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亿+播放量!澎湃新闻如何用短视频打动网友?

孙鉴 徐晓林 陈曦 网络传播杂志 2020-01-17

今年国庆期间,澎湃新闻《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达1亿次,成为爆款。到底是怎样振奋的“大桥故事”和动人的“大桥建设者故事”打动了网友?传播君为你揭秘。




传播数据


1亿:《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全网络播放量达1亿次。


1500万+:坝陵河大桥报道全网传播量超过1500万。


1100万+:鸡鸣三省大桥报道在澎湃App、微博、抖音等平台共获得超过1100万播放量。





创作背景原创视频聚焦九座大桥的故事



澎湃新闻《大国大桥》系列原创视频专题共拍摄了九座大桥,分别是鸡鸣三省大桥、坝陵河大桥、平塘特大桥、北盘江第一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果子沟大桥、丹昆特大桥、沪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


专题聚焦正在建设中的大桥,突出项目面临的难题、技术上的特点、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过程,尽力挖掘建设者们日日夜夜在项目工地的工作过程,于细节处见人情。对于已经建成通车的桥梁,突出“最高”“最长”“最美”等之最,将表现重点放在了桥的“现在”、桥与人的互动以及对当地带来的改变。


该专题不仅讲述了大国工程的高精尖,更将镜头对准大桥背后的建设者,记录下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呈现出奇迹背后的艰辛和付出,追寻了大桥建成后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重大工程报道的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传播效果多渠道分发,形成矩阵式传播体系



报道对象:鸡鸣三省大桥



以9月18日最先发布的鸡鸣三省大桥为例,大桥建设者“愿我们走过的每一处荒芜都变得繁华”的心声引发网友共鸣,大家纷纷留言为“脱贫桥”点赞。该报道在澎湃App、微博、抖音等平台共获得超过1100万播放量。



报道对象:坝陵河大桥




9月19日发布的坝陵河大桥报道以“世界最高蹦极”为新闻亮点,在全网的传播量超过1500万。网友们看后表示“不纠结国庆去哪玩了”“明年要去贵州”。




不同于传统工程类纪录片,澎湃新闻“大国大桥”报道遵循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习惯,共分9集每日轮播,每集时长3-4分钟左右。



考虑到微博、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传播规律,再将短视频浓缩精华,提炼出数十个1分钟或15秒的“亮点”“爆点”,进行多渠道分发,形成以澎湃新闻App为核心的多平台联结的矩阵式传播体系。设计部门也为每集报道设计了海报,精美的图片配合扫码看视频,更方便用户随手转发。



澎湃新闻的互动新闻中心在官方微博发起了“一座桥印证基建狂魔有多强”的热门话题,引导读者参与讨论。上线当日就形成热点,被多家央媒、省媒持续关注并转发。




创作心得创新重大工程类视频短片,体现人性化特色



不同的桥遇到不同的难题,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报道。每一座桥都有多个要点可以选择作为讲述点。面对宏大工程的题材,面对桥梁技术的专业性,面对要将大量信息浓缩在短短几分钟之内的高要求,澎湃新闻的采访团队在拍摄制作周期紧张、人手有限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发挥以细微之处见人情的优势,把宏大题材以易于传播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技术要点和人情细节之间寻找平衡,生产出适应传播规律的视频故事。


1选择不同讲述重点,挖掘不同大桥的传播亮点


大国大桥,题材宏大,工程技术类视频短片通常又容易变为技术科普的讲述。如何在互联网语境下寻找故事,发掘每一座大桥的传播亮点,是拍摄团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报道对象:坝陵河大桥




坝陵河大桥在“基建狂魔”时代显然不能靠造桥技术登上“热搜”,它于2017年通车,靠近黄果树瀑布景区。2019年初,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坝陵河大桥成为世界最高的商业蹦极设施,计划在今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外营业。记者采访时已有游客前来尝鲜。


报道手法


记者对焦游客纵身跳下时的尖叫回荡在山谷间的画面,再配合运动相机、无人机航拍,以独特视角带来的现场感成功地留住了读者目光。大家在留言“想去体验“之余,更表达出了当地政府对脱贫攻坚发展旅游经济的一番苦心。



报道对象: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是我国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该桥址所在的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其建设条件远比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及港珠澳大桥恶劣,曾被称为“建桥禁区”。


报道手法


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大桥建设者,展现他们以“建了倒、倒了建”的坚韧精神,利用科学的设计施工方法终将这座全世界最长公铁两用大桥屹立于海上。



报道对象:果子沟大桥



果子沟大桥是亚欧大通道的咽喉,连接伊犁与乌鲁木齐。2011年9月30日果子沟大桥正式通车,彻底改变了当地公路的运输条件,伊犁的农产品可当天运到乌鲁木齐。


报道手法


记者跟随一位常年跑货运专线的货车司机,随车体验了这条“通途”,用最直观的感受向读者传递自治区公路第一座斜拉桥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座公路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对边疆人民的重要意义。



2细节处见“人”,为大桥的报道融入情感



报道对象:鸡鸣三省大桥



鸡鸣三省大桥位于云南省镇雄县、四川省叙永县、贵州省毕节市交界处,2019年5月,建设中的鸡鸣三省大桥因为峡谷中悬空两段拱圈的短视频被网友关注,其实这是拱桥在特殊环境下悬臂浇筑的施工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这座桥的建设初衷,这是四川省泸州市“渡改桥”项目之一,建成后将结束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隔河相望不相连的历史,是当地数十万群众几十年的期盼。


报道手法


记者在当地采访的第一天就先找到附近水潦乡的76岁老人杨田科,听其讲述年轻时要去对岸的县城卖水果求生计必须渡河,遇到汛期要走几天几夜的往事,将大桥的故事依托在人的故事上进行展现。



