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道玉: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

刘道玉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领域是一块伟大的实验场地。”唯有教育实验才能推动教育改革前行,这已是被教育史证明了的一条铁的规律。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新教育实验的关键因子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实验的“代言人”,中国两会的“记录者”
新教育实验的奥秘何在?
......

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

作者|刘道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刘道玉,武汉大学前校长、教育家。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和全部要旨在于新。什么是新?据《新说文解字》注:“取木也。取木者,新之本意。引申之为凡始基之称”。所谓始即开始,始与新含有相同的意思,泛指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或事物,如岁之首为新年,始出之月为新月,第一次报道的消息称新闻,第一次出嫁之女为新娘,等等。又据甲骨文释义,新乃薪之本字,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用斧子砍伐木材之意。对此,国学大师章炳麟先生解释说:衣之始裁谓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至此,“新”字的含义已经十分清楚,凡是第一次发生(或出现)的事物、观点、见解、发现和发明,我们可以称之为新事物、新观点、新见解、新发现和新发明。


在《周易·大畜》中有“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名句(简称“刚健日新”),著名古文字家高亨注释:“天之道刚健,山之道厚实,天光山色相映生辉,日日有新气象。”商汤的《盘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宋朝理学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对此言有详细的解释,大约意思是,修身之德也要像洗澡一样,每天都要清洗思想上的污垢之物,这样每天都会有所进步。思想上这样的吐故纳新是要时时刻刻坚持不懈。在汉语中,由新字衍生出许多含有新字的成语,如温故知新、破旧立新、新陈代谢、革故鼎新、弃旧图新、日新月异等。这说明求新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香火不断。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蕴含着这个民族思维的全部奥秘。本来我国文字源于象形文字,这是构成中国人意象思维的基础。从理论上讲,一个长于意象思维的民族,其想象力丰富,更应该富有创造精神。但可惜的是,自进入近现代以来,国人长期习惯于模仿。模仿思维是创造和创新的大敌,必须进行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方可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


  
改革、创新需要进行实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概莫能外。遥想过往,我国古代的曲阜杏坛、岳麓书院、古希腊的柏拉图学园和美国的芝加哥实验学校,都是进行教育实验的尝试,是最早的新教育实验的典范。笔者曾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教育改革必须以实验来推动》一文,目的在于呼吁教育工作者们走出纸上谈兵的研究教育的窠臼,正如创新之父约塞夫·熊彼特在弥留之际的遗言所说:“行动——光有理想和理论是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现状才是真正对理论的拓荒。”
  
苏联教育家阿·波利阿耶夫曾说:“教育领域是一块伟大的实验场地。”唯有教育实验才能推动教育改革前行,这已是被教育史证明了的一条铁的规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在校就读的各类学生约2.5亿,其中高校在校学生3559万人。照理说,我国拥有无与伦比的教育实验资源,应该产生更多杰出的教育家。但可惜的是,我国在世界有影响的著名的教育家并不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教育经典著作也较少,这与缺乏有远见的教育实验家不无关系。
  
这也是笔者非常关注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实验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教育实验之先河非陶行知先生莫属,他于1927年创办了南京晓庄试验师范学校,致力于大众化教育。可惜,学校被国民党军政府查封,他本人遭到通缉,晓庄师范学校被迫停办。虽然这个学校仅存在了3年的时间,但仍然培养出了200多名抗日战争的骨干分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民间出现了民办教育的热潮,但就高等教育而言,他们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教育改革实验宗旨与目的,而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公立大学的模式,并没有为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提供任何经验。
  
但是,自21世纪初,由朱永新先生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教育现象,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我看来,朱永新先生是中国当代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他要把新教育实验之火种播撒到大江南北,让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大地。
  
朱永新先生致力于推动一项被认为是草根性的教育改革,他的这个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告诉我说:“1999年,我在阅读《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时,其中一段话震撼了我。熊彼特说:‘到了我这样的年龄,我知道仅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我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朱永新猛烈地感到,这些年自己虽然写了许多著作,其实并没有走近教育生活,更谈不上影响和改变教师的生活。于是,他决定改变话语的方式,改变行走的方式,真正地走近教师,走近我们的教育生活。
  
一切创造都是源于灵感,而朱永新的这个灵感,不仅改变了他研究教育的方式,而且导致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新教育实验运动,真有势不可当之势。


  
朱永新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目前更多地体现于小学阶段,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其核心理念包括:“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的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
  
