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样一部名留日本影史的影片中,”新“哥斯拉究竟是怎样的一只怪兽?

2016-11-02 田蕊 深焦DeepFocus
“哥斯拉”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怪兽?
文 | 田蕊(东京)审读 | 柳莺(里昂)编辑 | 有毒崽(成都)



《哥斯拉》的第一部电影诞生于1954年,开启了日本战后“怪兽电影”之先河。在彼时冷战日益严峻的五十年代,《哥斯拉》电影中那“正体不明”、破坏力极大的庞然怪兽,在资本主义世界被广泛误读为共产主义的化身,是无法与之交流的、令人恐惧的、要去打倒的对象。这虽然明显是对电影的误读,但这一“误读”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那么在2016年,这只“新”的庞然巨兽哥斯拉,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来看一下《新哥斯拉》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新哥斯拉》剧照

东京湾内突然发生海水沸腾喷出的事故,顷刻间造成不小损失。当政府还在试图对原因进行详细调查的时候,内阁官房副长官矢口通过现场传来的视频推测出现了大型不明生物。他的意见在阁僚会议上当然被一笑置之。而与此同时,大型不明生物哥斯拉已经在东京大田区登陆。紧急事态中,自卫队在首相命令下出动直升机准备迎击哥斯拉,但攻击却因现场还有居民没有撤离而终止。而哥斯拉也自行回到了东京湾。 哥斯拉的第一次来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由矢口担任事务局长的“巨大不明生物特设灾害对策本部”成立,而其中成员皆为因独来独往、宅男等性格原因而在政府体制内升迁无望的“loser”们。他们从哥斯拉第一次在东京登陆的路线皆为受到放射物质污染的区域推断出哥斯拉体内有原子炉一样的器官,而哥斯拉可以不繁衍而单体进化。经过研究,对策本部提出了向哥斯拉大量注入血液凝固剂、“深冻”哥斯拉的“矢口计划”。另一方面,美国派来了特使Kayoko(日裔)作为美国的代表协同处理哥斯拉事宜。

庵野秀明 导演

经过进化,体积增大到近两倍的哥斯拉再度登陆。陆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在首相命令下全力出动,然而在空中射击、陆上炮击等几轮作战之后均未能对哥斯拉形成有效打击。日美安保法案启动,美国空军出动,对哥斯拉造成一定打击。但哥斯拉突然从背脊放出大量放射线,摧毁了霞之关(众多中央机构所在地)、永田町(国会及首相官邸所在地)、虎之门、银座等大片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包括首相在内的11名内阁大臣乘坐的避难直升机也被击中,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哥斯拉最终在东京站附近暂停了活动。 由于哥斯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过于巨大,担心其在大陆登陆,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哥斯拉进行核打击,并给出了两周时间用于平民避难。而“矢口计划”的成员们终于攻克研究难题,使“深冻”哥斯拉成为可能。在美国特使Kayoko的帮助下,矢口主导的冷冻作战开始。日美军队合作,终于在核打击倒计时即将结束之前成功冻结了哥斯拉。 哥斯拉虽然被成功冷冻,但一旦再开始活动,联合国多国军队主导的核打击就会开始。日本只能与被深冻在东京站的哥斯拉共存下去了。

《新哥斯拉》剧照

极端简单粗暴来讲,《新哥斯拉》就是讲的就是“日本主导、日本美国联手打哥斯拉”的故事。一来,其大场面快节奏的拍摄确实精彩刺激,作为娱乐而言十分“好看”,另一方面,影片又实实在在提出了“如果哥斯拉出现在了当今的日本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一问题,并模拟了一场“在当今日本的政治、法律制度下,以及在当今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日本的行政、军事乃至媒体等对此的应对”。 那么《新哥斯拉》里的“哥斯拉”到底是什么?笔者以为可以是一切有威胁性的、创伤的事物,而具体表现出来的,是日本二战结束后至今的“内忧外患”。

