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苦!冷热不均!跟党走!创投大佬终于说出了2016的心里话

2016-12-06 我有嘉宾


图为2016中国股权投资年会影响力对话环节

2016年12月6日-8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联想创投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京举行,汇集股权投资界巨匠精英,以趋势、策略、行业角度剖析这个时代。本文摘自影响力对话一:资本大时代环节。

【对话嘉宾】

吴婷  嘉宾传媒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陈浩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总裁

邓锋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倪泽望  深创投董事长

肖冰  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

徐传陞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

应文禄  毅达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

周亚辉  昆仑万维董事长



2016年的股权投资关键词


吴婷:下面要开始的是第一个影响力对话环节,首批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将一起来聊他们对资本大时代的理解。刚刚过去的2016年现在已经是12月份,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总结了。2016年的股权投资行业,每个人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最切身的一个体会。

 

陈浩:一个关键词很难,用一句话,我认为2016年股权投资行业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汹涌,我觉得是在酝酿下一场更激荡人心的市场。

 

邓锋:不冷,两个字。

 

倪泽望:辛苦。

 

肖冰:回归理性。

 

徐传陞:对我们来讲,就是早期创投,一直是价值投资,也是理性。

   

应文禄:我觉得应该是冷热不均。

 

周亚辉:我认为是跟着党走,因为所有赚钱的机会都是党给的。

 

吴婷:周总从”跟着党走“,来解读一下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周亚辉:我自己深刻的反思,我从15年3月份开始做一些少数股权投资到现在,你再怎么努力,我们的机会还是党给的。如果现在投资太关注美元端,其实很难挣到钱,再牛的投资人也挣不到钱。你关注国内A股市场,你容易能挣到钱,这是给你创造机会的区别,不是个人能力能够挑战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做投资人,还需要更多关注党有什么机会,我们怎么去配合党去创造更大的机会。

 

吴婷:您觉得2016年党给了哪些特别好的机会?

 

周亚辉:太多了,无法细说。

 

吴婷:您抓住了机会吗?

 

周亚辉:我试图抓住机会,但是反应还是慢了一点。我觉得同创伟业的郑总抓的机会是最多的。

 

吴婷:映客投资笔记是在抓住机会了吗?

 

周亚辉:这不是抓住了机会,还是体现了价值投资。党给的机会我抓住了很多,这些体现还要看未来两三年。我最近刚刚投了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我觉得他在未来三年能在A股上市,不出意外赚100倍。怎样把中国制造业的产能提升,然后能把中国的商品更好的卖到全世界去,怎样配合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这些东西都是党给的机会。

 

吴婷:周总至今没有透露一个他投资的公司,我相信他的潜台词是请关注周亚辉投资笔记。应总解释一下冷热不均是什么情况?

 

应文禄:有人问我,应总,最近跟美元的差别有多少,我说数据,中国GDP和美国相比,是1.58倍,中国的PE和VC是7万亿,但是PE和VC占了一半,应该是3.5万亿,这个数据和美国差10倍,美国官方数据是7万亿美金。


2016年无论PE还是VC融资量都在增长,而且是在持续增长。但是为什么这个行业有点感到很热,有点感到很冷,我觉得其实发生了变化。从整个募集资金量来讲,其实这个钱在两极分化,资金往品牌创投,优秀的创投机构流动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美国有的“19”分化,10%集聚了90%的资金量,国内我相信这个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投资上来看,这些大的投资机构和品牌投资出手都非常快。整个行业应该是在持续增长、冷热不均这样一个过程中度过来的。

 

吴婷:应总觉得冷还是热了?

 

应文禄:我经营这三年的数据,我自己感觉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今年主动募集了122个亿,去年增长了90%,投资了三家企业,也增长了70%,对我来讲压力非常大,责任非常重,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光明。


吴婷:徐总说一说,你的回归理性的想法是基于什么样的一些案例?

