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论条辨浅释10——条辨21-23

行者 严 汉唐经方再传承 2023-07-07
二十一、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经常喝酒的人,不适合服用桂枝汤,临床中发现经常喝酒的人服用桂枝汤,呕吐的现象并不常见,醉酒的人服用桂枝汤,多见呕吐的症状。长期喝酒的人不喜欢甘甜的味道因为身体内有湿热。此条辨引申的含义是身体素有湿热的人在需要服用桂枝汤的时候辩证需要更准确。

二十二、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平时就有气喘的人,得到桂枝汤证,就是在气喘的同时,有恶风、出汗、头痛等症状时,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就可以治疗。

二十三、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

经常恶心呕吐,肠胃不好,饭后呕酸的人,不要开桂枝汤,大多胃溃疡的患者都有上述的症状。桂枝汤能够加强血液循环的速度,服用桂枝汤会使疾病增重。临床实践中,胃溃疡、胃癌、经常呕吐的人不能服用桂枝汤。
 
酒的性质为标热本寒,喝下去的时候感觉身体很热,是因为阳热向上走,胃热上行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标热上行而伤肺,第二胃热上行导致中焦胃阳不足,无法正常化水为气,水不能化气,时间久了就变成湿。

二十二条中的喘家也是身体素有湿热的人,咳黄痰,舌苔厚腻,所以用杏仁祛痰,厚朴祛湿。仲景先贤在此不出方剂,只是列举喘家加厚朴、杏仁,是希望后学自悟加减之法。


《伤寒论》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随证治之,很少讨论病因。上述提出的湿热形成的原因就是疾病之原因,下一条辨中的四肢微急的原因是因为津液有所损伤。我一直秉承的观念中医是以疗效为基础的科学,疗效的基础应该在治疗的条辨上下功夫,唯有疗效才能让更多的人相信中医。所以在后续的条辨中依旧以分析症状为主,大多数的方剂都会附注具体的医案。当今的医者大多是分析病因的时候头头是道,治疗结果却不能使病人满意,这是本末倒置的结果。所以借这个条辨再次提倡学习伤寒论方法:用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研究症状的条辨,在以能够治病的基础上去研究病理才是更好的方式。
 
附:脉搏的胃气、神、根的临床表现

一、胃气
病人的脉摸上去,如何知道病人的胃气,就是消化系统好不好,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有胃脉,不管摸到表面或骨边,胃脉都是要一息四至,像癌症的病人脉一息九下十下,急数壮热就是胃气没了所以第一要有胃脉。

二、神
就是脉弹起来要有力,脉管是中空的,摸下去弹起来要有力量,摸脉的表面上就是摸「气」,摸脉就像摸水管,要压压看,摸到脉里面就是知道血足不足,如果摸到芤脉感觉就像摸葱扁扁的中空的就是贫血了,所以脉的弹性就是神

三、根
尺部有脉搏的跳动就是根,摸脉的时候寸脉关脉都没了尺脉还有一点点就还有救病人还不会死。

正常的脉要常年的一息四至冬天如果摸到弦脉而且是一息六至,就说明肝有问题弦脉多胃脉少,也是肝有问题如果摸到浮脉轻飘飘的,轻按才有重按就找不到了,像羽毛一样,那就是肺有问题了。如果摸到洪脉很洪大速度很快或一息二三至,说明心脏没有力了心脏有问题的时候寸关尺的脉会变得很洪脉形变得很大但是如果是夏天摸到洪脉且一息四至就是正常的。肾脏的脉,它是沉脉,春夏秋冬都沉在骨边,如果跳的速度很缓表示已经没有胃气了,如果一息四至,代表肾脏功能很好。如果一息六七下,就说明肾脏有问题了,可能是肾结石,尿毒等等。
 
伤寒论注释系列链接

注解伤寒论——前言!
伤寒论注解——总论
伤寒论条辨浅释——太阳之为病
伤寒论条辨浅释2——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4-5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6-8
伤寒论条辨浅释5——条辨9-14
伤寒论条辨浅释6——条辨15-16
伤寒论浅释系列7——桂枝汤详解
伤寒论浅释系列8——桂枝汤医案
伤寒论浅释系列9——条辨17-20

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下图为作者微信二维码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浅释大医精诚:大医应是融汇儒释道易医的有德之人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假若倪师海厦尚在人世间!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人士   经方抗疫   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中医辨证施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方案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