目前,全国已经有124个实验区,3500多所学校,370多万名师生参与新教育实验,分享新教育实验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这场新教育实验,已然形成新浪潮,既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冲击,也是对现在的公立小学教育缺失的弥补。新教育实验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前景尚无法完全估量,但是其缨所向,已经形成破旧立新的改革新风。
  
从目前有关新教育实验的报道得知,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民间教育科研实验。新教育实验富有成效之处在于,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职业倦怠、理论实践脱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等问题,形成了完美教室、卓越课程、理想课堂等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成果。朱永新因此也成了自陶行知以后知行统一的知名教育家。


  
为什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有如此蓬勃的生机?为什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获得了如此多的成果?笔者带着这些问题,阅读了原辽宁铁岭市教委副主任、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的新著《极目新教育》,被感动之余,感到对于笔者的上述提问,此书已经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极目一词,自有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的广袤视野。此书名为“极目”,或立于人类思维的穹顶,鸟瞰新教育十数年的来龙去脉;或入于新教育的每个情景、每个人物之上,凝神捕捉细致微妙的变化。全书50余万字洋洋洒洒,极骋眼目,心鹜八极,写作出新教育轰轰烈烈的发展历史。
  
细观而视,书中既描述了新教育的十余年实践,在历史时空中细腻还原,精致雕塑出其崛起壮大背后的精神实质;作品详细点评了新教育团队,捕捉其闪光点,进而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作品还品评了新教育发展之路,表达出对中国教育的深邃洞察,梳理出新教育的蓬勃走势,对其历史定位进行了睿智分析。
  
中观而视,书中采用了同步分析的方法,与其民国新教育的对照,与欧美的新教育的类比,表达出新教育方兴未艾的张力,展现出朱永新新教育的创新魅力,分析出朱永新新教育科研的伟力。
  
远观而视,全书将朱永新的新教育置于中国教育史的历史时空之中,世界新教育发展史的链条之上,以详尽的思考、科学的分析、精细的鉴赏,对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进行了历史性的定性、定位。

  
观古鉴今,继往开来,画意绵绵,诗意汩汩,天眼慧眼,思义断然,理事无碍,事理交融,此书自有“新教育之史记”的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极目新教育》一书,既开辟了朱永新新教育的蒸蒸日上之境,也透露出作者对新教育乃至更广泛教育背景的极目之境。
  
近20年来,东缨先生臻入学术佳境,写作艺境,对中国教育有着细致连贯的思考,写作出版中国教育三部曲《泛舟诲海》《圣园之魂》《播种辉煌》,大教育三部曲《教育大境界》《教育大乾坤》《教育大求索》(待出)和教育览胜三部曲《中国教育的顿悟》《从教师到教育家》《极目新教育》等佳作,卷帧浩渺,卮言处处,早已成为中国教育文学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东缨先生提出了理想课堂三力和谐论、教育十大境界论、名师成长“二三三素质”结构论、中国教育发展基因说等思想,与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既有相互映照之处,又有相互抵砥之妙,可见东缨写作此书,正是知音听音的妙处。
  
在《极目新教育》一书的写作过程之中,东缨先生观察4年,查阅新教育各类资料;采访3年,行路万里追踪新教育行踪;写作两年半,反复增删以求精致书写,以古稀之年,铁杵研磨,最终形成的《极目新教育》一书,方有跃然纸上的灵动,穿破历史的眼光,积蓄能量的突破,画龙点睛的经典。
  
实际上,傅东缨先生也堪称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他为了写作《极目新教育》一书,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和皓首穷经的地步。他之所以不辞劳苦写作《极目新教育》一书,是希望把从新教育实验田中收获的果实再播撒到祖国大地,甚至远播到异国他乡,让新教育实验的做法、经验惠及到更多的人,让广大少年儿童沿着成才的康庄大道茁壮成长!

新书速递|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北京BTV《一师亦友》专访:解密新教育
给携手新教育实验区的朋友——新教育实验区协议、申请、方案、启动、案例选
教育路上真善美,筑梦征途有缘人——【新教育实验专版】:相约美好教育,致力幸福完整!
加入新教育实验应知必备——走进才会发现,真学即是真做
朱永新:彰显生命的高度——新教育实验理论及教师成长之道
幸福完整的路,我们一起走!——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21版)
......

本文系《极目新教育》一书序言,有删节。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6日 12版)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