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21—2025 年) 》,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推动“十四五”时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规划明确,到2025年,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数量明显增加,稳定规范专业的指导服务队伍基本建立,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更加健全,家庭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规划指出,完善家庭教育政策措施,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等。探索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推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因地制宜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及时向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形成有地方特色、有群体适应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在巩固发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规划指出,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师资、有活动、有评估。在规范强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规划指出,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所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每年至少组织 4 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在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育儿指导服务机制方面,规划指出,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
规划明确,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协同育人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实验区、创新实践基地作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鲜活经验和做法。
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新教育实验《南京宣言》
作者|朱永新
新教育研究院
2017年7月,新教育人齐聚南京栖霞,探讨家校合作共育的话题,总结新教育人的相关思考和实践,形成了如下共识。
家校合作共育是人类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
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许多传统的事物都面临被颠覆的命运,传统的学校制度也正在面临深刻的变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学校作为替代现存单一化、封闭式学校的教育机构共同体,将被未来学习中心逐渐替代。是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以及所在社区相关人员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的学习中心。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引领学生携手前行、成长的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将共同形成教育的磁场;教师、学生、父母以及所在社区相关人员共同成长,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常态。
在教育中,学校是专业机构,家庭和社区是非专业单位。一旦发生合作,一旦围绕教育问题进行精神交流,就形成了教育磁场,形成的磁力影响着磁场中的一切,“磁场效应”会让所有参与者产生精神共振,就当下而言,会有着潜移默化的“不教之教”的良好效果;就长期来说,有着辐射社会并提升全民教育素养的重要功效。这将是一种理想的立体化、大教育状态。
我们新教育认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新教育的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家庭、学校和社区多方教育主体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家校社共育机制,拓展和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影响并和改善家庭、家教和家风,加强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强化社区和谐共生家校社共育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协调发展,父母、孩子与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共同成长。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共育,是一个大家校、大合作、大教育的概念。新教育人所实践的家校合作共育的内涵,在于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父母了解和参与学校生活,家校之间有效的互动沟通,以及家庭、学校、社区的融合协作。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宗旨,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根本朝向。为此,家校合作共育应该遵循目标一致、地位平等、权力均衡、求同存异、机构开放、方法多样、多各方共赢和跨界协调等基本原则;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搭建和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委员会、新父母学校、新父母俱乐部、新教育萤火虫工作站和家校合作共育资源室等平台和载体的作用;,需要共读共写共赏,共同的理想和愿景切实推动推动亲子师生共读共写共赏,;需要畅通家校交流联系渠道,以家校读物、家校互访等方式密切沟通;需要共同分享多方家校合作资源,建设资源室、组建社团、兴建实践基地等等;需要发挥榜样示范引领,积极作用等开展表彰、叙事、学习等多种活动。
尤其是新教育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更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坚守教育理想,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朝向明亮那方,每天都开始新的起航!
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家校共育,再一次呼唤家校合作共育,剖析家校合作共育的内涵和特征,梳理、总结家校合作共育的路径和方法,正是希望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通过家校合作共育,通过重新定位家庭和学校,进而重建家庭和学校,以每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自身前行,推动教育乃至社会的改良。
家校合作共育——打开校门做教育。借外力冲击,在平稳中创造沧海之变。让教育从自我封闭的孤独堡垒,变成千帆竞发的澎湃海港……这并非痴人说梦,而是已经成为千百万新教育人每天的行动。
是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能让家校双极真正构建教育的磁场。
我相信,行动的我们,就和身处磁场中的孩子一样,必将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这周而复始的磁场构建之中,放射出生命的最大能量!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