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忠玲:缔造一间书香充盈的教室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静夜思享 Author 林忠玲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室是什么?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缔造完美教室》主报告

在一间教室里,和自由的阅读争抢时间的是无休无止的作业。作业也许可以带来暂时性的分数增长,但容易把学生带入无趣的、枯燥的,甚至是痛苦的“教育内卷”。把教室里看似七零八落的时间聚集起来,能够汇聚成浸润书香的时间长河。

儿童早期的阅读,是最好的生命供养。人生前十四年坚持阅读,不仅读到的东西会记住一辈子,而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在一间教室里注重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选书、淘书的乐趣,童书中孕育着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美好形象,承载着的人类美好的情感——尊重、友情、爱、善良,就如同一粒粒的种子,在他们心灵的世界里发芽、生根,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林忠玲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阅读立校,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六问
怎样营造书香校园?
深耕|营造书香校园
他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

缔造一间书香充盈的教室
原创|林忠玲  
来源|静夜思享

教室是什么?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缔造完美教室》主报告
 
作为一名学生,生命中许多宝贵的时光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新教育认为,教室是一个创造奇迹、上演故事的地方。固然,影响生活在这个空间里的师生幸福指数的因素有很多,如物型文化、课程样态、师生关系、时间分配等,但在构成完美教室的诸多要素中,书香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根本、最有效、最经济的。


教室里最应该有书香,似乎应该成为一条教育的常识。然而,推开一间间教室的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书是有了,但几乎被教科书占领;读书的姿态有了,但所读都是围绕教材而进行的记忆、理解的呆读、傻读。当教科书成了学生的唯一,分数成了学生的目标,这样的教室就沦陷成了精神的地狱。难怪每年高考之后,很多教室里都会上演撕书的“闹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力,阅读是学习最主要的路径。无数事实表明,凡是阅读力强的学生,在学生学业水平上都有上乘的表现。在一个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里,爱上阅读的学生,就意味着掌握了安身立命最重要的根本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室里如何强调学生阅读,都不为过。 
 
一间充盈书香的教室如何缔造?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第一,汇聚一架好书。

在教室这个空间,“适合孩子的”和“孩子喜欢的”书,是不可或缺的伟大事物。所谓“适合孩子的”,就是与其身心发展阶段匹配的、读得懂、读得进的书。如同食物一样,只有消化得了的,才能成为生命发育的养分。让小学低年级孩子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显然不适合。所谓“孩子喜欢的”,就是合乎其阅读口味的,能够带来愉悦的。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最合他们口味的是有故事情节的绘本。百科大全之类的书,尽管有营养,但孩子不喜欢读。总之,不是什么书都可以拿到教室里来。

一间教室里的书柜里放什么书,直接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准。帮助孩子们找到适合的、喜欢的书,需要有洞见儿童世界的专业眼光。如果教室的书柜里充斥着大量的作文选,大多是因为教师对于阅读的漫不经心或功利之心所致。与优秀作家的作品相比,作文选是低营养化的读物,不值得学生过多逗留。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喜欢的书?我以为一要依赖“靠谱”的推荐书目。凡是不带功利之心研制出来的书目,大致是值得信赖的。比如新阅读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是站在公益的立场,为学生定制的“营养菜谱”。二要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江苏海门正余初中的李晋校长,添置图书时总是先让学生自己开书单,写出他们“想要读”的书 。有一次一位学生直接找到李校长,说要读东野圭吾的书。李校长说,学校“点点书吧”里不是有好多书吗?那位说学生已经全看完了。李校长暗自惊喜的同时,让这位学生把还想看的书全部列出来。第二天,这个学生将包括东野圭吾著作的13本书的一张清单送到李校长的案头。李校长很快就按这份书单,帮助这个学生买到了需要的书。

一架好书的书源从何而来?我认为可以通过“四个一点”办法解决。即,图书馆里漂流一点、学生家庭众筹一点、同伴互助共享一点、往届学生捐赠一点。西安市高新区第四小学通过班级“家委会”,开展“花10元钱帮孩子读×本书”行动(×就是班级人数),满足了学生自由阅读时对优质藏书的需要。陕西安康汉滨区培新小学的陈杉杉老师,在“花儿朵朵班”开展了“小书袋”漂流活动。首先由父母们结合学校阶梯阅读书目和各大名校推荐书目确定“小书袋”装什么书,然后所有图书由家委会统一购买,为每一个小书袋配装5本图书以及“阅读公约”“阅读记录卡”,在期末庆典上举行放漂仪式,每半个月轮换一次。这样保证了每个孩子小学六年至少读完432本书。

