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纪念 | 不谈风月,只为真心:李翰祥与《冬暖》
——评李翰祥国联名片《冬暖》
作者 | 昊天(北京)
编辑 | 有毒崽(成都)
扫文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李翰祥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限量典藏版
仅以此文献给驰骋影坛五十载、纵横中港台三地最快意恩仇的作家、无法穷尽的全方位作者、最该入镜的演员、“我在故宫拍文物”最牛收藏家、徐悲鸿门下的“春宫”画家、京城味道的银幕记录者、《金瓶梅》及“三寸金莲”的爱好者
——李翰祥20周年祭
今年四月,身处大师辞世20周年,诞辰90周年之间,有幸看到修复版国联名作《扬子江风云》。本文所写《冬暖》即便在脱离邵氏、主掌国联时期,也属李翰祥生涯的一个“异数”——由于追求艺术性,本片并不被片商看好——被戏院拿来做正片前的垫片。遗憾的是,这部其生涯最重要之一的影片未像《扬子江风云》幸运地获得修复,目前看到的仅是宽银幕画幅被裁、色彩严重失真、VHS画质的翻录版本。
四十年的银幕生涯,李翰祥打通中、港、台地域的藩篱;开多类型先河并将其推到迄今也难以小觑的巅峰;书写了银幕内外一幕又一幕的浩瀚奇迹。作为百年华语电影史上舍我其谁的执牛耳者,是不论大写历史还是逸林八卦都无法回避的巨人。
瞠目其绚烂浩瀚一生的同时,今天的观众又将如何重探李翰祥呢?
其风月片、黄梅调片、清宫片遍野于网络;但即便专家也面临难以俱全的窘境:陈道明主演、《烟壶》改编的《八旗子弟》;邵氏初期《一毛钱》;国联时代《七仙女》《西施》、替人捉刀《手枪》……大师远去,但遗留银海的宝藏仍等待着被未来发掘。
对我而言,“李翰祥”是一把开启心照不宣之门的钥匙,是一隅欲迎还拒甄别的秘岸。日前重看《大军阀》《风月奇谭》,惊觉四十年后其魅力和趣味丝毫不减,慎有遗世独立的感慨。顿感大师的厉害;此风月真非彼“风月”。
最后,想提李翰祥电影的对白,这似乎是诸多分析很少提及、一笔带过的部分。其重要性可与置景美术相当,任意角色一张口便有“画龙点睛”的神效,很难分清是人物的生动还是对白的生动。其字字玑珠、言言锦绣的曼妙值得在影片流淌的时间中去细细品味。
因为,每个华语影迷的心中都有一个李翰祥……
情节:大龄男女零阻力、不前进的坎坷情路
其实阿金和老吴的爱情没有外部阻力。
舅妈、相亲甚至是两人挂在嘴边的“钱”都不构成真正的原因。以至于影片的前40分钟需要依靠在老吴那里白吃白喝的老大与臭虾老张插科打诨牵引情节。
真正的阻力来自老吴这个老处男的内心:他的懦弱和胆怯。可这样并不合适,因为他首先不是个懦弱的人,这通过他以一敌十的勇气佐证。但爱情角力场,阿金始终是主动的一方,给老吴洗衣服,教他管钱,给他求菩萨,给他出主意想办法甚至“给”了他一个儿子。只将“性”从二人关系中抽离了,呈现出一种“有夫妻之实,无夫妻之名”的窘境。那么老吴面对阿金这个手到擒来的黄花大闺女究竟是什么使他望而却步呢?
首先,我们要先扫清老吴的障眼法:钱。这是他对二哥、对阿金甚至对自己的解释。而这个“谎言”在影片开始就被戳破,老吴出场时隔壁豆浆店的老唐正在和他商量借钱结婚的事,这证明老吴是有钱的,起码有可以结婚的钱。退一步说,老唐这不是没钱也结婚吗?“有钱没钱,讨个媳妇过年”这又使得我们不得不回到上面的问题:什么使得老吴望而却步?
