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年,搞戏剧的理想主义者们饿死了么?

2016-01-09 好戏 好戏



2015年已经过去,2016已经轰轰隆隆驶入了时间的刻度。


去年,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而你是否看到了满意的戏剧作品呢?


在为戏剧工作的人们中,除了你耳熟能详的乌镇戏剧节啊,林兆华工作室啊,还有许多其他的创作者或从业者也谨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地制作、推出、传播着他们热爱的戏剧作品。


今天,就来看看一些一线的戏剧出品方的工作者们,他们都完成了什么样的指标,又陷入了怎样的困境?


我们来看一看,在过去的2015年中,这些多年来默默坚守着理想主义的人们——他们饿死了吗?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

制作人 刘雷


2015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周年的庆典之年,也是演出项目井喷般呈现,原创与经典、老戏与新作荟萃的。


2015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年度制作项目总计55部,超出往年15-20%,其中票房大卖的占40%,25%反响平平或并不以票房来衡量成果(比如“观众”、“大话节”),35%并未达成预期的成效,成为总结和反思的重点案例。




这一年有许多陈年老戏被再度搬上舞台,有些焕然重生,让观众大饱眼福,如《长恨歌》、《商鞅》;还有些依然平静寡淡的游离在市场和艺术的边缘,经受着岁月的考验,如《上海屋檐下》,《4.48精神崩溃》;还有些试图旧瓶装新酒,缺失了原味倒了胃口,如《www.com》;还有更多新人新作脱颖而出,如《黑鸟》,《破镜》,《桃姐》,《你是我的孤独》,《将军行》。



这一年来的票房和运营,让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主义的教训和市场规则。


首先是,原创作品的创作和营销问题。


在观众的角度,原创作品很多方面差强人意,于是渐渐的除却死忠粉,没有太多观众肯无私的为原创作品买单。


然而在制作的角度来看,创作团队的资源和资质都已足够,但是制作的流程和营销的方式和力度却与商业项目并无突破和区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引进方面,演绎人才和舞美技术人才资源平台的建立和试运营,不但稳健保障了2015年诸多作品的膨胀式演出的顺利运营,更为未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旗下戏剧剧场群落的运营蓝图奠定了坚持的基础,最关键的是,这样一个外部与内部人才同台演出、协作与竞争相交融的机制,打破了固有的保护壁垒和懒洋洋的优越感,打入了一针对创作来说急需的强心针和兴奋剂。


展望2016,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项目还会更多。2017年,两个新的剧场将交由话剧中心运营;2020年,话剧中心旗下将不少于9个剧场空间。


历年来如欺山赶海般投身市场大潮中摸爬滚打的经验告诉我们,青年人是要在磨砺中成长出来的。这个城市是我们的,为了更好的戏剧的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熊源伟戏剧工作室(上海)

导演 马远


熊源伟戏剧工作室在2015年继续承办了浦东“剧海观潮”“剧海拾贝”的话剧展演季,承担了浦东新舞台四个月的演出档期。这两个演出季共推出了售票演出剧目九部,票房总体上较去年有稳步的增长。


浦东是剧场和戏剧资源相对较少的区域,同在浦东的剧场,东方艺术中心的项目规模都比较大,大观舞台地理位置又较为偏远。能在浦东新舞台推出一些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相对年轻化和时尚化的戏剧演出,是比较合适的。在我们的感觉和判断上,话剧观众的总体人数仍然比较有限,还没有达到迅速扩充的程度,最多可以说是稳步增长。这说明演出项目如果持续推进下去,可以形成自己相对稳固受众群。


2015年,工作室自己出品的戏的演出比较少,有几个商业项目像《渣男启示录》、《男人退化论》,都是跟其他团体合作,是工作室在纯商业项目方面的一个尝试和观望,这几个项目从票房看还是不错的。



1933文化左岸与微剧场

宣传经理 赵媚阳


2015年是1933文化左岸的第四个年头,共计演出216场。其中包含1933微剧场演出170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兰心大戏院等其他剧场演出46场,总上座率约七成。


