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办法不喜欢的李立群
李立群这个名字,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不陌生。
就算一时间对不上号,看到这几张照片,你也一定会恍然大悟:“噢!原来就是他啊!”
《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东海龙王
《温州一家人》中的周万顺
《夏洛特烦恼》中的校长
一年可以出演八十集电视剧的李立群,塑造了诸多极有眼缘的角色。父亲河南人,母亲北京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有个别用词的区别才能让人意识到,他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演员。
而恐怕只有对于李立群深度了解的观众才会知道,他是“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杨德昌合作的《光阴的故事》和《恐怖分子》早已是影迷心里难以磨灭的记忆。
《恐怖分子》剧照
而戏剧迷们大多熟知的是,1984年,他与美国归来的赖声川,已经小有名气的李国修一起,创立了目前中文世界最著名的剧团——“表演工作坊”。
左起:李国修、赖声川、李立群
同年诞生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不管对于表演工作坊还是台湾相声来说都是一个奇迹。2000万人口的宝岛,一年间售出了100万盘相声磁带,几乎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成绩。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表坊的事业自此蒸蒸日上。1986年的《暗恋桃花源》将他们推上了又一个高峰。紧接着的《台湾怪谭》、《红色的天空》、《推销员之死》,李立群都是无可争议的主角。
《一夫二主》
1995年,李立群出演了《一夫二主》中的楚法蒂诺。他至今还对当时的角色塑造津津乐道:“那个角色从头到尾我都没有站直过,一场戏下来浑身都湿透,学京戏里的武丑,好看嘛,有范嘛。他就是一个仆人的样子,永远不站直。”
这也是他在表演工作坊的最后一个角色。
那一年,赖声川选择了与电视台合作,推出电视舞台剧《我們一家都是人》。在李立群的眼中,这种“早上看报纸,中午马上创作,晚上就进棚直播”的方式,“对演员杀伤力太大了。”
李立群无法接受这样的艺术分歧,两位同甘共苦11年的老友,就此分别。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近20年。李立群和赖声川一直到2014年的《冬之旅》中,才再度携手。
《冬之旅》
在这十几年内,李立群大部分时间在内地拍摄电视剧,努力赚钱养家,为在加拿大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提供经济支持。
他一直有一个原则:“不挑戏,不等戏”。电视剧在他的眼里好比“自来水”,是生活必需品,只要钱给得合适,便去接下这个角色。
隔一段时间,他也会再回到台湾演一出舞台剧,补充一下自己“消耗了的表演能力。”
新落成的“上剧场”休息室,左起:蓝天野、赖声川、李立群、万方
2015年,李立群来到了赖声川新落成的“上剧场”之中观看首演,身边的工作人员称呼他为“立群大哥”,这仿佛又让他回到了当年台北南海路艺术馆的旧时光。
在演出之后,他会反复地跟这些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演员强调,“你们要一定多练习,才能‘出功’。”
他会拉着20年后在《一夫二主》中接起“楚法丁诺”这个角色的宗俊涛,向他一一诉说当年自己在舞台上的感受。
在采访之余,他也会你聊着说:“我在台湾靠近山的地方有一座房子,买的时候很便宜,我在院子里锄草,在院子里射箭,非常快活。”
他不是一个把艺术挂在嘴边的圣人,却没有任何理由让人不喜欢他。
好戏:今天是第一次到上剧场来对吗?之前在演戏的时候有没有设想过有一个自己的剧场?有没有跟赖导交流过?
李立群: 我只知道他的一生有一个能够自己控制的剧场是他的梦想,今天实现了,还是恭喜他吧。我今天来看到这个剧场就有一种感觉,回到了艾迪亚西餐厅。艾迪亚西餐厅是他大学时候弹吉他唱歌,驻唱的餐厅。
好戏: 我们知道您最近一直在演《冬之旅》。在这之前您有多久没上过舞台了?
李立群: 大概五六年没有上话剧舞台了吧。跟赖声川分开二十年演过六七个吧。
好戏: 现在觉得对自己来说上舞台还是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吗?