新时代、新教育、新阅读
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第二,营造一种氛围。

环境具有强大的濡染功能。缔造书香充盈的教室,应该将书香元素作为教室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发挥环境对学生阅读的吻醒功能,在耳濡目染中,“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如在教室四周墙壁呈现读书的名言警句、师生共读宣言,设立好书推荐海报、学生阅读成果分享展示区等。

福建泉州丰泽县第一幼儿园是一所被称之为如同立体绘本的幼儿园。园内所有教室的名字,都是以孩子们熟悉的经典绘本中的角色作为教室名的。如,他们用“大卫2班”取代了传统的“小(2)班”,避免了教室名字的生硬与冰冷。新教育完美教室的命名有很多都是从经典阅读中找到灵感的,如“小豆豆班”来自于《窗边的小豆豆》,“小蜗牛班”来自于《牵着蜗牛去散步》,“丑小鸭班”来自于《丑小鸭》。

当然,在营造教室的阅读氛围时,应该重视重构适合团队合作、独立学习、同伴切磋的阅读空间。主动适应学校成为学习中心、教室成为学习工作室的未来教育趋势,有意识地重新设计教室,增加可以在教室内进行的学习形式。如改变秧田式桌椅排列方式,开辟阅读区角,在幼儿园和小学中低年级搭建阅读小帐篷等,把教室里的孩子们带进舒适的阅读世界,满足学生课间恣意阅读的需要。
 
教室里的书柜,是每个孩子的精神寄托所,最值得老师带领孩子们花心思打理。衡量一间教室里的书柜是不是有品位,至少有五条标准:其一看是不是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外观整洁,布局合理;其二看是不是由学生自主管理,且有管理创意;其三看生均图书数量是不是不少于10册,且不断更新;其四图看书是不是按主题或难度等级进行分类,并把每一类的书放在相应的格子(盒子)里;其五看是不是制订了借阅公约,学生阅读有记录。

让每一间教室无限长大
林忠玲:他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第三,研发一门课程。

守住一间教室,带着孩子们穿越在伟大事物之中,吻醒故事和经典,编织诗意的生活,每一个生命就会伴随着岁月走向丰盈。

德国作家黑塞说:“只有当书籍将人带向生活、服务于生活、对生活有利的时候,它们才拥有了一种价值。”教室里的那些书,只有让学生捧起来了,才会有滋养生命的价值;只有让学生读进去了,才能衍化成精神生命的骨骼与血液。

课程让知识拥有生命的温度,是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幸福完整的可能。课程的创新,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一间教室里没有以阅读为元素的课程创生,就不可能有持久的书香。新教育提倡教师应该具有“我就是课程”的胸怀和气魄,从一次次小的改进与创造开始,把自己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开发。
 
我以为,在一间新教育的教室里,可以从五个方面研发阅读课程:

每日晨诵课程。每天早晨花5-10分钟的时间,用朗诵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与黎明共舞。到目前为止,新教育团队已经研制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晨诵课程资源。一线的老师只要采取“拿来主义”,就可以通过天天带着学生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积累人文底蕴,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我们期待新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最后一年开始,到高中生活结束,在近3000个清晨,沉醉到经典的呼唤声中,用伟大的声音开启生命的每一天。

与黎明共舞: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的儿童课程

整本书共读课程。以“导读——推进——延伸”三步曲模式,开设好书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大声朗诵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等多种课型,使整本书阅读指导适合儿童的心智成长和精神发育。导读,重在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等,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推进,可以是分章节讨论,也可以是通读全书后若干小主题的讨论,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对话,形成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能力。延伸,通过拓展相关联的其他作品,观看同主题电影,排演课本剧,延伸性写作等,将阅读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成都武侯实验小学“朝天乐”班的胡艳老师,在小学五年级就开设了《红楼梦》整本书共读课程。她通过学戏曲入“临川四梦”,引发学生对相识“红楼”中人的兴趣;动员家长、学生和所有任课老师一起参与书中的精彩诗词或章节朗读音频制作;编制语数整合的红学测试题,将数学知识点巧妙还原到红楼场景中;开展互出红楼考题、占花名庆贺新年,背诵红楼诗词、演唱红楼歌曲,“同写红楼梦中人”延伸写作活动等,让小学生较早地品尝经典名著文化大餐。