报道对象:平塘特大桥



平塘特大桥位于贵州,连接平塘与罗甸,由于有着332米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施工技术非常复杂,桥塔封顶后,为了适应峡谷公路桥建设中限高限重的问题,只能将需要架设的节段梁分部件吊到桥面拼装,为此专门打造了1250高空动臂吊机,能够吊更大更重的材料,甚至吊卡车到桥面,还研发了节段梁整体回转架设方法。因此平塘特大桥的表现要点放在了如何实现“最高”。


报道手法


记者选择了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天材料运输最依赖的动臂吊司机罗玉林,请他讲述了在最高处开塔吊是什么感受,拍摄了他眼里的高处作业。在这样的大项目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高度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互相配合,每个人都很少有假期,因此在这条短片里保留了罗玉林与远在家乡的儿子交流塔吊顶端风景的细节。




“世界第一高”北盘江第一桥建成通车后由贵州高速集团营运。在被问到为什么贵州有那么多令人称奇的桥梁时,营运管理中心总工程师蒋永生说:“贵州多崎岖,但搞路桥的人就是遇山要架桥,遇水也要架桥。”平塘特大桥项目总经理纪登贵,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高难度桥梁项目,每一次都与团队不断研发适合不同施工条件的方法,他说:“没路的地方我们才修路。”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样的建设者精神,才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这也是澎湃新闻报道的重点。


建设中的平塘特大桥


3灵活运用航拍与动画,弥补常规拍摄的不足


航拍的运用是每座大桥拍摄中的亮点,九座大桥都有着自己的之最:最高、最美、最长......体量庞大的工程最直接的视觉体现就是通过航拍,去到摄影机位无法到达的角度。


有的桥建在海面,有的桥建在峡谷,有的桥经过城镇,有的桥经过航道繁忙的长江,这对航拍也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澎湃新闻的视频记者需要掌握娴熟的航拍技巧,才能获得更完美的画面。


《鸡鸣三省大桥:悬臂浇筑重240吨》


就像建设桥梁难的是技术上的难点,拍摄大桥工程最难的也是表现建设技术要点。技术术语晦涩难懂,因此需要大量动画辅助呈现。例如建设鸡鸣三省大桥使用了悬臂扣挂浇筑法,记者在剪辑时特意请后期部门同事一道专门研究了这种施工技法,通过制作3D动画来表现。


鸡鸣三省大桥悬臂浇筑法施工过程示意动画


4关注连续性,形成持续性报道


九座大桥的拍摄时间是在2019年7—8月,而其中沪通长江大桥在2019年9月20日正式合龙,此时关于这座桥的原创视频还未发布,因此在合龙当天又补拍合龙画面,更新了准备发布的视频。澎湃新闻还对合龙仪式进行了直播,围绕热点又单独编辑发布了多条短新闻视频。得益于之前的筹划,这些视频在全网发布最快,在社交平台上被大量转发。



这样的后续报道将会继续,除了沪通长江大桥,其他正在建设中的鸡鸣三省大桥、平塘特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都即将在2019年-2020年通车,澎湃新闻将持续进行关注。


5融媒体记者一专多能,“身兼数职”完成视频拍摄制作


由于短视频的创作需要灵活快速高效,不同于传统电视纪录片制作的长周期、大团队,澎湃新闻的视频记者均需要“身兼数职”掌握全面的技能:采访、摄影、航拍、剪辑等工作基本是由一位或两位记者“一条龙”完成。我们要求每位视频记者都能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于2019年7月开始策划,九座大桥拍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澎湃新闻视频视觉中心派出三路视频记者,2人一组,其中有2座大桥仅由一人完成采访拍摄。后期剪辑包装成36条短视频发布,制作周期也控制在了3周以内。



爆 款 秀

创意无限,爆款不断!各家网媒谁与争锋?爆款作品来说话!《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特设“爆款秀”专栏,邀请各家网媒秀出爆款作品、拿出爆款数据、分享爆款经验。持续连载中,欢迎投稿!




相关链接

盘一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两会“爆款”

200000000+浏览量!新华社如何把“萌婶”变“网红”?

如何运用AI打造两会“爆款”?这家媒体的操作可以借鉴!

1.15亿浏览量!新华网“看报告”又双叒叕刷屏的秘诀是?

1.25亿播放量!央视网这个微视频,如何做到“满屏”创意?

揭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如何让一根“线”会说话?

光明网两会报道用了什么“魔术棒”?变出这么多新花样

从“军装照”到“打电话”,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如何玩转H5?

媒体如何“反套路”?来看华龙网的这波操作超燃!

1900万+浏览量!光明网“爆款”动漫是怎样炼成的?

5“融”+5“跨”,这家地方媒体的两会操作值得学习!

虚拟云演播、AI短视频……地方网站两会操作都这么炫了

126万+参与量的硬核科幻H5,是如何诞生的?

20000000+点击,这家媒体讲故事的方式赞爆了!

5000万+播放量,光明网这个短视频堪比“贺岁大片”!

370万+浏览量!这出古人“穿越剧”太有创意

5000万+播放量!“烧脑式”网红神曲这样炼成

炫酷!这个国潮H5引爆海外社交平台

100000000+访问量!新华网《五色之韵》创意“解码”

1200万+播放量!打造快闪“爆款”,就靠这3招!
新华社48小时“轻”制作,缘何产生2亿+“爆款”?

如何用“网红歌曲”带火“网红城市”?青岛做法有一套!

1亿+微博话题“爆款”如何打造?6大关键词告诉你!



本文  由传播君约访,作者孙鉴系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徐晓林系澎湃新闻视频视觉中心主编,陈曦系澎湃新闻视频视觉中心记者。

✿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征订 《网络传播》杂志邮发代号:80-1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