较往年比较明显的变化之一是我们开始重视儿童剧的创作。今年共上演了两部儿童剧:与台湾沙丁庞客剧团合作的《格列佛游记》和围绕《小王子》进行创作的《出发!B612星球!》,获得口碑和票房上的双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百老汇经典名剧《情书》中文版小剧场的演出。去年,《情书》作为大剧场项目分别在兰心大戏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收获了舞美大奖。今年,我们将《情书》重新编排搬到了1933微剧场,120个观众三面舞台的演出形式让这出戏的感染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演出上座率近100%,收获了无数好评。



《情书》剧照


文化左岸一直专注于上海原创戏剧孵化和青年戏剧人的培养工作:参与合办上海先行青年戏剧节上海大学生戏剧夏令营“大话西游”——第十一届大学生话剧节获奖剧目巡演等。


除了常规演出外,作为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项目之一,1933文化左岸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时代美术馆、1933当代艺术空间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合作主办了森林艺穗节。同时还举办了包括戏剧工作坊、讲座、剧本朗读会在内的周边活动十余场。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演出品牌和剧场,从品牌推广到剧场管理1933文化左岸和微剧场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开放等因素,1933微剧场至今为止仍没有形成稳定的观众群体,这无疑是我们在来年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明显感觉到1933文化左岸在上海戏剧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1933微剧场在2015《TimeOut 上海》“超爱演演艺地标大赏”中获得“最佳创新演出场地”。


今后1933文化左岸将把重点放在原创剧本的开发和实验剧目的探索上,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小剧场作品的版权,带来更有“1933气质”的精致小戏;同时定期举办原创剧本的朗读会。


另外我们也会同其他艺术机构进行合作,带来包含舞踏、影戏在内的多个艺术项目,给观众展示多元的艺术形式。而旨在摸索艺术边界、为民间艺术力量发声的 “左岸艺穗季”也即将一月份拉开帷幕。




七幕人生

高级市场经理 袁齐


2015年,七幕同时运营三部大剧场音乐剧,《Q大道》《一步登天》《我,堂吉诃德》。总计超过200场演出,除了北京和上海的长档期驻演,也在超过30个不同城市进行了巡演,全年观众超过20万人次。


《Q大道》全年演出86场,在30多个城市做了巡演,自2013年首演以来,已完成了总计227场演出,并实现了票房的盈利;《一步登天》连续在北京和上海完成了各两轮演出,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总计111场演出;12月18日推出了筹备三年的中文版《我,堂吉诃德》,首轮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跨年连演22场。




七幕人生在选择引进的剧目时,唯一要求就是:能在中国演上5年甚至10年之久。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苛的条件,在中国演出超过5年的剧目都很少。虽然音乐剧是一个利润率持续增高的艺术形式,但前提是得演足那么多的场次。如果口碑不好,观众就不会再来第二次。在这前提下,不管是什么类型、调性的剧,我们都可以去探讨。剧目有很多的风格,但是否有生命力,就成为我们考虑的最核心的因素,还有就是剧目的质量、口碑、中国观众的接受度。


《Q大道》和《我,堂吉诃德》的口碑都不错,但是《一步登天》首轮演出的整体评价不如《Q大道》,既有题材也有呈现上的原因,我们下半年也一直在复盘分析,之后的制作中会不断去优化调整。


这一年的进步:


从版权积累角度,七幕成立之初仅拥有一部剧的版权,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了多部音乐剧的版权;从项目运作经验来说,我们已经从小剧场进入中大型剧院,制作水平提升,运作经验更加丰富;从公司发展角度,我们在年初拿到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华创资本的三千万人民币A轮投资,而且团队一直在扩大,组织架构渐趋完整,工作也更加专业和高效。


这一年的困境(或者说挑战更好适合吧):目前国内的音乐剧市场还需要积累,用户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无论是制作层面的台前幕后,还是前端的票务市场运营)短缺。