镜像:臭虾老张与二哥,情爱的两种参考
李翰祥别具匠心的安排了两个配角与老吴呼应:一条是臭虾老张的情爱线;面对送上门的姑娘,老张是积极争取,及时行乐。在开篇介绍老吴的段落中,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出现在老吴店门口,神情暧昧的说要借火,我们看到老吴用火钳夹起一块烧红了的碳递过去,这个操作表明他完全不解或不理会对方的暗示。而他身边的老张则以后来者居上的态势掏出一个打火机,镜头切打火机的特写,打火机表面刻着一个裸女。老吴在对阿金感情的问题上是犹犹豫豫,拖拖拉拉;想说不说想做不做。而在老张这里一开始就是那么直露,直通结果。
与老张对应的是老吴的二哥。对于情感,总以过来人的立场理性的叮嘱老吴“男女之事马虎不得,古今多少人物都栽在这一关上”,“钱光了人穷了都没有什么关系,秦叔宝还有当锏卖马的时候呢,名声可坏不得”。
二哥:咱没人没钱,人家图我们个什么?这是他首先会想到的(而且是为姑娘而非老吴考虑)。此外,二哥的形象是影片中最直露的表现,这个雕花技师点明了自身的外省人身份。经过大江大海的烽烟洗礼来到此地艰难求生的个体(甚至想说二哥这难道不是导演李翰祥的自嘲?)。
背景:一根香蕉的隐喻,大江大海骗了你
影片伊始,阿金从三叔的车上下来,招呼着在小街中穿梭,在横移镜头的落幅的前景处出现了布袋戏台,而在下一组镜头内我们看到了被团团围住的仿佛老北京天桥打把式的卖艺人。但在这两个镜头之间李翰祥安插了一个操着山东话叫卖香蕉的小贩,这个人物的出现有些突兀。不能算做阿金运动轨迹的空间坐标(好似老吴店门口的红色电话亭),但联系上下两个(布袋戏、耍大刀)镜头不难发现导演的用心。香蕉产地是热带,属于本省,而小贩一口地道的山东口音,二者的结合不能不令人玩味。更有趣的是,稍微搜索一下就会知道香蕉在台湾被誉为经济腾飞的标志。而这种新旧交替、社会转型也是影片蕴含的主题。
在这个问题上,敏锐的李翰祥当然不满足于通过一个香蕉小贩点到为止,与老吴相隔一街的老唐豆浆店摇身变为“老唐饭店”就说明了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老唐媳妇的精明样子,老吴借出去的钱有多少被她用到了新店的装修上,添置了时髦的空调,使得老吴的生意一落千丈。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潜移默化的入侵。对应的是老吴店铺的五个空镜头:懒洋洋的电扇、冷清的店面、记账的黑板(无人赊账)、堆积的脏衣服和馒头,正在慢慢的消失和遗忘。但情谊始终是编导最着重的,影片中没有一个坏人,每个人物都透着人情味和温度;更增添了影片的情感维度,老唐挣到钱后马上还给了老吴,试想此时的老吴一定五味陈杂。而二哥话语间隐含的告诫更是明白:时代变了,需要去适应。
除了可以把二哥和老张面对情爱的态度看成老吴内心抉择的镜像,更应该看到这是整个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经济转型的矛盾;在二人身上依然能够看到“钱—经济”的踪影。老张出现在鱼贩市场内,如战场般喧闹的商场内游刃有余,而老张在屋内的镜头很少(都是床戏……),基本都是在街面上、老吴的饭馆内,活动范围很大。而二哥的身体状况几乎足不出户,寄居在宫殿旁边的竹棚里制造着一块块雕栏玉砌,那座不知是兴建还是修缮的宫殿犹如对往日对故乡记忆的思念。
主题:恐婚真相揭秘,归家无门的外省乡愁
虽然《冬暖》只能算李翰祥电影生涯中的“小品”,但制景、选景依然朴实华丽,李翰祥善以全景镜头重现已经不复存在的往昔景观,现在看来尤为可贵。
以鱼贩市场这个场景为例,似乎只是为了那个从老张起幅后移到全景的运动镜头而置的。还有老吴店外的夜市以及后巷,几乎都用实景做出来,方便摄影机调度。影片中有不少跟着老吴从门口到侧门后巷的横移镜头,而老吴的几个家也总以玻璃隔断出房间,这似乎只是为了方便分割空间和场面调度。很多大全景往往只有几秒不到的时间,但视觉效果却是不能比拟。
比如老吴不得已在鱼市中穿梭,祈望着老张的幽会早些结束,被打捞的鱼一筐筐排成长龙。有鱼无水。那个以“鱼帮水、水帮鱼”自勉的无家可归的老吴更显悲凉。再如二哥竹棚外的翻修的宫殿,还有潦倒的老吴在街角独撑小面摊,对面是齐排灯火通明的火锅店,一富一贫一冷一热,鲜明而强烈。伫立在镜头前景出的红色电话亭无声的慨叹时过境迁。影片结尾处,没有路灯,幽深的胡同漆黑一片,画面内唯有屋内灯光泄在门口的一线光明。阿金和老吴终于拥抱在这一丝温暖里。人融于景,寄情于景。意会不需言传。
