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金委通报科研诚信违规违纪案件查处情况【一周科学看点2019-04-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一周科学看点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9-09

点击上方“中国科学院院刊”可订阅哦!

基金委通报科研诚信违规违纪案件查处情况

科技部发布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科技部发布2017年我国R&D经费投入特征分析

人类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

我国自主研发无人潜水器“海龙Ⅲ”成功下潜


基金委通报科研诚信违规违纪案件查处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依据有关管理规定,对自然科学基金领域内近期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研究并作出处理决定。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对存在申请书抄袭剽窃问题的8位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分别给予撤销已获资助基金项目、追回已拨资金,取消一定年限申请或评审资格等不同程度的处理。



对湖南大学一硕士生抄袭他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一事,按照相关规定对泄露评审材料的专家做出了相应处理。同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此案例为警示,对参加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专家进行了再次提醒,要求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保密规定,落实责任。



科技部发布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科技部)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2003-2017 年)


根据科技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2017 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继续增长,达到 8705 万人。R&D 人员总量有所增长,达到 403.4 万人年,万名就业人员中 R&D 人员为 52.0 人年/万人。R&D 研究人员总量达到 174.0 万人年,万名就业人员中 R&D 研究人员为 22.4人年/万人。研发人力规模仍居全球首位,研发人力投入强度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差距有所减小。


要点如下: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平稳增长

  • 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和试验发展人员比重开始下降但仍占主导

  • 我国研发人力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缩小


报告全文: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科技部发布2017年我国R&D经费投入特征分析

(科技部)

世界主要国家 R&D 经费投入强度比较


根据科技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我国R&D经费投入特征分析,2017 年,我国 R&D 经费总量达到 17606.1 亿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 位。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15%,比 2016 年上升了 0.03 个百分点。其中,企业R&D 经费投入为 13660.2 亿元,占全社会 R&D 经费的 77.6%。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达到 8383.6 亿元,占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 4.13%。


要点如下:

  • 我国 R&D 经费投入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R&D 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 企业的 R&D 经费投入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与去年持平


报告全文:

我国R&D经费投入特征分析



人类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

(中国科学院)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首张黑洞照片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六地同时发布。2017年4月5日到14日之间,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观测计划。他们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列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网络。最终,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张“照片”。



广义相对论预言,虽然黑洞本身不发光,但因为黑洞的存在,周围时空弯曲,气体被吸引下落。气体下落至黑洞的过程中,引力能转化为光和热,因此气体被加热至数十亿摄氏度。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类似发光气体的明亮区域内,事件视界看起来就像阴影,阴影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



一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诞生了:用分布全球的8个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其所达到的灵敏度和分辨本领都是前所未有的。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达成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这一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决定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拍照难,“洗照片”更不容易。经过长达两年的“冲洗”,今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终于问世。



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在吸收世界创新养分的同时,也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自主研发无人潜水器“海龙Ⅲ”成功下潜

(科学网)


当地时间4月9日凌晨1:00,正在执行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52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上,由中国自主研发的6000米勘查取样型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Ⅲ”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龙旂热液口成功完成本站下潜任务,4天共计下潜3次,最长连续近底观测作业6个小时,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洁净海水、底栖鱼类、深海沉积物等多种样品,进行了多种原位参数测量。



“海龙Ⅲ”是由中国大洋协会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葛彤教授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化、大功率、作业型的水下无人遥控潜水器,最大作业深度达6000米,适用于深海科学考察作业,并于2018年4月完成海上试验。



中国大洋52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孙承君表示,目前“海龙Ⅲ”的性能状态稳定、作业模式灵活、取样手段丰富、本体操控娴熟,可以长时间在水下作业,所采集到的样品对构建环境基线,提升印度洋洋中脊生态系统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周科学看点回顾


2019-04-08

2019-04-01

2019-03-25

2019-03-18

2019-03-04

2019-02-25

2019-02-18

2019-02-11

2019-01-28

2019-01-21

2019-01-14

2019-01-07

2019-01-01

2018-12-24

2018-12-17

2018-12-10

2018-12-03

2018-11-26

2018-11-19

2018-11-12

2018-11-05

2018-09-10

2018-09-03

2018-08-27

2018-08-20

2018-08-13

2018-08-06

2018-07-23

2018-06-25

2018-06-11

2018-06-04

2018-05-28

2018-05-21

2018-05-14

2018-05-07

2018-04-30

2018-04-23

2018-04-16

2018-04-09

2018-04-02

2018-03-26

2018-03-19

2018-03-12

2018-03-06

2018-02-26

2018-02-19

2018-02-12

2018-02-06




总监制:杨柳春

责任编辑:张帆

助理编辑、校对:PAN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专题: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技术 · 发展现状和展望丨2019年第3期

专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丨2019年第2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年第1期发布

专题:中国科学院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专题:传统工艺的认知与振兴 | 2018年第12期

赵国屏院士:合成生物学,开启生命科学“会聚”研究新时代

张先恩:中国的合成生物学,正如蓬勃朝阳,蒸蒸日上丨《中国科学院院刊》“合成生物学:回顾与展望”专刊序言

专刊:合成生物学:回顾与展望丨2018年第11期

创新之路: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2018年增刊2

专题: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策略丨2018年第10期

专题: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丨2018年第9期

专刊:科学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丨2018年第8期

专题:科学普及问题政策研究丨2018年第7期

专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能源地缘配置与国家安全丨2018年第6期

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丨2018年第5期

专刊:纪念“科学的春天”40周年丨2018年第4期

专题:知识产权转化与运营丨2018年第3期

专题: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丨2018年第2期

专题: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论、指标与实践丨2018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长按二维码  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刊” 微信号CASbullet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