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x咖啡=文艺²
开一家咖啡馆似乎是很多人的梦想。
顾客可以是下棋人或写作者,聊聊热点新闻和美妆时尚也不会被嫌弃。
有时一个人晴耕雨读有时高朋满座,安静或者喧嚣,
这样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都是令人着迷的存在。
当咖啡馆与剧院联系在一起,又平添了一分艺术的浪漫。
北京
作为中国最具先锋色彩的剧院,蓬蒿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是剧院,又是咖啡馆。
“蓬蒿”的名字来自李白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剧场创始人王翔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人文情怀的牙医,设立蓬蒿的初衷是希望每个人普通人都能走进剧场。虽运营维艰,这里在京城戏剧人心中却是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个胡同里的戏剧前沿阵地安心地做着不盈利的小剧场,却默默引领了戏剧剧本的创造与革新,主办的南锣鼓巷戏剧节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锋戏剧盛典。
它是北京首家在四合院基础上进行保护性改造而建成的小剧场。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融和了民国老房子和玻璃钢结构两种建筑形式,整体空间沉静深邃、朴素温暖。
蓬蒿剧场没有明确的戏台与观众区的概念,它不设固定舞台,观众区与舞台可以移动组合,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界限。正如蓬蒿剧场的口号:戏剧是自由的。
第六届南锣鼓巷戏剧节闭幕酒会
这样一个附设咖啡馆,能够在观演话剧前后有更多心理延续感受的空间。用创始人王翔的话说,它是“戏剧的、是文学的、是心理的、是高贵的又是自然的、朴素的,是丰富的又是简约的、有效的、灵动的“。
蓬蒿剧场·咖啡馆还是国家话剧院戏剧俱乐部所在地,定期会举办戏剧沙龙。
咖啡馆的菜单也很是诱人!
2016年的南锣鼓巷戏剧节又在招募实习生和志愿者啦~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北京
这里因坐落于北京文艺气息浓重的鼓楼地区而得名。周围有钟鼓楼和宋庆龄故居环绕,后海和南锣鼓巷也近在咫尺,满满的文艺气息。
虽然四周名胜环绕,鼓楼西剧场却不把自己看成艺术的殿堂,而是希望观众把这里当作朋友的后院,成为一块能提供休憩和抚慰的土地。
这里属于全总文工团,曾经只是个废弃的排练厅。2014年,创始人李羊朵接受著名演员赵立新的建议,选用马丁·麦克唐纳的黑暗童话《枕头人》作为开幕大戏。这个院子开始有了新生命。
虽然藏在胡同深处的鼓楼西剧场不大好找,可是挡不住爱戏人的脚步,观众反馈异常火爆,《枕头人》一共演出了45场,鼓楼西也成了看戏新地标。
书店和咖啡馆都是剧场衍生的,温馨、舒适、安静。看剧前还能坐下来聊聊天,喝点东西暖暖身,品茗、读书、观赏三位一体,真是不要太惬意呀~
在鼓楼西大街的匆匆夏秋里,希望能遇到更多朋友。
— ET聚场 —
上海
ET聚场前身是上海共舞台,建于1927 年,为当时远东赫赫有名的大世界游乐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上海流氓大亨黄金荣的私产。
它历经京剧、样板戏、戏曲、杂技等专用场地之用,里里外外都透着历史的光辉。出于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与保护,修缮时也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手法,陈列和装饰用了大量上世纪20-30年代的古董用品。
剧场有厚重的历史感,当然咖啡厅也不能例外。ET聚场内部的咖啡厅“半咖啡”也散发着浓浓的旧上海气息。
作为SMG旗下的电视主题剧场,“半咖啡”的定位也与其他剧场咖啡厅不太一样。常有明星大腕出没不说,服务也亲民地多。
秦怡老师在“共咖啡”
这里定期独家推出东方卫视真人秀“顶级厨师”人气评委和选手的私房甜品或糕点,还会和东方卫视“百里挑一”节目共同合作,开发相亲社交主题功能(内心是拒绝的...)。
— 创智环境戏剧沙龙 —
上海
作为上海首家环境剧场,创智环境戏剧沙龙位于杨浦区创智天地,由一幢老别墅改装而成,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实践基地之一。