今年整体的表现我们很满意,明年我们会演出4部剧目(除上述3部,会尝试再引进一部知名剧目并制作中文版),按照规划明年全年演出量会达到近400场,目前确定的已超过了300场,和今年相比场次翻倍。


另外,在北京和上海,我们都在积极筹备固定剧场的驻场演出。


对于已经运作成熟,有稳定受众基础的剧目,比如《Q大道》,明年我们会开启成体系的剧目品牌化运营,会制作专门的校园巡演版(培养高校的潜在观众),同时我们会开放剧目形象授权,与线上线下的其他优质品牌合作推出衍生产品和落地活动,包括目前正在规划进行的原声带发行电视情景喜剧大电影改编等工作。





孟京辉工作室先锋剧场

华东区宣传策划 赵阳阳


2015年,我们一方面为告别蜂巢或者听闻过蜂巢的文艺浪子们拉回到东直门楼下的酸奶铺子,一方面也在孜孜不倦地为吴侬软句的沪上戏迷表达着先锋戏剧的态度。


开年的《恋爱的犀牛》红彤彤地拉住了一代代勇敢的,新鲜的年轻人,他们就仿佛执拗的犀牛,狠狠地扎在孟氏戏剧的土壤上。这个土壤是浓烈的,他有着《枪、谎言和玫瑰》里小人物的满目疮痍;也有《蝴蝶变形记》里的占有与欲望。密集的排期让很多戏迷在上一周末刚刚被《两只狗》抢掉包里的食物,而下一秒就深深地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喝干酒杯落了泪。

在2015年的平安夜,我们上演了一部青春叛逆独角戏《你好,忧愁》,这部改编自弗朗索瓦丝萨冈同名小说的独角戏由工作室优秀的青年演员黄湘丽主演,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反叛的故事,一名渴望度过"卑鄙无耻的"一生的少女,与她恣意不羁、流连花丛的父亲,遇到了像安娜这样传统且循规蹈矩的温柔女人时,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碰撞。


孟京辉的改编将目光聚焦在了"生活方式"这个命题上:我们都有过叛逆,但叛逆的本能是什么?叛逆跟我们成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个叛逆女孩的心路历程,最后朦胧地感到了愧疚和成长的代价。


在排练过程中,孟京辉和黄湘丽不断的实验、打破和再创造。将原著中细腻的东西变得有棱角,将叛逆的色彩变得更有质感。台词的破碎、动作的拆解、一人分饰多角的意识流表演方式甚至舞美灯光的设计,全部充斥着孟氏暴烈的先锋美学概念,使忧愁赋予了新的意义。


2016年孟氏戏剧将对当下社会做更有深度的触摸、对先锋性的艺术风格做更时代化的引导。割裂细腻的情感,拒绝抒情和矫揉造作,多元、自由地去实现创作,改革更新美学的潮流,带来更多的思考。





台湾果陀剧场

大中华区演出策略顾问 余大任


台湾果陀剧场2015年在大陆进行巡演总共有《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淡水小镇》、《五斗米靠腰》、《美味型男》四个剧目,全国巡演总场次计39场。


其中《五斗米靠腰》更获选参加北京喜剧院开幕季及上海喜剧节的演出。


《五斗米靠腰》剧照


2015年对台湾果陀剧场来说有几个重点工作。


首先,在大陆推出【台湾放轻松剧场】系列适合中小型剧场演出的剧型,开发了不同以往的新观众群。


其次,《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首度在上海浦东东方艺术中心上演,创下近100%的售票率并于开演前两周全数售罄的佳绩。


其三,创作全新明星剧目《接送情》,力邀在台湾与金士杰、李立群并列“台湾剧场三宝”的老戏骨顾宝明,与实力派女演员郎祖筠领衔主演,以1949大时代为背景连结两岸人文情感。该剧将于2016年元月中旬在上海进行全球首演。


