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如观音》第8课丨万能的菩萨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大悲如观音》 第8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04ya2h3j&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大悲如观音》第8课
昌乐法师·讲述
- 万能的菩萨 -
接下来看这些苦难到底是什么,在经文当中有描述。
苦难大概有12个,首先要了解苦跟难是不一样的。苦是众生的生活常态,我们被贪嗔痴深深地裹挟,无法出离。但是对于众生来讲,苦不是急事,不是难事。什么是急事,什么是难事?灾难,人力无法抗拒、无法改变的事情是难、是灾。
所以经文当中首先说难,这个难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灾,一个是火灾,一个是水灾,一个是风灾。火灾、水灾、风灾,风灾是什么?风灾,海上经常刮台风,航海在过去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观世音菩萨有一个感应非常灵的地方,落脚在普陀山。普陀山是航海很重要的一个渡口,这个我们不去说它。一个是自然所起的灾,还有难,难是因为人力而有的,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无法改变。刑难,就是行刑的时候,和被困住、被抓起来在监狱当中的时候,这难以改变既成事实的业力。
还有一些意外的事情,一些自己搞不清楚的状况出现。一个是意外,是指贼难,这个贼难是特别重要的一难。因为佛教真正的弘扬不是从上层开始,也不是从下层开始,释迦牟尼佛极其有智慧,他是从工商业者、从做生意的人开始。这批土豪们突然一下子有了钱,找不着北,释迦牟尼佛就专门去度化他们。然后一度化他们,他们信了佛以后,对佛教有巨大的推动力。因为这一群人他需要有信仰,而正统的文化、婆罗门教又看不起这些做生意的有钱人,直到佛教中的释迦牟尼看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结构当中有需要逆袭的人,需要有信仰,而正统的信仰又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在婆罗门教之外兴起的佛教,就让他们得到了解脱。有个精舍叫祇园精舍,祇园精舍就是给孤独长者跟祇园太子所捐的。祇园太子是婆罗门种,但是给孤独长者其实是个生意人,当然这个我们不多去说它。
我说的意思是,佛教在弘扬的过程当中,从基层走向了高层,再向下流动。这样的一种流动性的改变,有完全不同的一种帮助。但是在早期,尤其是很早的时候,他们帮助的更多的是底层偏上层的人,特别是工商作业者、做生意的这一群人。所以贼难,就是做生意的人最怕什么,你知道吗?当时的社会治安不好,他们最怕做生意的时候被抢,在货物运输的路途当中被人抢。过去全是腰缠万贯,没有电子汇款,没有支付宝,钱全带在身上,怕抢,贼难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还有一个,民众怕什么?疑心生暗鬼。一到晚上,胆小的人就是怕鬼。而印度呢,小鬼非常流行,不同的宗教之间都有恐怖的传说。为什么?因为恐惧是人良知最早的发现,所以很多宗教传教的方式,先把你吓得半死,然后告诉你,别怕别怕,我会加持你的。可是有的人被吓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初学者念《地藏经》会念得大汗淋漓,晚上不知道该躲到哪里去睡觉,他被吓坏了。如果有一天你能把《地藏经》当成动画片来看的话,那就会好一点。这是难。
难,它表述在《普门品》当中,说众生所受的难,观世音菩萨能救,表现出观世音菩萨有非同寻常的超能力。这是底线测试,能力测试。就是这个事情你能不能做到?经常有人说他认识的人能穿墙而过,好神奇。还有人跟我讲,有的出家人在拜垫上坐着,然后他飘起来了,能飘这么高。我写过一篇文章,“会飞的和尚”,在接下来的《人间佛教浅谈》当中会讲到,专门跟大家诠释和尚为什么能飞?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会飞,有这个能力代表了他有法力。
这里所说的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救别人救不了的、自然的灾难,为什么已经既成事实的、很具有危险的事情,观世音菩萨都能加持?这是对观世音菩萨能力的强化。还有,对修行人,凡是修行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修行真是难,贪嗔痴真的难去。心情好的时候,什么烦恼都没有,心情有一点不好,烦恼铺天盖地,也不知道烦恼从哪里来。这是三根本烦恼。这是在修行层面。
还有一点,观世音菩萨灵不灵?特别的灵,观世音菩萨能力超群。还有一句话,哪怕你能提出不合理要求,哪怕你有不合理的愿望,菩萨也能满足你——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这真的是不合理要求。因为出家人、修行人,离欲清净。