整本书共读:播下最美妙的种子——整本书阅读,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读整本书”教学再出发——漫长阅读历程的新探索


 
听读绘说课程。把儿歌、童谣、故事、童话、绘本带入儿童的生活,通过儿童擅长的绘画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倾诉和表达,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低龄段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河南焦作马村区工人村小学赵素香老师,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绘本故事,通过说绘话题,让每个故事都与孩子当下的生命发生联系,希望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成长的榜样。在此基础上,开启“播下一粒种子,见证生命奇迹”的种植课程,让学生跟踪观察,每天向老师、同学、父母汇报自己种子的生长情况。课程结束的时候,再一起共读《胡萝卜种子》,每个孩子完成属于自己的原创绘本《我的花生种子》。

项目阅读课程。项目式阅读通常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阅读行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基于真实情境建构意义的阅读行为。项目阅读强调将“项目”当作学习的任务,将阅读作为完成任务的探究性手段,这种课程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主阅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等。项目阅读课程的开展,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主题的凝炼与确定,用主题来引领综合、促进综合、完善综合。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人与艺术的关系,来设计既有鲜明时代特点又能彰显传统文化精粹的具体主题。

项目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

光影阅读课程。光影阅读课程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将观影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的阅读模式。该课程重在找到“观”与“读”的结合点,按照观一场电影、读一本经典童书、开展一系列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经历一段融“读、赏、写、画、演”为一体的阅读之旅。开设光影阅读课程,可与新教育“每月一事”行动结合起来,围绕勤俭、守规、公益、环保、劳动、审美、健身、友善、好学、感恩、自信、自省等12个主题,遴选出合适的影单。新阅读研究所李西西老师的《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课程,充分展示了电影阅读的魅力。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陪孩子看电影吧
深耕|研发卓越课程——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第四,开展一组活动。

朱永新先生说,读书没有活动,是很难真正进行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够给教室里的阅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阅读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其终生难忘的记忆。教室这个空间里的活动,因书而展开,也因书而精彩。

“演”书活动。将阅读与戏剧相连接,把书籍演出来。在共读一本经典之后,以学期为单位排练生命叙事剧,让所有学生融入其中。戏剧表演形式不拘一格,如情景剧、滑稽小品、经典对白、诗词吟诵、集体舞、歌伴舞等。还可以组织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扮演巡游活动。河南孟州大定小学的党玲芬老师,在学生快毕业的那个学期,用整整一个学期排演《小王子》童话剧。他们从布置教室、共读《小王子》、成立剧务组、家校沟通和生命叙事演出几个方面精心准备。孩子们在经历读原著、编剧本、演角色、做道具等一系列的“剧务”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明白了成长的意义,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党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演书的实践启示我们:你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绽放出多大的光彩。

“画”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儿童找不出确切的、恰如其分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他就会求助于图画。让学生画名著插图、画古诗意境、画美文场景、画经典故事情节、画思维导图等;组织插图大赛、创意书签设计、小绘本创作、最喜欢的图书人物卡通大赛等,将美术教育活动和读书活动融合在一起,满足学生阅读之后的创作欲望。姜堰白米小学潘兆良老师的“童画融合课程”,是典型的“画”书活动。起初,潘老师面对那些怕写作文的农村孩子说:“不会写作文,画画应当会吧,那么就请你们把要说的话画出来。”于是孩子们就被潘老师“哄”上先画画再用一段话写个说明的作文之路。后来,潘老师又带着这些孩子“童画名著”“童画古诗”“童画中华传统美德”“童画核心价值观”等,把“画”书活动,画成了全国新教育十佳卓越课程、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课程项目。
 
“说”书活动。“学习金字塔”模型提醒我们,听别人说,信息只留存5%,而说给别人听,信息会留存90%。让学生把所读所思说出来,是高效的阅读。“说”书,其实也是在练达卓越口才。姜堰实验小学罗塘校区,每周都会举行一场“小书虫PK赛”。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围绕共读的一本书,分成两派,唇枪舌战,场面十分热闹。这样的活动,书被读“活”了。“说”书的活动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如组织“我为一本书代言”、聊书会、故事会、小小百家讲坛、名著争霸赛、主题朗诵会、闪亮小主播、诗词大会等,让师生、父母用声音的艺术把所读的书表达出来。