《新哥斯拉》剧照

“内忧”当中,最直接的,并经常用来与美国做对比的就是日本现行政治制度中严重的官僚作风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了。哥斯拉出现了,首相为首的阁僚会议紧急召开,国土交通省大臣、防卫相、文部科学省大臣等官僚尽数出席,而这些“老一辈”的官僚中,却几乎无人能统辖主导事态,而是为责任划分、发言中微妙的“办公室政治”而喋喋不休。(除了花森防卫相,她是影片中内阁里唯一的女性大臣。顺便一提,现在日本的防卫相也是女性,并且也是一个“鹰派”。影片中大量的内阁成员角色都与现实有着微妙的对应)。影片中还另有讨论出动自卫队需要牵涉到的大量日本现行法律的片段,该片段中,角色一边迅速讨论,一边整个荧幕上被铺满了相关法律条文的文字。这种更像是漫画中会出现表现手法,其目的自然不是让观众真正了解到法律条文,而是用一闪而过,却铺满了整个屏幕的文字,直接给观众繁复拖沓、效率低下之感。另一组场景中,美国特使Kayoko更是直说“在美国,(这事儿)当然是总统决定”,并直接反问“那么在日本,又是谁能决定呢?”对现行民主制度中效率低下问题的批判自然无可厚非,然而对“绝对权力”的某种“向往”又不得不令人深思。 如果把老一辈的阁僚们视作旧式官僚作风的代表,那么在影片中段,避难直升机被哥斯拉击中,包括首相在内的十一名老资历阁僚全灭这种“弑父”式的剧情也许可以视作年轻一代想要革除旧弊的愿望的体现。与这些老辈阁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主角矢口、首相辅佐官赤坂等为代表的青壮派内阁官员。他们果断、有魄力、有行动力。矢口更是领导着一群体制内的“loser”们成功解决了哥斯拉危机。然而矢口年轻,却并不是草根出身,而是“二世议员”,即所谓官二代。对精英主义的向往可谓不言而明。 而影片中大量出现的民众大规模避难场景,又让人们再次绷紧了关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记忆之弦。影片中的避难场景很好地还原了“细节真实”,无论是紧急情形中依然慢条斯理的广播,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们,抑或是挤满人的地铁,避难场景并非是此类灾难片中经常出现的人群一味恐慌地逃命,而是包含了大量实际避难中会出现的不同人群的细节。东日本大地震记忆犹新,而据推测,未来数年内关东地区还将有直击型特大地震,东京都甚至将防灾手册发给了都内的每一户。影片对灾害与避难的“演练”,可以说也是“内忧”中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的恐惧与创伤的体现。

《新哥斯拉》剧照

“外患”中最明显的也就是核打击的威胁。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遭到过核打击的国家,这样的剧情设置自然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创伤性记忆。而核打击只是最终手段,往大些说就是可能会导致东京遭受核打击的外部环境,即当今围绕日本的国际政治环境。那么《新哥斯拉》中的国际政治局势是怎样的?美国自然是盟友,用美国特使Kayoko的话说就是“Just U.S. and Japan, win win”。而中国和俄罗斯则是希望将哥斯拉归于国际机构管理的外部反对实力。甚至在安理会决议对哥斯拉实施核打击之后,疏散东京300万人员的时间过于紧张,日本希望能延长倒计时时间,而中俄则被影片“点名”为常任理事国中催促尽快实施核打击的国家。联系到近年来日本的“入常”努力,不得不说这是影片以其想象的方式在“论证”日本入常、增大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
《新哥斯拉》就这样又一次重复了近年来充斥日本社会的“充满威胁的周边(中国)安全局势”这一刻板印象。而在这样危机四伏的局势中的重头戏则是日美关系。美国派来的特使Kayoko是影片中是美国在日本的存在的代表。这位美国特使Kayoko(人气女星石原里美饰演)不是一个颐指气使的白人,而是一个日裔,祖辈还是广岛核爆的受害者。这样,影片中的“美国”就被先验地设置成了一个跟日本有着共同历史创伤的、利益休戚与共的美国。美国作为历史上的核爆实施国及战后接管“占领”日本的国家,对美国的批判一直都是战后到六十年代日本新浪潮电影的重要议题。而在《新哥斯拉》中,美国俨然在历史和集体记忆中就与日本同气连枝,战后的众多左派导演看到了,只怕是要悲叹。 

影片中两次出现日本首相与美国总统的电话会议,都是日本首相在电话这头唯唯诺诺地表示“Yes I understand”,挂掉电话就向身边的官员抱怨“美国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然而对美国的“霸道”的抱怨似乎也就仅止于此了。充斥着影片的,是对美国式杀伐决断的向往,是对美军战斗力的崇拜,是对特使Kayoko牺牲个人政治利益也要与日本命运休戚与共的赞美。影片甚至还在尾声部分设计了一份“青壮派”官僚矢口成为日本首相,Kayoko成为美国总统的“理想”蓝图。作为一个美丽女性的“美国”,和一个青壮男性的“日本”,通过性别政治的戏法给予了观众日本主导日美关系的暗示及心理抚慰(“女人啊她永远是弱者”)。