有这样的一个聊天场景,有人在我房间喝茶,他们一对夫妇,好长时间没有小孩,后来在南山讲寺拜佛,就有了小孩。然后其中一个就说:我好长时间都没有拜佛,到了南山讲寺,经常来昌乐法师这里,我就怀上了小孩。这个笑话太冷了。好尴尬,为什么呢?这是不合理要求,特别是对于出家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
出家人,特别是童真入道的僧人,是离欲清净的,在非常单一的环境当中成长,他们天真烂漫。然而社会的复杂,我们需要面对的弘法对象是不同的人群,甚至是极其复杂的人群结构。僧团不像专卖店,不像搞企业,要定位,我们没有定位,我们要度的众生叫三六九品,就是上上品乃至下下品的人都要度化他。祖师们讲得还更难,叫冥阳两利,活着你归我管,死了我也要管。所以我们不讲定位,我们讲普度众生。可是出家人如何去普度这些自己都没有经历过的、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当他们提很多不合理要求的时候。那菩萨传授的咒语应该是什么?随顺度化,这需要耐心和耐力。
实际上,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这是他们在拜佛、祈求观世音菩萨的过程当中得到的感应。这个感应是怎么来?这话说的有点大逆不道,但我们暂时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报纸上登出某某人中了几千万,某某人中了五百万,从社会学原理上来讲,买彩票的人来求观世音菩萨,祈求的人的基数越大,中奖的人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在乞求菩萨的过程当中,很少人有感应,但是如果有人有感应了,它会形成一个特殊事件,然后奔相告知,然后他们就成了弘法过程当中的案例。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并不完全如此,那个过程比我们看到的更复杂。
刚才讲的这个不合理要求,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首先,拔苦是佛陀的根本教义,但是佛陀让我们自己拔苦,这是最早的佛陀的教育。观世音菩萨不但能够自己拔苦,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拔苦。这使得佛教由原来的自己修行自己得解脱的教义发生了偏移,慢慢有了神教信者得救赎的意味。但这不是佛教的根本,这是佛法在流传过程当中的方便。这种方便其实是佛教传播过程当中随顺人性的一种传播手法。也就是说,弘法是要方便随缘的,修行则要正直舍方便,否则居士神佛不分,而出家人变成了到处讲灵验、讲应验、讲感应的神棍。
这句话特别重要,就是弘法是需要强化菩萨的能力,更多地分享你的进步、你的好的体验;可是修行恰恰是要把在起初学佛过程当中,把佛法当中随顺人性的那一部分的方便法剔除、放下,去修更进一步的究竟法。这才是根本。
有一个关于临终关怀的词语叫助念。其实在佛法当中,助念并不是只是对于需要临终、已经走入生命尽头、马上要死亡的这些人,我们去不断地陪伴他们、帮助他们生起正念,以能保证在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一刹那,心处于不颠倒当中。其实在当下的生活当中,我们何尝不需要让自己处于心不颠倒当中?让自己的心能够放下贪嗔痴,能够对生活的未来生起信心,能够走向解脱。
所以我们所要说的是,弘法其实是帮助人生起信念,使得他们有勇气面对当下的困境。我在网上见过一句话,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一个人处于痛苦困境当中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帮,他就不会自寻短见,不会痛苦绝望,不会放弃。
所以各位,我讲这些,除了是我们在弘法过程当中,面对了很多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学佛,对他人要更多的有慈悲心去帮助他。为什么?因为帮助他们,我们作为信仰的实践者、见证者和获益者,会向他人传递一个非常明确且具体的信息。这个信息是,你的信念是对的。
为什么所有的演讲人都要慷慨激昂,都要有情绪?因为情绪越澎湃,越能显示出所讲人的信息之真实有效。后来我们评价他的时候,不是说别人激情澎湃,而是越来越真实,它能表现出我们中国文化当中所谓的天人合一,他的整个身心没有二用,完全用在这一件事情上的时候,他所传递的信息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因为这个信息当中没有夹杂,是一门深入,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那这样做为什么能够让我们身边的人生起信心?或者读诵《普门品》,诵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为什么能够让没有信仰的人突然就有了信仰?这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