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千家长进学堂,重新学做新父母”——重构教育关系,共建育人体系

何琼娇 黄华斌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重构教育关系,共建育人体系
——松滋市实验小学“家校共育”综述
原创|何琼娇  黄华斌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家庭教育全面纳入法治实施轨道。苏霍姆林斯基曾热情地讴歌赞美家校合作,视其为“最完美的教育”。教育步入“后双减”时代,越是追求优质教育,越是感觉到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学校教育始终无法填补家庭教育的漏洞。于是,家校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为家校双方的共识和共鸣。


松滋市实验小学自推行“新教育实验”以来,将“家校共育”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和深耕,正是把握了新时代教育的“时”“势”和“点”。特别是以教育部“十三五”重点课题《新父母学校的实践研究》为载体,以研究的姿态来落实和提质家校共育,创造新的路径和经验。

一、

“三种关系”凝聚新共识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这一新教育理念我们深以为然并引发深刻反思。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松滋市实验小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家校观”:家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合伙人;家庭,是学校发展的无限朋友圈;家校共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安全的关系网。“合伙人+朋友圈+关系网”,这是松滋实小首创和独特的家长观。

顺应新家校观,我们启动了以“优化师生关系、重建亲子关系、升级家校关系”为策略的育人体系建设。

优化师生关系,我们提出了“三大立场”。即尊重天性,坚守儿童立场;尊重人性,坚守生命立场;尊重适性,坚守规律立场。

重建亲子关系,我们提出了“三个相信”。即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相信孩子具有天生的学习力;相信岁月是最有力的历练。

升级家校关系,我们提出了“三种力量”。即最好的姿态是平等对话;最真的认知是见证现场;最优的结构是等边三角。我们极其重视家长地位,在学校最醒目的廊道里,我们将全校所有班级的家委会成员“请”上墙壁,让家长感觉到学校的这种尊重、重视,从而意识到作为家长,在松滋市实验小学也很“重要”。


二、

“两个基础”建立新结构

如何高效实施“家校共育”?有组织、有结构、有规则,这是最重要的保障。

共建合作组织。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家校共育中心”这个组织。家校共育中心,不等同于过去的“家委会”。家委会的主体是家长;家委会的责任是支持;家委会的工作方式是协商。“家校共育中心”的主体是家、校、社三方;责任是共建育人体系,丰富育人路径,优化育人策略;工作方式是协同。践行这一理念,我们公开发布了《上清宣言2020》,明确了“学校和家庭,同等重要,教师和父母,都是孩子生命成长中的贵人”的重要关系和地位;发出了“目标一致,地位平等,彼此尊重,相互信任,通力合作,和谐沟通”的行动倡议。我们建立了《家校共育中心章程》,组建了一支由18人组成的工作机构,共育工作走向常态化。

创新工作机制。我们在原创性建设《松滋市实验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指南》,完善“四共体系”,即共建平安校园、共建班级课程、共享成长故事、共育书香童年,建设“五个共同体”,即目标共同体、组织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这一本指南,对“家校共育中心”“新父母学校”“家长合作委员会”等组织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对家访、约访、校园开放日、线上沟通、校外实践、课后服务、校园伤害和家校矛盾纠纷处理等八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和主要流程进行了规范。这套“共育指南”对外张榜公布,组织全体家长学习,熟知学校实施“家校共育”工作的日常落实措施,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工作。


三、

“一所学校”培育新父母

从“家长学校”到“新父母学校”,不只是名称的创新,而是核心的变革,“父母”更加明确的协同教育的主体是法律上名正言顺的“监护人”,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据此,我们全面实施“四千父母进学堂,重新学做新父母”家教提升工程。实施“线上微课”和“线下讲堂”双线并行模式。

“线上微课”,相约每周五。学校独创的“我陪你长大”线上微课程坚持每周一课,每课聚焦一个主题,由骨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共同担任“讲师”,时长10-15分钟。“线上微课”成为学校新父母教育的亮丽名片,被省内诸多兄弟学校借鉴效仿。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选用湖北省教育厅关工委等全国各地的优秀“家教微课”资源,定期向家长推送。每次微课后,不少家长主动和老师互动,交流学习心得和感言。


“开学第一课”,父母与孩子同期开学。每学期开学,新父母学习与学生同期开学(间隔不超过3天),固定由学校校长开讲“第一课”。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围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开展教学。如针对“双减”新政的《让教育回归常识,把童年还给孩子》、针对“教育改革”的《共铸新教育,学做新父母》等,如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让教育回家,用爱疗伤》等,在学生家长中引起非常好的共鸣。

“主题论坛”,聆听家长的声音。在特定的时空进行,围绕学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个别问题,教师与家长一对一、面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教师帮助父母当好“阅读点灯人”和“心灵点灯人”,让孩子爱上阅读,营造书香家庭;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议”、“一家一课程”等活动,面对面解决孩子的成长困惑,实打实提升父母的家教理念。分班开展“圆桌论坛”,围绕热点问题和困扰问题,以开放求助的心态,发起用彼此的智慧互参,在百家讲坛中找到启发教育灵感的新思路,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智慧。


“家长开讲”,共建家教课程。家长中的知识超人、技能达人、服务能人,都是教育的富矿。我们给家长提出了一个理念:我不是一个学生的家长,而是所有实小学生的家长。学校开发“家长课程”,合奏家长课堂共鸣曲:“检察官妈妈讲预防性侵”、“警察爸爸讲自己参与维和的故事”、“护士妈妈宣传卫生”等活动,让家长成为“编外教师”,由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同盟者,由教育的参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教育的评论者变为支持者。

“后疫情”和“后双减”的叠加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全场域寻找家校融合新常态,以“家校新关系”,创造“学校新生活”,进而成就“未来新学校”。这是一篇立德树人的大文章,任重而道远。


附录:

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
家校社合作共育行动
“上清宣言2020”

家校社协同是孩子成长的王道,亲师共育成就完美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人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教师和父母,学校和家庭,同等重要,都是孩子生命成长中的“贵人”。

让我们目标一致,地位平等,求同存异,灵活开放,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家校通力合作,亲子和谐沟通。

让我们情感契合,理念融合、优势组合、资源聚合,形成新的目标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

让我们共同规划,成为学生成长向导;共同学习,成为家长学堂同伴;共同做事,成为班级经营搭档;共同研究,成为彼此智囊支持。

让我们重新走进学堂,对接新时代,深耕新教育,学做新父母。让我们携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孩子的成长,我们一起陪伴和见证。

让我们自觉地走进学生家庭,倾听家长心声,排解家教之难,提升家校融合度。

让孩子走进社会,在实践和劳动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质;让学校融入社区,以教育和文化引领社会风气。

让我们从相识走向共识,从初心走向同心,从激情走向长情,从误解走向理解,从支持走向坚持,从六年走向永远,使孩子遇见更好的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

黄华斌:看见和成全,幸福而完整

黄华斌:坚守生命立场,提升生命质量——“融创”!2022年“新教育”我们这样做

黄华斌:遇见,深耕,传播——关于“新教育实验”的行与思

国家11个部门发布《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教育始于家庭,家校合作共育

家校合作是最好的教育——新教育的“新父母学校”和“家校合作委员会”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