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苏芮写《再回首》的那个人快变成文艺哥斯拉了

2016-01-06 阿子儿 好戏



文-/-阿子儿

───


他的名字,也许你没听过。但是,他写的歌,你一定听过。


曾经在悠悠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
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

——《再回首》


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

——《潇洒走一回》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感恩的心》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问情》


这些歌,都很熟是不是?


那你……暴露年龄了。


经这位作者填词的作品还有——“对你爱、爱、爱不完”、“天天想你,天天守住一颗心”、“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否窝~真的一无所有~”(我就是不说歌名,年轻人自己百度去吧~)……


是的是的,这些歌词全都是同一个人写的!


可以说,他简直是我童年时代的另一位语文老师!


然而,对他而言,为流行歌曲填词只是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他借此在华人界获得了巨大的声名。


他叫陈乐融。


一开始,他说自己是文人;后来,他变了,说自己是“多元创意人”。


他不再那么喜欢我们不停地提他在30多年前写的词。


因为,如今的他真的像个文艺哥斯拉一样盘踞了好几个领域:填词、广播、主持、出书、影评、写戏……


他说:“无入而不自得”,是最好的境界,我还做不到,但是你必须做什么像什么,你在哪个里面都可以出入自得,这是一个最随缘、最积极的随缘。





>>>所向披靡的校园时代<<<


学生时代的陈乐融,已经是位光芒万丈远近驰名的才子了。


他自小就是名“文艺儿童”,参加过看图说故事、演讲、作文、诗歌朗诵、英文查字典、珠算、书法、独唱、合唱、辩论等比赛。


高一担任《再兴月刊》(就读的私立再兴学校校刊)小记者团主席。高二创立思想研讨性质的《再兴青年社》。


大学考进国立成功大学土木系,数年间参与包括滔滔社、成大青年、成大新闻、西格玛、笔会、国际关系研究社、三民主义研习会、话剧社、现代舞蹈社等十余社团。


大二主持一万人的《成大新鲜人之夜》,代表在台南市双十节庆祝大会上对各界演讲;


主办第一届《成大校园影展》;


三年内拿下《成大凤凰树文学奖》新诗、散文、小说、评论、剧本五类九座奖,其中评论及剧本均获首奖;


并在《中外文学》、《台湾日报》等刊物以各式笔名发表文章。


大四翻译、改编奥斯卡·王尔德剧作《无足轻重的女人》于校内公演两场。


可谓货真价实的“校红”。


从这份履历已可看出,陈乐融不只具有所向披靡的人文素养,同时兼具主持、策划的才华,这正为他日后的多元发展做下了铺垫。


陈乐融毕业之后的人生,更是精彩纷呈。


尤其幸运的是,身具文学天赋的他,赶上了台湾唱片工业最为繁盛的那个时代



认识这个LOGO的人,孩子可该上小学了吧



>>>用营销的思路写歌词<<<


1987年,陈乐融进入飞碟唱片,担任企划。


那时正是台湾民歌运动逐渐退潮,而流行音乐开始多元蓬勃发展的时候。飞碟和滚石就像武当和少林一样是江湖中两大巨头。


后来的事态证明:陈乐融入对了行。


陈乐融接到的第一个案子,是包装一位他从来没见过,也不可能再见面的歌手——因为那位歌手在9天前,录完小样的一个礼拜后,死了。


歌手的名字叫蔡蓝钦。


蔡蓝钦是一名天才型的创作歌手。过世时年仅22岁的他,只发过一张专辑——就是陈乐融在他身后企划制作的《这个世界:蔡蓝钦纪念专辑》。他包办了专辑中12首歌的词曲,写的题材都是些校园情怀,却凭这一张的份量,成为台湾民谣潮中一闪而逝却无法忽略的闪亮名字。


当时飞碟的董事长吴楚楚和陈乐融思前想后:一个目前毫无知名度未来也不会再有作品的新人,仅凭目前的小样,值得帮他发片吗?会被人说“赚死人钱”吗?



