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忠玲: “双减”后寒假幸福模式,期待“五观端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静夜思享 Author 林忠玲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道在日新。德贵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假期,给孩子最好的电影、图书、音乐......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双减”后寒假幸福模式,期待“五观端正”

原创|林忠玲
新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静夜思享



一转眼的功夫,“双假”后的第一个寒假即将开始。如果换做往年,当下正是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生源大战的时候,学校里的“散学”和培训班的“开学”,很快就会实现无缝对接,让孩子们继续在另一个刷题轨道上奔命。

令人欣慰的是,从今年开始,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已经被关得差不得多,偶有能够存留下来的,也基本上处于“入冬”状态。培训供给市场急剧萎缩后,家庭的教育焦虑并不会随之降温。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焦虑还可能会因为没有人接盘孩子的培训辅导,而带来新的烦恼。

尽管“双减”新政是以让教育理性回归作为价值取向的,但不少家庭和学校认为只要竞争压力还在,只要中高考选拔性功能还在,谁都不敢轻易让学生轻松下来。

我估计这几天不少家庭正在考虑如何把孩子的假期塞满,也有不少学校正在谋划让孩子们带什么样的作业回家。反正有相当多的人,是着不得孩子们真正闲下来的。

我以为,用什么样的模式开启孩子的寒假生活,体现的是一个家庭、学校对教育趋势的把握、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程度。我们应该看到,新高考的评价指挥棒正在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素养立意“转型,这必然需要学生的学习,要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向知识建构与运用转变,要从依靠大量刷题获取高分的方式向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审辩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转变。

借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宏观教育环境已经换了赛道,如果我们仍旧带着孩子在原有的跑道上拼命,最后必然会品尝失败的苦果。那么,今年这个寒假,学校和家庭该作何为?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首先,要端正质量观。

寒假是以孩子拿回成绩单开始的。尽管学校已经把分数换算成了等级,但90%以上的家长还是能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这个等级背后对应的真实分数。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是新旧质量观的分水岭。有的家长和老师喜欢分分计较,哪怕孩子因为考了99分,也会追问:有多少人考满分了?这一分你为什么会失掉?其实分分计较,容易挫伤孩子成功的体验,长期以往,会导致其对学习兴趣的衰减。其实分数只是质量的一个部分,“高分”之外,还有以“高能”和“高兴”为核心的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如果孩子对学习这件事保持浓厚的兴趣,对生活持有乐观的态度,对这个世界充满探求的欲望,哪怕分数考得少点,又有何妨。有时,只关注分数,往往最后会没有分数。分数只是一时一事,而学生是否形成了对融入世界的能力和欲望却会影响其一生一世。

卢志文: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

其次,要端正时间观。

相对平时上学而言,寒假里孩子们学习、生活的节奏会慢下来。不少家庭刚开始两天还能容忍这种慢,但渐渐地就会冲突不断。特别有的家长发现别人家的孩子在分秒必争,而自家孩子松松垮垮,一定会心急如焚。何为“放假”?唐皎然张荐《七言乐语联句》这样写道 :“戍客归来见妻子,学生放假偷向市。”放假的本意,就是停止学习或工作。如果把孩子看作是一台学习的机器,从来不给这台机器保养期,后果可想而知。其实,闲暇是产生创造力的温床,很多创意是在无压力的轻松时刻冒出来的。在英国有上百项诺贝奖的创意是在“下午茶”时段诞生的。中国哲学中有这样的观点:少即多,慢即快。假期中的慢,是为了假期后的快。

教育需要安静,教师需要理想,孩子需要时间


再次,要端正空间观。

在很多家庭看来,寒假是让孩子换一个战场继续战斗。我觉得,空间可以孕育新的教育学。当下,聚焦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考试评价导向,需要我们摒弃把孩子关起来、圈起来的闭门造车思维,而是尽可能借助假期,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去触摸体验。有句话说得好:不去观世界,何来世界观?浙江有一个市2021年中考作文题是这样的: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四个栏目:(1)家乡风味。如宁波汤圆、红膏咸蟹……(2)家乡风光。如四明山、东钱湖……(3)家乡风俗。如闹元宵、过端午……(4)家乡风尚。如全民健身、垃圾分类……请自拟题目,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投稿。完成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对火热社会生活的感受,是写不出有质感文字的。非洲有一句谚语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有远见的家长,假期期间会带孩子逛很多博物馆,带孩子去山川河流、都市田野去呼吸。脚能走多远,心才有多大。

童年需要自由玩耍的空间和经历——玩耍为什么会使孩子更优秀呢?

第四,要端正作业观。

假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做什么样的作业,很有讲究。不要以为天天做卷、刷题就是作业,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会产生对知识的倦怠感、无意义感。我认为寒暑假是学生读整本书的最佳时间。如果孩子能在家长和老师的事先指导下,订好读书计划,读一批平时想读又没时间读的书,比起任何作业都有效。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当然,除阅读性作业外,还要有生活体验类作业(如按照菜谱做一道菜、帮助家里对某一个空间做一个收纳整理等)、体育艺术类作业(如踢几场球、看几场电影、参观几次画展等)、人际交往类作业(如回到老家看望家族中的老人、到敬老院送温暖、约好伙伴一起疯玩一下等)。有人说教育是为未来生活而准备的,也有人说当下的生活就是教育。我们应有这样的作业观:融入生活万象,就是在做最有价值的人生作业。

深圳这位校长的演讲火了!落实“双减”,他把作业和考试变了样


第五,要端正家校观。

假期中,是父母与子女冲突的高发期。以我的观察,父母与子女之所以形成冲突,往往与家庭育儿职能不清,与学校职能高度重合相关。当下教育的好多问题,是家校边界模糊、彼此职能越位产生的。理想的应然状态:凯撒的事归凯撒管,上帝的事归上帝管。寒假开始,作为学校当在作业设计、寒假生活安排上,尽到作为专业机构的引导责任,而不是只发上一大堆试卷了事。从一所学校带给孩子什么样的作业,就可以判断这个学校的教育温度。而作为家庭,重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哄着孩子把假期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如帮助孩子在假期开始时订好计划,尽可能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聊聊书、聊聊生活,到户外去走走看看等。频繁的唠叨只会适得其反,适度善意的提醒才有治愈的作用。《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与孩子相伴,不是为了赢了孩子,而是为了赢得孩子。如果孩子始终与父母保持依恋感、亲近感,就说明你的教育成功了一大半。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林忠玲:“双减”落地,需要社会“三个回归”
林忠玲:图话书香校园
林忠玲:缔造一间书香充盈的教室
林忠玲: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林忠玲:一所学校如何植入新教育的基因?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