2016年,台湾果陀剧场目前已排定的巡演剧目有《接送情》、《淡水小镇》、《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及《五斗米靠腰》的第二轮巡演。





鼓楼西剧场

宣传负责人 阔阔


2015年,鼓楼西剧场走过了第二个年头。如果说,第一年的运营是蹒跚学步。那在刚过去这一年,我们尝试着跑了几步。

这几步,对外人来说可能平淡无奇。无非是经营上更加开放,演出剧目更加丰富,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也都有一定增长。但这些却足以让我们沾沾自喜——年轻就是容易傲娇。

去年,大家可以在鼓楼西剧场看到南锣鼓巷戏剧节的演出,平田织佐的《变形记》,香港前进进工作坊的《电子城市》,来自意大利的《马拉-萨德》、《流浪汉》+《亨利五世》,都让人眼前一亮;以及各具特色的舞台剧,比如压抑的《黑鸟》,性感的《纸牌夜布鲁斯》,神经的《小手冰凉》,基情的《2 Men》等等,部部让人印象深刻;另外,还有多部儿童剧作品,寓教于乐的《布噜走地球》,精致的《五个傻瓜》,以及“非童一班”推出的《纯净的眼睛》和《一个短短的长》,每部都让剧场服务人员如临大敌。

鼓楼西剧场去年制作了两部戏——《丽南山的美人》和《那年我学开车》。这是两部风格迥异,但都让人震撼不已的作品。没有哗众取宠,只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没有哗众取宠,只有对生活的勇敢剖析。也许有人认为我们太过一意孤行,但这就是我们心中真正戏剧的样子,它就应该、必须去拷问理智,打动人心。


同时,鼓楼西剧场的作品,也在尝试走出北京。2015年,《丽南山的美人》在上海进行了演出,《枕头人》则受邀去了天津和昆明,观众们反响依然不错。

鼓楼西剧场在2015年的另一件大事,是推出了会员服务,希望能够让老观众享受更多便利和实惠。推出不到半年的时间,会员注册人数接近一千,增长得不快,但我们也不急。

因为,前面都写得太过老实,所以,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不妨大胆一些。在新的一年,鼓楼西剧场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将努力更上一层台阶。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辛苦和更到位的服务。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与我们兴趣相投的观众,为他们献上我们小心翼翼挑选的作品,让他们记住鼓楼西剧场——一个慢慢成型的戏剧品牌。如果,2015的鼓楼西剧场没有让你失望。那2016的鼓楼西剧场,定会有更多惊喜。





蓬蒿剧场(北京)

创始人兼经理 王翔


蓬蒿剧场今年举办了第六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邀演了这样11部剧目:


英国在世最伟大戏剧家爱德华·邦德的最新力作《愤怒之路》;


日本当代最重要的戏剧艺术家平田织佐执导、伊莲娜·雅各布主演的机器人版戏剧《变形记》;


剧作家彼得·魏斯将法国大革命里推崇极权的平民政治家马拉和浪荡不羁的极端自由主义贵族文人萨德置于一处展开关于自由与革命的对话的《马拉·萨德》等重量级戏剧作品,均借此机会与北京观众见面。


其他受邀作品还有由捷克舞者马克塔·瓦库斯卡和爵士音乐家雷恩卡·杜丝勒娃联袂呈现的舞台艺术极品。讲述拳王阿里与自身帕金森氏症的抗争的《倒下之前》;


实验戏剧《自私鬼约翰·法茨的灭亡》。将布莱希特残片小说首度改编上演,由日本先锋戏剧领航者三浦基导演,运用多样文本,将语言、身体、光、音乐、时间等元素重叠,催生别具一格的戏剧表现,该剧曾获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大奖;



戏剧《流浪汉》。意大利著名电影/戏剧导演皮波·戴尔波诺作品,他在继承贝克特经典《等待戈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再次叩问:灵魂的流浪,为什么会成为现代人共同的宿命?皮波凭此剧获得意大利戏剧最高荣誉UBU特别奖;


