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突发学区政策之后,感觉整个社会都在聊这个事(夸张表述),不管怎么说教育非常容易成为舆论的焦点,也恰恰说明教育的分量之重。有人看了官方的直播解释,然后总结了那些条款,但是都没有说到这个。所以,今天展开这两点说一下。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政策是每年三年给一个家庭提供学位,一个家庭内的小孩无论多少个,都不影响。但是如果房子卖掉了,下家的小孩要上学就得有个三年的CD。(给不玩游戏的读者解释一下,CD就是冷却期,过了这个时间才能再次使用)比如A的孩子18年上学了,如果19年卖给B了,那么B的孩子得2021年才能使用学位,这个事要计算好。但是现在变了,政策说这个三年的CD,要逐渐过渡到六年,于是文件这么写的:
公办小学学校招生依据:
2021年小学新生入学,一套城区房产在三年之内只作为一个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招生依据;2022年小学新生入学,一套城区房产在四年之内只作为一个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招生依据;2023年小学新生入学,一套城区房产在五年之内只作为一个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招生依据;2024年及以后小学新生入学,一套城区房产在六年之内只作为一个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招生依据。
公办初中学校招生依据:一套城区房产在三年之内只作为一个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招生依据。我个人认为政策说的还算明白,就是A的小孩2021年用了学位,如果房子转卖给下家,下家需要一个等待一个三年的CD,也就是到2024年才能用学位。如果A的小孩2022年用了学位,如果房子转卖给下家,下家需要等待一个四年的CD,也就是到2026年才能用学位。如果A的小孩2023年用了学位,如果房子转卖给下家,下家需要等待一个五年的CD,也就是到2028年才能用学位。如果A的小孩2024年用了学位,如果房子转卖给下家,下家需要等待一个六年的CD,也就是到2030年才能用学位。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但确实存在歧义空间。有人的理解是:比如我家小孩2022年要上学,那么根据政策上2022年的四年CD,就要往前推四年,要求卖家19年不得使用学位。
那你说2018年的人买了房子,2018年的政策说三年能读书,结果到了2021年一个政策说:你儿子不能读,得2025年才行!…………这合理么?
这不河里!这个理解虽然没有看到官方的说明,但是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2021年出的政策,去约束2019年的事情,本身就比较奇怪。另外,如果按照这种推演的话,如果我孩子2023年要上学,往前推5年,同样也推到了2019年。如果孩子2024年要上学,就要往前推6年,那还是要推算到2019年。如果是这样,意味着2019年使用过学位的房子,直接就要6年以后才有学位,往前推肯定不合理啊,这还何来文件中说的“过渡”的意思?文件说2021年用了学位,才三年CD,你2019年用了学位都要6年CD,完全是悖论。所以2019年用了学位的房子,肯定还是三年的CD,2022年可以为下家的孩子提供学位。这个事,我个人没看到官方的答疑,我觉得是往后推算的,往前推算完全不合理。关于这一点有分歧的人真的非常多,反正官方公开没表态,或者没有没被我看到,我认为是往后推,所以这个事情,欢迎交流意见。
最近其实比较让人头疼的是,入学分类的事情。我认为这个政策是为了将人群进一步分层,缓解热点学校的学位紧张。比如学校招200人,摸底前三类有220人,招不下,前二类可能只有150人,又招不满。
只能将人群继续分层,以前用家访的方式,A和B都是三类,A是一直住的,B是个空房子,那么B的顺序排在A后面。这个做法和政策一致,但是没有文件的支持。
所以政策就继续将入学顺序细化,我是这么猜的,估计也八九不离十。大家对于这个吐槽很多,但是换谁来制定政策,可能都不存在完美的方案。
这个部分过了,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与楼市的关系。
前段时间高级会议直接点名“学区房”问题,在一个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上能直接点名如此细节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的已经得到了非常严重的重视。