飞碟唱片的董事长吴楚楚早先也是滚石的一名歌手,后来自立门户。


最终,陈乐融对蔡蓝钦的音乐评价道:“他的曲风,绝对不是清新,纯朴这样简单的字眼可以一笔带过,曲式与小节的安排虽不惊人,却极端正确,甚至经常能峰回路转,出人意表。


他们决定遵从蔡蓝钦的遗愿,帮他发片。


而担任企划的陈乐融,则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任务模式——无法直接与歌手沟通,只能侧面跟他家人,他弟弟、他好朋友做一些访谈,“我必须反复听他的歌,看他的歌词”乃至把蔡蓝钦的素描画像挂在办公桌前,“直接以文人,对文人的这种心思去共振”。



陈乐融为蔡蓝钦策划的纪念专辑


在飞碟唱片的陈乐融,原本干的是企划,但因文笔过人,被老总陈大力、陈秀男力邀填词,有次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为流行乐界开创了这种“企划主管写主打歌词”的模式。



陈秀男(飞碟的另一位老总兼作曲人陈大力不识谱,常常有了旋律灵感后让陈秀男记录下来。所以很多专辑的作曲都写“陈大力/陈秀男”)


由于企划是对歌手的定位和路线最为了解,同时又深谙市场和受众心理,由企划来写主打歌词,会更利于歌手及其精确受众之间的对接。


陈乐融自称他写词:“绝对是定制为主、为先、为大宗。”


他和才女娃娃(陈玉贞)交流过填词的方式。娃娃是灵感型作者,一定要抓耳挠腮找到第一句歌词的灵感,一锤定音,然后再一行行往下写。



台湾歌坛有三个娃娃,一个是唱过《漂洋过海来看你的》的歌手金智娟,一个是唱过《问情》的蔡幸娟,还有一个就是写词人娃娃陈玉贞。陈玉贞写过很多有名的歌词,像《一剪梅》《水中花》《相见恨晚》《黑色柳丁》《Melody》等)


而陈乐融完全是营销化的做法:他先写副歌部分最易被传唱、观众逛商场时最易听到的那一句。并且,这最Catching的那一句就直接拿来作歌名。"我必须让它一出去就像Slogan一样。"


像王杰的《为了爱,梦一生》、《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还有飞碟群星的《相亲相爱》,就是这样操作的。



华语乐坛最后的浪子王杰和陈乐融


然而,擅长营销和推动传播的陈乐融,并不因为这种取悦大众的倾向而损害了词作的质量。


他说,他对填词工作只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我是一个用文字、用理念、用想法去跟音乐做结合的人,我必须要去让他产生附加价值。我要证明你唱这个,比只是听一首Backing要好听,否则以前这些钢琴曲、这些小提琴曲,我们听得也如醉如痴的,你要一个人唱进去,起码要加分吧,你让他唱一个乱七八糟的文字进去,跟你决定赋予它一个,典雅的或深刻的,或有趣的幽默的东西,你必须证明你文人的价值,哪怕是在一个团队作业里面。所以,我的确是有强迫症,就是旋律到我手上,我非得给它加分不可,不加分我就不值得做,我就不值得领这个钱,虽然钱现在不多,但你还是得去好好做这件事。”


陈乐融也始终以文人自居,他认为传统的企划文人,和现在一些搞“绯闻”、“爆点”、“梗”的公关团队是有本质的不同。


2013年,李泉打电话给陈乐融,邀他为专辑《天才与尘埃》写一段“似诗非诗、似文章非文章、似新闻非新闻”的一个关于歌手及其音乐概念的演绎,陈乐融觉得,犹如事隔多年遇到了知音。



陈乐融给王杰的专辑写的文案


也许正是因为,陈乐融是从企划的思路来填词,他的词作风格很多元,并没有太鲜明的个人印记。他更像是水,随形而方圆。


陈乐融说,他爱的是写作,而歌词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就是一个你自己个人的天分、天命,钟情之所在,你就是爱表达爱写。所以我才说我可能天生的,想象力比较活跃,观察力也还算敏锐,所以对于怎么样把世间的万象,够组合成一个东西,变成是我的,我发声出去的,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我自己生命重心之所在。”