“写”书活动。读是吸进去,写则是吐出来。读与写是共生的,读多了就有写的冲动;写多了,阅读的欲望更加强烈。在教室里如何带着孩子们写起来?可以编写阅读小报,为好书写推荐语,仿写续写名著名篇,编撰“我的成长书”,出版学生个人作品文集等。如东宾山小学的张小琴老师,从二年级起,就对共读过的《独自成长的小幼虫》《木偶奇遇记》进行整本书的“写绘”创作。到了四升五的假期里,她把“创作一部自己的小说”作为了主要作业。没想到,还没开学,孩子们就提交了写好小说。即使习作水平一般的孩子,创作的小说情节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做”书活动。 开展“手指上的阅读”,将阅读与美工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读过的经典作品中的印象深刻的场景,用各种材材料复制出来 。如姜堰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在共读完《小王子》后,指导学生用卡纸、皱纹纸、稻草、蛋壳、田螺、毛线、布条等,创造出各自心中的“小王子”的形象。

书香校园须具备三大要素
阅读的力量;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学——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

第五,留出一段时间。

真正迷恋上好书的孩子,阅读就是精神生命的深度娱乐。而对好书的迷恋,需要充分的时间做保障。不少老师和家长都觉得阅读很重要,就是没有时间。没时间读书只是一种借口罢了。朱永新先生认为:“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说没时间读书,多是因为没把读书看作是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读书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一间教室里的读书时间从哪里挤出来?

每日晨诵、午读、暮省。每天早晨,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一首诗,开启一天的黎明。有的班级把这个环节称之为“带着一首诗进教室”。每天中午,安排30分钟的午间静读时间。在这个时段,教师和学生全部放下手头的活儿,为整本书阅读让路。每天晚上,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天的所读所得,做一次书面的或与父母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梳理。尤其是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后,在近一个小时的时段里,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回味经典”。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郭丽萍老师,坚持带学生做晨诵,用4年的时间赏读了800首左右的好诗。她说:“晨诵纵然与考试、与竞赛无关,却实实在在与每天的生活相关,每日诵一首诗,和每日喝一杯牛奶同样重要,一个提供身体必需的营养,一个提供丰盈心灵的‘鸡汤’。”

每周开设1-2节读书课。前面说到的五类课程,都需要用整合的思路,挤出整段整段的时间来落地。反刷题、反套路是新教材、新高考的鲜明导向,教材中的知识、能力是为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准备的。以语文教学为例,如果每周五六节语文课,还只是让学生囿于教材的世界,抓住一个个所谓的考点嚼碎,那是十分可悲的。一方面要大胆地把同主题的作品带到学生身边,便于学生做迁移性阅读;另一方面,可以每周拿出1-2节课的时间,作为整本书共读的课时。
 
每学期一个阅读学程周。随着学科阅读课程的开发,一个真正想做阅读的班级课表里,将会无法容纳丰富多彩的课程。除了常态课上融入阅读的元素外,不妨以一学期一个学程周的方式,为阅读主题研讨、成果分享“占地”。不少学校的读书节其实就是学程周的雏形。南京拉萨路小学,在小学六年里安排了十二个学程周。比如,他们的“读城”学程周,把阅读与研学旅行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从历史、人文、建筑、民俗、艺术、美食等多个维度,对南京古城进行调研式的解读。


在一间教室里,和自由的阅读争抢时间的是无休无止的作业。作业也许可以带来暂时性的分数增长,但容易把学生带入无趣的、枯燥的,甚至是痛苦的“教育内卷”。把教室里看似七零八落的时间聚集起来,能够汇聚成浸润书香的时间长河。

儿童早期的阅读,是最好的生命供养。人生前十四年坚持阅读,不仅读到的东西会记住一辈子,而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在一间教室里注重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选书、淘书的乐趣,童书中孕育着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美好形象,承载着的人类美好的情感——尊重、友情、爱、善良,就如同一粒粒的种子,在他们心灵的世界里发芽、生根,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怎样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3.0建设模式
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书香校园建设的五大误区
让校园书香四溢,功莫大焉!——用阅读改变农村教育, 助推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新教育】关键词索引之:阅读
深耕|营造书香校园
他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我们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图书馆、阅读和白日梦
把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有什么事能像阅读一样,做起来简单却成效显著?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