 

徐传陞:今年从经纬来讲,我们又融了新的一个周期的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所以我看到的是未来3-4年的投资机会。我们一般投资会偏早一点,可能从2013年就开始看企业服务和云计算的投资,这三年投了40多家,从消费到云计算等行业领头羊的云计算服务公司。对我们来说,还是扎实看早期前沿的公司,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还有深度学习。我们其实在这一块看了很多,投资非常谨慎,概念也非常热。还有一些数据+医疗,去年互联网医疗非常热,今年年初又冷下来,在这一块我们认为还有很多的机会,所以还是继续深耕。

 

吴婷:今年是投了68家公司,在2016年之前,脑子还有一点发热的时候,投的数据大概是什么样的?

 

徐传陞:去年我们投了80家公司。

 

吴婷:那也没有冷静太多。

 

徐传陞:我们一向挺冷静的,数字不代表你不冷静,我们一般投的早期,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我们赌的大方向,我们看行业都是8-10年的周期。

 

肖冰:今年应该是回归理性的一年,今年看起来新的概念、故事、风口、名词,相对比早两年少的很多,所以我说可能是相对会理性的一年。去年和前年之前那两年还是有点压力的,感觉被落伍了,好像不投一个什么方向的公司,觉得很不好意思。现在感觉到比较正常的状态,更适合我们状态的市场,更轻松一些。我觉得整个市场还在找大的方向。从VC投资来说,未来大的趋势,我们在做一些早期的布局,也不知道下一个大的浪潮是什么,但是现在市场比较一致看好的方向,我们也在观察。

 

吴婷:肖总的意思比以往保持更加冷静的独立思考。

 

倪泽望:我说了两个字—辛苦,确实2016年非常辛苦。实际上我赞成倪总所谈的,创投市场慢慢从蓝海变成了红海,慢慢变成了血海,竞争非常激烈。我没想到这个行业现在变得非常热,给我的感觉是过热。


以前我们知道募3、5个亿的资金觉得很了不起,很骄傲了;现在没有30、50亿,根本不好意思出去说,至少是100亿以上,还有1千亿的,资金特别特别多,使得项目的价值极贵,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现在动不动一个项目至少5个亿,10个亿,都是评估的市值,有的刚刚创业的,半年不到估值就是10个亿。昨天下午就谈了几个项目,一谈就是10个亿,谈起来非常累。


项目方比武招亲,谁出的价格就给谁,就是这种玩法。所以这样干下去不是好事,可能对整个投资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些钱都投出去了,五年以后该跳楼的跳楼,跑路的跑路了,所以我说很辛苦。

 

邓锋:希望我们这里没有跳楼的。我说不冷,现在很多人讲是资本寒冬,我觉得根本就不冷。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说,在宏观上其实行业要看融资、投资、退出,倪总的数据已经很清楚了,在融资上今年又是一个进步,而且很多新的基金出来,如果很冷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能融到资。还有退出和今年的并购,IPO市场往下看,不管是中国和美国这个机会窗口都挺好的,现在IPO的速度在加快。所以从今年整个退出和往前看退出,宏观来讲都不会太差,而且应该是更好,再往前要比今年要好。


再说投资,我同意应总讲的,冷热不均。冷是2015年过热,是一个理性的回归,从这上面来讲不能讲太冷,是回归。其实很多行业不太冷,像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疗,还有VR和AR,可能有泡沫,但是大的方向是对的。很多人认为TO B的科技和TO C的商业创新是一致的,他们真正的成长性没有那么大。从我的角度来看,整个宏观并不冷。


从微观上来看,北极光今年投资的量跟去年差不多。另外我们过去一年当中大概有20多家企业出来融下一轮,所有的公司都融到了下一轮,所有的公司都是上升的估值,而且在一年当中,通过上市也好,融资也好,出了六家独角兽,所以从整个情况来说,从我们自己本身来看,也没有感到是冬天。

 

吴婷:今天上台的都是非常杰出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大家都觉得不冷。

   

陈浩:主持人其实帮我总结了一个词就是酝酿。我最看重的,或者我们这个行业多数的机构在练内功。一方面是我们募资,跟LP怎么去沟通,包括过去投资的情况和未来的投资策略,让他们为我们新的基金继续给予支持;另外是我们自己在机构内部的,在组织、在人这方面做的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当然还有跟我们的被投企业。


我相信在座的都是这个行业有相当经历的投资者,都有上百家,或者几百家的投资,在这些投资项目里面,其实有大量的融合、合作,甚至是整合并购的机会,使得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能在下一个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2016年酝酿是非常重要的。


风口会在哪里出现?


