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舞蹈剧场”界,你应该认识这些人
整理-/-殷嘤嘤
───
皮娜·鲍什(Pina Bausch)和她的舞蹈剧场(dance theatre),已然以杰出的作品和创作理念,影响了许多人,对当代舞蹈和戏剧产生着革命性的启示。
好戏先前曾给大家介绍过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复习戳这里)。
它强调身体在不断的形式实验中的崭新的表达可能,又涉及社会话题,关注对人本身的考察、质疑和打造。
北京万玛舞蹈剧团创始人万玛尖措作品《香巴拉》(藏语意为:香格里拉)
随着现代舞和戏剧的发展,我们这儿也有一批舞者做着类似于皮娜,或深受她的创作理念所影响的事情。
从台湾的云门舞集、上海金星舞蹈团,到北京当代芭蕾舞团……
他们并不都把自己称为”舞蹈剧场“,理念也各不相同,但一致的是,他们对现代舞这种新兴的形式拥有同样的情怀和热爱,用舞台上可用的一切:舞蹈、装置、道具……进行着独特的创作和表达。
我们暂且用“舞蹈剧场”这样一个不严谨的称呼,来介绍这样的一批人。
♪
█林怀民:「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
在台湾民众眼中,林怀民简直是民族文化英雄一般的存在。
他于1973年创办的「云门舞集」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所有华语社会的第一个现代舞团。
在古籍中,「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存在于五千年前的黃帝时代,舞容舞步均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舞名。
从繁复华美到简约抽象,从紧扣现实的到意境悠远,林怀民和云门一起,努力将中国文化的基因发扬光大。他是个作家,却“试图洗去文字的牵挂,让画面来思考”。
用林老的话讲,云门舞集是社会的公器。
40 年前,当台湾社会的未来走向一片模糊时,云门舞集成立,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为这里的人们跳舞,他们也确实用行动促成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和进步。
“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发现和欣赏美达到生命自觉”,这应该是林老师和云门舞者的胸怀以及内在力量的重要的源泉。
如果说云门舞集是林怀民个人的精神和艺术世界,云门2则流动着青春、躁动、疯癫、叛逆的民间气息。
云门2掌门人郑宗龙的编舞作品《来》。灵感来自台湾的公庙神像
“我的舞到最后是要蒸发掉的,我走了之后,舞怎么跳?可能和今天的不一样,可是不要紧,还是有一个艺术团体在跟社会讲话。我在意的是整个生态。”
”我的作品经常从传统取材,但他们是吃汉堡、打电动游戏长大的,他们的世界和我不一样,我的世界没这么宽广。云门2是年轻编舞家的实验室,将来会有更多年轻编舞家来云门2,云门2必须永远年轻。”
林怀民看云门2的生长,如同看着云门这棵大树生长出的枝桠,已经独立地拥有一片天地。
♪
█曹诚渊:中国现代舞的脊梁
略晚于云门舞集创立的时间,1979年5月,在曹诚渊家顶楼的天台上,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成立。之后,他用这一创团经验,在80-90年代先后带领广州、北京两个现代舞团成长,因此被称为“中国现代舞之父”。
从事现代舞近40年,举办的北京舞蹈双周2014,继广东现代舞周后进入第7个年头;却觉得被称“中国现代舞之父”很无聊,拒绝被电视商业娱乐化。
曹诚渊总是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大众看不懂现代舞怎么办?”