所以,各个城市总要有点表态。比如传闻上海要搞教师轮动,也不知道真的假的。还有就是南昌这个新政。在呼吁教育公平这个事上,确实有人说过“教师轮动”这个说法。其实这个也很难做到公平,也是相对公平了一些,每一次只能相对公平一些,对于师资分配的问题上有所缓解。但是教师轮动是个复杂的活,首先各个行政区管各自的教育,跨区轮动可能不太现实。另外,现在教育集团不断普及,是不是可能也就是集团内轮动一下,可行性还高点。不管怎样,在行政区上的强弱很难改变,教育强的区总体还是强,最多是内部平衡了一下。但是市场总是敏锐的,如果师资的变量不能去选择了,那市场就去选择“生源”这个变量嘛。最后家长还是会把孩子送到生源相对不错的小片区去,到时候还是冲着名气不错的学区去,对于这个小片区的学区房价格控制作用估计也很有限。
因为这部分购买力就是要释放出来,堵是很难堵的。这里讲到了问题的关键:小学生背后的家长,为优质教育的购买力并不会消失,只会用别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个出口不行,就会换一个出口。这里我们会聊到两个问题:“学位CD六年”与“私立的公平摇号”。如果我们过渡到了6年一学位的时代,如果今年我的房子使用了学位,则意味着这套房子的学区价值短时间清零了,成为了药渣。以前等三年还好,等六年太漫长,房子学区价值短时间清零,随着时间延长才会恢复。似乎这一招打掉了学区溢价,延缓了学区溢价的恢复期。但是对于控制学区房来说,我个人以为作用不大,可能还有反作用。有十个家庭打算在A楼盘里买学区房,A楼盘里刚好十套房子在售,原来的话十套都能入学,现在只有5套能入学,那这五套价格不就很傲娇了?至于另外五套“药渣”,如果是老破小,就基本就不用卖了,可以说完全丧失了流动性,必须等待CD时间,恢复了学区价值才能重新加入到“学区房”行列,等到还有一两年提供学位的时候,就可以卖出学位溢价了。如果是次新,就稍微折价一些才能出售,毕竟学区溢价没了。但是接盘者有两种:1、对学区没啥要求的,纯粹图个地段,或者喜欢这个房子,就买个产品+地段价。其实现在地产投资客已经放低了投资预期,拿着钱不愿投其他的,还是想搞房子。假如次新学区房单价2万,变成药渣后,如果1.7万能入手,等个三四年又能回到2万的价格,这不就是空间么?如果投资客数量多,2万的学区房变药渣后,1.7万是否买得到?首先,明显稳稳的有空间的东西,要的人多,价格真不一定能降到1.7万,说不定有人1.8万就出手了。第二,既然价值能够恢复,我,原房东,为什么要贱卖?这个空间不可以自己吃?除非这种情况:急卖缺钱!那就会舍弃学区价值出手,不过接盘者也是对于学区无要求的人。上面点名控学区房,结果政策似乎有些助涨了学区溢价。当然还有更关键的,我们刚刚聊完了“药渣”的情况,市面上还有五套不是药渣呢,这五套是可是“精壮小伙”。原本有十个“精壮小伙”可以挑,现在只有五个。可是市场上还是有十个家庭要买学区房,他们看都不会看“药渣”一眼。
但是原本有十套,现在只有5套。你觉得接下来会如何?对于那些一定要学区的家长来说,他们情况是不是更加不利了?也许A楼盘里,房子变成药渣之后,价格有所降低,但是“精壮小伙”的价格可能会更高。更关键的是,对于买学区的家庭来说,他们更难了……更焦虑了……嗯,这是在“打压”学区房。先进城市的经验似乎证明了,三年CD改六年,似乎没啥作用,还有副作用。关于这一条政策,我本人的理解就是这样,如果理解有误,望交流指出。这一条,我本人是投反对票的。
还没完……现在说私立政策的事情,政策一直在控私立,也是从更加公平的角度出发。先说结论:控私立也是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这个我不投赞成票,也不投反对票。不过略微倾向赞成,60比40那种吧。不控私立,任由私立壮大,会导致教育分层,进而加剧社会分层,这个影响不好。控私立不好的方面,我是从学区房角度出发的,这会加剧学区房的紧张程度。我们之前都知道私立掐尖的事儿,有些生源可以通过“操作”直升私立初中,无论是小学一直上私立,还是什么其他路径,反正有办法。但是这个通路呢,现在越来越窄了。打个比方,本来100%能上的人数有50个,现在可能只有10个。原来就直接等入优质私立初中就好了,但是现在他们这些家庭必须去“兜底”了,就是先去买个顶级公立学区,然后再去摇号,摇中了上私立,学位没使用,直接卖掉。如果没中,回去上顶级公立初中。这就导致无形中市场上多了40个顶级学区的买家,进一步挤压了价格。当然了,从楼市的角度看控私立不可取,但是从全社区的角度看控私立是可取的,两权相害取其轻吧。
不过,我只能从楼市这个角度出发去推演一下了……学位三改六是在减少供应,控私立是在增加需求……这一进一出……
政策后立刻就发生了一些故事,我还是不说了……省的大家焦虑……我本人表个态,我本人支持房住不炒,也赞同政策对于学区、教育的平衡。我们号从创刊以来一贯的态度都是对炒房表示谨慎的,也从不建议炒房,那么多问我投资的,我的回复一律都是别报啥期望,不确定性太多,请谨慎。(以后如果环境变了,会有新看法)但是政策这么个弄法……我也只能在这里讲讲我的个人看法了……这个东西明眼人心里都很清楚,不用我解释也知道。其实,不管我个人怎么想,政策的制定我是影响不了的。大树往哪生长,是不会去过问树下小草的意见的。虽然如此,小草表达意见的权利还是有的,所以个人以为这个政策真的可以再斟酌斟酌。
不过上面点名学区房,也不排除后续有其他政策跟进,反正这个政策打压的成分不多,反而挤压更多。
个人看法,一家之言,不一定对,欢迎不同意见理性交流,评论区见。
洪楼News专注南昌楼市
楼盘测评、学区划分、板块分析
更多的楼市资讯与思考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