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立,双语和美高,不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困境

真榜君 爸爸真棒 2021-01-11

“我和我妈都后悔高中出了国,学校管理有问题,开除了好几个中国学生,升学也不觉得比国内就读的高中好多少。”

“重来一遍,我一定会选去美国读高中。我喜欢交朋友和尝试新鲜事情,在美高发展空间更大,在国内压力太大哭了好多回。”

“我一点不后悔高中出国,我太讨厌刷题了。虽然有时候挺孤独的,但是慢慢也找到自己的兴趣,申请大学也挺满意的。”

“我比较保守,如果再选一次,还是大学出国吧。对于没有退路的选择,我会很焦虑。”

“如果重来一遍,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出国?”我们向来自美高、公立、双语的学生提了问。“出国阶段”是国际化教育阶段最难做的题之一,落实到每个个体和家庭,差异性非常大。

▲“爸爸真棒”做的小调查,超过54%的家庭在高中会选择双语学校,美高超过公立学校成为第二选择

究竟有没有指标,全方位衡量国际化教育选择的维度呢?

数据充足,故事很多的真榜君发现,其实不管就读什么体系,挑战难度不同,但究其根本,学生面临的困境都是相似的。

回根溯源,选择还得看“一力二度”。

什么是一力两度?

“财力"顾名思义,就是壕的程度,这个根基决定了家庭能够得着的学校类型。不同的学校类型都能出牛娃,学霸在哪儿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对土壤,尽家庭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

“两度”中的“英文程度”是关键,不管是大学还是高中出国,语言都是最初级的门槛,也是交朋友的工具,语言不过关,那就更不用谈发展了。因此家庭在做决策时时要正确预估自己孩子的水平,切勿抱着“出国读书学英文”的想法,孩子在异国他乡面临的挑战非常多,这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不如留在国内好。

如同来自星河湾的一位毕业生所说:

“要让我再选一次的话,我初中毕业那会儿,英语不够好,肯定还是不会高中出国,结果不一定有在国内好,至少在国内有时间让我提高英语,做好准备。”


“两度”中的“成熟度”是孩子优秀的核心,不管是顶尖大学还是高中,招收的学生一定是成熟有想法的。因为在国外,不管是学术、文化冲击还是社交问题,都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成熟度才能去好好面对和好好解决 。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熟?

“爸爸真棒”的小记者、毕业美高的Shirley认为这是“在自由环境里依然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能力,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意识,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如果有这种意识,证明孩子做好了出国的准备,反之如果没有这种意识,那可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会迷失。但是每个孩子意识到这一点的时间段是不一样的,父母也需要准确认知。

“财力”大比拼


不同国际教育路径的花费

目前国际化教育的选择非常多样,海外有美国、英加澳等高中,国内又有公办本部、公办国际班和民办双语、外籍学校、全球”连锁“等,不同学校特色不一,费用差异也很大。

综合来看,越国际化越贵,越本土相对便宜。

一般而言,海外大学支出预估在100万-300万之间。因此若留学预算800万-1000万,高中可以出国;若总预算在400万内,建议留在国内读高中,性价比高,压力也不会太大。

具体来看,

公立学校最为亲民万元也能搞定

本部收费2000-8000元/年不等,国际班收费在8-12万/年左右。不过课外补习AP/A-Level等课程是笔不小的开支。

双语学校丰俭由人50万-400万不等

学费在10-36万/年不等,加上寄宿、班车和补习等,一年估计12-40万元,四年在48-160万元间浮动。课外支出大致跟学费持平到2倍,也就是四年总计在96万-320万元之间。


▷TIPS  为招揽优质生源,国内不少双语学校推出了奖学金计划,可以多加留意。

美高最“壕”至少200万起

寄宿学校收费在5-7万美元/年,加上长假期安排和往返机票等,需要准备美金8-10万美元/年,也就是人民币50-70万元/年,四年最低200万起。走读学校学费相对便宜,若加上住家和校代费的话,总额差异不大。