新哥斯拉》剧照


 此外,日美安保法案(将日本置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下)在日本国内一直是充满争议的问题,废除日美安保法案在五六十年代甚至一度是学生、工人斗争的中心议题。而影片可以说是再次强调了安保法案的重要性,向观众灌输这样一种观点:日本现有的自卫队无法保护日本,唯有美国才能保护日本,而安保法案则提供了美国军事力量保护日本的法理依据。


在这样诸多的内忧外患之中,《新哥斯拉》的内核仍然讲述的是矢口为代表的青壮一代“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以说,《新哥斯拉》是一部披着怪兽电影外衣的“日本主旋律电影”。正是矢口们,给了观众日本可以战胜哥斯拉(与哥斯拉代表的“内忧外患”的一切)的希望。这些年轻官员们的果决与奉献、自卫队的刚毅与沉着,在影片中被反复强调。当矢口几乎含泪地向参与最后作战的人群做总动员时,当炮击的冲击之中整个战地指挥所都在摇晃、而指挥军官神情淡定岿然不动时,相信观众一定深为感动。影片最想向观众传达的“鸡汤”,借用一句台词,大概就是“日本还可以继续战斗下去”。不仅如此,《新哥斯拉》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不但由人气演员长谷川博己、石原里美、竹野内丰担任主演,更是有众多老戏骨、人气“小鲜肉”“小花”等出演配角甚至酱油路人(例如知名导演塚本晋也饰演了一位科学宅,而前AKB成员、人气偶像前田敦子饰演了一位戏份一闪而过的受灾人员),形成了一个对于日本观众而言极其豪华的卡司阵容。按笔者的笑谈就是,这样的阵容堪比国内《建国大业》这样的主旋律电影了。 《新哥斯拉》的编剧、剪辑、音响导演、总导演都是庵野秀明。这也确实是一部透着浓浓的庵野式“宅气”与“中二气”的电影。手持摄像机拍摄、弹幕等表现手法一方面带来了强烈的临场感与真实感,另一方面自然是“技术宅”们在拍摄手法上的与时俱进。而战极富紧张感的战斗音乐、表现破坏高潮及角色内心时的交响乐等又被打下了深深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式的庵野烙印。

新哥斯拉》发布会

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电车以及海陆空多种武器,每次出现,屏幕上都会详尽地标出这是某某型某某号电车,某某基地的某某号直升机,某某型号的导弹等。这种细节的到位,配合上战斗中远景大远景与特写大特写的不断交替,一定会让电车宅军事宅们看得大呼过瘾。难怪笔者曾看到有日本网友评论说看过《新哥斯拉》之后,感觉“看不到《新世纪福音战士》最后一部也没什么大不了了”。《新世纪福音战士》是日本的现象级动画,在日本的宅文化、流行文化与消费,乃至于其中的思想史脉络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再此笔者无意就《新世纪福音战士》展开讨论,然而不用怀疑的是,作为《新世纪福音战士》之父的庵野秀明,对日本的“流行”与受众心理是十分敏感而精准的。可以说,庵野秀明编剪导的这部《新哥斯拉》中对当今日本内忧外患的描绘,与对解决方法的想象,深刻地契合了当今日本整体的社会意识。 《新哥斯拉》上映期间大热,笔者既看到过有观众盛赞其精彩好看,也看到过有人说不太喜欢,因为这部电影“太政治了”。笔者认为,恰恰是电影的“政治性”,或者不如说是其政治想象,以及渗透其中的爱国主义,才是最有趣、最值得深思的。如何将“主旋律”内核的爱国主义和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刻板印象有效地融入到一部“怪兽电影”类型片、一部备受瞩目的商业大片里?《新哥斯拉》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都将是一部留在日本电影史里的电影。


— FIN —


深焦口碑榜请你投上一票: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希罗盖拉 | 于佩尔 | 阿克曼 | 迈克尔摩尔 | 成濑

郑大圣 | 赫尔佐格 | 伯格曼 | 玛伦阿德 | 祖拉斯基

尼娜霍斯 | 杨超 | 拉夫达兹 | 波兰斯基

是枝裕和 | 库布里克 | 贾樟柯 | 范俭 | 赵德

刘郁 | 瓦伊达 | 张律 | 万玛才旦 | 鲍勃迪伦

伤害 |  | 皮罗斯马尼 黑暗宇宙 | 谍影重重 

爱乐之城 | 星际迷航 | 夜行动物 | 降临

春梦 | 大洋之间的灯光 | 弗兰兹 | 清水中的刀子

屏住呼吸 | 杀戮演绎 | 七月与安生 |  

战场来信 | 釜山行 | 踏雪寻梅 | 追凶者也 | 塔洛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广/合作/活动请添加微信号
——clumsycl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