根据资料《暖冬》开拍的时代(1967年开拍,69年公映),李翰祥的“黄梅调热”依然没在台湾退去,而他转而将镜头对准当下可以说既是对市场的背离也将面临政治审查的困难。因为年代的关系,《冬暖》没有向后来的《童年往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样直接的展现初来的外省人生活与乡愁。《童年往事》里提到因为想着过几年还要回大陆,所以家里的家具都是竹子做的,这个细节在《冬暖》中也有强调(老吴的店不是违章建筑是什么?店里还有树呢)。通过老吴三次家的变化表现人物慢慢激增的归属感以及与阿金的情感距离。而《牯岭街》中课堂上少年们叫嚣的“反攻大陆”无疑也是上到政治宣传下到黎民百姓的共同意识。这多少就能明白老吴的顾虑是什么了,因为阿金是本省人,在舅妈的药材店工作,这里都是血脉亲戚,也是她的根。而老吴(以及很多像老吴的外省人)都在有意无意、或多或少的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大陆去(事实上,李翰祥在晚年也流露出这种强烈的心愿。他前往“处女地”台湾创办国联影业有多少不得已而为?),此时此地只当是个暂时停靠的驿站。
《冬暖》与李翰祥后期的奇情风月片变焦推拉相比更依赖于取景、剪辑和场面调度,可以说是李翰祥电影语言表达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以阿金和老吴第一次在后巷相遇为例:影片伊始我们看到了彰化的大佛,然后切到手中的佛像和阿金怀春的脸上。在这个内心戏为主、动作为辅的故事里,李翰祥完全没有像后期那样频频扮演“说书人”的角色:没有旁白连内心读白也不留。而是在影片中精心设计了各种坐标:红色电话亭更多当做空间坐标,而佛像和“老吴馒头稀饭”的招牌乃至宫殿都是情感坐标;通过对这些无声的细节刻画与运用,展现其在时空变化中人物的沧海桑田。值得注意的是,阿金特别强调是因为老吴信菩萨所以专门给他求的,这个动作就点明了两人的情意(别忘了阿金这次回去的目的是相亲,而她却不忘给老吴求菩萨),也强调了阿金本省人的身份特征。
调度:三离三聚,一个电影作者的身份证明
阿金还没走到舅妈的药房就被喝甘蔗水的老张撞见,被老张挪揄了一番,然后在家人簇拥下无意磕到“老吴馒头稀饭”的招牌,梦醒般向店内张望着(阿金前后两次因为张望老吴磕到“搓衣板似得”招牌上)。而此时应该在店内恭候的老吴去哪了?阿金回来的重要时刻怎么缺席了? 原来他被隔壁过来借钱的老唐缠住了,等他跑出来时阿金已经进屋了。这可谓是这个段落中他们“第一次错过”。随后他打发走了老唐,轻车熟路穿过寝室,还不忘理了下头发;等他来到后巷(联系到李翰祥另一文艺名作《后门》,后巷后街在心理层面上的确是个容易发生故事的地方),看到阿金正在和表弟妹玩耍分身乏术,这应该是“第二次错过”。
然后老张来了,他向老吴索要赌本——肉包子,原来老吴和他打赌,如果阿金这次回去没有结婚,老吴就请他吃肉包子。可笑的是,他不是和阿金打赌,而是和老张。人家结婚不结婚和你打赌有什么关系?老吴的心有余力不足一目了然。
接下来更有意思:夜市散了,老吴不甘心又来到后巷,终于见到阿金抱着几件衣服来井边洗,二人的见面终于要开始了。但舅妈不提观众可能还不会留意,大晚上洗什么衣服啊?其实阿金并不是为了洗衣服,而是为了在此与老吴“相会”。
后巷“巧”遇,两人欲迎还拒。老吴问阿金回去干什么,阿金说家里杀了头渚,回去吃猪下水。事实上我们从前面三叔的询问中已经得知阿金这次就是被家人叫回去相亲的,她不点破自有道理。老吴和阿金的这次“巧”遇,李翰祥通过目光接触来表现两个人慢慢走到一起的过程,从最初碰不到的目光到渐擦出火花的目光,再到最后二人出现在同一个镜头内。场面调度可谓细腻。将这个段落分解成四部分,可以看到场面调度的特色:一是老吴得知阿金没有结婚,进而试图接近;二是阿金打趣说要嫁个有钱人,镜头内留下失落的老吴;三是老吴“逼问”阿金给他买什么东西,两个已经出现在一个镜头内;最后是舅妈棒打鸳鸯,这个小节中,阿金和老吴尽可能的出现在一个镜头内,阿金从画面的后景处一直走到位于中心的老吴身边。