他则不厌其烦地回答,现代舞永远属于小众。“大众不关注也看不懂现代舞,没关系啊,因为这本来就是给小众准备的艺术,它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但现代舞永远是小众的,孤独的,”他笑着说,“艺术家本来就要耐得住寂寞嘛”。
受伤不能跳舞之后,曹诚渊似乎对“现代舞”这三个字有了更深的了解。“现代舞是夹缝中的艺术,更是一股引领着整个社会往前走的锋锐力量。”
略晚于云门舞集创立的时间,1979年5月,在曹诚渊家顶楼的天台上,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成立;2004年,他又接手了正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广东现代舞团;一年后,他来到北京,创办了雷动天下现代舞团。
广州现代舞团。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舞团的第一张合影
曹诚渊与皮娜·鲍什渊源颇深。他曾撰文专门介绍过皮娜·鲍什和她的舞蹈剧场,最为推崇她以爱为题材的《1980》;广东现代舞团被皮娜·鲍什邀请到德国,参加由她操刀策展的现代舞艺术节;广东现代舞周也曾向皮娜缅怀致敬,放映她的自传式舞蹈录像电影《与皮娜有约》(Coffee With Pina)。
跟有乡愁的林怀民不同,生于香港的曹诚渊对传统文化抱着若即若离的态度,更加强调“个性”和创作的自由。对于曾经只有民族舞的内地来讲,现代舞的理念称得上“文艺复兴”。
而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舞团新人,如今很多都成了中国舞蹈代言人。致力于推广工作的曹先生大概也会觉得欣慰吧。
他的编舞作品有《中国风·中国火》、《逍遥游》、安魂曲等。
其中,以《昆仑》为例,作为一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舞剧”,不只是用“现代舞”来跳的剧,而是具有现代意识、思维和观点的舞剧。
曹诚渊1989年编舞作品《逍遥游》
♪
█金星:搏个曝光是为了推广现代舞
金星,中国现代舞的拓荒者、中国最杰出的现代舞舞蹈家之一,中国现代舞的拓荒者,更是目前在世界上成就最高的中国舞蹈家之一。
金星在演出后台
17岁,金星获首届中国舞“桃李杯”少年组第一名,独创男子足尖舞。
19岁也就是86年,金星进入全国第一个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实验班。(曹诚渊是这个实验班的顾问和导师,只招20几个人,最后选一个去美国留学。)
20岁时,成为第一个国家公派赴美留学的舞蹈演员。换句话说,金星也就是当时20岁左右年龄段的国内第一人。据说,他到美国后,旋转、软度、弹跳等技术水准把美国人都惊呆了。
91年凭借舞蹈作品《半梦》获得美国舞蹈节“最佳编舞奖”,美国舞蹈节首席编舞。
99年,金星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私人舞蹈团,这是“中国舞蹈史上重要的一笔”。
这样的光芒如今都要被麻辣评委和脱口秀女王所掩盖了。
但做脱口秀,也是为了表达“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作为舞蹈家,金星不忘自己身为领军人物的责任,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广现代舞。
《迷魅上海》在西方的“裸露”和中国的“掩喻”之中,从东西方对身体美学的不同,察觉中国舞蹈中对“美”的本质
2014年金星舞蹈团作品《三位一体》以自由之舞探讨了爱的束缚与表达,表达了现代人于“保护笼”中,想挣脱却又因障碍和害怕而不会或不能表达的苦楚
2006年,金星舞蹈团发起创办“舞在上海”国际现代舞蹈节,第一届"舞动上海"有个骇人的主题"肢解文化",邀请了6大国内外顶尖现代舞团前来上海演出。
鲜为人知的是,金星甚至为此抵押了个人房产。
“非营利”性质的现代舞天生注定不是文化产业,但是它又不是“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事业,特立独行的品质造成了自身的尴尬处境,国际主流艺术在中国就贫困地“活”在了边缘。
如果说曹诚渊的舞团是依靠家族企业支撑,近年来金星都是靠她现代舞之外的个人影响力来供养舞团。
虽然大多数人对她个人生活的兴趣多过对舞蹈本身,但她对此并不在意。“说到底,我博个曝光率还是为了推广现代舞,我现在最高兴的就是,有很多人是知道了我是跳舞的,才开始再去了解我的舞蹈。”
