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题“扶贫路”涂漆成“整改”:最该整改的是渎职

2018-04-02 佘宗明 光明论

靡费公帑的公共道路建设容不得预留隐患,扶贫的严肃性也不能被“豆腐渣工程”所侵蚀。


佘宗明丨媒体评论员


这则愚人节当天曝出的新闻,虽非段子却满是段子式的荒诞:据报道,甘肃省折达公路是条投资近16亿元修建的扶贫公路,这条公路经过国家级贫困县省甘肃市东乡县,原本可以给出门只能靠爬山或坐渡船的当地民众解决出行难题,可它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特别是这条路上的考勒隧道,原设计中的双层钢筋变成了单层钢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耗资近16亿元建成的“扶贫路”成了疑似“豆腐渣工程”,无疑是拿民众的生命安全不当回事,让人怀疑“个中必有猫腻”,损害了公众因扶贫攻坚而来的获得感。


有关此事,整改与追责是免不了的,当地专项联合调查组也发了整改通知,要求对隧道封路进行加固整修。可离谱的是,所谓整改,非但拖延半年才开工,且只是刷了层涂料,原来隧道路基的裂缝仍随处可见,墙面也有裂纹。面对记者调查,施工方敷衍了事,监理方搪塞忽悠,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称只负责“发发文件”,管不了隧道的整改,其上级单位甘肃省交通厅则称此事不归他们管。



有些人、物、事,总在挑战我们的想象力。拿该事件而言,在各地都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背景下,在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已全面落实的语境中,涉事“扶贫路”却仍偷工减料,让人惊愕。从后续情节看,这绝非出于偶然。


以往有些道桥之类的工程出事故后,人们常说“别总让老天爷客串‘质检员’”。在该事件中,老天爷还没来得及“质检”,那些再明显不过的裂缝,就充当起了“举报者”的角色。


它举报的不止是工程质量问题,更是层层失职渎职问题:先是施工方的整改阳奉阴违,只是刷层涂料就算“整改”了;接着是有关监管方表示“管不了”,作为调查组构成人员的省公路局相关负责人堂而皇之地称,“人家说整改好了,我又没空上去看去”;该省交通厅的有关领导则不见记者,通过保安放话“想待着就待着,不想待着就走”……面对国家信访办要求的调查,面对媒体的监督,考勒隧道串联的一系列地方有关人员竟然如此糊弄。


见端能知末,见因能知果。当事后施工方、监理方急着甩锅,涉事主管部门敷衍塞责时,当“扶贫路”从民心工程变为寒心工程时,整改流于形式、糊弄了事,也就不难想见了。这些行为沿袭着同样的弊习惯性: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个问题罩着另一个问题”的情况在所难免,本该及时纠错的当地有关方面,也用诿责的方式阐释了什么叫“一错再错”。



这样的“一错再错”,代价不只是寓于“修建-整改-再整改”之中的折腾成本,更有公信力成本。


失职连着失职,自然应摁下“反思键盘”上的“追责按钮”:扶贫公路双层钢筋变成单层,到底“节约”了多少资金?问题重重之下,又是如何通过层层验收的?整改这么“不走心”,主管部门就未曾察觉?说“管不了”,是懒政还是另有猫腻?……这些问号,都需要被拉直;那些失职,也都需要被追责。


据最新消息,4月1日夜间,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官网发布通报,将彻查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背后的违规违纪腐败问题及工作作风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追责问责;目前已对曝光的工作不实、推诿扯皮的6名相关人员进行停职调查。这份通报来得可谓及时,无论是成立以甘肃省交通厅厅长为组长的调查工作组,还是“彻查”“零容忍”“知耻而后勇”“深刻反思改进”等表态,都有助于廓清公众那些疑问,也呼应公众对有问题必查、有错必纠的期许。



靡费公帑的公共道路建设容不得预留隐患,扶贫的严肃性也不能被“豆腐渣工程”所侵蚀。本质上,对扶贫工程的监管,本身也是个“工程”。“扶贫路”若出了问题,那问题的根源必然在于“人”。问题路要整改,但更要“整改”的是责任方的失职渎职,乃至局域的政治生态。


说到底,甘肃省这条“扶贫路”牵出的一连串乱象,作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样本,值得深入解剖。也只有以彻底整改的方式将反思导向作风与机制层面,才能更好地防微杜渐,避免类似的“闹心工程”再寄附在责任弃守之上。





更多推荐

调整涉枪入罪门槛珠峰生态北大游戏课

医保卡买砂锅奔驰车失灵“全国最小山”

8元游桂林无人车Facebook信息泄露

地球一小时桃江肺结核深圳叫停单车投放

高校严查男女生交往晒闯红灯者个人信息

煎饼馃子霍金去世3·15当当售股

老年代步车让文物“活”起来流量降费

减负提高个税起征点大数据“杀熟”



(文章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