因此如同他不介意他所写歌词的风格一样,他也不介意这种“发声”的形式。即使作为词人的陈乐融已经出类拔萃到李宗盛曾亲自去挖他,他还是尝试了其他的“发声”方式。



>>>多栖文艺哥斯拉<<<


自1989年起,陈乐融历任汉声、复兴、中广、人人、亚洲之声、美国1300中文电台、芝加哥华语电台、纽约华侨电台等单元主持人,1996-2002年飞碟电台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2002-2008年台北之音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2000年迄今为银河网路电台“银河面对面”主持人。


其中,《月光曲之另一种声音》、《你我好时光之陈乐融时间》都颇受欢迎。



此外,还有好多部小说、随笔问世。


他对大众和市场的敏感度和超前意识,帮助他背上了台湾的好几个“第一”。


1997-2002年与黄丽璸联合主持、国泰人寿独家赞助之《行销大赢家》,首创台湾唯一专业访问公关、广告、业务、管理领域人才之广播节目。


1999年与银河网路电台合作推出《最爱梦想台》网站(后改名《银河梦想台》),首创华语流行音乐界创作人全纪录之个人网站,并举办台湾第一届网路词曲创作大赛。


1999年,当选《中华音乐著作权仲介协会》(M.U.S.T.)第一届监察人。


2000年,和小虫一起成立“我要音乐台”,推出华人世界第一个线上真人主持的24小时音乐频道。发掘黄嘉千、施文彬、柯以敏、六月、张善为等多位艺人首次担任音乐频道DJ。


等等……


当然,身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陈乐融也写影评。


这是陈乐融看过陈凯歌的《梅兰芳》后对王学圻的评价 ,文字极其周全和准确。


我更惊艳的是前段饰演当时伶界大王「十三燕」的王学圻,先让我感觉他的讲话与表情颇卡通,但马上嗅到这样一个人应该确有那般的「气味」,那是现在已经无法想象的一种无分中外历史都曾出现过的:崇古、封建、带点没落贵族、自傲与自卑混合、加上超强自律心与使命感的「巨星」心态。


并且,文学山峰上的明珠:“戏剧”这一PART,更加是他不会放过的。


如上所述,早在大四,陈乐融就排演过王尔德的剧作。


这段缘分在1994年被重新续起。


那一年,他应制作人陈琪、导演梁志民之邀,与果陀剧场合作,推出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舞台剧《新驯悍记》,刘雪华、王柏森主演。从此,成为果陀剧场的“御用”编剧之一,他也成为华语流行音乐作词家投身剧场的第一人


次年,改编并填词了音乐剧《大鼻子情圣西哈诺》,创台湾耗资最巨的中文音乐剧纪录


之后,陆续与果陀剧场合作了《天堂爱我吧》、《吻我吧娜娜》(台湾首部摇滚音乐剧)、《E-mail情人》(获第一届台湾晶球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天使不夜城》(蔡琴主演,获晶球奖最佳戏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等十数部舞台剧,其中好几部音乐剧是由鲍比达作曲。


而张雨生作为《问我吧娜娜》的作曲人,在首演完的加演轮排练之后,遇车祸去世。


此外,还有2010年为第一部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制作《妈妈咪呀》担任译作词家;2013年,参与改编了高行健原著的音乐剧《山海经传》,并为其中歌曲作词。


