注入其中的。写字,写来写去就出现了书法;教书,教来教去,弄成了演讲和单口相声。打篮球,将球放进篮筐不就是两分吗?运动员却要扣篮,还有“空中接力”,也是美。许忻被称为乒乓球选手中的艺术家,当下的中国女排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美不胜收。
人有行为美、语言美,更有心灵美。于是,就有了美好、美丽、美妙、美满、美意、美言、美梦……一般将人的认识分为感性和理性两层。在我看来,人的认识复杂得多。我将其分为八层:感性、悟性、灵性、知性、理性、哲性、诗性、神性。

所谓“神性”,无非是指人的认识达到一种洞彻天地的境界。人不是神,却在自己的头脑里有一个模糊的或比较清晰的形象。神童、神灵、神通广大、各显神通,这些词语,中学生都听得懂。看似投不进的球,居然投进去了,叫作神准;乒乓球擦边了,叫作神边。在我的《张诗两百首》中,第一首叫作《与神聊天》。
较之感性,悟性有整体把握的含义。跟顿悟靠近的,是灵感。灵感不光顾懒汉,只光顾勤思勤想的人;灵感还是半成品,再加工,这才知道,达到了知性。知道了,不一定深刻,再深刻一些,就到了哲性。哲学之上是艺术,这是科学家们、哲学家们都认可的。我用诗性来表达艺术性。科学、哲学、艺术,在山脚下各成一家;在山顶上,三者一家,三位一体,“家”中的“家长”,不是别的什么,是艺术。

教书教到一定的高度,就到了教学艺术;打球打到一定水平,也到艺术那里安家了。
美的概念,不太清晰的概念,几千年前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特别是有了美学著作,是在18世纪中叶,以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的著作《美学》为标志。美育的开创者,让美学进入教育的,则是德国美学家、哲学家席勒。
蔡元培先生留学德国,从德国带回了美学。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开设了美学、美育的课程,在中国开了先河——美学教育之先河。
对中学生能不能讲美学呢?2018年,我对初中二年级学生讲过哲学。事实证明,初二学生能听得懂。如今,我的《初中生哲学》即将面世。在哲学这片土地里,也种下了我的一根苗。把话稍微说大一点:为哲学成为我们民族的事业,我也奉献了绵薄之力。
在我已出版的著作中,《人是美的存在》《音乐与人》是直接与美学、与艺术相关的。《人是美的存在》已由蔡剑桥博士翻译成了英文,英译本即将面世。迄今,在我的哲学著作中,有《人论》《哲学是什么》的英译本,还有另外4部著作,共6部翻译成英文。我们应当走向世界,也一定能够走向世界。孔子已经走向了世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能不向五洲四海走去吗?我们的孔、孟、老、庄,以他们的哲学,让中华文化享誉世界。今天的我们,自然要承继,要传扬。

我们传向世界的,无非是我们的精神、意识和文化,以学术著作等形式更准确地传向世界。
行为美、书写美、语言美,根基还在于心灵美,在于跟真善共生、共在的美。
音乐是时间的美,绘画是空间的美,它们共同构建了时空的美。在音乐上,我做了三件事。第一,作词并谱曲23首;第二,出版了一部音乐学的著作;第三,会唱两千多支歌。与音乐紧密相关的是诗,我写的诗约两千首,绝大部分已经出版。当然,音乐、歌曲、诗词之类给我带来的也颇多,且厚重。我在艺术领域里所做的,都给我在学术领域里的活动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艺术引领科学,我在艺术和科学方面都沾了边。因而,这就意味着我自己引领了自己。
文言志,诗言情,像我这样已活过了孟子的年龄的人,自然写不出那种花前月下的诗了,只能写一些哲理诗。我的有些诗被称“打油诗”。诗还能“打油”,何乐而不为?
诗是美的,美的不只是诗;歌曲是美的,美的不只是歌曲;艺术是美的,美的也不只是艺术。这一切,都根植于人的灵魂,从美好的灵魂里才能生长出一切的美。常常对人寄以美的愿望的人,自己是美好的;常对人有更多期待的,也期待着自己。


歌曲里有悲歌、哀歌,但绝大多数是欢歌、恋歌。所有的歌都是情歌,歌唱亲情、友情、爱情、故乡情,父老乡亲情,江河湖海情,天地日月情。《梨花颂》颂的是梨花,实则颂的是人;《黄土高坡》颂的是大自然,寄托的也是人的无限深情。