♪
█文慧:身体记忆是活的档案库
1994年,还在东方歌舞团做舞蹈编导的文慧与记录片导演吴文光共同成立了“生活舞蹈工作室”,他们的想法很明确,“跟现实有关,跟当下的社会有关”。
20年来他们与舞者、演员、音乐人、作家包括非职业表演者等一起,把最小的、最生动的生活细节做进了自己的现代舞,以独立生长的方式,创作了近20个舞蹈作品。
舞蹈是文慧叩问世界的方式,与他人交道的重要方式。她一直在做的,是把舞蹈拉回到生活世界。
《生育报告》关注的是女性生存状态,基于对许多有生育经验的女性的采访,带有丰沛的女性原始的力量,狂放而充满痛感。
《和民工跳舞》拍摄于2001年,记录的是现代化都市需要同时又被都市遗忘的民工们。文慧将三十位光膀子的民工带进现代舞的世界,作为其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演出后民工们又四散回工地,文慧若有所失,作品留下来了,民工们又回到自己的底层生活中。艺术真的能改变生活吗?文慧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介入社会。
她决定从个体入手。
《和三奶奶跳舞》拍摄的是文慧的三婶婶。了解家族历史的过程中意外成为默契舒服的舞伴。没有任何预设的舞蹈动作融合在三奶奶的日常生活场景中,简朴自然,个性鲜明,舞蹈唤起有意无意被忘却的记忆。
两部纪录片被剪辑成相同时长,一左一右同时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屏幕上放映
“我在研究身体记忆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身体记忆是一个活着的资料馆和档案库,我试图用身体去触摸历史和感受现实。”
♪
█无垢舞蹈剧团:仪式剧场美学
“无垢”是台湾艺坛引以为傲的艺团,灵魂人物是一对夫妻档,担任团长的陈念舟和担任艺术总监的林丽珍。
“无垢”的舞蹈肢体语言和剧场时空都很独特,动作缓慢简约,但又富含强韧的生命力,满有爆发性的冲击力,有如对自然的礼赞,不朽生命的史诗。
林丽珍早年有感于台湾本土文化的急速散佚,因此与许多原住民做了大量田野采集工作,其中的一些古老歌谣、迎神庆典成为她创作的源泉。
1995年,无垢舞蹈剧场成立,虽然20年来,作品屈指可数:《醮》、《花神祭》与《观》。然而,这种浸润各民族文化的生命体验,镕铸宗教仪式、集体记忆、以及神话寓言为一体的独特的“仪式剧场美学”,已受到国际认可。
♪
█王亚彬:我还是最爱舞蹈
因为饰演《乡村爱情》中的王小蒙,王亚彬被亿万观众所知。
她是从舞蹈走上影视之路的。2004年她在《十面埋伏》中扮演章子怡的舞蹈替身,影视圈里发展地顺风顺水。
但她觉得自己最重要的身份还是舞蹈演员。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五次登上春晚舞台担任领舞。曾被国内多家媒体誉为誉为最具潜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舞编导、舞蹈演员和制作人,《Knack Focus》杂志将其评为 “亚洲最为重要的舞者之一”。
舞蹈大概是信仰一样的存在。
2009年,“亚彬舞影工作室”成立,几个年轻的舞者和亚彬一样有着对舞蹈的执著追求,每年推出“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品牌原创演出,编舞、找投资、出品、宣传都是亚彬亲力亲为。
“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品牌舞蹈系列演出第七季舞剧《青衣》,该剧由王亚彬一人出任导演、编舞及主演,根据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王亚彬试着用西方当代舞语言,讲一个中国故事。她删掉小说中满是“烟火气”的日常情节,独留情绪最饱满的段落推进剧情,“把戏中戏、日常生活、潜意识和超现实结合在一起”。
这些年来,亚彬一直奔走于各地,演出、排练。
相信“付出努力一定是没错的”,她要用一生对舞蹈表白。
♪
█侯莹:要用最好的东西竭尽全力地打发时间
1993年,具有中国舞、民间舞背景的侯莹决定改变自己跳舞的方式,加入了广东实验现代舞团。
聘用她的曹诚渊曾回忆说:“侯莹在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中,一直是个传奇。”
“以超强的舞蹈技术吸引目光,却又特立独行,曾经一次在所有人都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自己把头发和眉毛全都剃光。”