吴婷:大家说的都不矛盾,反映了每个人自己亲身的感受。酝酿之后就是等风来,接下来聊一聊风口。提到人工智能和VR都会说有一些泡沫,每个人对于风口在哪里、风口的力度怎么样、方向怎么样、温度怎么样,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陈总您觉得现在酝酿之后,风口会在哪里出现?

 

陈浩:定性说两个方面。第一,风口是代表了前瞻性的市场机会,或者是需求的一个未来,这个未来代表了重大产业发展机遇;第二是要观察里面的创业者和资本,资本擅长为早期做布局,有一定的前瞻性,更重要的是往往是跟着创业者,创业者在哪些方向上有先知先觉的判断,自己亲身去投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具备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代表着未来的一种需求。第二个就是创业者和资本在这个方向更多的聚集,预示着风口就要到来。

 

吴婷:在过去这一年当中,你看过或者投过哪些项目特别满意的,也是你意料当中会成为风口上飞起来的企业?

 

邓锋:这个问题很难给出很准确的回答,今天满意,可能两年之后不满意,你投过的企业也不能说你对他不满意,这个没法讲。


我是很反对风口理论投资,所以我们也不看风口,甚至按照赛道理论投资也不太对。我觉得特别做早期投资,风口来的时候,你的投资已经晚了,我们希望在风口到来之前投进去。风口来了多长时间你投进去的,这个是看不清楚的,我们要看未来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刚开始是一个徐徐吹来的风,慢慢越吹越大,在徐徐吹的时候就要投进去,风口不是突然大风就来了,就往里面投的,这是做早期投资不能干的。


再说一下方向性。我们是科技早期投资,中国未来做十年慢慢吹来大的方向和风,科技肯定是一个主力。科技里面是两大块,一个是无线互联,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IT产业的革命,包括从传感器到系统,云计算的基础架构,sass的服务等。


再一块就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再加上其他一些医疗设备革命带来的精准医疗,整个带动健康医疗产业的一个趋势,这也是科技为导向的。所以大的趋势,这两块整个的带动,包括新材料等,这些科技革命可能是未来十年的投资主体,20年都可能。

 

倪泽望:风口也是非常热的名词,总觉得这是一个误导的概念。所有投资人都去找风口,没有那么多的风口。创业者是风险投资,风不可能天天有,技术革命也是跳跃性的,风总是有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个行业都有风口,只是大风小风。比如说老干妈,再牛的人进不去,它是不是风口,道理是一样的。


深创投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升级,一个是技术创新,我们都有投资,我们不会专注于某个行业,每个细分的领域玩命去找风口,所以我们觉得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投资功夫,我们一直就这么想的。


跨界融合的机会是巨大的


吴婷:肖总在2016年投了哪些自己比较满意的企业?

 

肖冰:趋势我们比较看好两个方向的机会。一个就是技术的创新机会。我们看到硅谷的VC主要是投一些技术创新的企业,过往两年我们主要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投资。现在感觉回归到创投,就投到科技创新这一块。科技创新这一块的机会,我觉得也是非常多的。


邓总讲的我都同意,我们不是说去找什么风口,风口好像是我们投一个公司,等一个风口起来,就卖给下一个人,我们就成功了,其实我们从来没有这个想法。我们投这个企业,是想把它最终变成一个伟大的企业,不管是不是风口,吹不吹起来我们不在意。但是我们会在意一个大的趋势,这个企业是符合大的趋势,未来能够长大的,最终是体现在收入、利润、规模,对社会的影响力,体现在这些上面。