不可不谓才华横溢。



陈乐融与张雨生、黄莺莺等



>>>文人回馈社会的路径<<<


早年的陈乐融尚可说,是一名文人,然而又不是我们传统刻板印象中两袖清风的文人——他懂营销和市场。


而若要说他是创作人或创意人,他又不是我们传统刻板印象中与世隔绝性情古怪的怪博士——他在供职过的各家公司都担任过并正担任着制作总监、总经理、董事长等高管职务。


甚至,他还受到了龙应台的邀请,成为台北市政府文化咨询委员会最年轻的一名委员。



龙应台女士


无疑,现在的他,已经是具有强大社会威望的人士了。


既在政府中有一席之地,可以参与为和文化相关的公共事务发言;又以丰富的视野和精准的审美品位而时常担任金马奖、金曲奖等台湾最高艺术类奖项的评审;继而,保持着多份工作来持续地蓄积经验和力量;最后,他还拥有一个名为“陈乐融自选辑”的网站,文字涉及影视评论、社科政经,从亚当·斯密到黄韵玲,从塔罗牌到蒙牛内幕……



陈乐融自选辑


陈乐融证明了文艺青年靠一些基础的素养以及努力所可以达到的一种路径:内容优而营销、营销优而管理、管理优而拓展领域、拓展领域后逐渐赢得社会影响力。


也许按某种世俗喜欢做的分类,我们会倾向于这样论断:陈乐融是个匠人型作者——因为他的创作是以“定制”为宗旨的。然而在以“定制”的宗旨下,他却制作出了脍炙人口作品,做做到了可以说是“有华人之处,皆歌陈乐融”


在戏剧上,他也是如此。没有惊世骇俗天马行空,但是温润圆融,能让观众看得舒服。


如同这一次,果陀剧场的梁志民丢给他一个《接送情》的大纲,就让他把详细脚本填了。《接送情》讲的是和“外省人”有关的故事,而陈乐融既不是“外省人”,人生也很顺遂,没什么坎坷起伏,但他凭借执行方法,能够去把剧本填完。



他搜集了很多有关眷村背景的材料,多到戏剧里用不完,只能丢弃,“挺可惜的”;随后凭借人、事、物的常理和对戏剧的理解,创作完整个剧本。


陈乐融一直强调,他“没有最爱”,歌词也好、戏剧也好……任何的创作需求,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案子,一份工作,我都会认真去做好”。


他是个抱着中庸理念的文艺人。他不爱动作片、不爱恶搞片,但是觉得《刺客聂隐娘》也就一般,“我不喜欢在两极的”。


他是个审慎的人,兼有奇佳的分寸感。他能捕捉到市场和艺术最平衡的那个点,又能在与人合作时保持彼此最合适的距离——他和作曲家陈志远的双陈合作,犹如倚天一出无可争锋,却彼此说话不超过十句。


他既有八面玲珑的圆滑,又保持着内在思想的锐度——他会在访谈节目前,边闲聊着边就告诉来访嘉宾对他最近作品的真实看法。




所以——陈乐融也代表了当代知识分子在大众消费力量和公权力甚嚣尘上之时的一种生存方式。


若审视人到中年的陈乐融的人生构架,确实足够稳当和丰满——以本职工作、公共事务、业余言论三块部分,建构起了个人的角色架构,也承担起了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尽管他也说,他不在乎“知识分子”这样的名头,他说的话“别人爱听不听”。


有时候,我很想去揣测,假如脱开“定制”两个字,纯粹从自身的角度去表达,陈乐融会写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出来。


——也许只有在那个“陈乐融自选辑”网站的杂文里,才能看到剥离一切附加物的陈乐融。才能看到高中的时候,担任学校月刊《再兴月刊》记者团主席,和创立了“再兴青年社”的陈乐融的才子本色。



陈乐融和李建复


注:题图为陈乐融与苏芮。图片来自网络。

新戏|人物|观点|互动|专题|休闲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2016年好戏 | 陈佩斯 | 赵梁

开票!| 李立群 | 上剧场 | 以色列的戏剧

玻璃动物园 | 阿尔·帕西诺 | 习大大 | 焦菊隐

马丁·麦克多纳 | 卷福 | 赖声川 | 香港爱丽丝剧团

海伦·米伦 | 李六乙 | 杨子奕 | 金士杰

银锭桥 | 战马| 金锁记 | 舞台上的男神女神

戏剧·杀 | 舞蹈剧场 | 戏剧中的面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