《在那遥远的地方》,越遥远越情深意长。对于王洛宾先生创作的这支歌,人们有众多的演绎方式,独唱、对唱、合唱,男声、女声,多种多样的版本,多种多样的情。“苦难也是一种幸福”,王洛宾先生哲学家式的语言和胸怀,才让他写出了这样将千古传唱的歌曲。也难怪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将其定为世界名曲。歌颂遥远的音乐,必然也会飘到遥远的地方,飘到天涯海角。
作词是创造,作曲是创造,演唱也是创造,是再创造。多少人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若不是再创造,谁唱?多少人唱《卓玛》,如果不是再创造,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歌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最爱听云飞唱的《卓玛》,最爱听黑鸭子组合唱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同样最喜爱的,还有《松花江上》《黄河颂》《涛声依旧》《洪湖水浪打浪》《信天游》《彩云之南》……当然,还有在我心中永远传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世界上最动听、最雄伟的中华民族之声。
我自幼会唱的两首歌,都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一首是《松花江上》,歌唱着我们民族的苦难;另一首是《义勇军进行曲》,今日之国歌。我的父母是印尼华侨,我也出生在印尼。在东南亚一带,最坚定、最勇敢的抗日力量,就是我们华侨。正因为如此,日本侵略者对我们华侨恨之入骨,我们华侨的伤亡也最为惨重。然而,华侨为中华民族添上了英雄的一笔,写下了辉煌。
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海外华侨也有了强大的祖国做靠山。抚今追昔,我感慨万千。集中到一点,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为自己的民族效忠。我的民族觉悟扎根甚深,就因为我在民族危亡之际长大。母亲告诉我,当年她一边夹着包、一边抱着我逃难,日本鬼子从后面一枪打来,打掉了什么?等到她逃开后镇定下来一看,才知道打掉的是包,当时真是命若悬丝。仅仅这一件往事,就足够我用一辈子,一辈子记得父辈所经历的苦难,一辈子记得我们民族的过往。由此,我也一辈子努力效忠于自己伟大的民族;并且,我有十足的把握将自己可能的智慧,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作为同窗,我对当年的中学、大学同学,一直怀抱着美好的愿望;作为教师,我对学生,尤其是“差生”,始终抱有美好的期待;作为校长,我对广大师生员工寄予厚望,祝愿他们成为美好的存在。一般地说,对他人怀有美好愿望的人,自己的心灵才可能是美好的。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对所有人有更多美好的祝愿。我本人经历了许多,担当过不少角色,从这些角色中,我有一个共同的体悟和收获,那就是锤炼自己的心灵。也许谈不上百炼成钢,却也有九十九炼了吧。我的性格,因为这些长久的磨砺渐渐形成了。这种性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厚道”二字来表达。自幼从父母、从同学、从老师、从好友那里习得的厚道,伴我一生。
经历了苦难和磨砺的人,才可能更好地珍惜今天,才可能更真切地领悟到什么叫作美好。今天的大中小学学生,不太可能有他们上一辈人的那些经历了。这样,他们必然需要在新的经历中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美好的存在。
我出版的第一本书、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都是在1979年。这意味着,我及时捕捉到了时代发来的信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我的著作已达150多本,明年,最迟后年,即可超160本。论文、诗作、曲作,也都还会有一些。我不能辜负这个时代,不能辜负自己的父母、祖先,尤其不能辜负黄河、长江,不能辜负我们伟大的民族。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奋斗不息,永远前行,不惧坎坷、曲折。我好像是在这里宣誓。是的,我由衷地向自己的祖国母亲宣誓。
从1979年以来,甚至从我懂事以来,我就一直将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民族连在一起。这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力量,直至今日,我依旧在耕耘着、奋斗着。
我直接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共计138名,间接指导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难以计数。这些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并且,我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得以成熟。或者说,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新质,有了新的存在内容和方式。

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句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美好洒向天地人间。
*本文原载于教育研究与评论综合理论版。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海门新教育小学: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切美好皆源于美好的遇见:一场美丽的再相遇
朱永新:让心灵睁开眼睛——铁梅说画:让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带你欣赏百幅世界经典名画
成长,一种幸福的应允
审美,是最深刻的教养如何让校园更美好?——以美学经纬“再织”校园空间
在银河,遇见美好——向着青草更青处
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学——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
新教育实验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为了教育更美好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