李立群: 没有什么舒不舒服,舞台就是舞台。上舞台是因为你自己准备了一个多月,它跟电视最大的不同是因为它一百分钟的戏可以准备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电视上一百分钟的戏大概只拍六天。两集嘛,可能六七天就赶完了。六七天赶完的戏怎么能跟一个月准备出来的相比。
所以它紧密的程度,细致的程度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舞台剧跟跟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在于生产的时间不同,包括演员练习的时间,包括剧本完成的时间,包括导演去拍的时间,包括道具美工去临时仓促准备的时间,一切都很仓促。
舞台剧呢,一切都可以不仓促。所以生产的时间不同决定他们最后的结果不同。倒不是因为它在舞台上演,它在电视上演,我觉得这是没什么差别的。
好戏:那在《冬之旅》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李立群: 《冬之旅》是绝对舞台。因为蓝老师就是一个绝不电视的人,我又是一个电视舞台都可以跨的人,我们又规规矩矩排了一个多月的戏,那你的性质已经属于舞台了。
好戏: 还是找回了你舞台认同的那种感觉。
李立群: 一定要这样做,我们上舞台一定要这样做。
好戏: 我记得你有次采访提到说,你觉得电视剧是消耗的这样一个过程,而舞台是一个补充。
李立群: 舞台是通过一种节制,一种凝聚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表演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生命力。这个跟一年拍八十集电视剧是不一样的,一年拍八十集电视剧就像一顿吃八碗饭,这不叫生命力叫暴饮暴食,因为只有快速的增加的工作量。
这样对一个演员来说就消耗就更大没有成长。当然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可能有一些成长但消耗量更大。
好戏: 从个人体验上您讲,电视是一个不断输出的,把积累的东西往外抛。
李立群: 不是,一个演员表演的能力,是所谓的情绪组合能力,是有一定的节奏的。它不是说一天就能完成多少,就像练功夫一样,有的功夫就只有练三年才会有这个样子但你只练了三个月就只有装咯,真的来的时候“叭”一下就倒了,因为你对那个角色吃的不够透。
一个莎士比亚剧如果你没有排两个月,你根本就不会懂那个台词里的意思,流于表面,做的功课就不够。所以一个演员的情绪组合能力往往是一定时间之后才能找到这个角色的答案。
这个角色的轮廓应该是这样,演着演着发现不对,花时间去找问题,然后花时间去讨论答案,找到答案再去花时间练习答案,把这个答案变成习惯,由习惯变成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之后才能在台上演出点东西。
所以反反复复涂涂抹抹的这些东西,是要花时间的才能产生出一些新的表演的东西,或者说更准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为比较节制,比较凝聚,比较不乱用的。
好戏: 我记得你说你对北京人艺的表演或者说《茶馆》比较欣赏。
李立群: 《茶馆》不一样啊,那是经典啊,而且那批演的人也是经典,而且他们排的更久。他们那个年代可以慢慢玩,绝对不止两个月。
好戏: 那样的形式,或者表演方法对您有什么参照或者影响?
李立群: 他们真。他们演的真就吸引了我。你们这辈子都往这个方向上靠,不管你怎么演,你去演一只狗,你演的真就行。一定要客观,不是你的主观,是大家都要认为他真。
好戏:您个人在抵达“真”这条道路上会做一些什么事?
李立群: 我是从荒郊野外走过来的。我不是什么戏剧大学毕业的,我们是自己校外的社团,当时一批不错的老师,可是只教了我们编导舞台技术没有教我们表演。那个社团里没有表演老师大家只是在研究戏剧。
我们在研究舞台技术,编剧,导演这些就没有研究表演。到最后大家要自编自导自演了没办法了,才去找到我,我就硬着头皮演。我也没有老师教,就是自己在那里乱揣摩,演歪了最后错出系统来了,错出系统来也蛮好看的。
到了差不多五年以后,姚一苇老师把我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一套全部点好了。《一口箱子》很早,我二十五六岁时候。那是很重要的一次自我颠覆。每一个动作让你找到原因。演完之后我的老朋友跟我说,哇塞你全变了,两场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好戏: 变得最大的是什么?
李立群: 就是每一句话都有理由了。就是要有内在,这才能造成真正的自然。然后这在电视上差不多用了五年,然后慢慢慢慢消耗完了,发现还是不够用。
因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这个表演理论的时候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电视这个东西。电视剧它的破坏力他是不知道的。就自己想办法去修修补补。就发现回头隔几年再来演一部舞台剧是一个挺好的办法。
好戏: 所以舞台剧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就起到这么一个时刻修正或者说反思的作用。
李立群: 恩让你长年累月在电视剧的消耗中还能够找补回来一点这样的方法。
好戏: 所以每次演舞台剧是有这样一个计划在的。
李立群: 第一计划。第二计划就是陪妈妈。妈妈年纪大了,小孩三个都在加拿大念书,老婆也跟小孩去念书所以没有人可以陪老母亲。我一方面可以找补回来电视剧的消耗,一方面可以照顾老母亲。可以陪着妈妈吃饭,陪着妈妈睡觉,妈妈可以为我做饭。很高兴。
好戏: 当年演戏都是在台湾?
李立群: 对我从来不到大陆演,《冬之旅》是第一次。18年以前就有人找我到大陆演,从来没有考虑过。干嘛要考虑啊?你都到大陆来了肯定是拍电视剧啊。你都花这么大力气离乡背井了还来玩艺术啊?当然是来赚钱了。
你出海打渔的最后居然欣赏起夕阳了,突然间把船停了来钓个鱼吧,干嘛呀。
好戏: 当时跟您一代的台湾演员,像金士杰老师像赖导,其实现在更多的精力会是在舞台上,您之后在这上面会有什么打算吗?