我觉得科技创新中国是到了一个临界点,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大量的海归回来,中国跟国外的技术创新都处于比较同步的阶段,这个给我们很大的信心,所以我们投了很多的技术类的公司,挺不错的。


第二个大的机会,是新经济和旧经济的融合。过往这几年我们投互联网是一波人,投传统行业是一波人,大家没有什么交集的。现在开始,互联网也好,大数据和物联网都是一个工具,越来越被传统产业所接受,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家具,开的汽车,都是巨大的市场,只是说这些东西几十年没有变化,我们用新的技术改变以后,这个空间是巨大的。


我觉得未来可能是在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里面,会产生更大体量的公司,其实这样的企业也更适合我们这个年纪和背景的人来投,这里面的基因很多是传统产业做的很成功的人,加上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改造出来的。这里面我觉得投资成功概率相对会比较大的,这种跨界融合产生的机会也是巨大的。今年我们也布局了几个这样的公司,我感觉非常好,可能会颠覆一些传统的已经存在巨大规模的产业,这是特别适合我们在中国做投资的。

   

吴婷:跨界融合,达晨也在酝酿当中。

 

徐传陞:我也不太喜欢风口这个词。至少从经纬本身,2009年投移动互联网,2012年切入到交易撮合,从最早的安居客,到找钢网,到滴滴出行,我们喜欢自己摸索,产生一些大的机会,我们看到的是未来十年一些行业格局的改变。今年我们还是会用交易撮合这个方式。


刚才说的数据医疗,数据医疗我觉得今年非常典型。3月底之前,我们投资的深度学习,数据大分析,一场围棋赛之后,估值都翻了三倍,那算是风口。我们现在投的一些早期公司都非常受追捧,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很多时候也是整个行业媒体,包括现在20万从业人员对方向的追崇。我们年初投资了ofo单车,9个月变成了全民皆单车。现在除了黑色以外,什么颜色都有了。我们做早期投资应该走在前面,承担一些更多的不确定性跟风险,帮创业者去完成他们一些思考跟梦想。

 

吴婷:现在如果只有一个单车市场是今年最大的热点,是极不正常的。应总您怎么看?

 

应文禄:投资理念有一个原则,三不原则,不跟风,不盲从,不追高。投资应该是投概念,投组合,投趋势,投资要讲逻辑的。


大家看一看国内好多的投资机会,是现实存在的,周总开了一点玩笑,跟着党走,我们要投资中国的未来,国家已经把它定好了,或者把它描绘了蓝图,这个蓝图是非常清晰的。比如说工业4.0,老贺讲的智能互联网,其实和工业4.0领域结合得是非常紧密的。现在智能互联网会改变所有的传统行业,如果你看到了这个趋势,其实在这个领域的布局就会有机会。


未来上10万亿的行业,比如说健康行业,物联网产业,汽车后服务市场,这么大的规模在中国这种投资机会是非常多的。还有互联网+改造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这个行业是足够大的,投资的领域足够大,市场也足够大,投资都会有压力。风口不要去追就更好,你去追风,那一阵风没有的时候,你就会死得很惨,按照行业的规矩,扎扎实实来做,你总是会有机会。


正因为IPO的速度在加快,刘总去产能化的过程中,其实两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是把目前在排队的IPO,不行的企业劝退,带病的、有伤的,不要去IPO,量化指标已经降了50%以上,降幅在30%以上的,给你一次解释的机会。如果还有一些行业生态明显不行的,你就要出去了,一些好的企业,利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方向,要加快发行。这里面很重要的是业绩来支撑的,过去很多投资机构投了魔兽类的企业,在行业切换过程中明显掉队了,肖冰又回归到投资的本质,看到企业投资的基本面,未来的成长以后,能不能给投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机会,然后能够安全的退出,所以投资要有一定的安全边界就可以了,不要去跟风。

 