据家长反馈,打算上美高+美本,总共准备800万人民币左右比较保守。

不过在海外读书,SAT报考和国际性比赛往返机票就可以省了,国内需要出国,加起来交通费也不低。

总而言之,国际化教育是条“烧钱路”,花费只会比想象得多而不会少,小到项目报名费、交通费,大到培训、顾问、夏校,笔笔都是钱。因此若要“省吃俭用”才够得上的学校类型,绝对是不匹配的

🔼“一个亿小目标”的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就在英国读的高中


“两度”


不同类型学校挑战不一

不差钱,该怎么选呢?关键看“两度”,也就是英文程度和成熟度。

越国际化,对学生要求成熟度和英文程度要求越高。如果不顾真实水平而”拔苗助长“,很可能得不偿失。

下文将用世外、上外附中、星河湾、TOP美高的四位毕业生的故事,结合数据,看看各个体系对学生的挑战各有多高?

公立高中


公立名校的升学优势不言而喻。

以哈佛大学2018年录取为例,共录取中国籍学生共9人,2位分布在海外高中,7位来自国内公立高中

一方面公立名校历史久,部分跟大学往来也较为密切( Feeder School),如深中中学、人大附中和南京外国语。另一方面是这些学生本身就极为优秀,是学霸中的学霸,学习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寻求资源的能力极为出色。就拿哈佛今年在某二线录取的学生来说,写推荐信的老师告诉我们:

哈佛看重是她在所处的环境里,尽了全力,获取了最好的资源,做到了她的最好这种‘不放弃’和‘拼搏’的精神

Rebecca

高中:公立神仙校上外附中

大学:TOP5 藤校之一哥伦比亚大学

分享会上,来自上外附中的Rebecca的经历也类似。

她在上外附中的双语班读了7年,也学了7年德语,精通三门语言,被邀请参加过G20大会。而在高中时代,她不仅要学高考内容、保证非常好看的GPA,课外还要上AP、参加考试准备托福、暑假参加最难申请的夏校之一的耶鲁夏校、跟同学创业卖伞等等,最终被藤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Rebecca参加Yale耶鲁很难申请的夏校

在公立学校,要两条腿走路,还要保持优质的GPA,做活动、争取学校没有的资源等,对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要求非常高。

Rebecca提到:“ 一次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但我一直忙着做AP,都没好好上过课,只能考试前一个礼拜把这一个月的内容全自学了,保证拿下A,成绩单才不难看。读公立,效率高的话,考前很短时间就可以专注准备考试。其余时间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Rebecca也坦言因为有“退路”,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焦虑。

但也可以看出,“双轨制”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自学能力、韧性和时间管理能力需极强,如果没有靠自学还能拿A的自信,没有同时处理多任务的能力,读了公立可能反倒两头都顾不上,得不偿失。

美国高中


美高是这三类学校里,对学生成熟程度和英文程度要求最高的,如果没有准备好就出国了,很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悲剧”。

目前美国能为中国学生提供F1签证的私立中学已经超过了2000,小留学生人数猛涨,不再是“小众”。热播剧《小别离》里,不管什么阶级的孩子都要去上美高,正是这个现象的缩影。

▲《小别离》中三个不同阶级的家庭都想将孩子送去美高

IIE(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报告 , 2016年,在美持F1学生签证的中国籍中学留学生占比超过40%,是全世界最大生源地,总人数增至33275人,至2017年已经突破35000人大关。

▲除了初中极少数人外,粗略估计每年毕业人数在8500人之间

而据美国国土安全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2017学年中国在美本科生数量计142760人,每年入学人数共计35000人左右,也就说美高占比近25%,也就是四分之一。

人数的爆炸性增长,招生学校的内部分化也越来越严重。优质学校资源足、师资好、硬件软件都是顶尖,真正实现了“精英教育”。Wendy就读的The Hotchkiss School就是典型代表。