李立群: 我没什么打算。这次一开始他找我来演我没有演。我说你让我在电视上赚点钱吧。
后来他有一句话打动我了。他说,立群啊我们年纪都越来越大了,再不合作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合作。
他也随便讲我也听进去了说是啊。我们俩一直是最佳搭档,二十年不合作了是不是今生就不合作了。今生不合作大家还是好朋友啊那不是浪费嘛。他说这个本儿不错啊你看一看吧。看完以后诶不错啊,我觉得来试试看吧,看看我们两个人的默契还够不够。一试就觉得还挺好的。
好戏: 就是都赶上比较好的节点是吗?
李立群: 对。至于还能不能再跟他做点东西我是不乐观的。你看他现在都忙成这个样子。我要做就是其他什么东西都停。不是一个半月是三个月。
我们两个要编一个东西出来,不管我们的经验比以前丰富多少,这个时间一定要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以为你们两个现在都是老手了,就一个半月一个月。就是因为你们现在经验都丰富了,所以你们玩三个月出来东西会更不一样。
好戏:大家还关心您女儿李元元去参加一个电视表演类的节目。您知道是什么态度?
李立群: 她本身跟表演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我不反对啊,你去啊,那时候她已经跟我讲过她想做演员,我说想干那就干呗慢慢来。
她大学毕业,又工作两年大概二十三四岁,说想做演员。好那你就练习吧。然后她就去报名了。那你最好是自己写稿子,要情绪比较原始,因为你没有学过表演。她就写奶奶啊,自传这种。
有很多人在网络上骂我说,一定是你的关系。我说那五个评审我一个都不认识,决赛时候十个更是一个不认识。我有视频给她拍戏,她在甲地我在乙地,我们就视频,你那边要慢一点,讲大声一点,手抬起来一点。
她没有演过戏没有上过表演课有什么关系,我们家是私塾,想当演员我慢慢教你。
好戏:你还是比较支持她的。
李立群:当然支持啦。而且要告诉她怎么做演员。但不会拔苗助长,练本事最重要了不然你上去当炮灰。我对她很放心,那如果说她自己走出演员这条路一定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她真的是从小都不用操心。
好戏: 前面谈到女儿,我想问越来越多年轻人想从事表演行业,您想给他们哪些建议呢?
李立群: 当演员可以有名有利,有名有利谁不爱?一百个里有九十九个都点头,可是你要吃得了苦那你就来吧。然后来完之后你还得问自己爱不爱。因为可以有名有利的事情还有很多嘛,最后你会发现名根本不重要。
像我们很早就出名,很早就懂得什么叫虚名,我们没有那么爱(虚名)嘛,但虚名可以让你赚钱必须得有。利那么比我们有钱一百遍的朋友太多了。所以健康的身体,无尽的金钱,和你的家人有无尽的爱,你还要怎么样。
好戏: 名和利是附加的。
李立群: 名和利是一定要有的,没有证明你干得太失败了。
好戏: 所以有人会觉得艺术跟娱乐它是两端,表演它当然都会接触到,在这中间有一个平衡的过程。您会碰到这个吗?
李立群: 没有什么艺术不艺术,娱乐不娱乐,碰到什么就演什么。你要把它区分清楚只有一个办法,把很烂的又赚钱的叫商业的,把很吊的孤芳自赏的卖不了钱的叫艺术。不是这样的,电灯泡算不算艺术,全世界都在点蜡烛,你发明了电灯,所有人都在用,太艺术了,全人类第一啊。
大俗跟大雅永远只有一根线的界限。艺术被大家都喜欢的时候它就变大俗,什么叫艺术,好就行了嘛。
好戏: 很多人说要尊重剧场,不能喧哗什么的。
李立群: 我从来不认为剧场里那个广播是对的。人家爱干嘛就干嘛,你根本就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安静。“我在演戏”狗屁,我在花钱你凭什么让我出去这地方是你的啊,演员绝对不要去要求观众,你不好观众自然会讨厌你。
剧场里说话自然有人会管的,影响了旁边观众一两次他自己就不好意思了。你还讲一次两次三次,好像我们国民缺少多少教育。我是很排斥。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就觉得在剧场应该尊重演员。狗屁。就是一个菜市场,我卖好菜给你就不错了,你应该要谦卑到这个地步才对。我们是请客。开幕之前说“上菜了”。
好戏: 所以你你觉得剧场是很自由的。
李立群: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从来不认为剧场是一个给人教育的地方,它不是去教育别人,是给你一个想要欣赏的东西,如果你不想欣赏就不会来看。
好戏: 你会不会觉得,舞台剧演员演电视剧可惜了呢?
李立群: 不会。你为什么会觉得可惜呢?你让他在那里饿着肚子当艺术家,你觉得他去演电视剧了就不会回来了对不对?不需要。
他去演电视剧了反而更会回来演舞台剧,像我一样。两边是互相训练。电视剧有电视剧的压迫跟见识跟各种东西。然后你再回到舞台上来就会觉得这个仗太好打了。
舞台上的仗太保护你了,太多时间了,太多机会让你把毛病拿掉了。
●
新戏|人物|观点|互动|专题|休闲
银锭桥 | 战马| 金锁记 | 扶青计划 | 舞台上的男神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