所有的投资本质都是科技投资


吴婷:周总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怎么看自己所处的行业,你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周亚辉:我算是一个全能型的选手,基本上所有大家提到的风口我全都看。我就带两个小伙伴,所有的行业我都看,所有的风口我都看。但是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投资方向,我没有在任何一个会议能看到大家把它定位为投资主题和风口。我现在感兴趣的是量子计算,首先说明一点我投资是很任性的,不能做太多的参考。可能过去两年我的成绩比较好,比较任性一点。


第一个原则我投资很任性。第二,我自己投资喜好里面,我最爱投资科学家。我认为未来100亿美金的CEO都应该是科学家,所以我特别爱投科学家。我经常到斯坦福等学校、到清华找科学家,找年轻的教授,看他们有什么新的idea。从这个角度出发,最近一百年在什么状态。我们其实都没有逃离爱因斯坦给我们划的这个框架,1900年他给人类划了两个框架,一个是相对论,一个就是量子力学。


所有的投资都离不开科技,所有的投资本质都是科技投资。最开始的科技时代是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开始,到第二个时代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还有一百年的投资空间。


我觉得最近爆发的是量子计算,科技永远走在我们的前面,在中国科学院还有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在量子计算方面,其实还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我觉得这个在未来10-20年之内,会是一个很大的爆发产业。


有人带领我们走到下一个时代,或者牛顿或者是爱因斯坦,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我更愿意投资。


吴婷:大家的回答相对比较统一的就是,科技创新可能是未来都会关注的,甚至长达10、20年的时间会持续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价值。我看《智能时代》这本书,人类一切的文明都建立在科技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剩下的就是文科生他们在兴风作浪了。


下面就互相提问一下,资本大时代这么好的时代,投资就是分享,也是竞争,我相信各位彼此之间也有互相好奇的,平时也没有什么机会或者想不起来去问的,今天台上就互撕,或者互捧一下。

 

陈浩:我们唯一一位来自企业的是周亚辉,他讲了他的投资理念。我的问题,投资这个领域里面你们有先天的优势,你们不用去外面募资,剩下的通常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外面募基金,你们有天然的竞争力,你们的投资到底是以企业战略为目的,还是以财务回报为目的?这样好判断一下到底今后你们是朋友还是竞争对手?

 

周亚辉:我觉得回答起来挺难的。首先我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很少,可能10%的时间花在投资上,过去投那么多的项目,我只花了10%的精力。更多的时间还是花在业务上。


另外一点就是昆仑万维上市之后,我们还做了一些结构上的分级,我们成立了昆仑控股,除了上市公司以外,还有其他的产业。本质上来讲,从结果来说,不知道原因,我的投资更多是以个人兴趣为导向,在中国跟我最接近的人是王思聪,我最欣赏的人王思聪,他的投资感觉我很佩服,他乐视体育投资进去了,高的时候一下子全部退出了。我们的投资明显以战略布局为导向的。

 

周亚辉:邓总清华的学长,也是我的偶像,我想知道到底他有多少时间花在投资上,还是很多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

 

邓锋:80%的时间花在投资上,还有20%的时间花在别的事情上。我也是企业家,做投资,一个心态的转变就是过去你是公司老大,什么说话都算,做投资不是这样的,你要变成乙方心态,必须能够弯下得腰,身段必须很低,这是服务行业。第二,还是很辛苦的,别以为企业家转成投资人,会轻松了,我是没有这个感觉。


好像应总说今后的VC会分化,或者今年会分化,钱往好的基金那里走,现在每年都不断出新的基金,是不是一场寒冬来了,很多人都死了?这个问题我一直有很多不同的假设,到现在还没有答案,因为您既然讲到分化了,我提不分化。我觉得分化有可能好的基金,虽然做的不错,但是里面能出来。我们也看到中国好多一线基金里面一些执行总监出来,成立了一个新的基金,又能拿到钱,好的基金也在分化,好的基金跟坏的基金距离拉开,也未必。


第二,好的基金还有一个时代的交替。VC作为一个行业来说,没有看到特别多好的例子,导致交替做不好,即便你今天是一线的VC,可能又会被新的替代。还有一个是行业的变化,肖总也讲了,我们这些人适合投新经济和旧经济的融合,年轻人要投二次元,就是85后和90后在投,又是一个变化。