Wendy

高中:TOP10美高 The Hotchkiss School

大学:TOP3 芝加哥大学

The Hotchkiss School建于1891年,开设课程240+余门,学术广度和深度均能达到;师生比高达1:6,知名校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林策奖获得者会回校交流;图书馆藏书8万卷,冰球场、艺术管馆等就不提了,都是最一流的。

▲The Hotchkiss School,一年费用在6万2千美金左右(43万人民币)

顶尖美高招生严苛,与美本在选学生上一脉相承,绝不仅挑学霸(托福110分被拒的不少见),更挑有个性、有专长以及能对社区带来“贡献”的人,招生数量极少,一年在中国招生2-5人/所,最低录取率更是跌破4%

不过正因为顶尖美高的招生和培养目标跟顶尖大学有传承性,不管是课堂设置、对学术的要求还是对时间的把握也好,顶尖美高毕业生也深受大学青睐。今年The Hotchkiss School毕业的2名中国籍学生分别被麻省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录取了。

如Wendy所说:

“学校资源非常丰富。有同学对气象学非常感兴趣,一位老师认识哥大教授,就一起做了份尼泊尔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同学还被邀请到联合国演讲……不过这些资源必须非常主动去找,你不说老师就以为你没问题,你必须要有开口的能力,自己不给压力,在美高其实会过得很轻松。”

▲Wendy在学校参与的戏剧演出

随着美高人数的暴涨,内部也有了严重分化,要知道像顶尖寄宿或走读学校那些成熟、走向好的学生,在美高体量可能占不到8%。

家长如果抱着“去美国学英语”的想法送孩子去了一个没什么要求的美高,结果十有八九是不满意的,12年级托福只能考60分的学生案例比比皆是……加上学生不够成熟,自律性不够,则会面临着巨大的文化鸿沟和社交压力而且,孩子和家庭主观上能否接受美国的性文化,能否处理歧视、过早的分离等问题,都是潜在的风险。

记住一个真理:在国内学不好的孩子,在国外更难。

双语高中

双语高中作为介于公立和美高的“中间派”,优势也很明显。

1️⃣不必担心海外安全,不必远面对青春期在异国他乡“叛逆”的风险。

2️⃣保留本土文化特色,“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做“出得去也回得来”、有中国情怀的世界公民。

3️⃣课程相对多元。美高仅开设荣誉课程或AP课程,双语学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更多元,选择更多元。

4️⃣升学越来越强,如18年上海WLSA连续有两年被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大藤校录取,深圳的深国交、武汉的武外英中录取均很亮眼。

▲2018年上海藤校录取11强,双语学校越发出色

来自沪上老牌IB名校世界外国语学校的Shiran和备受瞩目的星河湾双语学校的Yuyang都认为:国内的双语高中替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在大学的学校也不觉得吃力,仍能轻松应对。

Shiran

高中: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大学:TOP21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Shiran来自沪世外,在南加州大学就读全美最Top的传媒系。IB的难度大家都有所听闻,Shiran敲章认定了这一点:

美国大学的课真的很简单,跟IB比起来不值一提。

我在世外读了12年,高中上IB。最后一年,除了6大科的考试,IB还要求写7000字的论文,就连理科也要写论文。这对于部分不擅长写作的人来说,还是挺吃力的。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IBDP让我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都有了巨大提升。经过了IB的磨练,大学写文科的论文轻车熟路,让我能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IBDP课程6组课程和3个核心

而且对于Shiran来说,在IB学习中,受益匪浅的却是中文。

“IB需要选修第一第二语言,我选了中文A/英文A/日语第三门语言,说来不可思议,对我帮助最大的居然是中文。拿文学来做例子,考试要求有两张paper,第一张是现场写一篇小说、古诗、文言文,现代诗歌或文学评论。