舞剧《黑场》。瑞士著名编舞者菲利普·赛尔作品,在特殊搭建的观演环境中,观众从上至下俯视舞台,三维世界与二维世界交错变换,演员用身体作画,在狭小空间中展现出无限;


另一部舞剧《裂》。是邀请于喀麦隆国家舞团舞者、四度蝉联喀麦隆城市舞蹈冠军的非洲艺术家赛蒙·阿蓓的全力新作;


讲故事剧场《雪夜》。由两度率剧参加南锣鼓巷戏剧节的以色列著名导演露丝·康内尔,联袂中国演员,将中国作家端木蕻良的同名小说首次搬上舞台;


戏剧《电子城市》。由香港跨界艺术群落先驱陈炳钊导演,又一次向全球化和现代化叩问:被数码科技完全支配的现代城市里,人们如何诚惶诚恐的孤独生活?


视觉剧场《牧神午后》。由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菲亚·梅娜德倾情创作。一个个薄如蝉翼的塑料袋被剪裁黏贴,放飞空中,竟成了精灵般随风起舞的小人儿,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个,在一圈电扇以及魔力磁场中舞动,拥抱、厮杀、冲撞、分离,既充满造物神奇,又暗示命运飘零。



《牧神午后》剧照


此外还有一部原创的受邀剧目:顾雷编剧导演的《顾不上》。该剧显示了戏剧评议社会的能力,这部戏描写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中国农村、社会底层的一部分人,所遭遇的悲惨命运。


蓬蒿剧场已存在八年。蓬蒿剧场一年出品、上演的剧目,可以是几十个省地级院团一年出品、上演剧目的总和。


在北京城市最中心,租下这样一个四百米的空间,每年房租就要九十多万,如果开饭馆,或许会挣上两三倍的利润。但办小剧场,办艺术性、文学性的小剧场,每年的票房收入,和剧组分账之后,只有四、五十万。加上每年的团队运作费、剧目制作费、空间维护费,蓬蒿剧场每年要亏损一百五十多万元


去年南锣鼓巷戏剧节,资金缺口150多万,东城区政府顶着压力支持50万,蓝天野、童道明、王育生、罗锦鳞、王晓鹰、田蔓莎、茅威涛、朱琳、沈培艺以私人身份捐助10万,我的牙医朋友王嘉蕾先生赞助20万。


还差70万的时候,我发了一篇致辞放在我的微博上。有一天晚上,夜深了,我突然接到我多年的老朋友徐小平的电话,他是原新东方英语学校副校长,现在是真格基金会理事长。他在电话里先向我道歉,说因为太忙,近期没有关注我和蓬蒿剧场,刚刚在我的微博上知道南锣鼓巷戏剧节资金缺口的事情,约我第二天见一面。第二天我见了他。第三天,他的秘书将70万元人民币,打到了我的账户上。而且,至今他还不让我宣传这件事情,一个字都不让。


我认为,艺术是把生活和生命中最美、最难、最困扰、最鲜活灵动、最有意义、最应该被记忆的部分,摘选出来,结构出来,呈现给更多人。


法律和制度可以解决社会的公正问题。人内心的公正,只能靠艺术、靠文学来解决。


这个社会已经彻底进入无序状态。这种全面沦丧导致的最后和最重的损害,是艺术。我们最恐惧的是这个民族的智力崩盘。蓬蒿剧场,和南锣鼓巷戏剧节,是抵抗这种民族弱智性退变的一部分。





爱丁堡前沿剧展

策展人 水晶


2015,经济下行,股市暴涨暴跌,资本市场风卷残云的气势和各行业如履薄冰的不易,形成鲜明对照。在这一年,任何一个行业,都行路不易,表演艺术市场亦无例外。轰轰烈烈的时代高歌中,我们很谨小慎微地保持着一个小小的运营团队,小到正式员工只有7、8个人。13部国际剧目,全国11个城市,演出130场,近8万观众。完全依靠这个小小的团队连轴运转。