”她的编舞能力很早便崭露头角,1996年自编自演的独舞作品《夜叉》,在白俄罗斯举办的现代舞编舞大赛中摘得金牌。”
侯莹编导的现代舞《介》
2006年,侯莹在纽约成立视野舞蹈剧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她离开沈伟舞团,并决定回国发展。2011年,视野舞蹈剧场更名为侯莹舞蹈剧场。
代表作品《涂图》最早亮相于2009 年的广东现代舞周,就是“人跳到最后,满世界都是混乱的,面目全非,人也不见了,世界也不见了,都混在一起了”。
“涂”是涂抹,“图”是图画,这是侯莹自己对这个标题曾经的解释。《涂图》没有故事,它更像是一部诗歌,这和侯莹大多数作品一样,在她看来,现代舞不可能像电影和小说一样能叙述故事。但侯莹非常注重在创作中深挖主题。
她热爱舞蹈剧场是因为“要用最好的东西竭尽全力地打发时间”,必须也只能用“积极的有创造力的东西去打发时间”。
她用来提醒舞者的一句话是,“你的演出可能改变观众一生,让他在一生中有一刻感受到一点点的东西”。
对观众的希望则是:”你要把自己放下来,不要急,慢慢看,你要去感受,喜欢或不喜欢就都会是真实的“。
♪
█赵梁:舞蹈只是我的艺术中的一项
赵梁和侯莹一样,曾是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一员,在舞团的时候天赋惊人,得了不少奖。
比起得奖更让赵梁念念不忘的,是在舞团的那五年,他的天性得到完全解放。比如下大雨,会脱光了跑到校园的操场上裸奔在雨中舞蹈,然后又钻到沙坑的沙子里将自己埋藏……
2003年,这位感性的舞蹈演员觉得,舞蹈应该是一种感觉,如果当成“工作”是挺可悲的,于是他辞职离团,一个人背着包去了云南,开启环游世界之旅。
走走停停中他逐渐懂得收敛和克制,明白积蓄力量才能在艺术中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赵梁,尝试以熟悉的“故事题材”作为亲近观众的出口,《警幻绝》《幻茶谜经》《双下山》他的“东方灵欲三部曲”“跨越美学的界限与艺术的藩篱,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舞蹈新语言。"
《幻茶谜经》剧照
对赵梁来说,“剧场就像造梦空间一样,用各种载体来表达”,舞蹈只是其中一项。
“我不把跨界当跨界。我始终强调这个世界是万物一体的,所有的艺术样式都只是表现手段和元素,只要特质适合,没有什么元素是不能放在一起的。”
应孟京辉之邀排演的《怪谈》,将西方现代舞与东方美学在该剧中融合,他希望这部作品能引领观众远离浮躁的生活,向宁静恬淡的内心世界靠拢。
不过,当赵梁被问到是否刻意在搞“舞蹈剧场”,他颇不以为然,他感兴趣的是整个艺术。在他看来,他的艺术结果更重要,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他纯个人的艺术言说。
此外,赵梁也是皮娜·鲍什的一位大号粉丝。
♪
█江帆:用舞蹈为生活大流中的人群塑像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编导系毕业后,江帆进入上海歌剧院。同时,她又高产地为上海多个剧组进行舞蹈编导工作。
虽然江帆还不足以和前面的几位并列,但以她的“龄作比”(年龄/作品的比值)来看,是值得关注的。
2014年底创作的舞蹈剧场《折影》,使她进一步走到台前。
《折影》前所未有地放弃了一切舞台灯光,极具创意地利用手持光源和舞蹈表现,造就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舞台效果。
江帆想要在舞蹈剧场里,探讨光线与肢体的配合,探讨人和人的关系,探讨群体和个体的关系。
最后形成了《折影》的故事和表达:非传统、不完整的叙事,光与影的实验性使用,最大化地通过肢体来表现“精神抽离”。
“我认为剧场里的肢体,不仅要能担负起简单必要的叙事,更能直接有力地传达出人物诚实深沉的情感,引发观众的思考。”
“即使观众审美和市场反馈还没有苏醒”,她也想在舞蹈剧场里揭示自己眼中的生活,以实验的态度去尝试、去碰壁、去建设。
“我特别高兴,现在做舞蹈剧场的人越来越多,当大家都去用心做,整个大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她大笑:“所以,像个傻子一样地往前走吧。”
●
新戏|人物|观点|互动|专题|休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