▲Shiran创办的创客马拉松

第二张paper是基于高中读过的书写文学评论。这些书是学校挑的,有李白、张爱玲和白先勇等等,也就说两个小时我要写出2000多字的一篇中文论文,而之前的每一次考试、每次作业都在不断地练习行文思路。到了在大学,再写论文时,我都会联想到中文课上教的逻辑,在写论文上非常轻松。”

Yuyang

高中: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

大学:TOP21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在南加州大学就读计算机系的Yuyang毕业自星河湾,他高中学的是AP课程。

AP每年都能考,相对压力没那么大,而且可以自由选课,理工科难度不大,不过美国文学等人文类学起来还是有点吃力。Yuyang建议大家在进入高中前,最好先确定自己会修读哪几门AP,做好规划,高中三年也会过得从容点。

在分享中,Shiran和Yuyang都提到双语学校的老师非常主动的为学生提供资源平台

Shiran说道:“南加州大学传媒世界排名第一,我能被录取主要归功于高中做的各类活动,如负责广播室,我当时跟老师说能不能让每天中午放点音乐和新闻。老师很放心地交给我了。有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化学实验,把视频传到YouTube,点击量很高,还有老师是海外文学系博士毕业,也会跟同学一起出书……这样的事情在我身边数不胜数。”


Yuyang也表示赞同:“我在星河湾也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如课本里没有教的知识如神经元网络,我会私下问,了解了层次分析法和搭建数学模型的思路,为我在美国高中数学建模竞赛里积攒了经验。”Yuyang最终入选了全球数学建模比赛的10%。

▲Yuyang在南加大的宿舍

有优势就有弊端,师资跟不上、教学还是太中式思维、部分中教教课仍用中文、在硬件方面也需要革新、希望 “有更快的网络、高端设备如3D打印机”等等都是学生希望学校改变的点。

不过诚如两位学生所言,在“尚未准备好出国的阶段”,高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英文水平飙升,对美国的了解也更深入,思想变得更成熟,学校帮助他们做好了充分准备,在目前这个阶段,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家庭的需求。

不同学校的相同困境


也需要成熟度来解决


不同的选择,指向的是同一个终点:培养孩子成为有情怀、有担当、有知识、有见识的世界公民。学术仅是其中一环,国际视野和领导力,跟不同人打交道的能力才是重心中的重心

因此,不管是美高、双语还是公立的学生,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大困境就是“社交”。

 “爸爸真棒“曾经采访过TOP美高圣保罗的招生主任,他坦言,圣保罗的学生学习不费力,重心几乎全在社交上,这可以定义他们是谁以及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学生社交都如此重要,更不用说有着文化差异的国际学生了。

▲美国人VS中国人的社交差异,中国人的“远我”最强,而美国人的“近我”最大。

而公立和双语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社交”也是最大的困扰。跟国内“都是中国人”不一样,大学则需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必须要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社交是如此重要,那么能面对复杂情境和处理多方关系的“成熟度”就越显得重要。就拿美高来说,孩子小,圈子小,如果不够成熟的话,那么可能会为了社交而社交,为了融入而融入,最终丧失自我,或者因为孤独或社交失败引发心理情绪,风险系数高。这个门槛更高,迈过去会比大点孩子的更痛苦。


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对更成熟,选择面广,价值观已经建立,不会被人云亦云经,多位在读学生均反馈刚开始确实有社交问题,但是少则3个星期,多则2个月也大部分都没什么问题了。


因此如果孩子没有那么成熟,等一等,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总而言之,越国际化越贵,对学生要求也越高。而且身处国际化教育的大背景下,看似不同的道路,有着同样的优势,几乎每个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因此无论中介说得再诱人,校方说得再在理,都必须要清晰评估家庭的财力、孩子的英程度和成熟程度,全家一起参与进来,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路。


点击以下标题,阅读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小留学生的真实生活👉燃!这个少年拍出了无数小留学生的孤独与执着 | 我的高中时代

大学申请必备👉TOP30美本通关手册 | 万字干货,必须收藏

体制内外的选择👉最终,我把孩子从公立名校转到国际化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