2015年全年,爱丁堡前沿剧展共引进了《最后晚餐》(香港)、《反转地心引力》(德国)、《纸电影奥德赛》(英国)、《牧神午后》(法国)、《安德鲁与多莉尼》(西班牙)、《都是龙袍惹的祸》(香港)、《哈姆雷特》(英国)、《虎生》(英国)、《塔巴罗》(澳大利亚)、《汤姆·沃德》(澳大利亚)、《龙》(中英合作)、《喀布尔安魂曲》(巴西)、《迷失》(英国)。

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壹戏剧大赏,将“年度国际视野奖”授予爱丁堡前沿剧展。这份珍贵的荣誉,令我们3年以来的坚持、“与世界同步”的目标,有了温暖的回报。《人物》2015年度特刊里,爱丁堡前沿剧展的《牧神午后》一剧,大幅剧照作为戏剧板块的封面压图。这部来自法国的只有25分钟的小戏,今年在豆瓣戏剧评点中以9.1分的高分力压群芳。北京著名艺术评论人张敞在这篇年度特稿中,开篇提到:今年国内众多的国际戏剧精品,皆拜“林兆华戏剧邀请展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乌镇戏剧节爱丁堡前沿剧展这四大剧展所赐”。

这些,都是对爱丁堡前沿剧展的极大认可与鼓励。

由于剧展全年的演出场次与去年相比增长了近20%,部分剧目经过多轮演出后受市场的认可程度增加、盈利有较大幅度增长,再加上我们从去年开始着手转型的“策展业务”板块已经开始实现正现金流,爱丁堡前沿剧展在“第一年略亏,第二年打平,第三年略盈”的基础上,利润有了进一步的增长。初步估计,接近7位数。

这意味着,我们将是前文提到“四大剧展”中,第一个实现盈利,并且是持续实现盈利的国际剧展。它再次向市场和行业发出一个积极信号:理想主义者,不但没饿死,而且可能实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赚钱,虽然我们的初衷和目标并不是为了赚钱。

但这至少表明我们的整体运作是良性发展的,在保持剧目高品质和剧展好口碑的基础上,我们为团队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公平的收入,为观众和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也为自己积累可以继续发展的经济资源。这一运作,既没有瓜分国家资源,也没有消耗商业资本,更没有损害同行利益,用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改善”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

“策展,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信息海洋里选取信息,并赋予其新的意义,与他人分享。”(佐佐木尚俊《策展时代)这个定义,几乎完全概括了我对于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的全部理念。当我们每年穿梭于伦敦、爱丁堡、悉尼、阿德莱德、香港、东京等各个艺术节和剧场,以200部左右的年观剧量来构成我们的选剧基础时,美学、艺术成就、戏剧观念,当然是我们衡量和选取一个作品纳入剧展的重要原因。

但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剧展当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我们想与大家分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我们不是艺术家,但我们为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架起桥梁,我们愿做你们忠实的服务者,让你们彼此相遇、让你们相互凝视、让你们陷入爱情。

只有真正经历和见证过这种相遇和相爱的人,才会懂得那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爱一个戏,才会选择带它来见你们。

我爱你们,我爱你们在观众席上的欢笑,泪水,掌声,离开剧场时眼中闪闪的光芒,微博和微信上那些滚烫的文字和感受,那些跨城追剧的热情和空空等待的失落……

相比之下,奖,四大,盈利,都是浮云。



新戏|人物|观点|互动|专题|休闲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2016年好戏 | 陈佩斯 | 赵梁

开票!| 李立群 | 上剧场 | 以色列的戏剧

玻璃动物园 | 阿尔·帕西诺 | 习大大 | 焦菊隐

马丁·麦克多纳 | 卷福 | 赖声川 | 香港爱丽丝剧团

海伦·米伦 | 李六乙 | 杨子奕 | 金士杰

银锭桥 | 战马| 金锁记 | 舞台上的男神女神

戏剧·杀 | 舞蹈剧场 | 戏剧中的面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