这里白天是戏剧书屋、茶吧、咖啡吧,夜晚则是观众和演员在同一屋檐下体验事件的发生与异变的戏剧沙龙。 欧洲老别墅的装饰与欧美戏剧演出的氛围相契合,看话剧就像参加一次私人派对,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
现代人剧社的《万圣节游戏》剧照
平日里张余和他的现代人剧社团队,就在这个老别墅改造的咖啡馆里写剧本、讨论戏、做些小小的排练。关于戏剧,这里常进行着“热烈而自由的交谈”。
在咖啡剧场的一面墙上,摆满了各类戏剧专业书籍,都是张余从世界各地搜罗而来。
— 403国际艺术中心 —
武汉
武汉曾是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铁皮、车间、锅炉好像跟咖啡和戏剧毫不沾边。但日出月落沧海桑田,废旧的工业老厂房正在这个艺术觉醒的时代重获生机。
武汉403国际艺术中心前身就是老武汉锅炉厂的403号车间厂房,曾经见证了武汉半个世纪的峥嵘与辉煌。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融合了书店、咖啡厅、剧场、展馆等的国际化艺术中心。
红椅先锋剧场
这座保留了原始构造与框架的双层砖混车间内,随处可见的旧车床零件改成的装置艺术品。原木桌椅搭配工业风格,布满锈迹的路牌指向现代装置艺术,每处都好像随心所欲,却又实质精雕细琢。
虽然剧目演出还不多,这样新潮的先锋文化地标真的是太适合周末游走。
— Lamama剧场 —
纽约
Lamama剧场作为60年代纽约前卫剧场的先驱,是个传奇一样的存在。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纽约原与百老汇商业戏剧相对抗的外百老汇戏剧也渐趋商业化,演出费用不断上涨,于是一些新剧作家便另辟蹊径,在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馆、酒吧、顶楼、地下室或教堂以更低的成本演出各种更为新颖的实验剧,由此产生了外外百老汇运动。
Lamama剧场算是这场斗争的象征性成果。这里最初只能申请下咖啡馆的执照,早期的观众席沒有两张一样的椅子,道具也都是从旁边的二手市场淘来。
但风靡六十年代的许多先锋派艺术家都曾在那儿活动过,Lamama一直与社会中受压抑的人群站在一起,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举办着乱糟糟的艺术节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演出。
从一间可以看到天空的地下室,到现在它发展为现在拥有三座剧院,一所艺廊和一幢六层的排练室。在偌大的档案室里可以找到历年年演出的资料、海报、录像、道具、服裝、出版,甚至最初以咖啡店打掩护时所使用的餐牌。
她曾经是60年代东村艺术家们的家园,今天仍然与全世界的前卫艺术家们站在一起。
— Plassen文化中心 —
挪威
挪威的莫尔德城市拥有25,000居民,在每年七月最大的明星爵士乐队和大约10万爵士乐爱好者聚集到镇上,参加世界着名的国际爵士音乐节。
Plassen,在挪威语里是广场或者空间的意思。在这里可容纳一百一十万人聚集的举行音乐会,庆祝节日或观看戏剧,看起来就像是一张巨大的剪纸。
剧场内景
舞台、画廊和咖啡厅之间的流动过渡空间,创建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的错觉。
— 山音小剧场 —
首尔
弘益大学是韩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以年轻艺术家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弘大前街则是韩国潮流亚文化的前沿地,因为是很多韩剧拍摄地已经成了游客必去的景点。
坐落在弘大前街的山音小剧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剧场,《等待戈多》韩国首演就是在这举行的。位于小剧场一层的“勺子”咖啡馆是弘大前街最早的有机咖啡厅。
这里的饮食大都采用从生活协作会或城市农业从事者手中收购的绿色作物制作,老板还是以惠化洞为中心开设的城市集市“马尔凯@”的联合经营者之一。
在山音小剧场旁边的小路上可以找到2007年热播电视剧《咖啡王子一号店》的拍摄地。这里是一处经过改造的老宅,有个小院子,电视剧拍摄结束后,这里干脆改作咖啡店,居然人气爆棚。
彼得·布鲁克曾说过:“我可以接受任何一个空的空间并且将其称为舞台。当另外一个人从——旁观看着他的时候,一个人走过这个空间,这就是戏剧行为所必需的一切。”
咖啡馆其实和小剧场一样,就是一个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场所,时时刻刻展现的都是“生活的艺术”。
幕布前后都精彩。
●
新戏|人物|观点|互动|专题|休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