 

应文禄:邓总是这个行业的老兵,做VC 16年我感觉很多人在,又不在了,各领风骚三五年。VC对将来的判断,如果投资现在,可能这种收获不会很大,投在未来,你要对产业链和行业要有研究。为什么有人死的,为什么有人活得很强,肯定有基本的逻辑。


做了这么多年,我的感受是比较深的是,不断的在研究下一个投资领域是什么,或者不断研究下一个投资风口是什么,你不知道投资往哪里走,资金往哪里流。这几年的感受更深,像老司机一样,越做越担心,这个行业其实也很残酷,不太像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有一个趋势性的投资收益,大盘跌30%,我跌10%,说不定是五星级,四星级,你不能给投资人赚钱,下一批投资人不会把钱给你。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是非常快的,这个行业里面做一个坏孩子,是很难可持续的。这个行业里面压力很大,你只能去用功,在场的很多各位老朋友,他们都非常辛苦,这是很苦的行业。

 

吴婷:应总您发问谁?

 

应文禄:问一下倪泽望,他也是我的老乡,问一下他的心路历程,他是政府官员,这两年一不小心投身了我们这个行业,感到很辛苦,这个心路历程不知道有没有转变过来?

 

倪泽望:我现在是这个行业二年级学习,是新兵,需要向各位大佬学习,来了一两年,感觉到工作确实蛮累的,还是有一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感觉。投资这个行业是真金白银,不能有半点虚假,投5千万一亿,打水漂就是打水漂,这种压力确实是比较大的。怎么样挖掘好的项目,怎么样保证项目能够成功,我们确实在这一方面能够动脑筋和想办法,这个行业不可能是春天的,确实这两年大家说第二个春天,冬天也不会太远,这是我的感觉。

 

吴婷:没准五年之后红海就变成了血海。

 

倪泽望:我向主持人发问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也投了吴婷创办的企业我有嘉宾,现场很多也是吴婷的天使轮和创始股东,想请吴婷谈一谈2016年的收获和体会。

 

吴婷:其实我创业才半年,以前在电视台做了快十年的时间。我觉得创业者应该是有这个基因的,有人天生就适合创业,比如我,我应该更早一点出来的,阎焱说怎么没有更早几年出来创业。我觉得很过瘾。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事情,把目标树在三年五年之间,就是马太效应,好的项目比较如鱼得水时再往前走。


我问肖冰一个问题,之前在会议上说,新三板不应该办酒会,这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其实我觉得创业是一个坑,永远都是一个无底洞,你觉得什么时候是值得我们庆祝的时刻呢?

 

肖冰:至少要企业安全,你去稍微庆祝一下。你说的新三板,不是像主板和创业板那种市场,很多企业还是很危险的,第二天就会死掉的状态,他挂一个牌子就去庆祝,好像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钱。看到朋友圈发的一些照片,在超五星级的酒店,没有什么收入的公司挂一个新三板,然后去开酒会,过一段时间资金链断掉了,就会把钱花掉了。所以要足够安全以后再说。

   

主持人:再次谢谢各位今天的分享,干货很多,非常有趣,在座都是15-20年的创业和投资经验大咖,大家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非常感谢大家在资本大时代带来的分享。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视频 ▌


我有嘉宾


阎焱 | 倪泽望 | 倪正东 | 易定宏 | 李丰

陈玮 李剑威 张华 傅仲宏 郑刚 陈超 | 马东

刘庆峰谈创业苦乐 | 张勇 阎焱 李晓东 蔡耘

蔡晓东 毛大庆 | 吴声 王乐 路伟 谢涛 苏溪

松禾厉伟 | 杨伟庆 李斌 陈峰 葛航 李磊

投资人胡海泉 | 读库张立宪 | 倔强的周航

艾瑞杨伟庆李宏玮 周炜 邓元鋆 老炮吴声

文艺中年秦朔 | 郑伟鹤 白文涛 高翔 | 薛蛮子


创始人日记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嘉宾派,全球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