两人终于得以一聚,却假装不看对方。在这组密集的特写、近景镜头中人物并不是面对面直接正反打,而是先转过头去然后再说。动作被频繁强化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比对白更能表明心境。场面调度上,阿金往返于井边和晾衣杆之间,而老吴则钳着煤球在其身后来回游走。这个可笑的平行运动中,二人不得不做贼般转着头交谈。在这个段落中还出现了一个跳轴的镜头,老吴轻信了阿金回家吃下水的解释后,释然道:这样啊,我还以为……马上切同角度的阿金的近景“以为什么?”以为什么二人心照不宣,也令这个跳轴充满了感情。李翰祥曾承认自己受日本电影影响很大(非常喜欢黑泽明与小林正树《怪谈》),在《冬暖》集中体现在剪辑上。虽然力求无缝剪辑,但在关键场景中剪辑角度则让位于情感冲击。
剪辑上并不完全遵从人物视角,以拆迁段落为例,有个镜头不是老吴的视角得见的,这个于人物视线向左的角度,是以电话亭为轴位于“丁”字路口的纵向拍摄的。而老吴此时正在横向移动。但这个角度之前曾出现片中,老吴生意兴隆的时候,时过境迁的对比更显强烈。
还有更巧妙的地方,比如宫殿(三峡大庙)的过渡。老吴将自己的面摊置于老街对抗着整齐林立的火锅店。在全景镜头中街道将二者分割对立,两个路人快步走入热腾腾的火锅店,前景的红色电话亭见证这场无声的变革。然后是老吴惆怅两眼闪动泪光的特写;淡出;这个段落告一段落。然后切了一个仰拍大庙的日景;再切到老吴的近景仿佛他看着大庙,镜头拉出他照顾着面摊,新的一天开始了。
李翰祥为什么在这两个段落中用大庙过渡呢?查资料这个三峡大庙一共修补了十几年,李翰祥的“取景癖”使他执意将故事放在此拍。除去真实景物在现实中的意义外,在影片中大庙又是与二哥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坚持和改变的双重涵义;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转折过渡。
性事:虽无风月、胜似风月
令人遗憾,现今提及李翰祥,令人最先想到的是风月片,还只是风月片中的最为直接的暴露戏而已。
李翰祥在访谈中提到《冬暖》中的各个人物有时会在他脑中挥之不去……老吴是什么样的人?且不谈感情方面,对着商业街谁会就着冷风去吃他的煮面?有趣的是,本片中李翰祥依然像他日后风月片一般,强调女性的情欲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导位置。除了她们主观比男性更为主动和果敢外(联想到祝英台、武则天、潘金莲等各时期的女性形象),更通过男人的变化侧面描写她们的改造能力。老唐就是在娶了媳妇后才将豆浆店改头换面的,而老吴也是在阿金的提点下才意识到晚上卖面不靠谱,改卖早点扭亏为盈的。
在室内空间的处理上,几间斗室的确很难满足李翰祥“肆意”大开大阖的调度需要,所以在置景时多半都处理成半开放式的空间。比如最后一场戏——摊牌的时刻;呼应第一次相遇,依然是通过由散到聚的目光来推进。
镜头摇到屋檐下站立的老吴,通过窗框分割的有限空间我们可以看到位于画面左下角的正在给孩子喂奶的阿金回头望了画右的老吴,然后是一个老吴的回望,视线没有交汇。然后老吴来到镜子前假装找镜子实际是看身后的阿金。只不过这又是一次目光的错过。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戏是全片里唯一场二人间性欲暗示的段落——同样是哺乳,在老张家的情景与此迥异——甚至出现了一个比基尼女郎的招贴画特写。这令本来尴尬的老吴更为窘迫,于是抽身离开。这时导演切了一个从屋外取的大全景,镜头跟着正打算洗衣服的老吴推到其身前,位于画面后景的阿金没有移动。老吴在场景内的三停三走为的是躲避阿金的性器(双方的情感);到此这个段落没有一句对白。相处的尴尬、难掩的情谊被转动的风车放大到了极致。但最终还是通过性器(“婴儿长牙”)发挥催化作用。
二人就此得到解放。终于面对了他们早该面对的东西了……
作者 | 昊天
影迷,影视工作者
编辑 | 有毒崽
我看我的电影,你见你的风景。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三十年细说从头
典藏版
限量1217册
大导演李翰祥
1948至1979
两岸三地回忆录
凄凉处令人柔肠百结
轻松处让君笑口大开
深焦现货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全文即可购买,另有平装版75折预售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